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健康查体人群的增加,肾上腺偶发瘤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如何恰当地评价和处理肾上腺偶发瘤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围绕肾上腺偶发瘤的功能评价和良恶性评价两方面综述了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偶发瘤的CT和MRI评价磁共振科王东,徐家兴,王振祥主题词:肾上腺肿瘤;X线计算机;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肾上腺偶发瘤是指无症状和体征而偶然发现的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肿瘤的检出和组织特性的确定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作者收集了31例肾上腺偶...  相似文献   

3.
按照患者有无肾上腺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将肾上腺肿瘤分为功能性肿瘤、无功能性肿瘤(或称非功能性肿瘤),其中无症状和体征而偶然发现的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又称为肾上腺偶发瘤[1].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的功能性疾病多能通过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肾上腺的影像检查主要是进行鉴别诊断,CT和MR都能准确地描绘明上腺的形态改变。与CT相比MR最大的优点是能显示病变内部的特性。MR波谱分析还可显示肾上腺的组织化学化谢,更准确地鉴别肾上腺肿肿块的性质,核素扫描可评价肾上腺的功能状态,对鉴别腺瘤和转移瘤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偶发病变委员会(Incidental Findings Committee,IFC)针对CT和MRI上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提出了新的管理建议。该建议是对美国放射学院杂志(JACR) 2010版肾上腺、肾脏、肝脏及胰腺偶发病变管理白皮书中肾上腺部分的更新。由腹部放射科医师和1位内分泌外科医生组成的肾上腺亚组委员会制定了该方案。该方案结合已发表的文献和专家意见,经过反复推敲最终达成共识。该方案依据患者的特征和图像的特点对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块进行分类。对于每种特定的组合,总结良性或惰性的特征(足以终止随访),并提出后续管理建议。该方案涵盖了很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病理及临床情况,旨在通过提供肾上腺偶发肿块的管理意见以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和7例肾上腺转移瘤的分析,结合各类肿瘤病理组织学特点,着重探讨其不同CT表现,指出CT对以上肾上腺肿瘤检出率高,在肾上腺肿瘤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肾上腺转移瘤的CT诊断(附21例报告)张雪哲,王廷昱,李晨阳,陆立CT是发现肾上腺肿瘤的可靠技术 ̄[1]。兹将我院自1986至1993年经临床、CT和病理证实的21例肾上腺转移瘤进行CT影像分析。一、资料分析:21例中,男19例,女2例,年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人及肾上腺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评价DW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正常人、33例肾上腺肿瘤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观察肾上腺的信号强度及测量肿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1)在DWI像上正常肾上腺表现为均匀高信号.(2)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转移瘤均表现为高信号,中心坏死区呈低信号,髓脂瘤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肾上腺囊肿表现为低信号.(3)肾上腺囊肿、腺瘤、嗜铬细胞瘤、髓脂瘤的ADC值分别为(2.896±0.114)×10-3 mm2/s、(2.009±0.08)×10-3 mm2/s、(1.903±0.076)×10-3 mm2/s、(1.861±0.073)×10-3 mm2/s.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髓脂瘤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囊肿与腺瘤、嗜铬细胞瘤、髓脂瘤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分别为(2.114±0.109)×10-3 mm2/s、(1.327±0.132)×10-3 mm2/s(P<0.05).结论 DWI对肾上腺肿瘤性质鉴别有重要价值,是对常规MR检查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上腺少见和罕见肿瘤的CT表现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 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少见肿瘤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3例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2例 ,肾上腺囊肿、肾上腺脂肪瘤、肾上腺神经纤维瘤及肾上腺间叶瘤各 1例。结果 肾上腺囊肿、神经母细胞瘤和肾上腺脂肪瘤各有其CT表现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神经纤维瘤及间叶瘤CT平扫均为较大体积的较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 ,增强后节细胞神经瘤及神经纤维瘤不强化 ,间叶瘤轻到中度强化。结论 肾上腺囊肿、神经母细胞瘤和脂肪瘤CT可明确诊断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 ,神经纤维瘤及间叶瘤CT特征明显 ,较难或不能与腺瘤或嗜铬细胞瘤鉴别 ,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非功能性肾上腺占位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8例非功能性肾上腺占位病变,计肾上腺癌2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转移癌6例,良性非功能性皮质腺瘤6例及肾上腺囊肿3例。原发于肾上腺的非功能性恶性肿瘤大于7cm,而偶然发现的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大多小于5cm,而为良性。作提出,非功能性肿瘤大于6cm应警惕为恶性,小于4cm可随诊观察。良性非功能性腺瘤可与其它恶性或良性病变并存,应防止漏诊。应警惕肾上腺转移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两种肾上腺功能性肿瘤乙醇介入治疗方法,即经导管动脉内乙醇介入疗法治疗醛固酮瘤、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乙醇介入疗法治疗醛固酮瘤和嗜铬细胞瘤。详细评价了它们的疗效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并发症及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及MRI检查对肾上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资料完整的17例(共27个)肾上腺转移瘤,观察其大小、形态及强化特征,分析肿瘤廓清率对肾上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2种检查(CT和MRI)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7例共27个肾上腺转移瘤中,63%肿块边缘不光滑且形态不规则,67%肿块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所有肿块随时间延迟均呈轻、中度逐渐强化,达峰值后肿块内对比剂排空缓慢.