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目的 :论证上海市老年护理床位的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获得床位数据,引用卫生统计年鉴、卫生财务年报等资料,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老年护理服务床位数量及构成的合理性。结果 :2012年上海市平均每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护理床位数为49.3张,与发达国家齐平。老年护理医疗床位平均每千人口床位数仅6.4张,养老床位则为每千人口42.9张。老年医疗护理床位的使用率近90%,而养老床位入住率仅为70%左右。结论 :上海市老年护理床位总体上基本满足需求,但医疗护理床位相对匮乏与养老床位相对宽裕并存。增加政府重视和协调、明确老年护理机构功能定位和需方需求评估标准,合理引导分流成为当前解决问题之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期护理床位的配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获得上海市长期护理床位数据,利用《上海统计年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官方网站的数据资料,纵向和横向比较有关数据。结果 2018年,上海市每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疗护理床位数为10.41张,高于OECD国家水平。2017年,上海市每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床位数为44.20张,位居OECD国家中游水平。上海市各区长期护理床位中医疗护理床位的使用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上海市每千老年人养老床位数的配置水平与OECD国家存在差距。区域医疗护理床位配置不平衡。建议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完善长期护理体系。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以二、三级综合医院老年科为支撑的医疗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构建机构-社区-居家长期护理服务模式。提高床位的使用率、周转率等运行效率,更好地惠及有护理需求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上级部门文件、标准基础上,结合上海市普陀区实际,分析了普陀区为老医疗护理服务体系,问题主要集中在床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多层次需求未得到满足,老年人流动渠道不畅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总量调控、合理布局、多元发展、梯度有序的老年护理资源配置构想,并建议尽快建立老年人评估体系、完善家庭病床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老年护理需求及老年护理院现状。方法收集2000~2006年本市老年人口结构资料,并采用问卷方式对本市53所老年护理医院进行现况调查。结果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现有老年护理院数量不足;老年护理工作需求多样化,老年护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结论应加强对老年护理院的建设,培养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不断增加的老年护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上海老年护理事业的现状与发展探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随着上海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加 ,积极发展老年护理事业 ,是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医 ,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件大事 ,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项有力举措 ,也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上海医疗保险改革成果的一个战略问题。1 现状上海发展老年护理事业一共才 8年 ,目前有护理院4 7家 ,核定床位 34 1 1张 ,实际开放床位 4 1 1 1张 ,其中一半床位在市区 ,另一半床位在郊区郊县。几年来 ,这些护理院对身患重病或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病人给予了很好的治疗和护理 ,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 ,由于上海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的体系建设出谋划策。[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医药卫生科技类"期刊中,检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表的有关老年护理立法、老年护理机构设施设置、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及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文章,最终纳入2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尚未就"老年护理"制定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目前上海市老年护理机构的设施设备配置,基本满足住院老人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但老年护理和养老床位的配置不均;对老年护理人员分级认定和晋级培训缺乏规范性、系统性、连贯性和针对性,也缺乏监督机制;上海探索提出并逐步发展完善"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结论]我国还需健全和完善系统性、针对性的老年护理服务法制化的整体框架;老年护理机构的设施设置应兼顾科学性和人性化,在床位问题上,要分清"老年护理"和"养老"概念和标准;重视老年护理职业化教育和培训,国外的模式值得借鉴;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称为人口老龄化。2010年底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3.4%,已经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2012年上海市启动老年护理保障制度试点工作,在部分街镇对80岁以上本市城保参保老人试行老年护理服务医保补贴制度,并逐步推广到全市。为了掌握普陀区相关医疗机构老年护理床位的资源配置、医疗保障等基本现状,探索适应本区地域、经济实际的老年护理服务新模式,为建立更加完善的老年护理医疗保障制度与实施细则提供依据,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我们以本区临床和医疗保险实际情况作为切入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市是全国最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17年年底,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33.2%,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比达5.5%。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满足城市老龄化的护理服务需求,在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并重、优化区域卫生资源布局的原则下,上海努力加强老年医疗护理管理工作。存量盘整增量发展近年来,上海市持续实施老年医疗护理床位增量政策,通过存量盘整和适度发展增量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增加老年护理床位。一方面,将现有的公立二级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  相似文献   

9.
护理院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对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护理需求,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苏州市为例,探讨苏州市老年护理院的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应加大对护理院投入并加强监管、更好发挥护理院所在行业协会的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海的老龄化问题由来已久,早在1979年上海就进人人口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上海市户籍人口1400.70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5.70万人。占总人口的22.5%;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56.65万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居全国之首。与之对应的是中国刚刚起步的老年护理事业。目前上海养老床位共有8万张,其中老年护理医院床位10342张,与庞大的、日益俱增的老年人相比是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的医疗卫生服务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长期分离的状态使得老年人的医养整合性需求难以被满足。 本研究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对上海市医养整合人力与床位供需系统进行了系统性因果分析。围绕模型目标,对服务的供需双方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完整程度,筛选得到供需两方面的主要变量。根据主要变量将总系统细分为相互联结的六个子系统,同时,明确了各子系统主要变量间的关系及各主要变量的来源及流向。本研究为进一步建立该系统的SD模型和揭示医养整合系统的人力与床位供需特征提供理论支撑,为上海市医养系统的试点与应用,切实解决健康老龄化需求无法满足的现实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长期保健志愿者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对上海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就其以社区长期保健志愿者服务的认识及卫生服务中心所起的作用进行调查。结果 97.94%的医务人员认为社区志愿者能提供长期保健服务。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为:提供家庭医疗、护理咨询、对需要长期照顾的患者提供精神安慰、对照顾者提供健康咨询等。74.71%的医务人员认为志愿者服务可以收取少量费用,以奖励志愿者服务和补偿物质消耗。64.54%的医务人员认为社区长期保健志愿者队伍应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结论 社区长期保健志愿者服务有必要、也有可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为长期保健志愿者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和组织协调。  相似文献   

13.
