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内血肿发生率较高者,多数伴有较重的对冲性脑挫裂伤和皮质小动脉出血,伤后脑疝症状出现较快,直接危及患者生命[1].我科于2004年至2008年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额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常常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一般存在长期而严重的意识障碍,残死率高,临床常需及早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及术后进一步治疗,手术时机和减压的效果以及术后有效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2003年1月-2007年1月,笔者对北京市平谷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及时运用血肿微创穿刺排血、经扩大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取得较好疗效。现举2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院2003年9月—2006年12月对7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脑CT检查为额、颞、顶部广泛性脑挫裂伤伴有脑内血肿及急性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中线有明显偏移,脑室受压变小变形。其中男4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2.3岁,GCS评分(5.1±1.9)分。1.2手术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术侧肩下垫枕,头部转动45°并抬起略高于心脏。切口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 cm,转于耳廓上方至顶结节,然后延至中线额部发际内,亦可转向对侧。均采用游离骨瓣,要求骨窗平额底及颞底,顶部旁开中线3~4 cm,骨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对我院2000年6月至2009年9月,实施硬膜下血肿外科手术治疗34例进行回顾分析。28例行钻孔引流术,6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及包膜清除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25例临床症状消失。6例肢体偏瘫。3例智力、精神异常。结论: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及时手术的患者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4例中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2 1~ 6 2岁。呃逆出现时间 :例 1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钻颅穿刺引流术后第 1天 ,例 2为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第 3天 ,例 3为脑膜瘤切除术后第 5天 ,例 4为左额颞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3 d后并发右顶枕部迟发性硬膜外血肿 ,再次开颅行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加带蒂颞肌瓣填塞治疗硬膜下积液对患者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硬膜下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骨窗开颅加带蒂颞肌瓣填塞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随访3个月后2组肢体运动、认知功能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肌力改善、意识恢复、恶心呕吐缓解、头痛消失及积液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ugl-Meyer、Mo CA、MMSE、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联合带蒂颞肌瓣填塞术促进了患者早期恢复,改善了近期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意识状态,且减少了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7.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需要手术的患者,传统的术式是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虽疗效确切,但损伤大,病程较长,需二次修补颅骨,费用高。有些医生采用钻孔引流术,虽损伤小,但可造成新鲜出血。近年来很多神经外科医生主张小骨窗开颅,既可清除血肿,又可直视下确切止血,且无需修补颅骨。我院近年来开展经颞前和额后入路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总结分析39例患者材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应用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25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8例。结论运用美国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能彻底清除幕上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充分减压,提高抢救成活率,减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9.
针药结合治愈重度颅脑损伤致同侧偏瘫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度颅脑损伤可致严重偏瘫,同侧偏瘫较少见,治疗难度亦大。笔者采用针药结合,头体(针)同用的方法治疗1例,取得较好疗效,实录如下。1一般资料王某,男,17岁,因车祸致伤头部5h入住我院骨脑外科,CT示:左额颞顶叶硬膜下血肿,约80ml,脑中线右偏,左侧脑室消失。诊断:重度颅脑损伤(左额颞顶叶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形成GCS5分)。入院后约1h,行急诊手术:左侧标准大骨瓣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②气管切开术。术后第24天,请笔者会诊。查:神清,易喜易悲,左侧口眼歪斜,眼不能睁,口角流涎,上肢肌力0级,下肢III级。饮食二便及睡眠均可,舌淡红夹瘀,苔薄白腻,脉弦滑。2病情分析患者系巨大左额颞顶叶硬膜外血肿,在病情进展中,左半球额叶运动区受血肿压迫产生右侧移位。脑干被右侧小脑幕锐利游离缘压迫,中脑受到严重继发损伤致左侧半身瘫痪。3治疗方法3.1针刺方法:先取体穴,治疗结束后取头穴。头针:选穴:选用国际标准头针穴位,取右侧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体针:取左侧头部: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水沟、牵正。上肢:肩、曲池、手三里、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下肢:环跳、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太冲。头针、体针均留针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30例预后良好,1例预后不良,1例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其中继发性颅内血肿4例,血肿复发1例,硬膜下大量积液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结论:钻孔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重视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血肿钻孔外引流术,围手术期口服血府逐瘀汤.结果:术后发生硬膜下血肿残留3例,颅内积气2例,硬膜下积液1例,无继发血肿、血肿复发、偏瘫加重等并发症.术后1月内症状全部消失.检查基本无偏瘫.部分患者反应迟钝均有明显改善,随访3月-1年,血肿无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能显著促进血肿吸收,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引起继发脑损伤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1997年-2007年我院收治的颅内血肿行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患者167例(根据骨窗大小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5cm×7cm~6cm×11cm(n=42),第2组为7cn×12cm~11cm×14cm(n=63),第3组为12cm×15cm以上(n=62)。记录术前、术后早期血肿对侧上肢运动或语言功能的比较。结果发生继发脑损伤34例。中等大小骨窗的病例继发性损害的发生率为36.5%(23/63),较小或较大的骨窗继发性损害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11.9%(5/42)和9.7%(6/62),修补硬膜者无继发性损害。结论继发于去骨瓣减压的脑损害应引起注意,中等大小骨窗的病例较易发生,保护静脉,保护功能区上方的骨瓣和减张修补硬膜是预防继发性脑损害发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硬膜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小硬膜窗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 d的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24、72 h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病30 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活患者末次随访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硬膜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优于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病理特点和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对148例患者采用颅骨钻孔引流、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微创穿刺引流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24 h脑CT复查见硬膜下积液36例,不同程度颅内积气48例,急性硬膜外血肿5例,脑内血肿2例。症状性癫痫12例,精神障碍13例。患者出院时恢复均良好,症状明显缓解,出院后随访6个月,血肿复发8例。结论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应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掌握手术要点,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王军  畅朝阳  李瑞 《中医药研究》2011,(12):1521-1522
目的探讨低位引流钻孔和高低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分析20例经低位钻孔高低置管引流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并发症少,少量颅内积气、颅内积液患者自然吸收痊愈。结论低位钻孔和高低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费用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收治的4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行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术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经一次性治愈,2例复发,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后治愈。结论;微创钻7L冲洗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存在简便、安全、有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额颞小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的疗效。方法从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患者中,选取42例行传统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42例行额颞小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术后ADL评分更低,术后GOS预后良好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颞小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冷光源辅助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在小骨窗开颅冷光源辅助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9例。结果 19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24~48 h CT复查血肿清除率≥90%14例,≥80%5例,术后无再出血及死亡者。结论小骨窗开颅冷光源辅助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加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19.
正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比较常见,占颅脑损伤的3%~6%[1],典型的急性硬膜外血肿以额颞部和颞顶部居多,而颞枕部、骑跨横窦型及上矢状窦区均较少。因此,笔者对特殊少见部位如颞枕部硬膜外血肿及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自2008—2016年济南市章丘区中医院收治的颞枕部硬膜外血肿及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患者30例,外伤性急性颞枕部硬膜外血肿患者20例,骑跨横窦硬膜  相似文献   

20.
我们近5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多发性颅内血肿7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急性多发性颅内血肿78例均经CT扫描确诊,其中男性55例,女性23例;年龄7~78岁,平均38.5岁;受伤后6h内入院55例,7~12h内入院19例,12~24h内入院4例;血肿部位于额颞部36例,额顶部21例,双侧额部12例,顶枕部9例,其中颅内血肿与硬膜下血肿合并存在9例,颅内血肿与硬膜外血肿合并存在5例;受伤原因为车祸58例,高处坠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