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病合并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随机抽样的方法,描述、总结、分析了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27例布氏杆菌病合并脑膜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论 布氏杆菌病病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经过规范化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信彦才  赵勇  信长华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13-113
目的为了减轻病情,提高疗效,探索一种理想的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自愿与病情结合的方法,选择典型病人30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辨证施治,对一些并发症用西医对症处理,中医辩证治疗,治疗三个疗程(每个疗程20天)。结果 300例病人,经规范化治疗有效率可达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布氏杆菌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1):1334-1335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病例.结果:经临床对症治疗,4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传播途径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导致误诊;治疗需早期、联合用药、足够疗程治疗方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分析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32例布氏杆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头痛、乏力以及关节疼痛等,部分患者伴有肝脾变大,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临床主要采用多西环素、利福平以及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结论:临床对发热、多汗,并伴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考虑布氏杆菌病的可能,并及时对其进行诊断,以便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广州市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例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资料、治疗经过行系统分析.结果 2例布氏杆菌病患者均为广州市人,本地发病,以不规则低热为主要表现,因血培养阳性确诊,利福平、强力霉素治疗效果佳.结论 布氏杆菌病广州市多年已未发现,且可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对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的低热患者,血培养为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的诊断、影像学表现及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布氏杆菌病脊柱炎2例,男2例,年龄56-68岁,通过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均采取抗布氏杆菌药物治疗和其他支持对症治疗。1例在抗布氏杆菌药物的基础上,给予手术治疗。结果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或脊柱结核,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阿米卡星等抗布氏杆菌药物治疗,并予以甲钴胺肌注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后路椎管减压、椎间探查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本病可作出明确诊断,遵循"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给药"的原则是防治和治疗本病最可靠的方法,可采取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给予及时确诊,采取合理正确的治疗,减少误诊率,提高治愈率,可使得更多的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7.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人患布氏杆菌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疼痛及肝脾肿大等,其中约5%~10%的布氏杆菌患者累及神经系统。神经型布氏杆菌病常以神经症状为首发症状,但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在临床工作中常与其他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混淆(如结核性脑膜炎)。为加深对本疾病的认识,现将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不典型布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提高布氏杆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典型临床表现者为76%,初诊确诊者72.7%,复诊确诊者24.2%,多次复诊确诊者3%.33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6个月内复查无复发.结论 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复杂,临床医生要熟悉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布氏杆菌病2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变化的特点,总结布氏杆菌病诊断及治疗的经验.方法:经ELISA方法确诊的229例布氏杆菌病患者,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对他们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这些变化的特点.结果:与以往相比,农村发生布氏杆菌病的比例升高,不明原因传播途径的比例升高,不规则发热的比例升高,临床表现多样化,规范地联合用药治疗痊愈较快、预后较好.结论: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在不断发生变化,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并坚持进行规范的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杜美玲  周静 《农垦医学》2015,(2):177-178
目的:观察骨关节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福平、多西环素、链霉素,辅以理疗、中药塌渍离子导入综合治疗骨关节布氏杆菌病。结果:综合治疗2个疗程,治愈24例,基本治愈3例,好转2例,无效为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型布鲁氏菌病明显优于单纯抗菌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布氏杆菌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8例布氏杆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与预后观察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脑膜炎症状,18例(64.29)表现为脑膜炎,10例(35.71)表现为脑膜脑炎;所有患者经检查,其布氏杆菌血清的凝集试验均表现为阳性;28例患者中,共3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采用多西环素、头孢三嗪、利福平、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其中一种进行治疗,疗程为6-8周;治疗后27例痊愈,1例死亡,治愈率为%96.43%。结论: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比较多样化,脑膜炎最其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神经性布氏杆菌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并采用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确诊。进而采用多种抗生素进行长期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徐翔宇 《中外医疗》2012,31(3):61-61
目的探讨人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血清学诊断方法即血清试管凝集法,判定为阳性后,进行细菌学检验,利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对人布氏杆菌病进行判定。对布氏杆菌病治疗时运用常规治疗和病原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利用血清试管凝集法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对阳性患者进行准确的判断,再利用细菌学实验以及临床的病理病变状况进行确诊,使患者在我院能得到100%无意外确诊,治愈率计划达到100%。结论发现后及时治疗、合理施药、加强营养定能达到不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血培养分离到布氏杆菌的病例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保定市第一医院经血培养确诊的25例布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布氏杆菌病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也可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表现多样化,患者收治入多个科室,实验室检查不特异。结论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征在不断发生变化,实验室和临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尽早对其进行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观察职业性布氏杆菌病护理效果.方法:对28例职业性布氏杆菌病的患者进行认真观察与护理.结果: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及心理护理、对症护理、健康教育,可有效缩短病程.结论:采取注射疫苗、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职业性布氏杆菌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B)是布氏杆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后出现的罕见且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脑膜炎是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所致脑膜炎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致病机制及代谢通路尚不明确,为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神经型布氏杆菌感染脑膜炎的认识,本文将对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常见临床表现脑膜炎进行讨论,现将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综述,希望通过利用代谢组学、宏基因二代测序等技术明确诊断,在疾病早期进行治疗干预,改善患者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动物传染病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具有流行病特征。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是布氏杆菌病的罕见并发症,具有多种临床表现,临床症状、脑脊液检验及影像学表现常常与其他类型神经系统疾病混淆,使得神经型布氏杆菌的诊断往往十分困难。在此对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布氏杆菌累及脑、脊髓及血管的可能机制及其影像学表现做一浅显总结,希冀对临床工作者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布氏杆菌病骨关节炎的中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氏杆菌病伴有骨关节炎病患2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方式给予针对性治疗,加强后期布氏杆菌病预防。结果本次演技所有病患均通过全面细致中医学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治疗好转率高达100%。结论应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抗菌治疗效果较好,抗生素应早期、足量、全程,并可根据邪毒所犯部位和虚实施以清热除湿,解毒凉血汤药,可加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复发。慢性期可选用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以及抑制变态反应,具有脱敏效果的中药,治疗时间宜长,疗程要足,并适当加药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2008-12~2011-08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收治的以脊柱关节部位疼痛为首发症状的布氏杆菌病21例进行分析。结果入院后21例患者均诊断为布氏杆菌病,其中15例经多家基层医院诊疗后无效转入,均误诊。21例患者经治疗7例痊愈,8例明显好转,6例有效。结论布氏杆菌病的主要表现为脊柱、大关节部位的疼痛和间歇性发烧。在早期、发烧间歇期或发烧不明显患,者无特征性的症状、体征,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其认识,避免误诊。布氏杆菌抗体检测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早期诊断,按疗程联合应用敏感抗菌素是治疗的关键。物理治疗有助于疼痛的缓解和脊柱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全球最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对畜牧业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该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现有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传统的病原学检测、虎红平板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及PCR、ELISA等新技术,这些技术在敏感性及特异性等方面各有利弊,综合多项结果有助于提高布病的早期确诊率,从而指导布病的早期治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布氏杆菌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合理的抗生素选择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现将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总结经验,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23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布氏杆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传播途径发生改变,容易导致误诊。应详细询问病史、职业、饮食及全面细致的查体,对于长期发热伴有呼吸、神经、消化系统症状,常规治疗无效者,均应考虑本病。结论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发病过程结合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以减少布氏杆菌病的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