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是风湿科常见疾病,其特点是病程长、难治难愈,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及治疗有独到理解,认为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均可引起血瘀,血瘀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又可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贯穿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始终。文章从类风湿关节炎与"瘀"之间的关系,论述痹证多瘀、因瘀致痹的病机特点、治痹必先祛瘀的治法、类风湿关节炎从瘀论治的临床疗效,以及现代病理、药理对治痹祛瘀的认识,为类风湿关节炎从瘀论治的深入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的辩证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骨质疏松症,现代医学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对其病因尚不甚明了。本病纯以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辰下尚较少见。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揣其病因病理,前贤早有类似论述,就有关文献记载,其类属中医之“骨痹”,“骨瘘”范畴。根据其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表现,运用中医辩证分为肾虚肝弱,素禀不足与脾虚血少,气滞血瘀两型。按各型之主症分别以温补肾肝,瘘养精益及健脾补血,活血行滞而立法论治。内服中药骨疏康1号和骨疏康2号;外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的辨证分型与治疗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骨质疏松症,现代医学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对其病因尚不甚明了。本病纯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辰下尚较少见。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揣其病因病理,前贤早有类似论述,就有关文献记载,其类属中医之“骨痹”,“骨瘘”范畴。根据其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表现,运用中医辨证分为肾虚肝弱,素禀不足与脾虚血少,气滞血瘀两型。按各型之主症分别以温补肾肝,兼养精益及健脾补血,活血行滞而立法论治。内服中药骨疏康1号和骨疏康2号;外活以温经补肾、活血通络,方用骨疏康外治方,内外兼施。经临床观察,疗效颇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将现代医学中“肺间质纤维化”(PF)疾病归属于中医“肺痹”的范畴,对齐病因、病机、症状、患者体征等进行对应的描述,以中医的角度揭示其发病机理。本研究认为营卫气逆与痰瘀互结之“痹”贯穿于肺间质纤维化病程的始终,突出“祛邪通痹”理论在肺间质纤维化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徐仁佳  吴坚  郝娟 《环球中医药》2023,(9):1859-1862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 DLEAD)可归属于中医“消渴”变症“脉痹”范畴。现代中医治疗DLEAD,多强调成瘀期活血化瘀,而忽略了脉痹早期中医药防治及全程调治。通过临床观察可发现,消渴日久,正气亏虚,因虚致瘀,热灼瘀血,干结脉络,变生脉痹的疾病过程,与张仲景提出的“虚劳干血”理论相契合。因此,课题组基于虚劳干血探讨DLEAD,认为消渴本虚,病久气血津液亏损是本病根本,因虚致瘀,瘀受热灼,干血胶结脉络为主要病机,“虚、瘀、热、结”是主要病理阶段,临床治疗DLEAD当强调“补以缓其虚,通以去其瘀,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痹”,早期、全程中医药防治消渴脉痹。  相似文献   

6.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辨治思路,病因病机强调虚实错杂,痰湿瘀浊,脉络阻痹,注重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治分急缓,治疗方药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方选四妙散、当归四逆汤和大黄附子汤加减,并举案例说明,以便对临床中医药治疗痛风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以肩周炎的局部病理变化为特点,根据临床症状从中医病位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以五体痹理论将其分为皮痹、脉痹、肌痹、筋痹、骨痹5种类型,结合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变化,提出“皮痹宣散祛邪以通经””脉痹活通血络以止痛”“肌痹通行揉肌以解肌”“筋痹松解经筋以缓筋”和“骨痹温通气血以止痹”的中医外治理念,将肩周炎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的中医认识与西医挂钩,以期为临床外治法提供新思路,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及继发病理改变(如压迫、刺激、失稳、错位),损害脊髓、神经、血管组织,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中老年常见病,其发生率高。多数学者主张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而中药内服、外治防治颈椎病已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对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中药防治疗效机理及甲襞微循环观察作一综述。1颈椎病中医病因病机颈椎病属中医学“骨痹”、“血痹”、“项强”、“眩晕”等范畴。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李国衡犤1犦认为本病的病因包括标本两个方面,标是劳损瘀滞或外邪,本是指气血不足,…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麟 《吉林中医药》2004,24(12):54-56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属中医“痹症”范畴 ,历代医家称为“历节风”、“顽痹”、“骨痹”等 ,著名中医风湿病专家焦树德根据其发病及临床特征 ,定名为“痹”。兹将 2 0 0 1年以来中医治疗RA情况 ,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李宝丽等[1 ] 认为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是发病的内在必然因素 ,风寒湿邪外侵是致病的重要条件。久痹不愈 ,气血运行不畅日甚 ,病及脏腑 ,内舍其合 ,肝肾亏虚 ,痰瘀互结 ,病位于筋骨 ,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怀君[2 ] 认为RA活动期主要病因病机为感受风热、热毒之邪 ,或风寒湿入侵机体 ,郁久化热为毒 ,导致气血雍…  相似文献   

