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风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秀红 《右江医学》2007,35(5):587-589
痛风病(GOUT)为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炎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痛风性关节炎往往为该综合征的首发表现,它在临床上又分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痛风及慢性痛风石4期,从第一期发展到第四期通常要经历20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  相似文献   

3.
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难治性痛风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数年后,出现慢性多发性、破坏性关节炎伴痛风石形成和(或)尿酸性肾结石,常规量降尿酸药难以使血尿酸达标的痛风。临床上,难治性痛风患者越来越多见,临床医师易忽视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以体液、血液中尿酸增加及尿酸盐沉着于各种间叶组织内引起炎症反应为特征.临床上分为三期:无症状期(早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中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晚期).  相似文献   

5.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嘌呤代谢中有关酶活性的先天性或后天性缺陷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尿酸排出过少,或二者兼有之,使血浆尿酸盐浓度超过饱和浓度.临床表现可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性发作或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甚至出现痛风性肾病[1].  相似文献   

6.
覃英梅  李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361-3363
痛风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和(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引起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其自然病程分为四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间歇期痛风、慢性痛风石性痛风,长期痛风可导致肾损害[1,2]。美国约有300万人罹患痛风[3]。近年来,全球痛风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在发达地区,我国东部地区痛风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4]。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发作的根本原因。体内尿酸20%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5例痛风性关节炎被误诊患者的初次发病临床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008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共收治痛风性关节炎56例,初次就诊误诊者25例,误诊率为44.64%.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风湿性关节炎6例,感染性关节炎4例,脉管炎3例,丹毒3例,软组织损伤1例,冻伤1例.误诊的原因均与基层医院和社区医师对痛风性关节炎认识不足,对实验室和放射线检查结果产生错误的认识有关.结论 根据痛风的临床特点,对不明原因的足部关节休息后出现急性疼痛应考虑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关节液内或关节周围组织中找到尿酸盐结晶是痛风性关节炎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赵志刚 《中国医刊》2008,43(7):17-18
抗痛风药是通过抑制尿酸的合成,并抑制尿酸在肾小管的重吸收或促进尿酸排泄而产生治疗作用的药物.抗痛风药针对痛风的不同临床阶段分为控制急性关节炎症状和抗高尿酸血症(排除尿酸药、抑制尿酸生成药)两大类药物.  相似文献   

9.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和血清尿酸过多为特征。我们遇到一例误诊二十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痛风汤消炎镇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37℃时,血清尿酸的饱合浓度为420μmmol/L,高于此值即为高尿酸血症.在理论上尿酸可以析出结晶,并可以在组织内沉积,造成痛风的组织学改变,引起痛风性关节炎.本实验即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而设,认为湿毒内伏血分为其病机关键.通过对急性痛风病机的分析,以利湿解毒为法,自拟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炜 《微创医学》2001,20(5):661-662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的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肾尿酸结石和或痛风性肾实质病变.在临床诊断方面易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相混淆,有报道误诊率73%~76%[1,2].现将1997年4月至2001年5月本院误诊的10例痛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痛风的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年龄趋于年轻化,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1].针灸是治疗痛风常用的一种方法,1998年以来我院以腹针加中药治疗痛风,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以及尿酸盐结晶在体内沉积所致的一组疾病。主要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和痛风石性关节炎,晚期可引起关节骨质侵蚀和畸形,并常可累及肾脏。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盐晶体沉淀在关节软骨或骨膜而引起关节骨膜及周围的急性炎症。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原发性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性疾病,系关节软骨及关节囊内尿酸沉积所致。临床特征是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高尿酸血症,痛风石形成。晚期病人常合并有肾结石、肾功能损害,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等病。由于以关节炎为主要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外科骨关节疾病,导致治疗不当或贻误治疗而造成不良的后果。本文收集痛风13例临床资料,并就其误诊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造成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和嘌呤代谢紊乱与(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高尿酸血症有密切的联系,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与慢性痛风石疾病,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等等。痛风性关节炎给病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对此病的治疗非常关键。本文对李晓艳治疗反复发作之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合理使用抗痛风药,可以迅速终止痛风的急性发作,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预防和治疗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和肾实质引起的损害,以及尿酸性肾结石的形成。常用的抗痛风药物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痛风34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痛风(简称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1].为进一步探讨本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现将我院近几年来发现误诊的34例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为主要特点,后期常出现痛风石、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物摄人增加,痛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常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19.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特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有高血脂病、高血压病、糖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痛风临床误诊分析唐性淑(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六盘水553001)原发性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尿酸盐沉积于软骨面、滑囊周围、筋腱等处,引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990.6~1991.5我们观察的18例痛风中,有13例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