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吸毒行为的艾滋病人采用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影响。方法:把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5例存在吸毒行为的艾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病人临床资料的分析,予以全面且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病人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治疗依从性好的病人有24例,所占比重为68.6%;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好的病人有32例,所占比重为91.4%,干预前后病人依从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吸毒行为的艾滋病人予以全面且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使病人依从性明显提高,进一步使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苏飞群  卢祝新  黎桂芳 《广西医学》2011,33(12):1662-1663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有吸毒行为的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有吸毒行为的艾滋病患者60例,给予有计划的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其治疗依从性.结果 60例患者护理干预前治疗依从性好者占70.0%(42/60),其中漏服药10例,多服药2例,自行停药6例;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好者占88.3%(53/60),漏服药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吸毒感染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依从性及相关因素.方法 在2007年7~9月抽取湖南省衡阳、岳阳、郴州3个地区HAART治疗点,对接受国家免费HAART疗法的111名吸毒感染艾滋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美国社区艾滋病临床研究抗逆转录病毒用药自陈式问卷(CPCRA),来评估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并分别用抑郁自评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来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和家庭功能状况.结果 本组患者服药平均依从水平为83%,有30人(28.8%)服药量在90%或以下,达不到服药量的要求,属于服药依从性差.抑郁标准评分为(60.81±13.03)分,有抑郁症状者占83.9%,而家庭功能良好者仅占30.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程度(β=-0.48,P=0.024)和治疗时间(β=-1.11,P=0.036)对服药依从率有负性影响,而家庭功能(β=0.65,P=0.043)、脱毒时间(β=0.55,P=0.040)对服药依从率有正性的影响.结论 吸毒感染艾滋病患者HAART治疗依从水平偏低,应通过综合干预如治疗抑郁、帮助脱毒、提高家庭功能、定期评价依从性等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近3年史滋病病人服用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情况.方法 对24例艾滋病病人服用免费抗病毒药物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艾滋病病人经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疗效显著,特别是诊断及时,服药依从性好的病人疗效更为显著.结论 近3年延边地区艾滋病病人逐渐增多,及时诊断井加强艾滋病病人服药后的依从性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东湖区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监测艾滋病相关行为,分析它对艾滋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用2011年东湖区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在吸毒人群中抽查400名吸毒人员,调查其一般人口学信息、行为学信息、艾滋病防治有关信息及血清学信息.结果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8.00%、最近一个月注射吸毒共用针具比例为0%、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86.96%.吸毒人群HIV检测并知晓结果68.75%.血清HIV检出率1.75%;梅毒检出率为4.25%;丙肝感染率为46.25%;吸毒人群干预服务覆盖率为92.75%.结论吸毒者共用针具吸毒比例有所降低;感染率均处于低水平,表明东湖区艾滋病预防与控制效果较为明显.但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率较高,仍需加大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进一步遏制HIV、梅毒和丙肝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及护理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抗病毒治疗门诊治疗的70例艾滋病病人,2例未给予人文关怀,68例病人实施人文关怀及护理。结果 2例病人未实施人文关怀,在一年内病人中断艾滋病抗病毒的治疗。对68例病人实施人文关怀及护理,艾滋病病人治疗依从性达到了95%以上,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结论将人文关怀及护理运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在心理、生理、社会各方面给予人性化、个性化的关爱,能减轻艾滋病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对治疗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HAART后的CD4+细胞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艾滋病病人CD4+细胞变化趋势,分析对吸毒感染人群与其他途径感染人群治疗效果的异同。方法描述CD4+细胞在治疗后1年内不同时点上的分布情况;利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拟合CD4+细胞与感染途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检测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CD4+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和开始治疗时CD4+水平正相关,含3TC方案高于不舍3TC方案;吸毒感染人群与其他途径感染人群的免疫学效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接受HAART治疗后1年内,CD4+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有上升的趋势,且吸毒感染人群坚持HAART治疗,其免疫学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张霄 《大家健康》2014,(1):160-160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为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不同感染途径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总结分析患者干预前后心理接受程度。结果:性接触感染者干预前完全接受占15.0%,干预后完全接受占30.0%;吸毒感染者干预前完全不接受占15.0%;干预后占20.0%。除母婴垂直感染患者外,其他不同途径艾滋病感染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接受程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析,能够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措施的接受性和依从性,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阻止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焦莉霞  马亚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8):1885-1885
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已成为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全世界新感染艾滋病病人数已达500万,同时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有84万人,艾滋病病人约8万人.其中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增长趋势明显.为此,我们对延安市劳教所283名吸毒人员进行了艾滋病、乙肝、梅毒等监测.目前,尚未发现HIV阳性者,但绝不可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0.
