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M(apo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apoM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例正常肠黏膜、6例肠炎组织、10例肠息肉、2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apoM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poM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前者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后者(0.05±0.01比0.19±0.05,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apoM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apoM蛋白表达中位分值为5.5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5,P〈0.05)、肠炎组织(9.75,P〈0.05)、肠息肉组织(11.0,P〈0.01)及正常黏膜组织(10.5,P〈0.05)。未见结肠癌组织中apoM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5)。结论载脂蛋白apoM在肠癌组织中的mRNA及蛋白水平较正常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组织中apoMmRN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ING1及其蛋白p33/ING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 用RT-PCR检测3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ING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应用S-P法检测6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p33/ING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26/60)、100%(60/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33/ING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19/33)、25.9%(7/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ukes A、B期和Dukes C、D期患者癌组织中p33/ING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17/30)、30.0%(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G1及p33/ING1蛋白的低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差者表达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去整合素蛋白酶23(ADAM2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 分析3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肝转移灶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ADAM23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 ADAM23蛋白和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肝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癌黏膜组织(P〈0.05);肝转移癌组织中ADAM23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结直肠癌组织(P〈0.05).结论 ADAM23的异常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APCDD1在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中的定量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PCDD1 mRNA基因表达的方法,了解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组织中APCDD1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6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及配对的正常黏膜组织APCDD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75%的结直肠腺瘤和65%的直肠癌表达上调,86例直肠癌APCDD1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的4.712倍,20例结直肠腺瘤中APCDD1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的3.872倍,直肠癌组和结直肠腺瘤组均较正常黏膜组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CDD1 mRNA表达在腺瘤和直肠癌中表达上调,但在直肠癌中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FHITmRNA和WWOX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FHIT mRNA和WWOX mRN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方法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1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染色体脆性位点抑癌基因FHIT mRNA和WWOX mRNA表达,半定量分析电泳结果。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基因状态。结果51例配对标本中,WWOX mRNA表达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非癌乳腺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FHIT基因的mRNA表达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非癌乳腺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FHIT mRNA和WWOX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呈正相关(rs=0.354,P〈0.05)。FHIT mRNA和WWOX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WWOX mRNA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FHIT和WWOX基因系重要的候选抑瘤基因,与其他预后指标的联合检测可望对患者的治疗预后作出更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抑癌基因PTEN在结肠直肠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998年1月至1999年8月间于我院收治的122例结肠直肠癌组织标本中frr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122例结肠直肠癌组织标本中有39例为阴性表达,正常结肠直肠黏膜组织、腺瘤组织均为阳性表达(P〈0.01)。无论阳性面积抑或强阳性面积,PTEN蛋白表达与结肠直肠癌病人的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结肠直肠癌周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存在显著相关(P〈0.01)。肿瘤分化各组两两比较显示,在阳性面积中除高分化与中分化腺癌、在强阳性面积中除低分化与未分化腺癌(P〉0.05)外,其余各组间统计学检验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Dukes分期各期两两比较,无论是阳性面积还是强阳性面积,除B期与C期(P〉0.05)外,其余各组间统计学检验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TEN抑癌基因的蛋白表达低下或丢失与结肠直肠的癌变有关,可能是结肠直肠的癌变过程中一种较晚发生的事件,是进展期结肠直肠癌的一种信号。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早期肝转移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n HZ  Chen L  Zhou DF  Hao LH  Li XC  Chang 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1):1486-1489
