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肛肠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尿潴留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行择期肛肠手术患者70例,随机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位腰麻,治疗组患者加用针刺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尿潴留情况。结果:治疗组诱导麻醉成功时间、术中镇痛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达到一级及二级麻醉效果患者(8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P0.05),且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出汗、肛门下坠感)及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麻醉可显著提升肛肠手术患者麻醉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尿潴留发生率,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童秋瑜  马文  沈卫东 《中国针灸》2012,32(5):448-450
从鼻腔手术的不同麻醉方式的运用特点、针刺麻醉选穴原则、电针频率及术中评价等方面论述。针刺复合局部麻醉既可以防止局麻的镇痛不全,又可以避免全麻的不良反应,同时可减少麻醉药用量,体现了针刺麻醉自身的独特优势。目前初步认为取迎香及印堂,频率为30Hz,波型为连续波,用于鼻部手术可取得较满意效果。但目前针刺麻醉运用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报道不多,且缺乏操作规范,希望优化针刺麻醉鼻腔手术的操作流程,促进针刺麻醉鼻腔手术的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搜集整理近5年针刺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综述针刺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选穴配穴、其优势及相关研究进展等。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针刺麻醉,镇痛效果较好,可减少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但存在缺乏规范操作的缺陷,今后规范化操作可使针刺麻醉得到更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针刺麻醉下行拔牙术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云峰 《中医药导报》2006,12(6):72-73,89
目的比较针刺麻醉与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下行拔牙术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麻醉拔牙的麻醉效果。方法将54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麻醉组(简称针麻组)28例,采用针刺麻醉,西药麻醉组(简称药麻组)26例,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阻滞麻醉。对针麻效果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并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针麻组优良率96.43%,药麻组优良率92.31%,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麻组术中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麻醉使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完成拔牙术,具有镇痛作用,且安全简便、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故可作为临床拔牙术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肛肠手术中腰腧穴麻醉与肛腧穴麻醉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肛肠手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需行肛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肛腧穴麻解的研究组(70例)及行腰腧穴麻醉的对照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肛门松弛情况、术中及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4.28%,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77.14%,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254,P=0.016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之腰腧穴麻醉,肛腧穴麻醉是一种麻醉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更加安全有效且适用范围更广的麻醉方法 ,值得在临床实践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麻醉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手段,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通过检索近10年来国内有关针刺麻醉的文献,论述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及腧穴配伍。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体现在可以减少麻醉剂使用量、减轻手术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保护脏器功能、调整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等方面。总结针刺麻醉的常用腧穴,对不同手术部位的取穴进行分析。归纳针刺麻醉目前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针刺麻醉研究未来发展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为肛肠手术的麻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贵州省毕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肛肠手术肛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麻醉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局麻组、小剂量腰麻组、骶麻组,每组各20例,对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局麻组和骶麻组不良反应30.0%、25.0%相比,小剂量腰麻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且维持时间久,术后无疼痛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P0.05)。结论:小剂量腰麻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浅睡眠、无气管插管和保留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药复合麻醉新模式"是作者团队在既往针刺麻醉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新模式。与气管插管的传统麻醉方式比较,具有麻醉药用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等特点,可作为现代麻醉的有益补充,给传统针刺麻醉手术的实际应用带来新的发展前景。为了更好地将针药复合麻醉新模式下的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利于在全国进行推广,作者团队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和经验,依托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与机体保护机制研究》子项目——针药复合麻醉模式创新与应用,形成"无气管插管针药复合药物麻醉下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应用规范"。  相似文献   

9.
