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范纪炎 《陕西中医》1993,14(3):108-109
采用平肝潜阳、益气养血的方法,自拟眩晕Ⅰ、Ⅱ号方Ⅰ号方为黄芩、黄菊花、白蒺藜、夏枯草、女贞子;(Ⅱ号方为灸黄芪、丹参、炒白芍、淮小麦)治疗眩晕症128例,总有效率92.08%。  相似文献   

2.
美尼尔氏病是以突然发作的眩晕为主要特征的内耳非炎性疾病,本病属于中医内科学眩晕症范畴。本人在临床中自拟Ⅰ、Ⅱ、Ⅲ号方治疗美尼尔氏病5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9):1155-1156
目的:探讨滋阴潜阳之眩晕3号方对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奥美沙坦酯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及内科治疗。治疗组加服眩晕3号方。结果:治疗组中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1例。对照组中显效2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两组治疗后血压疗效,治疗组中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0例;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4例。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3号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LVH,能改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LVH患者的疗效、血压疗效,降低LVMI。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张晓琳 《陕西中医》1995,16(10):448-448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以李氏肾炎Ⅰ、Ⅱ号方为主,配合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结合激素与环磷酰胺联用,治疗肾病综合征44例,总有效率为95.5%。提示本疗法具有缓解症状,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眩晕(肝阳上亢型)治疗中应用自拟眩晕Ⅰ号方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2019年择取60例眩晕(肝阳上亢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30例以自拟眩晕Ⅰ号方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临床疗效来看,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3.33%(22/3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从症状积分来看,治疗前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从主症量化积分来看,治疗前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眩晕积分、视物模糊积分、头痛积分、猝倒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眩晕(肝阳上亢型)治疗中应用自拟眩晕Ⅰ号方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眩晕Ⅱ号方治疗气血亏虚型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9月治疗的96例气血亏虚型眩晕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A组(48例,西医治疗)和B组(48例,西医联合眩晕Ⅱ号方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评分以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47/48),高于A组83.33%(40/48)的治疗总有效率;B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小于A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1/48),小于A组14.58%(7/4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血亏虚型眩晕常规治疗同时予以眩晕Ⅱ号方,可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风康复丸治疗脑血栓形成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顺  时雪茹 《陕西中医》1994,15(3):107-107
采用中风康复丸Ⅰ号(羚羊角、鳖甲、钩藤、石决明等)和Ⅱ号(黄芪、鸡血藤、丹参、桃仁等)治疗脑血栓形成85例,总有效率96.20%。提示本方具有疗效可靠,服用方便无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用自拟乙肝方治疗乙型肝炎60例,方剂分为乙肝Ⅰ号方、乙肝Ⅱ号方,功效分别为疏肝活血、健脾益气,服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HBsAg 转阴率高,总有效率96.67%。  相似文献   

9.
针灸加中药内服外熨治疗颈性眩晕54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灸加中药内服外熨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加中药内服外熨治疗,对照Ⅰ组针灸治疗,对照Ⅱ组予中药内服外熨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1.22%、93,3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熨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梁泰红  张金兰 《陕西中医》2010,31(10):1286-1287
目的:观察胸痹Ⅱ号方治疗胸痹属气血亏虚证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常规使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痹Ⅱ号方(红参、炙甘草、麦冬、桂枝、川芎、炙黄芪等)水煎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变化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疗效93.75%优于对照组82.5%,心电图疗效治疗组85.5%优于对照组72.5%。结论:胸痹Ⅱ号方对胸痹属气血亏虚证的冠心病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陈志杰  陈创斌 《陕西中医》2009,30(10):1295-129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汤(红景天、黄芪、赤芍、丹参、葛根、川芎等)和西药眩晕停治疗眩晕62例,并设对照组采用眩晕停口服治疗5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益气活血法治疗眩晕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先军  谭艳 《陕西中医》2008,29(2):157-158
目的:观察抗心肌炎方配合西药分阶段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分阶段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7例,第一阶段(病毒复制期)用抗心肌炎方Ⅰ号;第二阶段(免疫损害期)抗心肌炎方Ⅱ号;第三阶段(恢复期)用心肌康片,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运用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医“益气祛瘀”的治则,应用自制活血Ⅰ号胶囊,观察治疗102例高粘血症患者,总有效率88.24%。在检测的11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除ηP比(血浆比粘度)、ηH(全血还原粘度)外,其余9项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具显著性差异(P<0.01)。按疾病分组观察指标有明显改善:单用活血Ⅰ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48例,TG、TC、β-LP、HDL项指标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安妥明对照组(P<0.05);活血Ⅰ号胶囊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34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蛋白定量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糖尿病Ⅱ型,血、尿糖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以自觉头晕眼花 ,视物旋转动摇为主要症状 ,病位主要在脑髓清窍。多因气血营精不能上荣头部 ,或因风阳、火热上扰 ,痰浊、瘀血阻滞 ,清阳被遏等所致。多见于内耳性眩晕、椎 -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高血压、贫血等。临床上以眩晕耳鸣 ,头痛且胀 ,面色潮红 ,五心烦热 ,少寐多梦 ,口苦 ,遗精 ,舌质红少苔为主要症状[1 ] 。笔者选用国华天麻首乌片为主治疗肝肾阴虚型眩晕 48例 ,疗效满意 ,并与用杞菊地黄丸治疗的 33例作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的眩晕病属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5.
眩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书文  田超 《陕西中医》2006,27(3):298-299
目的:探索健脾益气,化瘀涤痰类中药配伍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眩晕汤(黄芪、天麻、川芎、赤芍、半夏、钩藤等)治疗本病90例。结果:总有效率96.7%。结论:眩晕汤具有活血通络,补虚、祛风化痰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眩晕宁Ⅰ号是我院急诊科王家骥主任治疗脑动脉缺血致眩晕证的常用方,笔者随师临证4年,收集了逾百例用本方治疗的眩晕证病案,疗效肯定,整理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眩晕一号治疗单纯舒张压增高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眩晕一号并随症加减,对照组选用西药降压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5.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眩晕一号治疗单纯舒张压升高型眩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周云翔  田腊群 《陕西中医》2006,27(7):800-801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活血类中药配伍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抑眩汤(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竹茹、银杏叶、白茅根、葛根、天麻等)治疗眩晕32例,对照组32例采用眩晕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8.1%。提示:本方具有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的作用,对治疗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利湿降浊类中药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肾炎Ⅱ号方(黄芪、当归、川芎、猪苓、茯苓、山药、山萸肉、人参、白花蛇舌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24h尿蛋白,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6.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改善症状,降低24h-MP,FIB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1<0.05;P2<0.05)。结论:肾炎Ⅱ号方配合西药可显著缓解症状,降低尿蛋白、FIB含量,改善肾脏微循环,防止肾小球硬化,对慢性肾炎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4,(8):1020-1021
目的:观察眩晕灵配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服用预防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并予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眩晕灵(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天麻、白术、半夏、川牛膝等组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西医体征量表积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均值较对照组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