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治疗脑囊虫病的效果。方法:用不同抗囊药物治疗方案,不同抗囊治疗时间,脱水剂和皮质激素及手术进行综合干预。结果:约束抗囊治疗后1年回访,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用药优于单剂用药(P<0.05),接受抗囊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P<0.05),应用脱水剂,皮质激素组和手术组其有效率明显高于非应用组(P<0.05),后遗症发生率亦大大降低(P<0.05),结论:四种方法综合干预可大大提高脑囊虫病治愈率,明显减轻患者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囊虫病的效果。方法 1.吡喹酮单剂,按20mg/kg.d×6d(每日每公斤体重20mg,分3次服用,共服6d)或10mg/kg.d×12d给药,间隔2~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2.阿苯达唑单剂,按15mg/kg.d×15d给药,间隔2~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3.干芜散单剂,每次1.56g,每d3次,连续服用1年。4.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用药,第一疗程给予阿苯达唑20mg/kg.d×12d。后续吡喹酮30mg/kg.d×12d,间隔2~3个月后据第一疗程服药反应和囊尾蚴感染轻重给予吡喹酮30mg/kg.d×12d或50mg/kg.d×12d,2~3个月后再给予吡喹酮50mg/kg.d×12d。5.干芜散、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用药,首先服用干芜散单剂6个月,后按4方法服用吡喹酮、阿苯达唑,另外间隔期间继续服用干芜散。结果 1~5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9.2%,80.0%,69.6%,97.8%和94.8%,按X2检验,1.2.3种疗法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4.5种疗法的总有效率亦无差异(P>0.05),但4.5种疗法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2.3种(P<0.005),且第5疗法与第4疗法相比杀虫反应大大减轻。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脑囊虫病不仅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而且可大大减轻杀虫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蒋就喜 《华夏医学》2000,13(1):11-12
目的直接比较吡喹酮和阿苯达唑治疗大鼠异盘肺吸虫病的效果和毒性反应。方法吡喹酮和阿苯达唑均按100mg  相似文献   

4.
目前主要的抗囊药物有阿苯达唑、吡喹酮,但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现将31例脑囊虫病人服用阿苯达唑、吡喹酮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7~68岁,主要分布在  相似文献   

