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用于心复苏后延续生命支持阶段对维护心脏和循环功能、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将68例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心搏恢复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32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均按"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持续性心脏按压复苏,常规使用抢救措施和急救药物,中西医组在心搏恢复后即刻或延续生命支持阶段早期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5~7d.结果 两组≤5min开始心肺复苏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最高.6~10min次之;中西医组各时间段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11~15min对照组无复苏成功者.各种原因所致的心搏骤停中,中西医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62.50%(20/32),明显高于对照组之38.89%(14/36);心率、平均动脉压、最大氧耗指数、心肌酶谱、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等项指标达稳定或平衡时间中西医组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 持续性心脏按压复苏和在后续生命支持阶段及早应用生脉注射液对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参附生脉注射液对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参附、生脉注射液应用对于心肺复苏后,在延续生命支持阶段维护心脏和循环功能,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疗效。方法:73例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心搏恢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 8例和对照组3 5例,试验组在西医药常规救治基础上,在心搏恢复后即刻或延续生命支持阶段早期联合应用参附、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①试验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为63 % ,对照组为3 7% ;②试验组和对照组在≤5min时间段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③两组病例在时间段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5min开始心肺复苏者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9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中医药的经验。方法:9例心脏停搏患者均按心肺复苏(CPR)程序,在取得第二期复苏成功(恢复心搏)基础上,第三期抢救措施、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均配合中药针对休克、心衰、心律失常等症治疗。结果:1例急性心梗、2例冠心病、1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在3小时后意识清醒,48小时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心梗患者(67岁)3小时后意识清醒,因3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起搏器,于第四天去除起搏器,病情稳定;1例煤酚皂溶液中毒、1例肺心病患者,分别于8小时和6小时后清醒;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于第三日、第四日病情稳定,2周、3周后意识清醒;9例患者1-2个月出院,均无心肺复苏后遗症。结论:中医药在心肺复苏中应用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和相关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喉罩通气抢救心搏、呼吸骤停重危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1次插入成功,2例第1次置入后漏气明显,改换型号或重新放置均成功,平均置入时间35.7 s,使用喉罩通气平均22.8 min。结论喉罩用于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可及时有效开放气道,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提高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心搏骤停是各级医院急诊抢救的重点之一,成功与否直接反映医院的业务素质和抢救水平。笔者2000年2月-2003年12月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心搏骤停患者26例,成功率达77%,笔者以往按常规量抢救同类患者成功率不足20%,为此作一总结,希望对同道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首剂大剂量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球。方法:51例心跳停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首剂标准量递增组(A组)25例,首剂大剂量肾上腺素组(B组)26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首剂心跳恢复有效率、自主循环恢复平均时间、存活率。结果: A组、 B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 44%, 76. 9%, B组明显高于 A组(P<0. 05); B组首剂有效率(61.1%)及存活率(65.4%)均明显高于 A组(25%, 32%)(P<0.01和 P<0.05);自主循环恢复平均时间 A组(12. 6±2.5)分钟,显著长于B组(5.4±2.3)分钟(P<0.001)。结论:首剂大剂量肾上腺素比首剂标准量无效后递增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首剂有效率、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前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2001年6月—2005年6月382例心肺复苏病例,分析复苏过程中各因素对复苏结果的影响。结果38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3例。CA患者的年龄、应急反应时间及开始复苏时心电图表现与复苏结果有关;复苏方法中通气方式、肾上腺素剂量对复苏结果有影响。结论年龄小的CA患者复苏成功率高;应急反应时间越短,复苏成功率越高;CA通气方式选择球囊-面罩通气。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5年1月10日16:45收住1例多发伤伴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入院后3 min曾连续2次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经及时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病历介绍患者,男,69岁,因车祸后口鼻出血不止,头部及全身多处外伤2.5 h急诊入院。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3 min后呼吸、心搏骤停,意识丧失。急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应用呼吸兴奋剂、肾上腺素,抢救3 min后心跳恢复,血压50/30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补液、备血、多巴胺应用,于5 min后再次出现心搏骤停,即给胸外按压及肾上腺素,抢救4 min后恢复心跳,心率126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发生在 CCU病房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程序 ,以便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近年来在 CCU病房心肺复苏成功的 16例患者 ,其中 6例心跳骤停患者尚存不规则的呼吸 ,首先给予心脏电除颤 ;7例呼吸完全停止的患者先进行人工通气及胸外心脏按压再给予电除颤 ;3例心脏静止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2 m g,异丙肾上腺素1m g,阿托品 2 m g治疗。结果 :16例心脏骤停的患者按上述程序复苏 ,心肺复苏取得了成功。结论 :对发生在 CCU病房中心跳骤停的患者采取上述程序进行复苏 ,能提高心脏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心肺复苏的抢救体会。