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02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术后发生胆瘘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腹腔镜胆道手术者;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行传统开腹手术者;胆瘘发生的原因依次为T管引流拔除过早(44.1%)、胆总管远端梗阻(27.5%)、手术损伤胆管(12.7%)、吻合口瘘(10.8%)及胆囊切除不完全(4.9%).本组5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者继续予T管引流,12例广泛性腹膜炎者行急诊手术,15例局限性腹膜炎者行择期手术或T管引流,21例膈下积液者行择期手术治疗;瘘口均愈合.认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术后胆瘘多见于传统开腹胆道手术者;预防胆瘘须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人手;胆瘘确诊后应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勇 《山东医药》2005,45(36):56-57
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共行各种胆管手术4081例,术后出现胆漏13例。现分析如下。资料分析:本组13例中,男5例,女8例;年龄36~78岁,平均57岁。1例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漏,术后第6天行二次手术,腹腔冲洗后空肠袢内置引流管越过胆肠吻合口,置入肝总管内以支撑引流,吻合口处置双套管以抗生素盐水持续冲洗,配台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痊愈。1例胆囊切除术后第3天出现胆漏,二次手术发现胆管前壁坏死,坏死区直径约0.6cm.清除坏死组织,置T型管引流,肝门区置引流管引流痊愈。2例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管有胆汁样液体引出,延长引流时间及对症处理痊愈。  相似文献   

3.
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漏诊治作用的前瞻性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漏的诊断和治疗作用,并随访胆漏愈合后胆管狭窄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经ERCP证实为肝移植术后胆漏13例患者,其中T管漏6例、吻合口漏7例。行内置管引流术6例、鼻胆管引流术2例、鼻胆管联合内置管引流术3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例。部份患者联合应用生长激素。结果10例完整随访者胆漏愈合时间10-35d,平均15.3d,随诊胆管造影证实出现吻合口狭窄4例、肝总管狭窄3例、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狭窄1例。胆漏愈合后有80%患者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胆管狭窄。结论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或内置管引流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漏的有效方法。鼻胆管引流联合内置管引流除具有疗效确切、便于观察等优点外,理论上有防治鼻胆管意外脱落引起严重后果和预防后续胆管狭窄形成的作用,但其上述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王维举 《山东医药》2000,40(23):22-23
胰胆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常见而又凶险的并发症。1987~1999年,我院共实施PD41例,术后均无胰胆瘘发生。现结合临床资料,对PD后胰胆瘘的预防措施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41例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6~68岁、平均52岁。其中胰头癌22例,壶腹癌14例,胆总管下段神经纤维瘤1例,胃窦癌胰头转移1例,慢性胰腺炎3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1.2 手术方法 34例参考Whipple切除范围,行半胃切除、肝总管横断加胆囊切除,胰腺于门静脉干、肠系膜上静脉左侧1~2cm处切断(术中均彻底切除钩突部胰腺),距屈氏韧带15cm处切…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28例漏胆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材料和方法我院1991-09/2000-10共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00例,发生漏胆28例,其中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28~65)岁。胆囊结石27例。胆囊息肉1例。肝外胆管损伤9例;发生率是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0.12%,较国内外文献报告均低。胆瘘19例,其中副肝管损伤3例,胆囊管残端瘘4例,迷走胆管瘘或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12例,24例术中放置引流管,9例24h引出胆汁性液体>500mL,经3d~8d引流观察无减少,再次手术;15例24h引出胆汁性液体<300mL,经7d~36d引流胆汁逐渐减少至消失拔管;2例未置腹腔引流管,分别于术后d3~d9出现腹胀、腹痛、发热,B超示腹腔大量积液剖腹手术;2例虽置有腹腔引流管,但术后5h~6h脱落,5d后证实腹腔内大量积液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6.