5.
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免疫学、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539例脑囊虫病患者应用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抗囊治疗后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2539例脑囊虫病患者经3~4个疗程的抗囊治疗后,临床上有94.53%(1349/1427)患者癫痫发作症状得到完全控制,96.31%(861/894)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93.31%(223/239)记忆力减退的患者恢复到病前水平,其他如肢体麻木、语言障碍、视乳头水肿及皮下结节等症状全部消失;复查脑CT或MRI,有82.95%(2106/2539)脑囊虫病患者低密度灶全部吸收、17.05%(433/2539)患者病灶大部分吸收,小部分转化为钙化灶;987例患者观察了免疫学的动态变化,血IHA、ELISA、CAg阳性率分别为74.77%(738/987)、84.70%(836/987)、3.75%(37/987);复查脑电图1253例,其中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的为74.86%(938/1253)、20.03%(251/1253);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对比除IHA、ELISA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治愈率82.95%(2106/2539),显效率17.05%(433/2539),总有效率100%。结论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检查从不同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各型囊虫病的治疗效果。方法108例住院囊虫病。其中脑型63例,皮肌型23例,混合型22例,均用阿苯哒唑和吡喹酮治疗2~4个疗程,追踪观察1年。结果脑型、皮肌型、混合型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23%、100%、90.9%。结论108例囊虫病治疗总有效率达95.30%,以皮肌型疗效最佳。阿苯哒唑联合吡喹酮是治疗各型囊虫病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张恒  何先弟 《安徽医学》1998,19(1):28-29
<正>我科自1994年8月~1996年12月间收治高颅压型脑囊虫病76例,现结合头颅CT检查结果,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的反应进行分析,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药物血塞通在癫痫型脑囊虫病康复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癫痫型脑囊虫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08例。两组同时服用同剂量的阿苯哒唑(ALB)、吡喹酮(PQT)杀灭囊虫,治疗组再给予血塞通冶血化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在影像学治愈、脑电图改善、近期临床治愈率、远期临床治愈率等方面较之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活血化瘀类药物血塞通有利于癫痫型脑囊虫病人的康复,恢复脑功能,并可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治疗脑囊虫病的效果。方法用不同抗囊药物治疗方案、不同抗囊治疗时间、脱水剂和皮质激素及手术进行综合干预。结果结束抗囊治疗后1年回访, 吡喹酮、阿苯达唑联合用药优于单剂用药(P<0.05);接受抗囊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P<0.05); 应用脱水剂、皮质激素组和手术组其有效率明显高于非应用组(P<0.05), 后遗症发生率亦大大降低(P<0.05)。结论四种方法综合干预可大大提高脑囊虫病治愈率, 明显减轻患者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择抗囊药物治疗最佳的疗效模式。方法采用3种药物,6种疗法对脑囊虫病1146例进行分析。结果吡喹酮杀虫效果可靠,但在体内产生强烈的反应。阿苯达唑使囊尾蚴在脑组织内缓慢死亡,不引起强烈反应,联合用药效果最佳。结论增加药物剂量和延长疗程,联合用药发挥协同作用,是提高治愈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晚期肝癌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外科及外院相关科室于2012年1~12月收治的98例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癌性疼痛、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2.55±3.56)vs(48.95±3.42),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1.29±3.40)vs(47.96±3.45),P<0.05]。观察组患者的Anderson癌症中心编制的症状主体表症状严重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2±1.02)vs(4.27±1.0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vs 87.76%,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优化晚期肝癌患者护理质量,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15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二组患者的后遗症的发生率、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和住院时间的心理状态。结果 对照组患者失语症发生率14.04%,构音障碍为7.02%,肌力不足21.05%;观察组分别为1.72%,0.00%和5.17%,二组患者失语症和肌力不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音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转(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MA和Bat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Zung焦虑评分(58.8±2.5)和Zung抑郁评分(55.4±1.6);对照组住院期间的Zung焦虑评分(66.7±2.8)和Zung抑郁评分(67.8±2.4),二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后遗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语言和运动能力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针灸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53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采用针灸康复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护理后,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康复优良率和生活能力(ADL)。结果: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为(19.1±1.4)分,对照组为(22.9±2.1)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康复护理有效缩短了肢体功能康复时间,降低了复发率,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功能。  相似文献   

14.
徐志勤 《中国病案》2013,(10):76-7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48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每组各7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采用AR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病因、临床症状、预防、用药以及并发症方面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为9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肺结核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肺结核知识的知晓率和服药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康炳玲 《中原医刊》2014,(22):84-86
目的 探讨雾化氧疗护理干预对Ⅲ期矽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Ⅲ期矽肺合并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药物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增加雾化氧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临床效果、一般情况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测量(HRQoL).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心理发生率、吸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及合理运动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理健康总测量(PCS)与心理健康总测量(M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CS与MCS均有所提高,但只有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氧疗护理干预是Ⅲ期矽肺合并COPD患者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112例门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焦虑状况。结果通过对两组的应用效果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4%,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的降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手术患者在基础性护理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状况。同时,整个护理针对性强,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促醒效果和生存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方法 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n=35例)和常规护理组(n=3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如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药物止血、营养对症支持等.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干预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醒效果、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χ2=4.79,P<0.05);同时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四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促进患者的早期苏醒,避免或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观察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和重症感染率分别为6.93%和0.99%,对照组新生儿分别为25.77%和9.28%;观察组感染率和重症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在临床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能较好地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魏娜 《中外医疗》2014,(5):151-152
目的探讨整形美容手术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整形美容手术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22/23),高于对照组的65.2%(15/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俨〈0.05)。结论为整形美容手术者围手术期提供全程系统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王丹玲  赵丽萍  陶英群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149-150,15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入组时,观察组患者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标准分分别为(49.65±5.38)分和(52.44±5.46)分,对照组患者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标准分分别为(49.86±5.47)分和(52.50±5.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标准分分别为(41.61±4.55)分和(42.45±4.42)分,对照组患者焦虑标准分和抑郁标准分分别为(48.80±4.72)分和(50.62±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100.00%)和方式(100.00%)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活动能够明显降低小脑出血立体定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