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胆管细胞型肝癌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培例均为低密度灶,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均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7例,轻度强化13例。延迟扫描18例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CT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检查方法。病灶周围或病灶内胆管扩张和病灶延迟强化是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2.
周围型肝内胆管癌的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 例IHPCC 病人,均行 CT 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CT平扫病灶均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病灶内或病灶周围可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8例,轻度强化17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所有病灶均为低密度,大小约2.5~8.0cm,平均为5.0cm.19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其中肝内胆管扩张18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叶变形萎缩9例,局部肝轮廓凹陷6例,增强扫描:动脉期和静脉期可见边缘不规则断续的轻度晕圈状强化,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线样及条网状强化.延迟扫描:随时间延长病灶逐步进一步强化,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实质性病灶延迟强化及病灶内胆管扩张是胆管细胞癌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SCT影像学征象,提高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资料。结果CT平扫病灶均为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见不均匀轻度强化,3例呈富血供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5例病灶渐进性、向心性持续轻度强化,5例轻度环状强化,2例病灶未进一步强化;肝包膜皱缩5例,肝叶萎缩4例,周围胆管轻度扩张3例,合并胆管结石3例。结论不典型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平扫呈边缘模糊稍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呈轻度不均匀性环状强化,延迟期渐进性强化为特点,周围胆管扩张、肝叶萎缩及肝包膜皱缩是其重要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5.
动态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疑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了CT平扫及螺旋动态多期扫描,分析总结了CT表现,并与原发性肝癌及血管作了鉴别诊断。结果:主要的CT表现有:①平扫,边缘欠清的低密度病灶中可有单发或多发的高密度钙化影;②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但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③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强化,且由边缘向中央进行,最后病灶强化高于正常肝实质,部分中央无强化,延迟扫描的表现有重要诊断意义;④病灶的周围可见扩张的肝内胆管。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螺旋CT动脉多期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动态多期螺旋CT扫描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肿瘤型18例,平扫表现为肝内单发的低密度不规则肿块,增强动脉期病灶无强化6例,外周部分呈轻度、不完全的环状强化12例,门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14例,延迟扫描病灶内部呈斑片状持续强化6例、网状或线状持续强化8例,病灶中央始终不强化4例;浸润型4例,平扫表现为肝内胆管壁局限性增厚、管腔狭窄,于增强后各期胆管壁缓慢持续强化;腔内生长型8例,平扫示近肝门部局限性软组织肿块并见肝管扩张增粗及狭窄,增强后近肝门肿块缓慢持续强化。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正确诊断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3例中,平扫7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6例呈分叶状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肝内胆管扩张11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5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大致分为三种:①5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不均匀强化,无渐进及向心性强化。②3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渐进性向心性强化。③5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肿瘤全体逐渐强化,强化表现:病灶不均匀强化,或呈线样或网格样,周边呈环样或条索样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乳头癌的MS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利民  胡祥华  张文伟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20-1022
目的:探讨MSCT在十二指肠乳头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患者的MSCT及多平面重组(MPR)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MSCT平扫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23例,局部肠壁环状增厚2例,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增加,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胆总管中重度扩张,梗阻端形态呈截断状突然狭窄,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与肝外胆管扩张程度一致。5例MPR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软组织肿块突入十二指肠腔内。结论:MSCT不仅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及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而且能显示肿块的强化模式,能为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前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胆管细胞型肝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宁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238-1240
目的探讨CT增强及延迟扫描诊断胆管细胞型肝癌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胆管细胞型肝癌做了CT平扫、增强及延迟扫描。结果CT平扫全部病灶为低密度,其中14例为囊性,7例为实质性且病灶内见胆管扩张。增强扫描14例囊性病变中有10例出现病灶边缘不连续的较薄环形增强,3例连续环行强化,门静脉期13例均无变化;1例无增强表现。7例实质性病变在增强1 m in后病灶轻度强化,3~8 m in后病灶出现延迟增强,密度等于或大于同层肝组织,扩张的胆管无变化。结论CT增强扫描囊性病灶边缘连续或不连续的薄环形强化且门静脉期无变化,实质性病灶延迟强化及病灶内胆管扩张是胆管型肝癌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经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30个病灶CT平扫均为低密度,病变区或其周围见胆管扩张,其中15例见肝包膜回缩征,11例为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增强9例。门静脉期11例中央网格样增强。延迟期8例呈向心性增强,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SCT对食管鱼刺异物的检出率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实验组:取3种鱼的鱼刺各30根,分为大、中、小鱼刺3组,3组鱼刺长度分别为(23.36±0.15)、(28.51±0.07)和(30.89±0.10)mm,直径分别为(4.4.9±0.31)、(1.78±0.09)和(0.49±0.07)mm.将鱼刺按照与食管长轴平行、垂直、斜行方式插入食管模型中,MSCT检查采用轴面扫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观察MSCT和X线平片(CR和DR)对鱼刺的显示情况.临床组:回顾性分析20例经内镜或临床手术证实的食管鱼刺异物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其中11例行X线平片(CR和DR)检查,15例行食管吞钡棉絮检查,17例行内镜检查,观察几种检查方法对鱼刺的显示情况.对不同方法对鱼刺显示情况的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结果 实验组:MSCT检出鱼刺90根(100%),X线平片(CR和DR)检出鱼刺60根(66.7%),MSCT对鱼刺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CR和DR)(X2=28.03,P<0.01).