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新荣  刘艳 《当代医师》2014,(5):672-674
目的 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心脏术后所致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效果.方法 选取因心脏术后收入ICU且并发呼吸衰竭40例患者入组,其中序贯通气组20例,对照组20例,当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但尚未达到拔管指征时,机械通气治疗出现改变,序贯通气组予以逐步撤机,继而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对照组继续有创正压通气(IPPV)治疗,达到拔管指征后可撤离机械通气与拔除气管插管.结果 序贯通气组给予NPPV治疗后,心率、呼吸、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且序贯通气组在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和撤机失败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心脏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成功撤机具备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采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胸部外伤导致ALI患者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1例)和有创机械通气组(26例),观察无创通气组(通气前、通气1 h、通气12 h和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以及两组间病死率、呼吸机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无创通气组不同时间(通气1 h、通气12 h和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无创通气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在通气后12 h及撤机后较无创通气前下降(P〈0.05);有、无创通气治疗组间比较,无创通气治疗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有创通气治疗组(P〈0.05),但在病死率方面两组间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型呼吸机无创通气是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仍是胸部外伤所致ALI,特别是恶化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俞洋 《吉林医学》2011,(3):459-45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急救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64例,均为重症急性发作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急救措施,其中实施机械通气治疗。34例患者先行无创正压通气,10例患者而后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30例患者开始采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其中16例患者插管拔管后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序贯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的改变情况。结果:本组64例患者经过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哮喘临床症状得到缓解,62例患者就诊抢救成功,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重症哮喘患者呼吸症状,缓解病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舒适护理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4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通过实施了舒适护理,患者的通气的顺应性明显好转,通过机械通气的时间明显缩短,而且并发症减少,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满足COPD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时的舒适要求,能够从各方面对患者加强护理,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OPD伴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32例进行研究,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模式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本组患者的神志变化、血气指标等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我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25例好转出现,7例患者转行气管插管治疗。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意识障碍并不成为无创机械通气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技术(NIPPV)在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47例ARF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记录通气前、通气后及脱机后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同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经NIPPV治疗后,pH值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PaO2、SaO2较治疗前升高,而PaC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一例发生明显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结论 NIPPV在治疗ARF中,护理工作是临床上保证机械通气取得良好疗效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32例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COPD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32例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的PaO2均有提高,PaCO2明显下降,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困难、发绀减轻,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有所降低。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疗效确切、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约了费用,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的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在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在撤机时的运用。方法将本院1999年1月~2006年1月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43例患者,抢救开始时用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患者病情一旦进入稳定期,22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模式作为撤机模式为治疗组。另外严格在同一时期随机选出21例同样病情的患者采用的SIMV+PSV机械通气模式撤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中在ICU中治疗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呼吸机相关的并发症,病死率少于对照组。结论在胸部创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中,首先用有创的间歇正压通气抢救,保证患者氧合,然后选择时机改用双水平正压通气,疗效确切,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静  王金霞  孙久玲 《医学综述》2005,11(9):863-864
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中问综合征(intermediate syndrome,IMS)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有效解毒治疗后发生的以呼吸肌麻痹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90%。正确的机械通气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以往多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虽临床疗效显著,但并发症多,仍有部分患者因上机延迟及人工呼吸道并发症而死亡。我们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及无创一有创序贯通气治疗IMS,并与单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V)在救治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合并急性呼吸衰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3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NIV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NIV前后缺氧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及转归等。结果13例患者使用了机械通气,1例仅用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12例采用NIV:6例仅用NIV,另6例先采用NIV,后改用有创机械通气。所有患者均能较好耐受。NIV使用1 h后,平均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3例(25%)气体交换获得持续改善,避免了气管插管并最终存活出院,其余病例死亡。1例(8.3%)出现气胸和纵隔气肿。结论NIV可用于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早期呼吸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缺氧,耐受性好,并发症少,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伤机械通气对老年开胸术后呼吸衰竭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老年开胸术后出现呼吸频率>30次/分,SPO2<90%,HR>120次/分,经鼻导管给氧无效者,给予无创伤面罩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无创伤机械通气是治疗老年开胸术后呼衰的有效措施,且应用此法,患者痛苦小,避免了有创机械通气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心理创伤,同时减少了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莫光洲 《吉林医学》2015,(10):2150-2151
目的:探究分析无创正压通气预防肺癌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67%,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预防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方面效果较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14例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F)的治疗,探索防治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14例均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14例(ARF)患者治愈9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64.3%.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早发现和治疗术后并发症,减少ARF的发生,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并行机械通气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以SIMV+PSV方式进行有创通气,观察组在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即拔除气管改行PSV+PEEP方式进行通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和再次插管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后及早拔管改行鼻面罩给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急性呼吸衰竭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是剖胸术后严重的并发症 ,合理的机械通气是救治的有效方式 [1 ] 。我科1990年 1月~ 1999年 1月对剖胸术后发生 ARF12例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同期剖胸手术 1179例 ,12例发生 ARF(发生率 1.0 2 % )。本组 12例均符合 ARF的诊断标准 [2 ]。男 8例 ,女 4例。年龄 18~ 75岁 ,平均 6 1.30岁 ,>6 0岁者 9例。肺叶切除术 4例 ,食管癌根治术 3例 ,贲门癌切除术 1例 ,胸腺瘤切除术 3例 ,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 1例。术前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期间出现气道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0月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期间出现气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1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期间并发气道出血的患儿经过护理措施的落实,治愈10例(83%),其中1例死于继发性脑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平均住院38d,平均有创机械通气12d。结论根据气道出血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有创机械通气期间并发气道出血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相关预后。方法选取呼吸衰竭患者共168例,按病情将其分为无创正压通气组(A组)102例和有创正压通气组(B组)66例。其中无创正压通气组有16例患者(C组)因病情中途换为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3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死亡6例,C组患者死亡5例,B组患者死亡8例。通过机械通气治疗后A组、B组和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2%、75.1%、78.3%。B组采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漏气,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0%,A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为47.06%。结论对于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来说,选取恰当的机械通气方法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需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疗效的观察及护理,探讨正确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工作程序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本科2011年11月-2012年9月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正确工作程序组)3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28例,有效率为93%,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21例,治疗有效率为7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实施无创机械通气工作程序可以提高患者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丽芳  李秋屏  黄瑞英  张晓毛 《广东医学》2011,32(19):2613-2615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中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 对42例COPD合并ARF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并给予心理护理、气道护理、排痰护理等治疗,观察疗效及转归.结果 有38例患者病情好转,疗效显著;有4例患者病情加重,行有创辅助通气,没有患者死亡.结论 给C...  相似文献   

20.
无创性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AR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80例ARF患者应用NIPPV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监测指标变化。结果:成功75例,成功率达93.57%,5例患者由于无创通气不佳。而改用气管插管。临床症状缓解,气促、呼吸困难好转,发绀纠正,精神好转,均能平卧位或半卧位,肺部湿性哕音、哮鸣音明显减少。通气后各种监测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是有效救治ARF的机械通气方式,有着较高的成功率,可避免有创呼吸机的使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失败率。所以应严格地掌握无创通气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