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产生明显症状,尤其使患者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2000年,Pappone等首创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15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取得成功,已成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方法。我科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应用carto三维标测下成消融治疗房颤患者20例,下面把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融前静息心率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方法选首次行环肺静脉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40例,术前通过12导联动态心电图测定患者未发作房颤时的静息心率。房颤复发定义为手术3个月后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手术3个月后根据患者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结果平均随访100d~120d,4例(10%)复发。复发组术前未发作房颤时静息心率为(72±12)次/min,未复发组静息心率为(73±13)次/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融前静息心率对房颤导管消融的复发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及有效率不断提高,导管射频消融已成为近年来治疗房颤的主要选择之一;但由于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操作复杂,且射频消融主要在左心房内进行,因此,房颤介入治疗导致的并发症相对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心脏压塞、肺静脉狭窄、左房食管瘘等.而心脏压塞则为射频消融术常见的急症,主要原因是心脏穿孔[1] .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三维标测(Carto)系统指手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难治性心律失常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术中运用Carto重建肺静脉.和心房的模拟三维结构图像,心房颤动在左右肺静脉口周围0.5cm~1.0cm处作环形电隔离,由三维标测系统监测消融路径是否连续。心房扑动病人在心动过速折返环的关键峡部行线性消融,并以冷肝素盐水灌注导管,术后随访观察。结果6例消融病人,2例随访5个月无复发,1例于术后第3天出现1次阵发性心房颤动,另3例病人术后均元任何不适,体表心电图显示为寞性心律目萌仍在随访中。结论应用Carto系统指导导管射频消融难治性心律失常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心律失常之一,是脑卒中及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房颤治疗理想的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近10年来,随着对房颤电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导管消融技术的完善,相对于传统药物及电复律,导管射频消融根治术成为一种新型房颤治疗方法[1].随着Carto、Ensite3000等电解剖三位标测系统的应用,房颤导管消融术式的不断完善,使得房颤导管消融根治成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治疗与护理心房颤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心房颤动的治疗,研究术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83例房颤患者,总结其迷走神经反射、血栓栓塞、肺静脉狭窄、心包填塞等术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8%,共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迷走神经反射8例、肺静脉狭窄1例、心包填塞2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均转良好。结论术中加强迷走神经反射、血栓栓塞、肺静脉狭窄、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黎 《中医临床研究》2014,(30):107-108
目的:探究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2013年收治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医治总有效率及心房颤动发作时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医治总有效率为80.0%,和对照组患者临床医治总有效率72.5%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发作时,观察组患者平均心室率和发作持续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不但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且可有效转复窦性心律并维持窦律,即使不能转复的患者在控制心室率和房颤发作时间方面也有突出优越性,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内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文献报道[1]临床发病率约为4%。没有合并其他基础类疾病的房颤患者早期多表现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多有心慌、气短和胸闷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在临床上对房颤患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还包括起搏器置入手术和射频消融治疗等)[2,3]。为了探讨复方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40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研究资料来自于2010年2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40例,其中男性2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基层医院采用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例慢性房颤患者急性发作时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首剂胺碘酮200 mg,3次/d,口服,7 d后,改为200 mg,2次/d,口服,再7 d后,改为维持量200 mg,1次/d,口服,总疗程为2个月。结果:患者由持续性房颤发作转归为窦性心律或者是变为阵发性房颤发作,心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结论:胺碘酮是适合基层医院治疗房颤急性发作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碳酸锂药物联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牡丹江南山医院收治的6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碳酸锂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团体人际心理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控制房颤心室率的有效药物.方法:将112例房颤、心室率〉 100次/min的患者分为5组:A 美托洛尔,B地尔硫卓,C普罗帕酮,D 西地兰,E胺碘酮.设定心室率100次/min以下为目标,观察达标时间.结果:A 组(3.98±1.60)min,B组(7.1 5±2.54)min,C组(57.45±34.76)min,D组(57.47±34.75)min,E组(106.20±48.99)min.结论:房颤控制室率的时间:美托洛尔、地尔硫卓、普罗帕酮三者依次延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西地兰和胺碘酮时间明显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目前主流的观点是触发活动和折返机制,其次还有钾"离子通道""失控"和多种因素协同机制.对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干预治疗是一种新的方向,未来可能成为心律失常治疗学中的一大亮点.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多,房颤已成为发病人数排在高血压、冠心病之后的第三位心血管疾病.房颤的治疗,归纳起来是两大策略:一是药物治疗,二是非药物治疗.近年来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开展,为房颤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阿托伐他汀干预后,慢性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方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6月对照组及房颤患者血浆LPA,血小板膜上活化糖蛋白IIb/IIIa复合物、糖蛋白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治疗前AF患者血浆LPA、GPIIb/IIIa荧光阳性率、MPV、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GPIb荧光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房颤组LPA、GPIIb/IIIa荧光阳性率、MPV水平,vW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1);GPIb荧光阳性率治疗后上升,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上升更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浆LPA,增强血小板活化,减少内皮功能受损,可能降低老年患者AF相关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及分析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方法:将24例妇产科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及临床观察与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大部分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术后积极预防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减少肺栓塞的发生率,减轻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们收治的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房性期前收缩是引起心房颤动的主要因素,采用胺碘酮和螺内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6%,1年内复发率为17.86% 经过1年的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阵发性房颤始动因素房性期前收缩为主,采用胺碘酮和螺内酯治疗,可以使患者有效转复为窦性心律,复发率低,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用胺碘酮或联用培哚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对血浆心钠素(ANP)、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结果:显示R2组的窦律维持率显著高于Rl组(P=0.02,log-rank test).结论:培哚普利联用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可明显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ANP、NT-ProBNP水平,延缓左房内径扩大,减少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了34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对腰椎峡部裂导致腰神经嵌压的CT表现与其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CT能显示峡部裂所致的椎管狭窄、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及其他并发改变,CT表现与临床症状相符为76%。结论:CT对峡部裂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的66例肺栓塞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肺栓塞组检出右室扩大64例(97%);右房扩大55例(83%);室间隔运动异常42例(64%);肺动脉扩张29例(44%);右心房血栓5例(7.5%);右心室血栓1例(1.5%);肺动脉血栓6例(9%),肺动脉高压100%.结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有效诊断肺栓塞的方法,早期应用可以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有效的、安全的急救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2010年完成院前急救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3例心跳骤停者经抢救后,有3例抢救不效死亡,剩余66例经急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并被及时转送入院。66例患者入院后,对没有溶栓禁忌证的43例患者行早期溶栓治疗,剩余23例行常规急救处理后及时送上级医院行急诊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1例患者死于反复室颤,余65例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关键在于一个“早”字,患者要做到早呼救,医护人员要及时赶到、尽快进行诊断,并早治疗、早溶栓和早急诊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这样才能为患者进一步住院治疗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改善预后,大大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疗效观察。方法:以2009年12月--2010年5月住院神筮内科脑血管病人,按照入选标准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年龄30~80岁;男26.例,女14例;无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无严重失语、吞咽障碍;根据性别、年龄,脑损伤区,脑卒中类型等分为康复治疗A组和对照B组各20例,其中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差异无显著性,同时持续治疗两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治疗1个月和出院时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过康复治疗的患者明显可以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