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TCD评价针刺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疗法治疗。采用TCD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根基底动脉Vm、Vs、V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评价针刺推拿治疗对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Vm)、收缩峰期血流速度( 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d)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针刺推拿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天麻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通过检查TCD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Vm、Vs、V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4%,有统计学差异( P<0.05);在改善椎动脉Vm、Vs、Vd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对椎动脉Vm、Vs、Vd方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具有苗医特色的温针灸联合苗医弩药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颅内多普勒血流图的影响.方法 以温针灸联合苗医弩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1)的变化.同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2组治疗后,Vs、Vd、Vm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I、RI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治疗组对Vs、Vm、RI 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大脑供血,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颈痛汤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采用颈痛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颈椎动脉和基底动脉TCD检测:治疗组治疗后颈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汤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量,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影响,探讨TCD的临床价值。方法 19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TCD检查,观测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相关指标[包括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脉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同侧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动脉双侧Vp、Vm、Vd水平及基底动脉Vp、V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本组同侧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p、PI水平降低,基底动脉Vp、Vm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p降低、左侧PI水平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Vm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d、P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TCD指标,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TCD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旋提手法对老年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案分为2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法,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血流相关指标,包括两侧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脉动指数(PI)。结果 2组治疗后两侧Vp、Vm、Vd、P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Vp、Vm、Vd、PI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可有效改善老年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椎动脉血供,改善椎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仰卧微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门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1例,男7例,女24例,年龄27~57岁(40.77±7.826);全部病例采用仰卧微调手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并经颅脑多普勒经枕窗探测椎动脉(VA),观察其血流方向、流速、频谱形态,待图象清晰后测量收缩峰流速(Vs),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数据的变化.结果:患者治愈9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治疗前后推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Vs),平均流速(Vm)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仰卧微调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并对颈椎动脉血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通窍活血汤对瘀血阻络证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后循环血流量和管壁剪切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中医证型符合瘀血阻络并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为VBD的9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中药安慰剂,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加味通窍活血汤,疗程为30 d。观察两组眩晕症状的缓解程度、眩晕症状量表(VSS)和活动平衡信心(ABC)量表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CD)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量(MF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管壁剪切力(WSS)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ABC量表评分明显升高,VSS评分明显下降(P0. 05),而眩晕症状分级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眩晕程度症状分级和VSS评分明显下降,ABC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眩晕程度症状分级和VSS评分明显下降,ABC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m,MFV和WSS明显升高,RI明显下降(P0. 05),而Vs,Vd和P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双侧椎动脉Vs,Vd,Vm,MFV和WSS明显升高,RI明显下降(P0. 05),P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双侧椎动脉Vs,Vd,Vm,MFV和WSS明显升高(P0. 05),PI和R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基底动脉血流参数也发现与双侧椎动脉类似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结论: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瘀血阻络型VBD患者头晕或眩晕临床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加味通窍活血汤对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9.
定位旋转复位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万金来  杜跃  刘爱国  史红逸 《陕西中医》2007,28(8):1021-1023
目的:观察定位旋转复位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本病124例。结果:治疗后椎动脉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明显增加,脉动指数(PI)循环阻力指数(RI)均明显下降,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本法对本病有理筋整复,舒通经脉,促进气血运行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傍刺病变节段对应的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傍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艾条压灸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功能评分、TCD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颅内段(LVA)、右侧椎动脉颅内段(RVA)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BA[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LVA(Vd)、RVA[收缩期末血流速度(Vs)、Vm]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Vs、Vd、Vm、PI)、LVA(Vs、Vm)、RVA(Vs、V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傍刺法配合艾条压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解痉散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以及尼莫地平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解痉散瘀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以及平均脑血流量变化情况,评估2组治疗后效果,并随访1年观察2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较治疗前加快(P均0.05),平均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快于或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及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25/32),观察组复发率为3.1%(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9/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解痉散瘀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脉养脑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选取1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均分两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行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脉养脑汤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治疗疗效; 经枕窗探查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记录在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变化情况; 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78.57%,研究组治愈率31.43%、总有效率91.43%,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经治疗,研究组血流动力学(Vs、Vm、Vd、PI)指标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临床症状(眩晕、偏身麻木、恶心呕吐、猝倒发作)指标评分上比较,研究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通脉养脑汤能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3.
徐杰 《新中医》2021,53(14):75-77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2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Vd)、平均血液流速(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s、Vd、Vm均大于对照组(P0.05),椎动脉和基底动脉PI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状况,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予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1%,对照组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及平均流速(Vm)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Vs、Vd及Vm血流参数值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症状,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风池穴不同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采用短刺法针刺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风池穴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以及TCD相关指标,TCD指标观察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ESCV、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椎动脉、基底动脉的Vs、Vm较治疗前明显减慢,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风池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短刺法优于平补平泻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组连续治疗1O天,观察并比较2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教(RI)、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2组治疗后Vs、Vm均明显提高,RI、PI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矩阵针剌可显著提高Vs、Vm值(P〈0.05),降低阻力指数(JP〈0.05)。结论:矩阵针刺可以提高椎动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通督调神针法,选取前顶、囟会、百会、神庭、风府、大椎、至阳、命门和腰阳关为治疗穴位,每日1次,疗程15天。应用经颅多普勒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速(Vs)、舒张期血流峰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Vm、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Vm均增加更多,PI值降低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Vm均增加,PI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配合通督调神针法能够增加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椎-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益气活血法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新余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将全部病例随机编入配合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各30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积分、椎动脉血流参数、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 用药后,配合治疗组患者的眩晕、头颈肩痛、耳鸣耳聋眼花、恶心呕吐、猝倒、健忘失眠积分均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配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西药对照组的76.67%(23/30)(x2=2.015,P<0.05),复发率低于西药对照组(x2=4.630,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较西药好。  相似文献   

19.
李国臣  陈勤  胡玲香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361-1362
探讨电针能否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听性脑干反应(ABR),椎动脉血流速度,从而改善脑干缺血、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等症状。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将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注射至模型组和电针组家兔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造成左侧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降低以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o-arterial cervical spondylosis,VCS)模型,对照组作生理盐水注射。从注射后第6周开始,电针组家兔作双侧“风池(GB20)”“听宫(SI19)”“外关(SJ5)”穴电针治疗2周,分别检测高刺激率(50Hz)左侧短声听性脑干反应(ABR)、左侧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将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50Hz高刺激率ABR的Ⅲ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波峰间潜伏期(IPL)较对照组延长(P<0.05;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缩短(P<0.05;P<0.05),电针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指标检测中,模型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较对照组延长(P<0.01;P<0.01;P<0.05),电针组Vd、Vm较模型组缩短(P<0.01;P<0.05),电针组Vd、Vm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P>0.05)。结论:电针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脑干缺血造成的听性脑干反应速度减慢及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的眩晕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彭泽深 《光明中医》2013,28(8):1598-1600
目的研究中药配合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影响,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一个有效、简便、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及椎动脉、基底动脉内径、血液流速、血流阻力指数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用药前后椎动脉血流参数中的Vs、Vm及Vd血流参数值有显著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配合热敏灸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动脉狭窄,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管弹性,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