临床组:20例中,MSCT检出鱼刺20例,且清楚显示鱼刺的位置、大小及其与食管壁和邻近组织的关系;X线平片检出鱼刺2例,食管吞钡棉絮检出鱼刺9例,内镜检出鱼刺14例.MSCT对食管鱼刺异物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cR和DR)检查(X2=7.11,P<0.05)及食管吞钡棉絮检查(X2=4.17,P<01 05),与内镜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P>0.05).结论 MSCT轴面扫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对食管鱼刺异物及其周围并发症的检出率高,可作为食管鱼刺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钝性肾上腺损伤(blunt adrenal gland trauma,BAGT)特征性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40例BAGT患者的MSCT平扫和动态增强的影像资料。采用GELightspeed多排螺旋CT机,运用薄层小螺距扫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与多平面重组(MPR)技术。结果 40例中,右侧33例,左侧6例,双侧1例。BAGT主要征象:(1)肾上腺血肿29例,MSCT像上呈圆形、卵圆形高密度血肿,三期增强扫描血肿无强化,其周围可见受压推移并张开的人字形、弧线状强化的肾上腺肢体影。(2)肾上腺肿胀8例,MSCT表现为损伤的肾上腺肿胀增粗,但仍保持线状或人字形的肾上腺基本外形,三期增强扫描肿胀的肾上腺强化密度减低。(3)肾上腺碎裂3例,肾上腺变形、碎裂,密度混杂,并被血肿淹没。(4)对比剂外溢2例,增强动脉期损伤的肾上腺肢体可见点状溢出的高密度对比剂影;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呈糊状、结节状高密度,范围扩大。MPR、MIP重组清楚地显示肾上腺肿胀、血肿、碎裂、对比剂外溢征象。结论 BAGT具有特征性CT表现,MSCT动态增强与后处理技术能清楚地显示其各种病理改...  相似文献   

13.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特征,加深对IHPC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IHPCC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12例均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边界不清;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5例;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病灶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后病灶内部呈片状、分隔状或均匀强化。结论:IHPC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与CT及MR诊断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与CT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39例,32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11例行MRI扫描,其中4例同时做过CT和MRI检查。结果:肿瘤在CT、MRI上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肿块型)、不规则形片状异常密度(信号)影(浸润生长型)和扩张胆管腔内结节样(或菜花样)软组织肿块,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呈轻度强化,以边缘为主,延迟后扫描病灶可无明显强化,或内部呈现片状、分隔状甚至均匀性强化。病理学上见肿瘤细胞呈高柱状、立方形或扁平形排列成腺管状,中间含有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在不同类型肿瘤中两者含量和分布特点不同构成不同影像表现的病理学基础。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动态增强扫描是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排列成腺管状的瘤细胞造成肿瘤早期强化,而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是形成肿瘤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及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IHPCC 24例,20例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5例行MR扫描。结果:CT三期增强扫描强化曲线19例表现为"慢进慢退",1例表现为"快进慢退";MRI T2WI及T1WI上无特异性,3例双回波T1WI同反相位信号未见衰减,DWI上为高信号。结论:IHPCC的CT、MRI有其特征性表现,特别三期增强扫描强化曲线"慢进慢退"表现对于IHPCC诊断尤为重要。MRI同反相位扫描对于IHPCC与含脂质肝脏肿瘤相鉴别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诊断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0例肝转移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各期检出率,观察各期病灶的CT表现。结果:30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18个,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48/218(67.9%)、142/218(65.1%)、212/218(97.3%)。结论:双期螺旋CT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和显示其特征,反映病灶的血供,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甲状旁腺腺瘤MSCT和MRI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多层螺旋CT(MSCT)和MRI表现,并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对甲状旁腺腺瘤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甲状旁腺腺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30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14例仅行CT平扫,5例行MRI平扫及CT平扫和(或)强化检查,4例仅行MRI平扫检查。结果 48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42例(87.5%)位于甲状腺下极气管-食管旁沟;6例(12.5%)为异位腺瘤。CT平扫,28例腺瘤呈均匀软组织密度,16例腺瘤密度不均匀,其内见低密度坏死区。MRI平扫,6例腺瘤呈均匀软组织信号,3例腺瘤内见长T2信号区。CT增强早期,30例腺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低于颈部大血管,晚期强化程度减低,但大血管强化程度的下降更为明显,两者之间的密度差逐渐减小。结论 MSCT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和质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X线平片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40例患者行脊柱CT扫描,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图像重组(MPR)、表面容积遮盖(SVR)及表现遮盖图像(SSD)后处理,并对照X线平片分析不同的处理后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X线平片诊断脊椎形成障碍18例,脊椎分节障碍15例,混合型7例。MSCT诊断脊椎形成障碍13例,脊椎分节障碍12例,混合型15例,伴有脊柱纵裂6例,肋骨畸形8例,椎管内纵行骨嵴4例。SVR图像可较全面地评价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结论MSCT的多种后处理图像较X线平片更具优势,能准确和全面判断脊柱畸形的类型和范围。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与DSA对消化道出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磊  何立  张自力   《放射学实践》2011,26(6):623-626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消化道出血13例患者行MSCT检查,采用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分析诊断,并与DSA对照,部分病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3例临床拟诊消化道出血患者,MSCT明确诊断出血部位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HPCC 28例,分别作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在MRI图像上,IHPCC主要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混杂密度或信号、无包膜的软组织肿块;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慢进慢出"表现,动脉期肿瘤以边缘轻~中度强化为主,延迟扫描出现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延迟强化;其他征象包括瘤内见扩张的胆管8例,病灶周围或远端胆管扩张20例,包膜回缩征象12例,局部肝萎缩8例,肝门后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0例,均无门静脉癌栓形成。结论 IHPC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IHP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MRI新技术的应用更能反映肿瘤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