10.
张玉英 《陕西中医》2001,22(12):763-764
风湿病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其病因复杂 ,病理表现多端 ,目前尚无根治之法 ,而有些风湿类疾病 ,常能使人致残。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论述的内容 ,虽篇幅不多 ,突出了其辨治的要点。其中明言风湿者 ,大多为急性风湿病 ,还有一些内容未言风湿二字 ,但其辨证、用药为风湿类疾病的辨治指出了原则和方法。此将张仲景辨治风湿类疾病的经验及当今临床应用简述如下。   1 对风湿类疾病因病机的认识 风湿病属中医“痹病”范畴 ,也称“痹”、“痹证”等。“痹”作为病名 ,其含义有广、狭义之不同。此所讨论的风湿类疾病主要为狭义…  相似文献   

11.
消渴痹证是在慢性高血糖环境下由微循环病变引起的以“凉、麻、痛、痿”为临床特点的对称性多神经性病变,其基本病机与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血伤入络,瘀血阻滞,脉络不通相关,瘀血为其病机关键,既为致病因素,又为病理产物,贯穿于疾病始终。然消渴痹证之“瘀”乃为消渴之“瘀”久痹气血经络,瘀滞日久而成之“顽瘀”,根深蒂固,非轻清草木之剂所能宣达。于此“顽瘀久痹”之治,当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基础上加用虫类活血药以攻逐伏邪,松透病根,取其为血肉有情之品,具走窜之性,善搜剔攻逐之力。一则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二则搜剔攻逐血络之“顽瘀”;三则引药直达经络,加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使“血无凝著,气可宣通”,有耕田耙地之功,疏流开渠之效,临床疗效独特。是以该文综各家之言以论虫类活血药治疗消渴痹证之用,为其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复合型痹证2例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痹证属于肢体经络病证,临床表现以筋骨、关节、肌肉疼痛,或关节屈伸障碍、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辨治多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4大证型,其中风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1]。治疗上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常治风与养血活血并行,治寒则结合温阳补火,治湿则辅以健脾益气,补肝肾、益气血为治虚之法。现代中医临床对病因单一的痹证疗效已较为肯定,但对风寒湿热夹杂、虚实并存的复合型痹证,  相似文献   

