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广东人群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Arg399Gln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广东地区162例宫颈癌病人及年龄相匹配的183例正常人群XRCC1-Arg399Gln基因型分布频率及其与宫颈癌风险及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rg399Gln基因型Arg/Arg、Arg/Gln和Gln/Gln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Arg399Gln多态性不增加个体患宫颈癌的风险;但Arg399Gln多态性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Are/Gin和Gln/Gln基因型在宫颈癌Ⅲ期患者中频率显著高于Arg/Arg基因型,这一结果提示ArgS399GIn多态性可能与宫颈癌预后有关。结论XRCC1-Arg399Gln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生无相关性,但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有关,等位基因Gln可能作为判断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RCC1基因Arg399Gln位点多态性与宁夏回、汉族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基因与饮酒的交互作用对食管癌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宁夏地区食管鳞癌患者88例为病例组,其中回族38例,汉族50例;正常对照组回族、汉族各50例。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各组Arg399Gln位点基因型,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以比值比(OR)及95%其可信区间表示各种基因型及饮酒与食管癌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XRCC1基因Arg399Gln等位基因频率A和G分别为72%、28%及75%、25%,3种基因型Arg/Arg、Arg/Gln、Gln/Gln分别为53%、38%、9%及60%、30%、10%,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汉族比较,Arg399Gln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回、汉族食管癌病例分别为76.3%、23.7%和69%、3/%及60.5%、31.6%、7.9%和48%、42%、1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饮酒37例(42%),较对照组22例(22%)高,以不饮酒野生基因型Arg/Arg为对照,饮酒可增加野生基因型食管癌的发病风险P〈0.05,OR=4.158(95%CI1.647~10.499);回、汉族病例进行比较,回族饮酒食管癌风险可增加2倍,OR=2.028(95%CI0.750-5.807)。结论XRCC1基因Arg399 Gln位点多态性与宁夏地区回、汉族食管癌的发病可能无关,但饮酒可能增加XRCC1基因Arg399Gln位点野生基因型的食管癌发病风险,回族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基因内含子1+874A/T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同时比较不同种族间IFN-γ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140名广西壮族人和130名汉族人IFN-γ基因+874A/T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结合文献与其他种族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FN-γ基因+874A/T多态性分布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基因型以AA型最多,分别为63.6%和62.3%;等位基因以A等位基因最多,分别为76.4%和76.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欧洲、美洲等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存在IFN-γ基因+874 A/T多态性,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广西壮族与汉族间无明显差异,与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则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疆不同民族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喉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各大医院耳鼻咽喉科2009年6月—2011年1月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58例(病例组),同时选择同时期体检正常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间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应用Multiplex SNaPshot技术(多重单碱基延伸反应技术)检测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的Arg399Gln位点单核苷酸多态在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XRCC1c.399Arg/Arg、Arg/Gln和Gln/Gln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汉、维、哈)的分布频率不同,汉族和维吾尔族病例组XRCC1c.399Arg/Gln和Arg/Gln+Gln/Gln基因型频率分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XRCC1c.399Arg/Gln+Gln/Gln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XRCC1c.399Arg/Arg基因型的个体发生喉癌的风险汉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分别升高了1.47、1.32和0.77倍。结论 3个民族的XRCC1c.399多态性可能与喉癌遗传性有关联且有差异,XRCC1c.399位点Arg→Gln的突变可导致喉癌的发病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对氧磷酶1(PON-1)基因Gln/Arg192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共入选26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安置(PCI)术并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冠心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服用300mg氯吡格雷24h后最大血小板聚集较基线值下降〈1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CR)。根据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结果将入选人群分为CR组(n=54)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n=206)。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PON-1基因Gln/Argl92基因多态性,分析PON-1基因GlrdArg192多态性与CR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0.8%。