目的研究CK20 mRNA、CD44v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探讨临床预测结直肠癌早期肝转移的有效的客观指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患者回流门静脉血中CK20 mRNA,并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结直肠癌癌组织中CD44v6、VEGF的表达;并与良性病变对照组10例和正常组织对照组10例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 mRNA;癌组织中CD44v6、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对照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CIM4v6及VEGF的表达与门静脉血中CK20 mRNA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933,r2=0.906,P〈0.05);同时肝转移组CK20 mRNA、CD44v6、VE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肝转移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D44v6、VEGF及CK20 mRNA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提高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于结直肠癌早期肝转移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mi-1和Mel-1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ER检测Bmi一1和Mel一18基因与蛋白在50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以及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Bmi-1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均呈明显依次递增(均P〈0.05),而Mel-18则呈反向趋势;结直肠癌组织中Bmi.1与Mel-18mRNA及蛋白表达之间均明显呈负相关(r=-0.551,P=0.000;r=-0.579,P:0.000);Bmi-1基因表达和蛋白阳性率水平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Mel-18基因表达水平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Bmi-1高表达与Mel-18低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组织恶性转变以及结直肠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INS复合物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标本中GINS复合物4个基因PSF1、PS砣、PSF3和SLD5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SF1、PSF2、PSF3和SLD5mRNA的相对表达量(0.001853±0.000651、0.007757±0.004260、0.000967±0.000481、0.003248±0.001721)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0.000352±0.000169、0.002951±0.001216、0.000472±0.000271和0.001675±0.001156)(均P〈0.01)。PSF1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有关;PSF2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P〈O.05)和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PSF3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SLD5mRNA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PSFl、PSF2和SLD5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54.3%和54.3%,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的77.1%、80.O%和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PSFlmRNA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P〈0.05)。结论GINS复合物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其中PSFlmRNA表达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苷节脂特异性的唾液酸酶(Neu3)基因与人类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之间Neu3 mRNA的表达差异;用硫巴比妥酸方法(TBA)检测3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中唾液酸酶活性。结果 在转录水平,8对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癌组织中Neu3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Neu3 mRNA的表达水平;在蛋白质翻译水平.3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唾液酸酶活性平均为10.60U/mg,32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唾液酸酶活性平均为5.51U/mg(P〈0.05)。结论 Neu3基因的编码产物-神经苷节脂特异性的唾液酸酶与结直肠癌细胞的分化和生长密切相关。Neu3基因可能与人类结直肠癌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 S-转移酶π (GST-π )和 DNA拓扑异构酶Ⅱ-α (Topo Ⅱ-α )在肿瘤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 ABC法检测 GST-π和 Topo Ⅱ-α在 60例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 15例正常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GST-π和 Topo 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0%和 8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 P〈 0.01). GST-π和 Topo Ⅱ-α表达强度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05),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否密切相关( P〈 0.01). GST-π在低分化癌组织中高表达;Topo Ⅱ-α在高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低分化癌( P〈 0.01).结论 GST-π和 Topo Ⅱ-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作为衡量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微环境相关因子IL-6、IL-10、CX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IL-6、IL-10、CXCR7的表达,比较三者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三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IL-6、IL-10、CXCR7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62.0%vs.30.0%,52.0%vs.20.0%,66.0%vs.35.0%,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IL-6、IL-10的高表达与癌灶的包膜侵犯有关(均P0.05),CXCR7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肿瘤微环境相关因子IL-6、IL-10和CXCR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侵袭及转移参考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和生存素(sunr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原发性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EGF-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VEGF-C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0%和57.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P〈0.05);VEGF-C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直径、静脉侵犯及远处转移等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犯、浆膜面受累和肿瘤TNM分期等密切相关;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直径、静脉侵犯等无关,但与浆膜面受累、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肿瘤TNM分期等密切相关;VEGF-C和survivin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VEGF-C和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VEGF-C及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Geminin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CDK4)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标本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eminin和CDK4在50例大肠癌、2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Geminin和CDK4在大肠癌组织、大肠腺瘤、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Geminin和CDK4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及浸润肌层的深度密切相关(P<0.05),且两者表达成明显正相关( P<0.05) 。术后3年生存率:Geminin表达阳性者23.8%(10/42)明显低于阴性者达62.5%(5/8);CDK4表达阳性者22.5%(9/40)明显低于阴性者为60.0%(6/10),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Geminin和CDK4的表达升高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对两者的检测可能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Fas和FasL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产物Fas和FasL蛋白在肾癌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与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6例肾癌组织和15例正常肾组织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肾癌组织Fas表达率为18.14%,低于正常肾组织(46.15%,P<0.05),随肾癌分级的增加,表达强度下降。