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刘明伟 《中外医疗》2013,32(20):60-6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导致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儿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其中26例有肝、脾肿大,18例合并有皮疹,5例有心肌损害,经用阿奇霉素抗感染及保肝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均痊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也较为常见,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单 )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ELISA方法检测EB病毒 (EBV)、巨细胞病毒 (CMV)、疱疹病毒 (HHV)等IgM和PCR检测EBV -DNA均阴性 ,而MP -IgM和PCR检测MP -DNA均阳性的 5例传单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肿大 ,脾肿大 2例 ,咳嗽5例 ,鼻塞、眼睑浮肿 2例 ,腮腺肿大、皮疹 1例 ,肺部炎症、心肌损害 2例。 4例仅用阿奇霉素 ,1例仅用红霉素治疗 2周痊愈。结论 :MP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征主要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 ,阿奇霉素及红霉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病原体(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临床特征。方法:对ELISA方法检测MP-Igm均为阳性,且EB病毒检测衣壳抗原,早期抗原均为阴性,并除外CMV感染可能,而诊断为MP感染并发传单的13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有发热13例、淋巴结肿大13例、咽峡炎13例、肝肿大10例、脾肿大8例,鼻塞4例、肺部有改变4例。全部病例经阿奇霉素治疗有效。结论:MP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中、低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使用阿奇霉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ELISA方法检测MP-1MP-IgM≥1∶80,且EB病毒衣壳抗原VCA-IgM、IgG、IgA均为阴性而诊断为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症的1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发热11例,淋巴结肿大、咽扁桃体肿大12例,肝肿大8例,扁桃体并脓性分泌物7例,眼眶浮肿、脾大5例,鼻塞、咳嗽、肺部有改变6例,血尿1例,面神经炎1例。全部病例均痊愈。结论MP感染可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症,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均有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多器官损害表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57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儿科2003年4月至2008年6月57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患儿中持续发热5d以上者37例(37/57,64.9%),无发热5例(5/57,8.8%),淋巴结肿大54例(54/57,94.7%);合并支原体感染21例(21/39,53.8%);合并肺炎13例(13/57,22.8%),其中支原体肺炎6例;异形淋巴细胞计数10%以上者43例(43/57,72%),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35例(35/57,63.6%),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肝功能存在正相关关系(r=0.562);合并支原体感染的IM病例在发热天数、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白细胞数、异型淋巴细胞、血清ALT等临床表现上与无合并支原体感染的IM病例差异无显著性,但在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上明显高于后者。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与血清ALT存在正相关关系,虽然合并支原体感染的IM病例在临床表现上无显著性变化,但是临床上仍要加强支原体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6例患儿中3~6岁患儿65例,占67.7%;96例患儿均发热,其中高热患儿81例,占84.3%;伴淋巴结肿大72例,占75%;伴咽峡炎者86例,占89.6%,其中扁桃体表面附着白色渗出物75例,占78.1%;伴肝脏肿大46例,占47.9%;脾脏肿大42例,占43.8%;鼻塞59例,占61.5%;眼睑浮肿者41例,占42.7%;皮疹者28例,占29.2%;伴有其他症状者34例,占35.4%;所有病例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均大于10%,其中3例达到50%以上,占3.1%。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好发于3~6岁儿童,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大于10%,感染后体内出现EB病毒IgM抗体阳性率100%。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经典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儿童多发,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见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见嗜异凝集素及EB病毒抗体。近年来研究发现,除了EB病毒外,传单中有5%~10%的病例是由非EBV的其他病原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肺炎支原体(MP)等感染引起,称为类传单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儿童多发,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伤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血清学指标。方法:筛选我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根据是否合并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26例)和无肝损伤组(34例),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和血清学指标变化。结果:合并肝损伤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以持续发热和中重度肝脾肿大为突出表现,部分患儿合并皮疹、咽峡炎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肝损伤组患儿的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相关血清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损伤组患儿的淋巴细胞数量>40%和异型淋巴细胞>10%的占比显著多于无肝损伤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数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继发肝损伤患儿,多表现为持续发热、肝脾肿大、肝酶异常、异型淋巴结细胞增多,在病程早期展开肝功能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肝损伤,做出对症支持治疗,避免病情发展至危重阶段。  相似文献   

9.