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的10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复苏成功,成功率为7.8%。结论早期规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及早进行除颤、气管插管,合理应用复苏药物等是CPR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心搏、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的意外情况发生时,以迅速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使呼吸循环重建的同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智力完全恢复。这是我们每个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家属所理想的最佳结果。急诊临床抢救的实践证明,心肺复苏是关键,而药物复苏最终使大脑智力完全恢复更为重要,现将复苏过程中有关药物的应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心搏骤停(CA)是指心脏突然丧失有效的排血功能,而致循环和呼吸停顿的临床状态,病死率高,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48例心搏骤停成功复苏患者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是我院2004年5月—2010年8月住院患者,均符合心搏骤停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证实为心室颤动、心脏停搏、无脉性心电活动,无脉性心室速。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高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96例心搏骤停复苏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心搏骤停到开始复苏的时间、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等药物的用法和电除颤等方面。结果96例心搏骤停者中复苏成功25例,占26%;存活13例,占14%。结论心搏骤停时间、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等药物的用法和电除颤均对复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效应,揭示其在临床CPR过程中的适宜用量。方法:将入选的120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肾上腺素组(A组)、肾上腺素加低剂量参附注射液组(B组)、肾上腺素加高剂量参附注射液组(C组),3组均行标准心肺复苏并予常规西药、肾上腺素及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进行干预,观察组间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2天存活率、心肺复苏成功后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cTnT的差异。结果:B、C组在自主循环恢复率及2天存活率方面较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动脉压、cTnT方面B、C组较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组较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且在平均动脉压、cTnT方面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心脏骤停复苏药物应以肾上腺素为首先已被肯定,但其最适当用量至今还没有明确规定。有人发现,CPR时,人体对外源性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是剂量依赖性的,随着剂量的增加;血压也不断上升,人体研究也证实,大剂量肾上腺素能够显著增加人体复苏时冠脉灌注压,从而促进恢复自发性血液循环。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18~72岁,平均44岁,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9例,外伤8例,心悸猝死6例,脑出血5例,电击伤和溺水各2例,其中19例患者在入院前呼吸心跳均已停止,男13例住院后心跳停止进CPR,抢救按ABC步骤进行,气管插管,心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96例心搏骤停复苏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心搏骤停到开始复苏的时间、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等药物的用法和电除颤等方面。结果96例心搏骤停者中复苏成功25例,占26%;存活13例,占14%。结论心搏骤停时间、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等药物的用法和电除颤均对复苏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搏骤停是急诊中常见的危重症。心跳停止后。必然存在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心跳恢复后,自主呼吸不可能即恢复,复苏后呼吸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良好的通气基础上尽可能恢复自主呼吸功能,并防治复苏后呼吸并发症。本院1997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67例心搏骤停的患者,其中20例经抢救心跳恢复后,加以人工气道的建立及呼吸机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心肺复苏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6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玲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7):1014-1014
目的为心肺复苏后预防并发症和恢复脑功能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机械、生理、药理学方法以恢复患者的心搏和呼吸,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提供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复苏后的并发症和恢复患者的脑功能。结果中度昏迷状态转为浅昏迷状态3例,清醒2例,死亡1例(住院期间)。结论对心肺复苏后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脑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对心肺复苏患者施行优化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8例心肺复苏患者为对照组,选取我院急诊科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5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就诊流程施行救治,观察组在常规就诊流程救治基础上施行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抢救用时情况、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接诊、胸外按压、除颤、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心电图检查用时均短于对照组,由原来的19.82min缩短到12.36min,P <0.05;(2)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由原来的91.67%提高到98%,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施行优化急诊护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用时。  相似文献   

20.
心博呼吸骤停是院前急救最紧急的危险情况,需要立即行现场心肺复苏(CPR)。因此,CPR开始时间对救治成功至关重要,现总结近年来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18例病人资料并加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均来自1996年5月至2000年12月通过“120”电话到院前紧急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0~66岁,平均为42.3岁。病因包括急性心肌梗死6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急性苯中毒1例,电击伤5例,溺水2例。尚有心搏而呼吸骤停者2例,有呼吸而心搏骤停者13例。1.2发病距开始抢救时间:全部病例中小于5 分钟12 例(67%),5~10分钟5例,大于10分钟1例(6%)。1.3按常规心肺复苏方法:所有病人匀行胸外心脏按压,心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