肾癌组织FasL蛋白表达率为70.26%,高于正常肾组织(10.32%,P<0.05),随肾癌分级的增加,表达强度增高。正常肾组织Fas与FasL的表达有相关性(r=0.689,P<0.05),肾癌组织无相关性(r=0.143,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FasL(89.42%)与无淋巴结转移组(60.39%)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生存率>5年组Fas(25.39%)和FasL(61.26%)与生存率<5年组Fas(15.24%)和FasL(85.35%)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Fas和FasL蛋白相互作用失衡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表达情况与肾癌病理分级及转移、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肝再生磷酸酶3(PRL-3)蛋白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等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CRC组织及其对应正常黏膜、6例结直肠腺瘤(CRA)及其对应正常黏膜、29例转移淋巴结及6例肝转移灶中的PRL-3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根据随访结果建立生存曲线.分析PRL-3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RL-3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和CRA中几乎无表达:46例CRC组织中有26例(56.5%)阳性表达;29例转移淋巴结中有26例(89.7%)阳性表达:6例肝转移灶中有5例阳性表达。PRL-3在CRC细胞浆中呈弥漫性表达,而在细胞膜上表达更集中和强烈。PRL-3表达与肿瘤分期(P=0.019)和淋巴结转移(P=0.026)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大小和位置无关(P〉0.05)。CRC中有淋巴结转移的29例(63.0%)PRL-3阳性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7例(37.0%)(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41.4个月,CRC表达PRL-3蛋白阴性的患者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者(P=0.032)。结论PRL-3可以作为预测CRC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SP27和claudin-10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25例结直肠腺瘤组织、5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HSP27和claudin-10的表达,并分析结直肠癌中两者表达的关系以及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中HSP2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0%、20.0%、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laudin-10阳性表达率72.0%、56.0%、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中HSP27与claudin-10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8,P=0.024)。单因素分析显示,HSP27的阳性表达率与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laudin-10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HSP27和claudin-10阳性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期明显低于各自的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SP27、claudin-10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 结论:HSP27在结直肠癌中组织中表达上调,并可能与claudin-10协同在结直肠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有、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对48例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和48例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c-Met基因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c-Met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c-Met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结直肠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Met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无关(均P>0.05)。 结论:c-Met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关,检测c-Met的表达对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CD4 4V6 、CD4 4s、nm2 3-H1 在结直肠癌组织、移行粘膜及正常粘膜间的表达 ,探讨它们与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CD4 4V6 、CD4 4s、nm2 3-H1 在癌组织、癌远端 3cm处的移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 ,同时记录有关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 CD4 4V6 、、CD4 4s、nm2 3-H1 阳性表达率分别在癌组织中为 70 .18%、4 2 .11%及 5 4 .39%与移行组织中 12 .0 2 %、89.4 7%、91.2 %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 0、10 0 %、94 .74 % ,其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CD4 4V6 表达与肿瘤侵袭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nm2 3-H1 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CD4 4s在移行粘膜与正常组织表达有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CD4 4V6 表达增多 ,CD4 4s及nm2 3-H1 表达降低。CD4 4V6 及nm2 3-H1 与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有关 ,CD4 4V6 变化较nm2 3-H1 在前。直肠癌手术时癌远端至少应切除 3cm长的肠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种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和hMSH6在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SCRC患者2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hMLH1、hMSH2、h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90例SCR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13.4%(39/290),hMSH2表达缺失率12.1%(35/290), hMSH6表达缺失率29.0%(84/290); hMLH1/hMSH2共同缺失率3.8%(11/290), hMLH1/hMSH6共同缺失率10.0%(29/290),hMSH2/hMSH6共同缺失率7.2%(21/290)、hMLH1/hMSH2/hMSH6共同缺失率3.4%(10/290)。hMSH1蛋白在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黏液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P<0.01); hMSH2蛋白在直径≤5 cm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直径>5 cm的肿瘤组织(P<0.01);hMSH6蛋白在女性组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男性组(P<0.01),在直径≤5 cm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直径>5 cm的肿瘤组织(P<0.05),有脉管内癌栓组的表达率高于无脉管内癌栓组(P<0.05),且在淋巴结转移多的组织中表达率高于淋巴结低转移者(P<0.01)。hMLH1与hMSH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而hMSH6与hMLH1、hMSH2的表达均呈明显相关性。 结论在SCRC中,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hMSH6的表达缺失并不少见,且其表达缺失与SCR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也明显不同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因此,当hMLH1、hMSH2、hMSH6作为对SCRC患者行肿瘤恶性度评定或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时,其标准也不同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