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VC)对于大肠癌术前定性和定位的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大肠癌患者术前行CTVC和结肠镜检查并手术治疗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51例大肠癌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术中证实CTVC的检出率为100%,结肠镜检查的检出率为92.0%.CTVC定位准确(100%),结肠镜检查定位符合率为93.6%.CTVC术前临床分期准确率是94.1%.结论 CTVC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判断肠外浸润转移范围、在重度肠腔狭窄时观察近端肠段,综合分析肿瘤的性质和确定肿瘤的部位,并与结肠镜检查形成互补,对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和选择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项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择150例50岁以上具备相关家族史且无症状的患者,进行大便隐血检查和结肠镜检查,主要目的是发现结直肠癌癌前症状或处于疾病早期的结直肠癌并使其能得到治愈,其次是证明结肠镜检查是必要的,同时证明对于50岁以上无症状患者,大便隐血检查应在一级或二级保健中作为常规诊断程序.该项调查230例受试对象中,80例未完成测试,其中62例(77.5%)未接受大便隐血检查,另18例不同意行结肠镜检.在剩下的150例患者中2例发现直肠、乙状结肠肿瘤,另发现2/3以上的患者患有直肠、乙状结肠息肉.  相似文献   

3.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对结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检查没有统一的规范,对直径〈5mm的小淋巴结的检出和转移状况不重视。而传统的淋巴结检查方法,对小淋巴结漏检的可能性极大。多个研究表明:小淋巴结中不仅存在转移,且其占阳性淋巴结总数的50%以上。小淋巴结的检出精确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分期,有利于术后正确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临床上应改进结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检查方法,提高小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结肠镜诊治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及腹腔镜结合结肠镜处理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结肠镜处理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24.10%,显著高于同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总检出率12.19%(P<0.01)。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中行结肠镜息肉切除术14例;术前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标记或术中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含息肉结肠部分切除术5例;直肠癌合并升结肠息肉恶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息肉靠近直肠癌一并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2例。结直肠息肉切除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随访0.5~4年,2例死于肿瘤转移,20例存活,无肿瘤或息肉复发。结论:直肠癌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术前或术中有必要行结肠镜检查,根据息肉情况选择结肠镜息肉切除或腹腔镜下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5.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直肠疾病的首选方法[1],并发穿孔为严重的医源性并发症,治疗上需急诊行开腹修补、结肠造口手术[2],给患者心理及生理带来很大痛苦,常常引起医疗纠纷,加深医患矛盾。2010年4月-2011年8月我科共收治结肠镜检查并发穿孔患者3例,均急诊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睾丸活检组织细胞悬液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精子检出率的差异,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结果不一致时获取精子的可靠性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1 112例NOA患者接受睾丸精子抽吸术(testicular sperm extraction,TESE),睾丸活检组织分别进行细胞悬液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结果一致率为92.63%,一致精子检出率为41.82%,一致精子未检出率为50.81%。Kappa分析表明两种检查方法的一致性强度属于最强。25例进入辅助生殖周期的细胞悬液检查发现精子而组织学检查未发现精子患者中,24例患者取卵日成功获取精子(取精成功率为96.0%)并实施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其治疗结局为8例临床妊娠(33.33%)、4例流产(16.67%)、12例未妊娠(50.0%)。结论:实施诊断性TESE时,采用睾丸活检组织的细胞悬液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双重评估精子检出率的方法,结果一致率高并且迅捷、准确、可靠,为NOA患者进入辅助生殖周期时成功取到精子提供了保障。当两种检查方法结果不一致时,细胞悬液检查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检查对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 1999年至 2 0 0 2年 2 8例胃癌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检查。结果 :发现晚期病例而避免盲目开腹手术 16例 (5 7.2 % ) ,其常见原因为腹膜腔广泛转移、腹水、肝转移。结论 :腹腔镜在胃癌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07例急腹症的病因,总结超声检查在急腹症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2005年5月统计的急腹症患者进行分类。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并根据自述(或他人代述)做出初步诊断,结合患者当时状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手段,最终做出倾向性的诊断,决定治疗方案。207例患者中,除2例因外伤致肠管破裂急诊手术外,剩余205例均采取了超声检查。结果经过观察总结,根据急腹症的病情,超声检查在急腹症病因诊断及一些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参考、应用。结论迅速、准确诊断急腹症,采取合理及时的治疗措施,是赢得抢救时间及良好预后的关键,广大急诊接诊医生应慎重对待。超声检查应用于急腹症病因查找简便、无损伤,是有效、可行、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中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微探头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进行肠镜下超声检查。结果 28例结直肠黏膜下肿瘤中,平滑肌瘤12例,脂肪瘤7例,直肠类癌3例,淋巴管瘤3例。恶性淋巴瘤1例,肠气囊肿症1例和直肠腔外黏液囊肿1例,其中1例较大的平滑肌瘤误诊为平滑肌肉瘤。结论 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可以明确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大小,肠壁起源和边界,对黏膜下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同时能与控外压迫性病变相鉴别,术前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可以为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患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加辅助化疗加二期内镜下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根治术切除范围外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0年6月对54例进展期结直肠癌合并根治术切除范围外结直肠腺瘤(〉1.0cm)的患者(研究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加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加二期内镜下腺瘤切除的综合治疗,对同期396例单发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对照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加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通过并发症发生率、长期随访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1、3和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辅助化疗后对合并腺瘤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4例出血经保守治疗后成功止血,未发生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腺瘤癌变,其中2例癌变局限于腺瘤中,1例癌细胞侵犯达黏膜下层,该例患者再次行腹腔镜下切除,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辅助化疗及内镜为合并结直肠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外腺瘤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厂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治模式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辅助检查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1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专业组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目前结直肠癌临床上术前辅助检查项目的 应用情况和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38例患者,男260例,女17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辅助检查2~16项,平均检查10.61项,标准差为1.43.