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及预后情况.方法:将56例2型耱尿病伴糖尿病足并有外科截肢手术指征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1例)给予下肢动脉血管成形术+药物治疗+局部换药;对照组(35例)给予药物治疗+局部换药.分别在术后第5,30,60,90天观察并评价2组患者临床症状、下肢动脉血管内径及足部渍疡愈合情况、溃疡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截肢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下肢动脉血管内径、溃疡愈合情况、溃疡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及截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可以降低患者病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病例36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者36人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受检对象均借助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并比较其最终的结果。结果:研究组胫后动脉内径(1.34±0.43)m m、足背动脉内径(1.39±0.42)m m、腘动脉内径(4.95±0.62)mm、股动脉内径(5.93±1.23)m m,对照组胫后动脉内径(2.26±0.56)m m、足背动脉内径(2.16±0.58)m m、腘动脉内径(5.93±0.71)m m、股动脉内径(7.09±1.82)m m,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下肢血管正常率11.11%,低于对照组的77.78%(P<0.05)。研究组下肢血管斑块率、狭窄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超多普勒超声应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患者病情,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患者病变,及时予以患者有针对的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间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均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超声表现。比较两组对象混合性斑块及纤维性斑块发生率、下肢血管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结果 1对照组患者发生混合性斑块、纤维性斑块及斑块总发生率分别为0、20.0%和20.0%,观察组分别为30.0%、40.0%和70.0%。观察组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分别为(6.32±0.55)mm,(4.97±0.82)mm和(1.56±0.32)m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2±0.92)mm,(5.67±0.92)mm和(2.08±0.42)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理变化特征主要有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及血流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研究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踝肱指数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治疗后两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踝肱指数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09%,与对照组的4.5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洲邦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洲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洲邦注射液80mg,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每日静脉滴注1次,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情况,检测下肢血管踝肱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下肢ABI指数和足背动脉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结论洲邦注射液具有明显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文章着重对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MRA及CTA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41例临床确诊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血管行MRA、CTA、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RA、CTA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 MRA对于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成像的总体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7.8%、98%、97.7%,CTA对于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成像的总体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7%、94.9%、98.1%。膝上动脉组,MRA的成像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为98.4%、98.4%、98.4%,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8%、98%、97.6%。膝下动脉组,MR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7%、97%、96.6%,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7%、83.3%、98.9%。结论 MRA及CTA均为诊断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且MRA及CTA对于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整体诊断效果无明显差异,但MRA对膝下动脉病变的诊断优于CTA。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82例老年ASO-L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与观察组(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每组91例。比较2组患者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踝肱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本组术前(P 0. 05),但2组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踝肱指数均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P 0. 05),但2组术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 48%(P 0. 05)。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与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ASO-LE均安全、有效,但腔内血管成形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需要综合考虑病变部位、疾病程度及合并症等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下肢动脉病变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其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且往往临床发展、结局更差,尤其发展为下肢截肢的概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提高4~5倍,膝以下的动脉血管病变为主。下肢动脉病变不仅仅是糖尿病足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更贯穿于糖尿病足整个进展过程,并影响其最终结局。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当中,有相当高的比例需要进行血管重建,经皮穿刺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作为一种风险小、创伤小的血管重建技术在近些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尽管如此,这项技术在发展过程当中仍需要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或者说重要限制就是再狭窄或再堵塞,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是基于基础的球囊血管成形术结合局部的药物释放,同时避免了永久性的血管内异物植入,从而减低再狭窄或再堵塞发生的概率,提高远期预后效果。本综述综合了大量临床及基础的研究证据,现将药物涂层球囊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都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就两组下肢动脉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就两组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下肢血管产生动脉粥样斑块比率远比对照组要高(P<0.05)。对两组下肢血管各动脉管腔内径对比,观察组的各动脉管腔内径都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操作便捷,安全。  相似文献   

10.