针刺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针灸消除或减轻疼痛在古籍中早有记载。现在很多中医院已经将针刺作为一种麻醉手段或辅助麻醉手段应用在多种外科手术中。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针刺麻醉具有经济,安全性高及不良作用小的特点,但是单纯的针刺麻醉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针刺结合药物的麻醉方法。针药复合麻醉一方面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进而减少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针刺具有广泛调节作用的优点,加快术后恢复。本文对针刺镇痛的机制和针药复合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针刺麻醉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法,它是通过刺激作用而产生麻醉作用的,所以通过刺激而产生的麻醉效应,实际上是针刺麻醉的特点之一。目前作为常规麻醉方法之一的针刺麻醉已广泛地在临床上应用,但仍有部分病例的针麻效果为Ⅲ级和Ⅳ级,说明在针麻手术过程中个体的差异性是很大的。为了摸索针麻的规律性,提高针麻效果,我们于1975年1~12月对针麻甲状腺手术及针麻腹式输卵管结扎手术的术前预测,及其术中的生理指标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代针刺麻醉是自21世纪开始,在术中针药复合麻醉技术基础上,将针灸相关疗法拓展到围术期管理,构建围术期针刺麻醉加速康复的体系。本文立足于胸外科手术,对现代针刺麻醉在术前缓解焦虑、超前镇痛,术中减少麻醉药用量、抗应激、稳定呼吸和血流动力学、脏器保护,术后镇痛、预防恶心呕吐、改善胃肠道功能、预防认知障碍、提高免疫力等围术期各个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针刺麻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引用针麻的理论原理,并对针刺麻醉甲状腺手术近1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复合麻醉效果较好,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认为针麻在甲状腺手术中有一定的优势,应得到更多重视及更广泛的使用,相关人士更要继续深入研究,规范操作,以推动针刺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针刺麻醉是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照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和局部取穴原则进行针刺,在得到了麻醉的效果后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外科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大规模临床应用针刺麻醉始于1958年,多年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通过大量临床科研的研究,在针刺麻醉的作用、特点、原理方面取得了不少科学的认识,即使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针刺麻醉仍因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而在临床运用中保留其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针刺麻醉创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在头颈部外科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目前针麻下颅窝手术、颈椎前路手术、甲状腺手术、拔牙术等已通过部级科研成果鉴定,进入常规麻醉手术行列。但在腹部外科仍存在镇痛不全、肌紧张、脏器牵拉反应等缺陷。制约了针刺麻醉的应用与推广。本文综述了近年针麻穴位选择与药物配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麻醉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针刺麻醉与西药局部阻滞麻醉行拔牙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临床拔牙术的较佳麻醉方法。方法:将60例拔牙患者随机分为针麻组和药麻组,每组30例。针麻组针刺合谷、内庭,患侧下关、颊车等,得气后行拔牙术,留针至术后10 min;药麻组选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常规局部麻醉后行拔牙术。对两组麻醉效果及镇痛效果[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并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手术前后血压、脉搏、呼吸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法下,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拔牙术。两组麻醉评级优良率、PR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麻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药麻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药麻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脉搏、呼吸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麻醉下行拔牙术可达到西药局部阻滞的麻醉效果,镇痛完全,且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临床拔牙术的麻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针刺麻醉具有安全、简便、生理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其镇痛不全、肌紧张、难以抑制脏器牵拉反应等,单纯针刺麻醉难以应用于现代手术。随着麻醉学的发展,针刺麻醉已经发展到针刺辅助麻醉的全新模式。本研究探讨针刺“四关”穴位辅助全麻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作用,为推广应用针刺辅助麻醉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骶管麻醉在肛肠科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在肛肠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我院实施肛肠手术260例,其中实施骶管麻醉肛肠手术148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实施局麻肛肠手术的1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术中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切口愈合时间和等级等。结果:局麻起效时间明显较骶管麻醉短,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观察组麻醉效果优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一例为差级。对照组有10例因首次麻醉效果差,而行二次麻醉完成手术;两组术中、术后生命体征均平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乙级愈合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骶管麻醉具有临床操作简便、麻醉效果明显、手术过程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替代局麻广泛应用于肛肠科各种手术。  相似文献   

18.
针刺减轻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后反应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麻醉具有安全、简便、病人易于接受的特点 ,目前已较广泛地运用于甲状腺手术中 ,以加强药物麻醉的镇痛效应。动物实验中还发现针刺不仅有加强药物麻醉的镇痛效应 ,而且还有延效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针刺麻醉不仅在效果上有加强药物麻醉的作用 ,同时在麻醉维持时间上 ,同药物麻醉也有相加作用 ,使病人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 ,仍处于麻醉状态 ,其机理尚不明了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56-158
为了探讨针刺在麻醉与围手术期的应用特点,从针麻发展与选穴、术前准备、术中辅助麻醉、术后康复等方面入手,探讨针刺在麻醉及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及其选穴方案。一方面肯定针刺麻醉的效果以及针灸治疗围手术期相关病症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也为今后针刺在麻醉及围手术期方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刺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刺麻醉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150010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陈亚民林秀芝针刺麻醉穴有很多优点,在手术过程中,病人始终保持清醒状态,消除了很多麻醉后的并发症。解决了全麻中复杂的设备和用药问题,因此适用于临床。但也仍有不足之处:如手术中镇痛不全等。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