对术前检查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肺功能检测与血型[相关系数(r)=0.161,P=0.001]、肿瘤标记物(r=0.118,P=0.014)、胸部X片(r=0.113,P=0.018)及常规心电图(r=0.198,P=0.000)呈正相关,而与免疫及应激反应检查呈负相关(r=-0.106,P=0.027).免疫及应激反应检查与腹部CT检查(r=0.151,P=0.001)及腔内超声呈正相关(r=0.330,P=0.000).采用单因素分析,肿瘤部位(P=0.012)和手术方式(P=0.004)对检查项目数均有明显影响.结论 结直肠肿瘤外科的术前辅助检查主要可分为术前常规检查、肿瘤相关检查和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并能初步设定术前辅助检查的三等级套餐,这将可能有助于完善术前评估水平,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已成为沙特阿拉伯地区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了研究沙特阿拉伯地区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腺瘤的患病率情况,并试图探索人群应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初始年龄,Almadi MA等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该研究收集2007年8月至2012年4月期间于哈立德国王大学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 T增强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检查中的意义.方法:抽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50例,均行C T增强检查,评估其符合率及影像学数据.结果:1)50例患者共出现223个转移病灶,C T增强诊断正确211个,准确率为94.62%.2)原发病灶为左侧结肠患者共36例,肝转移灶共156...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肿瘤的定位方法。方法: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58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其中22例于术前2 h内行亚甲蓝定位,12例术前行钛夹定位,4例术前行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20例术中结肠镜定位。准确定位后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或局部肠段切除术。结果:2例行术前亚甲蓝标记患者因腹腔面肠壁浆膜无亚甲蓝染色而无法定位,术中行结肠镜检查定位;1例行术前钛夹定位患者腹部平片见钛夹位于右下腹,结合肠镜肿瘤距肛门的距离,确定病变位于乙状结肠;1例行术中结肠镜检查准确定位患者因结肠镜检查致使小肠及结肠胀气,无手术空间,中转开腹;4例患者行气钡双对比检查准确定位。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术中可结合直肠指诊对肿瘤进行定位,直肠指诊不能触及的肿物,通过术前行亚甲蓝、钛夹标记、气钡双对比造影及术中肠镜检查对结直肠肿瘤进行定位,术中可准确、快速定位病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避免误切肠管及保肛失败。  相似文献   

15.
肠镜检查对大肠癌术前分期及指导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uan S  Li Z  Zhang S  An D  Go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40-42
目的 探讨肠镜检查对大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价值,并评价术前确定大肠癌分期对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 通过系统地采用电子结肠镜、放大电子肠镜、超声大肠镜检查,对28例大肠癌患者进行了术前分期,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 本组资料28例经系统的肠镜检查诊断,分为早期癌组15例,进展期癌组13例,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100%;浸润深度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9%(25/28)。早期癌组中,11例病变局限于粘膜层,4例局限于粘膜下层,对其中6例距肛门小于6cm的早期直肠癌患者,选择了肠镜下切除或局部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至目前随访12-40个月,肠镜检查均无复发。结论 术前对大肠癌正确的临床分期在治疗选择,特别是早期癌的治疗选择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在强调治愈性切除的基础上,使大肠癌的手术治疗更具个体化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超过50%的患者会发生肝转移.随着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目前被认为是潜在可治愈性疾病,其预后也有了显著改善.但是,如何选择治疗方法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规范化治疗,应该包括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多学科团队(MDT)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同时应该针对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笔者就结直肠癌肝转移影像学检查方式的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肝转移灶的外科治疗以及MDT诊断治疗模式等内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CT在结直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213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CT检查结果,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所检出的病种、结直肠肿瘤和息肉的大小、部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阑尾炎、憩室等疾病和近端结肠及小病灶的诊断能力优于结肠CT;结肠CT对结直肠肿瘤及远端结肠的诊断能力则优于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论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CT各具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应视具体情况加以选择或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应客观、正确评价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病人的肺功能,充分估计手术风险,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制定围手术期治疗措施,尽可能改善肺功能,以提高其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肺功能评估主要包括呼吸功能检查及心肺储备功能检查。了解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病人的相关风险因素, 有助于判断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高危病人,利于选择恰当的检查方法及治疗措施,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术前准确评价肾实质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以及恶性肿瘤的不同病理亚型对于选择手术方案、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对近年来CT、MRI、MR波谱检查以及超声造影检查(CEUS)在诊断肾实质占位性病变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在制定胃肠道肿瘤的手术方案和治疗计划时,准确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至关重要。若低估肿瘤的临床分期可能导致切缘癌残留,或因术前漏诊远处转移而进行不必要的探查手术,而过分高估临床分期则会使原本可能根治切除的病例错误地接受姑息治疗而丧失治愈机会。NCCN指南推荐使用多种检查手段进行胃癌和结直肠癌的术前评估,如腹盆腔CT和胸部CT,内镜超声,经直肠超声,MRI,PET-CT等。由于单独采用任何一种影像检查均有技术局限性,故推荐综合应用多种检查手段以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