郭春兰 《护理学报》2008,15(4):43-45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对糖尿病足溃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参考。方法 75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下肢动脉血管情况。根据检测结果 分为两组: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30例为观察组,无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45例为对照组。两组在相同病变程度和相同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溃疡局部清创后,用敏感抗生素+普通胰岛素+生理盐水混合液换药。观察两组溃疡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截肢率。结果 PAD组溃疡面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截肢率达16.6%;而对照组截肢率为0。结论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不仅是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影响疗效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提示在处理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糖尿病足溃疡时,可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下肢动脉血流及微循环,促进局部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依据是否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分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合并组,n=40)和未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未合并组,n=40),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三组人员的血压、血脂、血糖、OPG水平及血清OPG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分别为(82.4±8.5) mm Hg、(138.2±15.1) mm Hg、(3.41±0.92) mmol/L、(2.75±0.11) mmol/L,未合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LDL-C、TG分别为(78.2±9.4) mm Hg、(135.4±12.7) mm Hg、(3.15±0.84) mmol/L、(2.60±0.46) mmol/L,对照组人员的舒张压、收缩压、LDL-C、TG分别为(70.2±7.4) mm Hg、(130.1±19.7) mm Hg、(2.87±0.94) mmol/L、(1.52±0.26) mmol/L。合并组、未合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LDL-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合并组患者的LDL-C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为(7.57±1.41) mmol/L、(10.05±2.14) mmol/L、(7.01±0.91)%和(3.57±1.05),未合并组患者的FPG、2 h PG、Hb A1c、HOMA-IR分别为(7.62±1.37) mmol/L、(9.67±1.91) mmol/L、(6.44±0.88)%和(3.16±1.11),对照组人员的FPG、2 h PG、Hb A1c、HOMA-IR分别为(5.25±0.45) mmol/L、(6.81±0.72) mmol/L、(5.20±0.35)%和(2.20±0.67)。合并组、未合并组患者的FPG、2 h PG、Hb A1c、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合并组患者的Hb A1c、HOMA-IR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组、未合并组、对照组人员的血清OPG水平分别为(4.22±0.63) ng/L、(3.55±0.53) ng/L、(2.18±0.41) ng/L。合并组、未合并组患者的血清OP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合并组患者的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组和未合并组患者的血清OPG水平与LDL-C、Hb A1c、HOMA-IR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血清骨保护素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血清骨保护素水平越高,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例怀疑有下肢血管病变的DF患者行3D FLASH CE-MRA检查,扫描范围自腹主动脉下段至足背动脉,通过后处理技术获得满意的下肢三维血管树像;1周内同时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A级(正常/狭窄程度〈50%)、B级(狭窄程度≥50%)、C级(闭塞)3个级别。以DSA为“金标准”,综合评估CE-MRA的准确性。结果(1)15例3D CE-MRA检查,显示满意的血管率达100%。(2)CE-MRA与DSA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一致性较好(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44〉0.75, P〈0.05);两种检查技术对血管狭窄程度A与C级判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94、0.84,均〉0.75,P均〈0.05);两种检查技术对B级评估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608,〈0.75〉0.4,P〈0.05)。(3)3D CE-MRA对DF下肢动脉病变阳性诊断率96.0%,假阳性、假阴性分别为3.3%、2.0%,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8.0%、96.7%。(4)3D CE-MRA对血管狭窄程度A、B、C级敏感性分别为96.7%、80%、84.6%;特异性分别为98.0%、92.9%、97.1%。结论对DF下肢动脉病变检出、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尤其是A、C级判断,3D CE-MRA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虽无法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但CE-MRA敏感性、特异性很高且有无创伤性、无辐射、无肾毒性、快速、对比剂较少等优势,有望取代DSA和CTA,作为DF下肢动脉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无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及血流的异常改变,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病变的早期评估与康复的价值.方法:选择2000-06/2004-06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297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被试者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及足背动脉,观察频谱的形态,并测定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及频谱宽度,同时观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流量: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低于正常对照组[(1.22&;#177;0.53),(0.71&;#177;0.62)mm^3/s;(0.72&;#177;0.5),(1.38&;#177;0.59)mm^3/s,P<0.05].②峰值流速: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和左腘动脉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以足背动脉明显.