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经括约肌或尾骨入路的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9例低恶性或良性的直肠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的结果。其中广基无蒂绒毛状腺瘤6例,距肛缘4~9cm,肿瘤直径2.0~3.5cm;类癌2例.肿瘤距肛缘7cm,直径0.5~0.8cm;血管瘤1例,肿瘤距肛缘4cm,大小为2.5cm×5cm。经肛门前括约肌局部切除4例,经尾骨局部切除4例,经尾骨及括约肌局部切除1例。术后无肛门失禁及复发。作者认为经肛门括约肌或尾骨入路的肿瘤局部切除术对于距肛缘10cm以下的直肠低恶性或良性肿瘤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阑尾类癌少见,报告手术治疗6例,5例生存5年以上,1例生存1年零4个月,死于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结合文献对阑尾类癌的发病率、症状,好发部位,治疗、预后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对直径<1.0cm的阑尾类癌行单纯阑尾切除,尽量切除阑尾系膜;对直径在1.0~2.0cm的癌肿,可行单纯阑尾切除,彻底切除阑尾系膜,直径>1.5cm或已有浸润者,行回盲部或右半结肠切除;直径>2.0cm或已有转移和类癌综合征者,行右半结肠切除。  相似文献   

3.
报告近17年来收治的直肠类癌15例,发现60%病例曾被误诊为直肠息肉、内痔或直肠炎等。因症状缺乏特异性,医生行直肠指检时警惕本病对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确诊仍需病理检查。治疗上,文献多据病变大小确定治疗方式。作者根据本组病例治疗的体会,提出应根据病变大小及浸润深度来确定治疗方案,即病变在2cm以内者行局部切除;如还有肌层浸润时应加作根治术;病变大于2cm者作根治术。  相似文献   

4.
直肠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直肠类癌的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选择,对我院1987-1997年10年间收治的26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26例术前均行直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而确诊,其中19例分别做了局部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7例因肿块直径大于2cm而行根治术性手术。术后随访1-10年,死亡5例,作者认为,直肠镜检查是术前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对可疑病变行活检时,除常规行HE染色外,应加做嗜银染色,亲银染色以及免疫  相似文献   

5.
DNA倍性并非直肠类癌的预后因素(英)\=FitzgeraldS,etal.DisColonRectum,1996;39(6):643 ̄648直肠类癌在直肠肿瘤中不足1%,其处理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与浸润深度,但<1cm的类癌亦有转移,而>2cm或侵袭...  相似文献   

6.
直肠类癌(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直肠类癌的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选择,对我院1987~1997年10年间收治的26例直肠类癌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26例术前均行直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而确诊,其中19例分别做了局部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7例因肿块直径大于2cm而行根治性手术。术后随访1~10年,死亡5例。作者认为,直肠镜检查是术前发现直肠类癌的重要手段,对可疑病变行活检时,除常规行HE染色外,应加做嗜银染色、亲银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检查。手术治疗是其最佳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的范围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及肝转移等情况  相似文献   

7.
直肠类癌15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类癌是少见病,我院1990年至2000年11月共收治消化道类癌68例,其中直肠类癌15例,占22%,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73(平均47)岁。7例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黏液血便,其中院外曾被误诊为结肠炎3例;5例伴有肛门疼痛、便秘、里急后重感,3例因便血疑痔疮而就诊。病程6个月~5年,平均2.7年。肿块距肛缘4~6cm3例,6~8cm6例,8cm以上6例。肿块位于直肠前壁10例,后壁2例,侧壁3例。瘤体直径小于1cm9例,1~2cm4例,大于2…  相似文献   

8.
直肠癌远端壁内扩散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例直肠癌切除标本,远端壁内扩散为21例,其中19例扩散距离〈1cm。其与癌的大体类型、大小、组织类类型和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不同程度的关系。据此,考虚标本固定的因素,对中低位直肠远端切除长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双侧肾同时发生肾细胞癌的保肾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保肾手术在双侧肾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报告一组双侧肾同时发生的肾细胞癌行保肾手术治疗结果。1990~1996年5例双侧Ⅱ期肾细胞癌,肾肿瘤直径1.5~5.5cm,平均4.0cm;共13枚肿瘤,其中4例2枚,1例5枚。3例一侧作肾根治性切除,一侧作保肾手术,2例双侧肾均作保肾手术。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1例术后3年发现肺转移,无1例局部复发。结论保肾手术对体积较小的双肾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肠中下段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最佳治疗术式。方法 对采用经腹经肛门切除中下段直肠癌以经肛门行结肠直肠粘膜吻合术32例,癌灶下缘距肛缘6~7cm20,8~10cm1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随访32例6~52个月,平均29个月。于术后19个月局部癌复发1例(3.1%),现仍无癌生存31例。本组术后8~12周时排便功能控制良好,为1~3次/d,18周时肛门排  相似文献   

11.
直肠类癌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辉忠  唐伟松 《普外临床》1995,10(2):111-113
作者报道19例直肠类癌,其中良性类癌11例,恶性8例。3例有类癌综合症的临床表现,5例于术中发现有肝转移。由于目前尚无法从组织学上判断类癌的良恶性,故类癌瘤的大小在判断良恶性方面仍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主要依据为是否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消化道类癌的免疫组化检查提示,类癌综合症的发生与否主要按类癌细胞分泌活性物质的各类和其数量的多寡而定。直径<2cm的直肠类癌,又无局部浸润时,可行局部切除术。直径≥2  相似文献   