13.
骨痛仙胶囊促进股骨头坏死后骨修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伤科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属中医“骨蚀”范畴,与“髋骨痹”和瘀证的表现相一致,早 期主要为“瘀痹”,后期则因瘀痹日久发展为“萎痹”,其原 因则多为创伤内损和外邪侵袭所致,其病因复杂,治疗困难, 预后不良,病残率高,危害较大。董清平教授经多年潜心研究, 研制出纯中药制剂“骨痛仙胶囊”。初步临床和基础实验研 究证实,该药具有通经活络、补益肝肾、活血生骨之功效; 并可促进骨质再生、镇痛、改善微循环。2002-2004年,笔 者采用该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以中医经典理论指导辨证论治常取得良效。本文主要总结了谢学军教授基于《内经》中“少火生气、壮火食气”理论对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on-infectious uveitis, NIU)病因病机理解与剖析,抓住其发病特点,总结其主要有三:疾病初期,湿热壅盛之体感邪易从火化,宜以清热除湿、凉血安神,以平壮火食气之象;中期常气火失调、阴火盛则更耗伤元气,治以化痰祛瘀、凉血活血,力达少火壮火之平衡;后期则久病痹久、正气亏虚,病理产物可瘀滞于眼内,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以助少火生气之功;秉承“祛邪不伤正、活血不留瘀”思路,疾病各期以苇茎汤为辨治基础方,与经方合用辨治本病,效果颇佳。文末附验案佐证,以期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中医周痹范畴 ,其多系统损害为中医的五脏痹。在本病的治疗上 ,刘完素《宣明论方》提出 :“……本痹不痛 ,能上下周身 ,故名之 ,大豆蘖散主之。”周痹的病机及其变化规律为“一本一标五痹” ,因此在治疗上应固本祛邪宣痹。但本虚为素体不足 ,五脏亏虚 ,而其中有各脏器亏虚的主次 ,及气血阴阳的多寡 ;标实为痰瘀互结 ,阻滞三焦 ,而其中痰瘀各类 ,及滞有轻重。五痹为气血闭阻 ,形成脏痹 ,而其中各脏的痹阻情况不一。在治疗中要主次分明 ,根据临床证候分型治疗。在主病一本一标的病机中常见的证型有痰瘀阻滞 ,热毒壅盛 ;肝肾阴…  相似文献   

16.
赵杰  余晓琪 《新中医》2021,53(22):195-198
针对复杂性肠梗阻临床实际情况,从中医学痰浊、瘀血、痰瘀互结的理论渊源,探析总结复杂性肠梗阻中医病因病机,认为痰、瘀是复杂性肠梗阻发生发展的共同病因及必然病理结局,运用该理论指导临床复杂性肠梗阻治疗,从痰瘀入手,治以化瘀涤痰之剂,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血瘀头痛极为常见,需以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之。通过临床实例对血瘀脉络、气虚血瘀,气血瘀阻3型血瘀头痛进行辨证施治,以治瘀必先治其气、气行则瘀自散之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中医思维从痰瘀互结病机切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临床探索,分痰瘀虚痹、痰瘀热痹、痰瘀寒痹三型辨证内治,有执简驭繁之功,对于提高疗效,凸显中医治疗优势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都紫微  张炜 《河南中医》2022,42(3):366-369
"态靶辨证"是由仝小林院士基于中医的"调态"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发展而提出的临床新思路,主张将中医的"宏观辨证"与西医的"微观辨病"相互贯通。张炜主任辨治肺系疾病时,以络病理论为指导,辨证围绕"虚瘀合邪,肺气络伤",认为病之初感以"痹"之"瘀态"为主,治以通痹之法;久之以"痿"之"虚态"为要,治以益气养阴为主。但多痹痿并存,呈虚实错杂之"虚瘀合邪"之态。针对肺间质纤维化"虚瘀合邪"之态,临证时,多采用张炜主任的扶正通络方,方由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怀牛膝、菟丝子、五味子、蛤蚧、橘络、丝瓜络、三七粉组成,全方遵"补虚通络"之旨,"调补兼施,寓治于补,寓补于通",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论痹证当重除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元庆 《光明中医》2001,16(1):23-25
1 痹证病因有四,湿居其要11 痹分寒热,湿为主因:风寒湿热邪气是痹证发病的原因。临床按其属性,可分为寒热两大类,即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综观痹证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及其临床表现,每与湿邪有着密切的联系。痹证之湿,非由外袭,即自内生。湿邪留着筋骨肌肉关节,则疼痛、肿胀、沉重、浮肿;湿邪久结,生痰生瘀,阻滞经脉关节,则疼痛、变形。痹证之关节肿胀非痰瘀,即湿邪,但痰瘀之成较晚,而湿邪则存在于痹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故又有“痹必挟湿”之说。湿为阴邪,六淫邪气惟湿有形,《临证指南医案》曰:“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惟其有形,故为诸邪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