在动态增强CT及MRI检查中,于延迟5 min肾上腺转移瘤的廓清率分别仅为12.7%和11.4%.2种检查方法在延迟5 min时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0.819(P=0.024).结论动态增强CT及MRI检查对绝大多数肾上腺转移瘤可做出正确定位、定性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正确制订.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共73个肾上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65例肾上腺占位病变中,肾上腺增生12例,腺瘤18例,皮质癌7例,肾上腺转移癌11例,嗜铬细胞瘤7例,髓样脂肪瘤4例,神经节瘤2例,肾上腺畸胎瘤、血肿、囊肿及结核各1例。肾上腺良性病变直径多小于3cm,边界清晰(73.9%,34/46),48.4%的恶性肿瘤直径大于3cm。肾上腺转移瘤多双侧发病(6,11)。4例肾上腺髓脂瘤均呈脂肪为主型。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对鉴别肾上腺乏脂肪腺瘤与肾上腺结节样增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肾上腺乏脂肪腺瘤和27例肾上腺结节样增生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两组病例各期增强CT值,利用公式灌注值P=CT静脉期-CT平扫期、廓清值C=CT静脉期-CT延迟期、绝对廓清灌注指数APC=(C/P)×100%及相对廓清灌注指数RAPC=(C/CT静脉期)×100%得到相关参数,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鉴别两者的最佳价值。结果肾上腺乏脂肪腺瘤直径较结节样增生更大;肾上腺乏脂肪腺瘤病灶各期CT值均明显高于结节样增生,且两者灌注值P、廓清值C、APC及RAPC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灶位置、对侧肾上腺萎缩及动脉期CT值对鉴别两者无显著意义。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肾上腺乏脂肪腺瘤和肾上腺结节样增生。  相似文献   

15.
何龙  范连慧  黄小龙  陈鹏  邱实  刘龙 《武警医学》2015,26(7):667-669
 目的 探讨应用后腹腔镜切除无功能肾上腺偶发瘤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10至2014-10肾上腺瘤合并高血压,并行后腹腔镜瘤切除92例,并进行最长2年的随访观察,观察术前至术后完成随访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共计78例完成随访。术后至完成随访期间共有69例(88.5%)高血压情况得到改善,收缩压水平由术前(167.2±5.2)mmHg降至术后随访终点(122.1±3.7)mmHg,舒张压(100.3±4.6)mmHg降至术后(79.9±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始血压为高血压3、2、1级的患者术后血压总体改善率分别为93.1%、88.9%、 8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发生手术并发症11例(14.1%),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后腹腔镜切除肾上腺瘤能够改善一部分患者的血压水平,且手术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间质组织肿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分析5例罕见的肾上腺质组织肿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对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间质组织肿瘤的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右肾上腺神经纤维瘤2例,右肾上腺神经鞘瘤1例,左肾上腺纤维脂肪瘤1例,双侧肾上腺脂肪瘤1例。结果1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神经鞘瘤有大的囊空区,1例神经纤维瘤显示多发性钙化和片状的增强。1例纤维脂肪瘤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注射钆剂后明显增强。1例双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有以下特点:肿块边界清晰,多呈卵圆形,密度较均匀,平扫密度低于竖脊肌,常见小点状钙化,偶有囊变;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弱于竖脊肌。结论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该CT表现特征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上腺病变的临床和CT表现,探讨CT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作者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3例肾上腺占位病例回顾性的从临床和CT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63例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例,皮质醇增多症18例,嗜铬细胞瘤16例,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7例,肾上腺囊肿3例,转移瘤3例,肾上腺结核3例。结论:CT对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 7例罕见肾上腺间质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对 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间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肾上腺囊肿、肾上腺脂肪瘤各 2例 ,肾上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间叶瘤各 1例。结果 肾上腺囊肿及脂肪瘤分别为水和脂肪密度 ,CT特征明显 ;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为较低密度肿块 ,增强后不强化 ,神经鞘瘤密度不均匀 ,可见囊变 ;间叶瘤为较大的等密度肿块 ,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肾上腺囊肿和脂肪瘤CT可明确诊断 ;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间叶瘤CT特征不明显 ,较难或不能与腺瘤和嗜铬细胞瘤鉴别 ,确诊需依赖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及其血液动力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7例,术前均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复习CT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7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右侧6例,左侧1例。肿瘤直径3.7~7.5cm,平均4.6cm。肿瘤平扫cT值16.2—31.7HU,平均24.3HU;动脉期增强CT值20.9—36.6HU,平均30.2HU;门静脉期增强CT值27.4~45.5HU,平均36.0HU。所有肿瘤边界清楚,瘤体自身受压变形4例,形成伪足样尖角3例。5例肿瘤推移下腔静脉,其中,2例瘤体部分包绕下腔静脉,所有病例下腔静脉形态均正常。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呈嵌入性生长,容易推移或包绕但不压迫邻近血管。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动态增强呈进行性轻度延迟强化,但动脉期强化轻微,类似囊性肿瘤。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此病的诊断有明显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