张晔  张波  玛依莎  孙涛 《甘肃医药》2013,(12):944-946
目的:了解八师监管场所艾滋病检测情况,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八师监管场所新入人员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累计检测6080人,艾滋病感染者40例,其中病人9例,感染率较一般人群高;在监管场所中,劳教所高于其他监管场所;感染者均为男性,20~40岁为主,吸毒行为是监管场所新入人员艾滋病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八师监管场所新入人员艾滋病感染率呈现一般流行状态,其中劳教所以及有吸毒行为的监管新入人员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侬孝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06-106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感染的认识。方法:分析临床23例AIDS晚期病人的资料。结果:23例中性接触感染21例,吸毒2例。发病后出现发热22例,消瘦22例,吸毒过量1例22例患者均出现机会性感染症状。死于感染性休克9例,呼吸衰竭13例,吸毒过量1例。结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较为常见,也是其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应及时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RRT),必要时要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2.
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艾滋病感染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合并机会性感染、抗病毒治疗等特点。方法:回顾浦北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9年~2011年340例抗病毒治疗的概况。结果:艾滋病感染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及吸毒所致,合并症多见丙肝及乙肝感染者,以农民居多。结论:目前艾滋病感染主要是性及吸毒传播,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云南省某地某地接受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脱失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整理云南省某地2004年7月至2015年5月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资料, 采用χ2检验,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脱失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6 614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 540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脱失, 脱失率8.2%.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脱失的主要类型为失访 (402例, 74.4%) , 停药 (138例, 25.6%) .婚姻状况为已婚或同居、通过静脉吸毒感染、入组治疗基线CD4细胞计数>500个/μL、接受治疗时间小于6个月等均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脱失概率.结论 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吸毒人群、未婚/离异、CD4细胞计数>500个/μL和治疗时间在6月内人群应给予重视, 加强患者依从性教育和关怀, 减少脱失.  相似文献   

14.
正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3、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省艾滋病患者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的服药依从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抽取3个县区,以服药的艾滋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就服药依从性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药物副反应、服药督导、随诊的次数与病人停药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与病人停药无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服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对治疗计划的实施,所以在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必须提高服药依从性,对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吸毒人群HIV/AIDS的流行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研究,近年来进展很快,现在已经确认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而引起的疾病[1,2,HIV病毒的变异性很强,目前已有10种亚型,这使得无论用药物治疗还是研制疫苗都面临困难.卫生部的调查监测表明,注射吸毒感染艾滋病是目前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是注射毒品和异性间无防护的性行为.随着毒品的泛滥,毒品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疗卫生问题[3].它使人们对自身生活方式产生了怀疑,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现将近年来有关吸毒人群中HIV感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效果,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价收治的4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艾滋病感染者的感染途径不同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总结分析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接受程度。结果:性接触感染者干预前完全接受占17.5%,干预后完全接受占37.5%;医源性患者干预前完全不接受占22.5%,干预后占0.0%,吸毒感染者干预前完全不接受占20.0%;干预后占12.5%。除母婴垂直感染患者外,其他不同途径艾滋病感染者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接受程度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措施的接受性和依从性,改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和消毒隔离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科2005年以来收治432例艾滋病病人的护理方法.结果 病人对护理工作及治疗效果满意,护理人员未出现感染现象.结论 心理疏导是护理工作的前提,对症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消毒隔离是实现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是护理艾滋病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常德市吸毒人员艾滋病感染情况和相关行为特征,评价对吸毒人员干预工作效果,2007年4月,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湖南省艾滋病哨点监测要求,对常德市强制戒毒所在押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不同途径感染艾滋病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及接受性,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防止艾滋病的蔓延.方法 将26例不同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AIDS)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对其心理接受程度进行干预前后的分类比较.结果 性接触感染16例,干预前完全接受占19.23%,不完全接受占26.92%;干预后完全接受占38.46%,不完全接受占7.69%.吸毒感染6例,干预前后完全接受程度均为0.00%;不完全接受干预前为0.00%,干预后为3.85%.说明不同途径感染HIV/AIDS患者心理干预前后接受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理干预对HIV/AIDS患者的治疗与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