ERCP在胆道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RCP在胆道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间)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再生结石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12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瘘行鼻胆管引流(ENBD)1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行胆管球囊扩张,放置胆管内支架或鼻胆管引流6例。结果122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及再生结石患者经十二指肠镜胆道造影(ERC)成功率95.9%,取石成功率91.5%,其中有5例经2次操作取尽结石。13例胆瘘患者经鼻胆管引流2~3周后,胆瘘处均闭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胆管狭窄患者经ERC胆道介入(球囊扩张、ENBD或内支架)均治愈。结论ERCP在胆道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术后残余结石或再生结石、术后胆瘘及术后胆管狭窄的有效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肝胆手术后胆瘘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0例肝胆手术后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针对性外科治疗。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引流治疗的有69例,其余11例因胆管严重损伤接受再次手术治疗,且全部治愈。结论:对于胆瘘患者,临床应做好充分引流这一预防工作,肝胆手术结束后尽早进行诊断,并对患者发生胆瘘的具体原因、漏出量,以及腹膜炎程度等进行认真观察,从而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根治性手术对肝泡球蚴病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2000-2005年收治的38例行非根治性手术治疗肝泡球蚴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12例行肝切除术,23例行经皮穿刺液化坏死引流,3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所有患者同时结合服用阿苯达唑(15 mg·kg~(-1)·d~(-1)).未行根治性切除的原因包括:病灶同时浸入肝左右叶、肝门部、横膈及并发腔静脉受阻等.术后随访1~3年,1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于肝功能衰竭.8例行肝叶切除及17例行经皮穿刺液化坏死引流患者随访期间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患者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余10例患者术后存在轻微症状.8例患者术后因持续性胆瘘行二次手术.结论 非根治性切除术可改善肝泡球蚴病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行非根治性切除结合药物治疗对于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肝泡球蚴病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胆总管扩张症的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4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的38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患者的资料,术后平均随访50个月。结果 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9例,行胆总管扩张部切除加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27例;术后胆瘘3例,胰瘘并腹腔出血各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胆总管扩张部切除加胆肠Roux—Y吻合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疗效好,局限性肝内胆管扩张可行部分肝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及胰瘘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9-03/2005-1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3例,均作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结果: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发生胰瘘1例,占1.9%,腹腔出血3例,占5.7%,无胆瘘发生,全组无手术死亡,有并发症的5例,均治愈.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及胰瘘的防治在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及胰肠吻合、胆肠吻合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肝癌合并华支睾吸虫病的术中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78例肝癌合并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术中所见及处理方法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中均于肝切面上或切除后胆管中肉眼见华支睾吸虫成虫,行肝癌切除术同时行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冲洗取虫、T管引流,术后抗吸虫药物治疗。术后发生胆瘘10例,经处理治愈7例,死于胆瘘感染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余患者1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大便检查无虫卵。结论华支睾吸虫疫区的肝癌患者术中应注意吸虫病后诊断;肝癌切除后胆管冲洗取虫、T管引流及术后抗吸虫治疗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临床分期及规范化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新安县人民医院治疗的326例胆囊结石患者,依据其临床资料,按结石对胆囊的病理侵害程度进行术前分期(Ⅰ~Ⅳ期),决定相应的治疗方式,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26例患者中,Ⅰ期患者57例,小切口胆道镜取石保胆术53例,其中中转胆囊造瘘术3例,1年后发生胆囊结石复发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Ⅱ期患者1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2例,其中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发生胆漏2例,无胆管损伤严重并发症;开腹胆囊切除术30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无胆漏、胆管损伤发生。Ⅲ期患者87例,开腹胆囊切除术50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例,无胆漏、胆管损伤发生;开腹胆道镜辅助胆囊造瘘术37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7例,10例术后3个月造影显示胆囊管不通,或胆囊管开口异常而行开腹胆囊切除术。Ⅳ期患者30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30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无胆漏、胆管损伤。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5%。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实行规范化治疗,是保证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效果,有效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尝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肝I期胆道造瘘(PTOBF)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继发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于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PTOBF联合术中硬质胆道镜、术后电子胆道镜治疗的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继发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TOBF,经胆道镜取净肝胆管结石,术中发现胆肠吻合口狭窄8例(线结性狭窄3例),经胆道气囊扩张及胆肠吻合口线结拆除,7例近期缓解(87.5%),1例再次胆肠吻合手术。结论PTOBF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继发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取净率高,可缓解胆肠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RCP对肝胆术后胆漏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ERCP诊治的120例肝胆术后胆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胆漏患者中,诊断肝外胆漏(Ⅰ型)71例、肝内胆管漏(Ⅱ型)39例、胆囊管漏(Ⅲ型)10例。其中76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35例行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RBD),3例行ERBD+ENBD,2例单纯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1例放置可回收金属支架行金属支架引流(EMBE),3例内镜治疗失败。共完整随访98例,占81.7%(98/120),其中有效治愈胆漏85例,有效治愈率为86.7%(85/98),平均胆漏愈合时问为(18.2±7.0)d。各型胆漏中,Ⅲ型胆漏有效治愈率最高,为100.0%,且该型胆漏愈合时间最短,为(8.2±3.5)d;在Ⅰ型和Ⅱ型胆漏中,对应非肝移植术后胆漏有效治愈率明显高于肝移植术后(P〈0.01),且愈合时间明显变短(P〈0.01)。结论ERCP是诊治肝胆术后胆漏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肝胆术后胆漏诊治的首选方法,对于Ⅲ型胆漏治疗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5.