③血管内径: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和左腘动脉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④血流频谱:糖尿病组左、右足背动脉和左腘动脉均宽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⑤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60岁以上的两个年龄段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出现下肢动脉病变的时间早;60岁以下的两个年龄段糖尿病患者也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糖尿病病程与下肢动脉病变关系:糖尿病患者在发病的第4年以后,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病例数明显提高.结论:①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提前,发生率明显提高,并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②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以足背动脉改变为最重.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防下肢坏疽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对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抽签法将60例下肢血管神经病变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对症治疗,观察组辅以下肢中药熏洗,对照组采用温水足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x2=4.32,P<0.05.结论 常规治...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超声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敏  杨敏  李春梅  贾冬林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1006-100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30例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 ,临床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80例设为糖尿病组 ,均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下肢血管发生明显病变 ,以足背动脉显著 (P <0 .0 1) ,动脉次之 (P <0 .0 5 ) ;血流量较对照组减低 ,以足背动脉显著 (P <0 .0 5 ) ;血流速度的增加以足背动脉明显 (P <0 .0 1) ,动脉次之 (P <0 .0 5 ) ;血流频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 ,以足背动脉明显 ,动脉次之 ;动脉损害均为双侧及多节段性的。结论 彩色多谱勒超声成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下肢坏疽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郭莉  成莲芳  王富军 《护理研究》2013,27(3):235-236
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感染是导致糖尿病足病的三大因素,其中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轻重缓急决定了糖尿病足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因此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评估、狭窄闭塞血管的再通和下肢血运的重建成为糖尿病足病治疗的关键。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生活质量(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和分析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至2009年门诊和住院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调查,包括病史回顾、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及下肢血管检查和周围神经检查;对足溃疡进行分类、分级,进行下肢病变特点的分析及足溃疡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纳入本研究的糖尿病足患者共258例,缺血性溃疡179例(69.38%),其中单纯性缺血性足部溃疡患者92例(35.66%),合并神经性溃疡的混合性溃疡患者87例(33.72%);单纯神经性溃疡79例(30.62%)。足部缺血性溃疡患者足病中位病程〔6(1,95)个月〕明显长于神经性溃疡患者〔3(1,63)个月〕(P<0.01),混合性溃疡患者足病中位病程〔13(1,106)个月〕长于单纯神经性溃疡患者及缺血性溃疡患者(P均<0.01)。缺血性足病组及混合性足病组溃疡深度明显较深。缺血性足病患者截肢(趾)率明显高于神经性溃疡足病患者(31.84%vs13.9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足部溃疡程度W agner分级的较显著因素为左足踝肱指数(AB I)、右足AB I及经济收入。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缺血性溃疡及混合性溃疡多见,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高;缺血性溃疡溃疡深,愈合慢,截肢(趾)率高,预后差。足部神经病变与缺血病变相互影响加重足病病情。AB I检查是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简单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骨髓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相比,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更原始,扩增能力更强,且免疫原性弱,无伦理问题,对于年老体弱的糖尿病患者更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6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与结论:观察组临床显效率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温、经皮氧、踝肱指数值均有好转表现,观察组踝肱指数值好转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果可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32例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成联用组及对照组各16例,联用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 肌肉注射,每日2次;第3天时采集和分离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配成单个核细胞混悬液,同时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并通过导管于缺血部位动脉腔内注入PBMNCs:联用组围手术期应用肝素3000 U,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14 d.对照组仅应用传统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下肢溃疡愈合情况,测量跛行距离及ABI,磁共振血管成像(MfLA)作为影像学随访检查手段.结果 血管腔内成形术即时成功30例,其中联用组与对照组各15例,即时成功率93.75%(15/1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跛行距离及ABI治疗后均明显延长(P<0.01),以联用组明显,联用组跛行距离由入院时的(24.6±4.0)m逐渐提高到12个月时的(629.5±123.1)m,表现为持续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联用组ABI短期明显提升,由入院时的0.60±0.03提高到1个月的0.84±0.04,12个月时略有下降,为0.70±0.03,但仍高于入院时的水平,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溃疡于术后1~3个月逐渐愈合.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治疗性血管生成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结合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对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等优点,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