徐建名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495-14,961,49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并发症发生状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对1992年9月到2006的10月本院儿科115例MP感染患儿..筛选出其中有并发症患儿15例作为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并发川畸病9例,占60%(9/15)均发热大于5天,其中6例眼结合膜充血、口唇皲裂、颈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形性红斑、肛周潮红脱皮.2例掌跖红斑、肛周潮红脱皮.1例仅心脏B超示冠状动脉扩张.除1例转院外,其余均用“阿奇霉素”、“阿斯匹林”及“丙种球蛋白”治愈出院;并发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4例,占26.6%(4/15)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3例肝脾肿大.1例全身出猩红热样皮疹.均经“阿奇霉素”治愈出院;并发肺炎支原体相关性肾炎2例,占13.3%(2/15),2例均有水肿及血尿.经“阿奇霉素”抗MP,辅以对症亦全治愈出院.结论:MP感染肺外并发症多种,其中川畸病占多数60%(9/15).各类并发症均有其相应临床特征及特定治疗方案.临床医师在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时要高度警觉肺外并发症的发生,以免漏诊或误诊,错过相关的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相关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典型特征主要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疲倦、头痛、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及出现嗜异性凝集抗体,可合并有肝脾肿大与肝功能异常。EB病毒感染是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病因。EB病毒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为双链DNA病毒。人群对EB病毒普遍易感,初次感染后EB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被感染的B细胞内即形成持续的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网状内皮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占10%。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体,MP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病情程度轻重不一.多有发热、畏寒、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显示呈点片状阴影及间质性肺炎.可作为诊断MP感染的重要依据。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42例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宫宏宇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43-4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3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也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不同程度损害,36例患儿经阿奇霉素和支持治疗后全部临床痊愈。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要警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总结经验,提高诊断率.方法:对收治的3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增高,也可见肝脾肿大、眼睑浮肿、皮疹、黄疸、鼻阻等症.误诊10例,误诊率27.78%.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多样,早期易误诊,在基层医院查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有助诊断,且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最多见,另外皮疹8例,眼睑水肿1例,白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在第2周升高明显,肝功能损害11例,心肌酶学改变3例,尿常规异常7例。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复杂多变,部分病例不典型,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5.
杨帆 《吉林医学》2012,33(17):3715-3716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对3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学龄前男孩较易发生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形淋巴细胞,经治疗,大多病例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宜早诊断、早治疗,这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林志贵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12-1512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传染性单棱细胞增多症临床特点及其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该病患儿67例。结果67例患儿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和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和肝脾肿大多见。病毒检测EBV62例,阳性38例,占61.2%;CMV39例,阳性16例,占41.O%。结论海南地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因主要为EBV感染,部分为CMV感染所致。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2—4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ns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30例儿童I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 <3岁 8例 ,3~ 6岁 15例 ,>6岁 7例 ;且 30例均有淋巴结肿大 ,2 6例有发热、咽峡炎 ,2 7例肝脾肿大 ,皮疹 4例 ,眼睑浮肿 7例 ,肾功能改变 3例 ,心肌损害 5例。结论 儿童IM好发于学龄前期 ,并发多系统损害是其主要特点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 ,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肝功能异常比较常见 ;心肌损害也不少见 ,且病情较重 ;年龄越小 ,症状越重。  相似文献   

18.
朱君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58-2658
目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和血液学表现。方法:回顾性的对150例儿童传单的分析。结果:儿童传单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结论:传单可以引起多种血液学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误诊的原因。方法对具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的患儿20例作了外用血象分析,15例作了血清嗜异体凝集试验。结果外周血象分析20例,经反复检测,血淋巴细胞大于0.60的18例,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大于0.10的16例,偶见2例。血嗜异凝集试验检查15例,凝集价在1:56以上10例。结论传单特征性的表现是外周血中异常淋巴细胞增多(0.10-0.60)对疑似本病应反复检查外周血象。血清嗜异体凝集试验凝集价在1:56以上是可靠的诊断指标。对具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的患儿具有以上任何一项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20.
王燕  钟家蓉 《重庆医学》2004,33(10):1600-16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的传染病[1].其临床以不规则发热、咽峡炎、外周淋巴结及肝脾肿大等为主要表现,并发症多,可损伤心脏.本文分析2002年1月~2003年5月我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心肌酶谱异常162例患儿,旨在提高对IM发病时对心肌损害的早期发现和及时保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