胆内瘘临床分析3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胆内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1990-12/2006-12共收治胆内瘘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胆内瘘术前诊断率仅为12.5%.患者中胆囊十二指肠瘘68.8%(22/32),胆囊胆总管瘘12.5%(4/32),胆囊肝总管瘘3.1%(1/32),胆囊横结肠瘘6.3%(2/32),胆囊胃瘘6.3%(2/32),胆总管十二指肠瘘3.1%(1/32).胆石性肠梗阻占胆内瘘的6.3%(2/32).本组行择期手术15例.急诊手术17例.平均住院时间16.2 d,术后3例发生胆瘘漏,5例切口感染,2例死亡.结论:胆内瘘术前诊断率低,术中胆道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发生胆囊炎后及时手术是预防胆内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肝I期胆道造瘘(PTOBF)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继发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5月于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PTOBF联合术中硬质胆道镜、术后电子胆道镜治疗的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继发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PTOBF,经胆道镜取净肝胆管结石,术中发现胆肠吻合口狭窄8例(线结性狭窄3例),经胆道气囊扩张及胆肠吻合口线结拆除,7例近期缓解(87.5%),1例再次胆肠吻合手术。结论PTOBF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继发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取净率高,可缓解胆肠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患的主要方法。目前国内外有关LC后肝外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但有关LC后胆漏鉴别诊断的系统资料甚少。我们对34例LC后胆漏原因明确患者的诊断过程作一回顾性分析,简要探讨此类胆漏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内镜治疗术后胆漏和继发胆管狭窄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手术后并发胆漏和继发胆管狭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胆漏患 者均先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行鼻胆管引流术,继续保留原有胆道、腹腔引流。待胆道、腹腔引 流停止1-2周证实胆漏愈合后拔管,伴有胆道狭窄的患者在拔除鼻胆引流管后置入塑料内支架,持 续扩张2-3个月。结果 22例胆漏患者鼻胆引流3-4周后胆漏处均闭合,13例胆管狭窄置入内支 架者,10例支架取出后狭窄解除,2例合并肝总管狭窄者经重新置入双支架3个月后效果良好,1例 左肝管狭窄伴结石者,再置入单支架,术后仍有胆道感染症状反复出现。结论 内镜治疗可列为手术 后胆漏或继发胆管狭窄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镜鼻胆引流术在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漏是胆道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胆囊切除术是最常见的原因,其处理比较困难。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4年3月采用常规方法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漏27例,就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及其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2008年2月57例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资料.肝切除术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45例(78.95%),左半肝切除7例(12.28%),左肝内叶切除2例(3.51%),左外叶并右肝第Ⅳ段切除2例(3.51%),右半肝切除1例(1.75%);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39例(68.42%),经肝实质切开取石1例(1.75%).结果 全组手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包括胆瘘1例(1.75%),术后肝内残石4例(7.02%),胆道出血2例(3.51%).随访1~8年,平均随访5.8年,优良率92.98%.结论 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