12.
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18~76岁,平均52.3岁。降结肠刀刺伤2例,乙状结肠枪弹伤1例,乙状结肠癌并梗阻2例,直肠乙状结肠竹桩或钢钎刺伤3例,摔伤致直肠撕裂伤1例。均以腹膜炎或肠梗阻入院。均行Ⅰ期切除吻合或修补手术,伤口Ⅰ期愈合,无肠瘘发生,术后...  相似文献   

13.
气管隆突切除及重建术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0例侵及气管隆突或距隆突0.3cm以内的中心型支气管肺癌行气管隆突切除及重建术,其中右上叶及隆突切除重建术3例,右全肺及隆突切除2例,左全肺及隆突切除4例,左上叶及隆突切除重建术1例,加部分左心房切除术3例。本组根治切除9例。姑息切除1例。术后并发症3例(30%)。术后无癌生存6年1例,3年1例,2年10月1例,2年6月3例,1年2例,半年1例;另1例于术后8月死于脑转移。重点讨论了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监护和处理。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1992~1996年间的6例上唇癌切除后上唇大部缺损,应用改良扇形瓣和颊部推进瓣联合Ⅰ期修复,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24~56岁。病程1~3年。上唇肿瘤直径3cm2例,3-5cm3例,4-0cm1例。切除肿瘤后上唇缺损长度5-0cm4例,5-5cm1例,6-0cm1例。按UICC口腔癌TNM分类及临床标准,T3N1aM04例,T3N1bM01例,T4N2aM01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Ⅰ级2例,Ⅱ级4例。2 手术设计和操作在肿瘤边缘外1cm定点,确定上唇切…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类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胃肠道类癌的资料。结果 54.8%的类癌浸及肌层,16.3%的类癌有区域淋巴转移;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7%,66.7%,44.4%。结论 胃肠道类癌临床表现不典型。肿瘤直径〈2cm者可行局部广泛切除术;〉2cm者应行根治术,结肠及胃部类癌多灶及混合性类癌切除范围应相对扩大,而阑尾及空回肠类癌手术范围应相对缩小。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术44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们于1989年3月至1993年8月间,为44例食管癌病人行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术。包括上段癌23例,中段癌18例,下段癌3例;其中上段癌病变长于7cm者6例,中段癌病变长于8cm者5例及下段癌中2例既往曾行胃大部切除术且病变长于9cm者均先行术前放疗,放疗剂量为30~40Gy。40例(90.9%)以结肠左动脉升支供血的横结肠行顺蠕动方向吻合,结果手术死亡1例,颈部吻合口瘘9例(20.45%)。我们认为本术式对中、上段癌病人疗效较满意,建议多采用以结肠左动脉为血供的横结肠作为移植段行顺蠕动方向吻合,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应注意加强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置和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体会(附5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直径<2 cm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经 6个月至7年随访无1例复发或转移,3例直径>2 cm者行根治性手术,2例发现直肠类癌时已有肝转移灶,1例随访2年半无复发或转移.1例直肠多发类癌行根治性手术随诊2年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直肠类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2 cm类癌可采用局部切除,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乏特氏壶腹乳头部癌的局部切除治疗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作者报告了6例乏特氏壶腹乳头部癌采用局部切除治疗。患者平均年龄63.8岁,均因黄疸住院,病程1~2个月。2例经内镜活检明确诊断,4例在术中冰冻切片证实。肉眼所见肿瘤直径均在2cm之内。生存时间和肿瘤的病理状况有关。1例低分化腺癌和1例浸润性腺癌分别于术后16和20个月死于复发。2例乳头状癌中,1例生存5年以上,另1例28个月后死于其他病。1例高分化腺癌和1例粘液腺癌分别于术后29和46个月仍生存良好。局部切除只适用于合并高危因素或严重加杂病的老年患者,他们不能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而肿瘤又很小可以局部切除。本文对手术操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单肺肺癌切除1例沈毅林乐胜罗宜人黄偶麟病人男,62岁。10年前手术切除左肺下叶肿瘤,大小约2cm×2cm×3cm,病理报告为左肺下叶腺癌、肺泡上皮细胞型,支气管切缘未见癌残留,叶间、肺门及隆凸下淋巴结未见癌转移。6年半前左肺上叶出现一3cm×3cm×...  相似文献   

20.
1985年以来,作者对14例下段直肠癌行局部切除。除1例外均根冶性切除。全部病变均在齿状线上方5cm以内。8例为溃疡型,6例为广基息肉型。13例为高分化腺癌,1例为中分化腺癌。9例侵犯粘膜下层(T1),5例侵犯固有肌层(T2)。3例行粘膜下包括浅肌层切除,11例为全层盘状切除。手术均经肛门入路。4例T2术后辅助放行40~45Gy。11例随访2年以上,唯一1例2年内复发者为T2行姑息切除者。局部切除作为下段直肠癌的根治性手术仅适应于一小部分早期分化好的腺癌;对老年或全身情况不耐受大手术,或拒绝结肠造口者亦可作为姑息手术。如严格掌握局部切除的适应证,其疗效可与其他根治手术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