PON-1基因Gln/Arg192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RR、QR、QQ基因型频率在CR组分别为38.9%、50.0%、11.1%,而在NCR组分别为30.6%、57.3%、12.1%,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R、Q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69.4%、65-3%和30.6%、34.7%,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在两组间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N-1基因Gln/Arg192多态性与CR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群中XRCC1基因单倍体型与结肠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1(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编码区Arg194Trp及Arg399Gln多态位点所构成的单倍体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与结肠癌发生的易感风险相关性。方法所有外周血样本DNA提取后,采用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207例中国汉族结肠癌患者与255例正常对照者XRCC1基因Arg194Trp及Arg399Gln的基因型,并利用PHASE1.0软件构建其单倍体型,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等,进行单倍体型与结肠癌患者风险关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PCR-RFLP检测结果显示XRCC1基因Arg194Trp与Arg399Gln多态性在本研究人群462例样本中均存在,XRCC1多态性位点的各自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Trp-Gln单倍体型在本研究中结肠癌患者与健康正常人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OR7.23,95%CI 3.52~18.2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XRCC1基因Trp-Gln单倍体型与结肠癌的发生有着显著的易感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cytoehromeP450)181基因SNP rs 1056836在宁夏地区正常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征。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S—PCR)及DNA测序法对410名宁夏汉族正常成人CYP1B1rs 1056836C→G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进行测定,并应用Χ^2检验比较宁夏汉族人群与我国其他地区汉族人群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结果宁夏汉族人群CYP1B1SNP rs 1056836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G/C31.9%,C/G54.9%.G/G13.2%。结论宁夏汉族CYP1B1 SNP rs1056836分布频率与欧美及国内其他地区人群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并且男女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汉族、黎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插入/缺失(I/D)频率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97例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与146例黎族正常人血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三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舍子(DI型)。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5%、44.3%、40.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6%、62.4%;黎族正常人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0%、43.8%、43.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9%、65.1%。两组之间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海南地区汉族、黎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I/D)的频率分布相接近,与中国内地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I/D)的频率分布相接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人群DNA修复酶X线修复交叉补体因子1(XRCC1)codon 399 Gln多态性与肝细胞癌(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白细胞DNA进行PCR-RFLP检测分析140例HCC患者和536例对照人群XRCCl基因399位点多态性。结果:①XRCC1 codon 399 Arg/Arg为HCC保护基因型,XRCC1 codon 399(Gln/Gln Arg/Gln)为HCC风险基因型(校正OR=2.18,95%CI=1.27~3.74);②在AFB1暴露有中低度与高度两个层次,XRCC1 399 Gln多态性在AFB1中低度暴露群体中增加HCC危险性(校正OR-2.06,95%CI-1.01~4.20)。结论:XRCC1 399 Gln多态性与HCC风险相关,且在AFB1中低度暴露时更易感HC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断多态性方法分析了肺癌病例(n=104)和按性别、年龄频数配比的健康对照者(n=121)XRCC1基因Arg194Trp和Arg399Gln位点的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肺癌风险的关系.结果:XRCC1 Arg 399 Arg和Arg 399Gln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XRCC1 Gln399Gln突变纯合子基因型频率为13.46%,高于对照组3.31%(P<0.01).与携带Arg399Arg野生纯合子基因型者比较,携带Gln399Gln突变纯合子基因型个体发生肺癌的风险增加6.11倍(校正OR=6.11,95%CI=1.70~22.0);携带Arg 399Gln突变杂合子基因型者患肺癌风险无显著增加(校正OR=1.03,95%CI=0.60~1.78).XRCC1 Arg194Arg、Arg194Trp和Trp194Trp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携带Arg194Arg野生纯合子基因型者比较,携带至少1个194Trp等位基因者(即Arg194Trp和Trp194Trp基因型)患肺癌风险无显著增加(校正OR=0.998,95%CI=0.97~1.03;校正OR=1.81,95%CI=0.30~11.08).结论: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 Gln399Gln突变纯合子基因型者患肺癌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