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晁莉 《现代保健》2011,(31):50-51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合并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7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魏酸钠0.3g+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l次/d,尼莫地平30mg,每6小时1次,口服14d为l疗程。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由(28.6±5.20)分,下降为(18.2±6.8)分;较对照组由(27.8±5.7)分,下降为(23.14±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病死率(9.85%)低于对照组((17.6%)(P〈0.05)。结论阿魏酸钠合用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较传统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局部亚低温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局部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在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7,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14天检测血浆脑钠肽;治疗第14天判断疗效。结果两组入院当天血浆脑钠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低温组治疗第3,14天血浆脑钠肽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53.47±32.01)ng/L比(187.45±40.21)n矶和(111.02±38.27)ng/L比(139.71±29.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入院当天和治疗第3天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局部亚低温组治疗第7,14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3.84.4±6.00)分比(16.59±4.62)分和(9.23±4.48)分比(13.02±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局部亚低温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0.0%(27/30)比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降低血浆脑钠肽浓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脑梗死伴高血糖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70例伴有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予以常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11.1mmol/L;强化组35例,予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4.4~8.3mmol/L。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及日常生活改善情况。记录两组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并控制稳定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率、病死率等。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d后,对照组NIHSS、mRS评分分别为(8.29±2.74)、(2.96±0.74)分,强化组分别为(6.83±3.16)、(2.02±0.6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强化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每日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并控制稳定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36.40±6.91)U/d比(51.70±9.86)U/d、(4.30±0.87)d比(6.60±1.24)d],低血糖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7%(2,35)比25.7%(9/35)、0比8.6%(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脑梗死伴高血糖的疗效更好,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注射液0.5mg静脉注射。1次/d,连续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浆Hcy、NIHSS和BI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血浆Hcy水平、NIHSS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14、21天血浆Hcy水平和NIHS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评分改善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和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级甲等医院采用卒中单元医疗模式并在康复中加入针刺治疗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将246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卒中单元组)和对照组(传统治疗组)。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疗效及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27.6±6.2)分,对照组(28.5±5.4)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分别为(18.3±6.7)分和(23.2±6.3)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近期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78.57%)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观察组(37.30%)低于对照组(69.1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级甲等医院以卒中单元医疗模式管理治疗脑卒中病人。并在康复治疗中加入中医针刺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升血压对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符合动脉溶栓标准并在进行动脉溶栓过程中全脑血管造影提示血管开通的91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压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4例),血压干预组将患者收缩压在入院前基础血压的基础上提升20mmHg左右,对照组则一般不干预血压。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90d的随诊,收集其在该时间段内是否发生继发性脑出血、血管再闭塞等不良反应,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标准(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治疗后24h,血压干预组NIHSS评分[(3.72±4.80)分]较对照组[(6.24±4.80)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90d时,血压干预组mRS评分预后良好者(89.4%)较对照组(70.5%)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继发性脑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过程中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再通的患者适当提高收缩压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杜茜琳 《现代保健》2012,(22):122-12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怠陛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2周、3周、1个后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4.24±6.51)分、(12.32±5.12)分和(10.35±6.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另外给予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的改善较对照组更突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对照组为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细辛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有无发生中毒性脑病,将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病例组(86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24,72h后不吸氧条件下抽取1ml动脉血,检测动脉血乳酸,计算乳酸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血乳酸水平;治疗6,24,72h后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初始血乳酸水平高[(3.30±0.55)mmol/L比(2.64±0.24)mmol/L],治疗6,24h后乳酸清除率明显低[(8.22±1.20)%比(12.83±5.31)%、(12.00±2.40)%比(15.17±2.99)%],治疗6,24,72h后APACHEⅡ评分高[(16.78±2.82)分比(12.33±2.16)分、(14.11±1.54)分比(10.17±0.98)分、(10.56±1.51)分比(7.83±1.17)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72h后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治疗6h后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16,P=0.015),与病死率呈负相关(r=-0.606,P=0.017)。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有助于严重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陈兵 《中国保健》2010,(2):46-4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0±5.10)分VS(12.56±4.5)分(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2.3%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的65.3%(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65.3%,对照组显效率为42.3%,两组显效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脑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及抗感染作用.方法 将3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8例,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及综合治疗.高压氧组68例,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感染发生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后3,6,9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结果 对照组因各种原因退出研究16例,最终入选52例.高压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9%(65/68)比84.62% (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1,2,3个疗程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41±2.19)分比(6.29±2.20)分,(8.24±2.26)分比(7.31±2.23)分,(11.25±2.57)分比(9.61±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3,6,9个月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及其他原因所致的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06%(15/68)比44.23%(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治疗后1,2,3个疗程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提高恢复良好率,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颅术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开颅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昏迷指数(Glasgow comascale,GCS)评分,并与高压氧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3个月随访时治疗结果分级(GO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6.67%(26/30)和76.67%(23/30),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压氧治疗后1周GCS评分无明显差异,第2、3、4周高压氧治疗后GC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第4周、3个月随访阶段的GOS预后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术联合高压氧治疗不仅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意识改善和预后有显著效果,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观察高压氧(HBO)配合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102例发病〉7d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HBO组50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在相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HBO组加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每次60min,10次为1疗程。对照组不加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高压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HBO结合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好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李庆刚  薛安美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94-2895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压氧配合临床用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72例,并和单纯临床用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进行疗效对比。结果高压氧综合治疗组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的临床治愈率(84.7%)明显高于对照组(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综合治疗组病程为(42.2±5.6)d,对照组为(58.4±7.2)d,高压氧综合治疗组病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患者有着确切的疗效,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时窗高压氧综合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50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HBO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予以药物治疗,HBO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时窗听力的变化。结果:在发病后24 h内开始治疗,两组均可收到较好疗效;在发病24 h-2周内开始治疗, HBO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2周后开始治疗,两组治疗效果均较差。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疗效显著,高压氧治疗可较好地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水平,应于发病早期(〈2周)进行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舱前协同护理对高压氧综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6月本院确诊治疗的HIE新生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协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高压氧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协同组给予舱前协同护理,对所有患儿应用神经行为测定(NBNA)、发育量表(MDI)、心理运动发育评分(PDI)进行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疗效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协同组患儿NBNA、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舱前协同护理可有效提高高压氧综合治疗HIE新生患儿的疗效和预后,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贾晓  张倩 《现代保健》2009,(12):9-10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98例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结果治疗组中,患儿在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测试和发育商(DQ)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能、神经行为及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马兴义 《现代保健》2013,(23):45-47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高压氧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救治,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20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字2=7.36,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高压氧组80例,对照组80例,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组无论轻、重度中毒患者在意识恢复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临床应用安全,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