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培菲康加肠炎宁糖浆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炎宁糖浆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培菲康加肠炎宁糖浆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11%)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1.0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加肠炎宁糖浆可显著改善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内毒素血症(IETM)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培菲康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培菲康胶囊口服,联合组在培菲康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承气合剂”。疗程3个月,分别观察三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和血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培菲康组和联合组在疗程结束时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尤为显著(P〈0.01)。联合组SBP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培菲康胶囊联合承气合剂增强肝硬化患者肠道屏障功能,能有效减少SBP发生率和IETM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肠炎宁糖浆治疗腹泻合并假膜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肠炎宁糖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泻合并假膜性肠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肠炎宁糖浆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培菲康散剂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显效时间和平均有效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炎宁糖浆治疗腹泻合并假膜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培菲康在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培菲康治疗腹泻和便秘的疗效,并验证其在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将腹泻患者80例和便秘患者80例各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基础治疗完全一致,观察组加服墙菲康胶囊。结果:腹泻患者对照组总有效80.0%,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便秘患者对照组总有效率67.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菲康在治疗腹泻和便秘方面疗效良好,在肠道菌群失调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小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并肌肉注射干扰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独肌肉注射干扰素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d后对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总病程、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退热时间、止吐时间、止泻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也高于对照组(60.00%)(P〈0.05)。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发热2例,烦躁2例,经相应处理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陈慧 《大家健康》2016,(12):67-67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与预防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取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2例,利用常规祛痰、氧疗等方法的4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引入药物治疗方法的46例划入观察组,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5.65%(44/46)高于对照组82.61%(38/46),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物治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效果极为显著,配合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选择腹泻流行期间急性腹泻婴幼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粪便 R V- Ag( Ig M) 阳性144 例,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培菲康口服。结果总有效率91 .9 % ,显著高于对照组(82 .4 % )(x2 = 12 .15 , P< 0 .01) 。说明加用培菲康口服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2010年在本院就诊的100例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控制病情用的时间、治愈所用时间、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治疗组肠炎症状控制时间和治愈持续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0.00%,治疗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显著,可以广泛用于临床对急性细菌性肠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任仙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674-4675
目的探讨培菲康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婴幼儿肺炎160例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80例,均给予抗生素静脉途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预防组同时加服培菲康,对照组住院72h后出现继发腹泻应用培菲康。结果治疗3d以后预防组腹泻发生率16.25%,低于对照组的31.25%,发生腹泻以后预防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预防组腹泻停止时间(3.07±0.69)d.短于对照组的(5.12±1.12)d。结论培菲康能够有效预防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生,使用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康复新液联合肠炎灵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并对比分析治疗的效果。方法:实验对象为2013年5月1日到2015年1月31日于 xx 市 xx 医院接收治疗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地分成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试验组患者使用康复新液联用肠炎灵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灭滴灵和锡类散进行治疗;治疗一个月,并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及护理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有31例痊愈(55.36%),23例有效(41.07%),2例无效(3.5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有19例痊愈(33.93%),28例有效(50.00%),9例无效(16.0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93%;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康复新液联用肠炎灵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进行适当的护理后,治疗效果较好且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将该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培菲康、恩密达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生素相关腹泻的治疗方法,方法:把200例抗生素相关腹泻分成3组,治疗组给予培菲康,思密达治疗,对照I组给予培菲康治疗,对照Ⅱ组给予思密达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I组总有效率70%,对照II组总有效率68%,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培菲康,思密达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热毒宁联合必奇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俊英 《吉林医学》2009,30(10):921-921
目的:探讨热毒宁与必奇联合应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255例诊断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3组。治疗组88例,采用热毒宁联合应用必奇治疗,对照(1)组85例,单用热毒宁治疗,对照(2)组82例单用必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5.15%和90.18%,对照(1)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10%和72.16%,对照(2)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1.13%和77.12%,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与必奇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于小儿肠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肠炎患者64例,男女比例为36:28,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方法基础上,再给予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依从性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对比两组的疗效,可以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肠炎患者治疗中,利用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升治疗依从性,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对于小儿肠炎的治疗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调节剂培菲康在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辅助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将病人分为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安慰荆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观察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CD3、CD4、CD8各项免疫指标的改变。结果:经治疗,培菲康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由25.0%下降到4.1%,对照组仅由22.7%下降到18.2%,两组具有可比性。培菲康组免疫球蛋白IgA数值有所下降,IgG、IgM、G数值有所升高,与用药前比较IgG及G明显升高(P〈0.05);培菲康组CD4/CD8之值明显升高(P〈0.05),CD4无显著变化(P〉0.05),CD8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CD4、CD8、CD4/CD8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6)。结论:肠道菌群调节剂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免疫调节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培菲康与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病的效果。方法将2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与对照组1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不使用抗生素治疗。只服培菲康和醒脾养儿颗粒。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6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培菲康与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利巴韦林与肠炎宁糖浆联合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以随机方式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利巴韦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肠炎宁糖浆。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临床症状消失及改善时间、轮状病毒转阴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17.1±7.7)h、腹泻消失时间(33.3±14.5)h、恶心呕吐消失时间(16.1±6.7)h、体温恢复时间(18.6±7.2)h,各症状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72 h轮状病毒转阴率70.0%,对照组转阴率为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与肠炎宁糖浆联合对于小儿轮状病毒具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肠炎宁外敷神阙穴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肠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82例急性肠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4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肠炎宁外敷神阙穴,对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0.73%.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肠炎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了给予传统的药物治疗外,加用神阙穴外敷肠炎宁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置入支架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贲门失迟缓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内镜下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症状评分、括约肌静息压及食管最大宽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症状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括约肌静息压较对照组低(P〈0.05),食管最大宽度较对照组小(P〈0.05),治愈率(34.38%)、显效率(41.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贲门失迟缓症患者采取内镜下支架置入治疗,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贾颖 《大家健康》2014,(9):271-271
目的:分析舒普深与头孢哌酮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以舒普深治疗,对照组以头孢哌酮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9%,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P>0.05)。结论:舒普深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优于头孢哌酮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极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1):1448-1449
目的:观察分析口服莫西沙星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74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拉定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59%)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78.38%),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服莫西沙星在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