人力培训体系对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的居家护理人力供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关键知情人访谈和数据二次分析等定性定量方法,对上海市长护险居家护理人力培训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发现了上海市长护险居家护理人力培训体系中管理各自为政、培训体系与能力水平及支付制度联动缺乏和专业培训院校缺位的问题。提出了重构上海市长护险居家护理人力培训体系及呼吁职校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培训高素质人才的建议,以期使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人力培训体系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社会对社区护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社区护理教育将成为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发展方向。某校自2004年下半年起对04级护理专业学生实行了专业方向(模块化)的教学改革试点,对学生从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心理素质、人际沟通和循证护理能力方面进行培养。培养出既能适用于大中型医院的护理工作。又能适用于社区护理工作的新型社区护理人才。据此提出适时调整护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前期的仿真系统为基础,量化模拟医养分离供需矛盾的演化以及策略干预的预期效果,据此推荐优化我国医养整合性体系服务提供。方法通过对现实状况进行模拟,及模拟医养整合性体系服务模式建成后对上海市医养整合人力与床位供需的影响。结果仿真模拟发现,医养分离的情况下,平均住院日将大幅度延长,医护床位及注册护士等医疗系统资源会极度紧缺,养老床位及社区容纳量等供给端的资源被大量闲置,而在医养整合系统建立的情况下都将得到缓解。结论提高社区托养机构和养老机构的竞争力、促进按需利用及增加护理人力供给等策略对于解决目前的服务供需矛盾,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咸宁市城区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社区护理需求问卷对咸宁市城区29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咸宁市城区老年人的社区护理总需求得分为2.89±0.82分,疾病预防需求最高,疾病护理需求最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较高者疾病护理(β′=0.131)、疾病预防(β′=0.152)和社区护理总需求(β′=0.178)得分高于文化程度较低者(P<0.05);有配偶者疾病预防得分高于未婚/离异/丧偶者(β′=0.154,P<0.05);经济收入较高(β′=0.163)和低龄(β′=-0.128)者健康促进得分高于经济收入较低和高龄者(P<0.05)。结论咸宁市城区老年人疾病预防的需求较高,应根据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he Medicare 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 (PPS) on the supply of subacute care services by nursing homes. A quasi-experimental interrupted time-series design using Heckman's two-stage regression model is employed to test for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dicare PP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hange in Medicare reimbursement from cost-based to PPS under the Balanced Budget Act of 1997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1.7 percent in the supply of subacute care beds by nursing homes. However, this was a one-time, short-term negative effect. The supply of nursing home subacute care remained stable in the long-term.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Medicare hospital discharges, hospital-based subacute care, Medicare managed care penetration, availability of home health, and per capita income were associated with nursing home subacute care supply. Organizational-level factors, such as occupancy rate, RN staff mix, and Medicare payer mix were also predictors of nursing home subacute care suppl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京沪两地妇保体系的主要薄弱环节,并分析影响其达成国际一流的根源。方法:运用规范差距分析思路,分析京沪妇保工作83个评价指标与国际一流标准的差距,据此确认薄弱环节;遵循卫生系统宏观模型运作规律,明确根源。结果:京沪两地协同支持妇保工作的适宜程度分别为45.1%、36.4%;妇保人员收入水平的适宜程度分别为37.0%、37.6%;常规工作的协调权威程度分别为35.5%、25.5%;各部门职责明确程度分别为23.7%、28.0%,其中支撑部门明确程度均为0%;管理与监控机制可行程度分别为17.8%、19.7%;识别健康风险因素本底状况的程度分别为20.05%和11.82%。结论:“各部门职责不清晰”是根源问题,由此带来了协同支持氛围未形成、资源配置不合理、常规工作协调能力差、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等,这是两地妇保体系达成国际一流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不同依托单位的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服务提供现状、成果以及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建设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服务提供借鉴依据。方法 2019年1月对江苏省24家依托于不同单位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的健康养老服务内容与现状、遇到的困境、医护服务人员缺失程度和各主体在服务过程中作用缺失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3.33%的医养结合机构为半自理老人、失能老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八成机构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83.33%)和重大疾病转诊服务(79.17%),仅有50.00%的机构考虑帮助老人实现心愿;70.83%的机构认为政策保障力度不足、制度障碍是开展医养结合服务遇到的最大难点;83.33%的机构认为医生和护士资源最为缺乏。结论应注重老年人精神需求,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提高医疗资源供给力度;完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促进医养结合多方主体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