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泰州地区菌痢菌群分布、耐药情况,我们对收治的197例大便痢疾杆菌培养阳性者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和结果1.病例选择:具有菌痢的典型临床症状;大便外观及镜检符合菌痢改变;大便培养有志贺菌属的痢疾杆菌生长。2.菌群分布:本组大便培养均采用SS培养。197株痢菌中,A群志贺氏菌仅1株;B群福氏菌178株。D群宋内氏菌18株。3.药敏试验:对113株福氏痢菌标本采用纸片法测定细菌药敏度,从附表可见福氏痢菌对临床上常用的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
李梅  吴静芬 《齐鲁药事》2001,20(1):44-45
急性菌痢是夏秋季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属于中医的“痢疾”范畴。为开展中医中药治疗急性病 ,自拟葛黄涤肠汤治疗急性菌痢 16 3例 ,疗效比较满意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从肠道门诊和急诊室选择病例 ,服葛黄涤肠汤 4 0 0ml,有复诊者作为统计资料 ,共 16 3例1 2 临床主征 :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 ,左下腹压痛 ,其中 89例患者有发热现象。1 3 实验室检查 :急性菌痢的大便 ,其中脓血粘液便 36例 ,稀便 34例 ,粘液便 93例 ,95例作了大便痢疾杆菌培养 ,只有 2 1例阳性。镜检每高倍视野白血球 10个以上者 12 5例 ,红血球 5个…  相似文献   

3.
李艳红  王书思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393-2394
用利福平灌肠与氟哌酸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134例进行对比 ,治疗组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134例 ,男78例 ,女56例 ,男女比例1 4 :1 ,年龄平均32 9岁 ,随机分为利福平组 (治疗组 )70例 ,氟哌酸对照组64例 ,两组病例在病程、病情、病种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临床诊断急性菌痢71例 (其中福氏痢疾杆菌31例 )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25例 ,急性肠炎 (大肠杆菌33例 ) ,轮状病毒肠炎5例(有黄稀水样便病例同时送轮状病毒检测 ) ,全部病例诊断及分型依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规定。大便细菌培养均连续3次。1 2治疗方法 :治…  相似文献   

4.
急性菌痢发生流行时,应力争迅速彻底地治愈病人,消灭传染来源。1975年我们共收治急性菌痢800余例,部分病例采用“短程快速综合疗法”,並与常规疗程治疗病例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短程快速综合疗法”组(治疗组)与常规疗程治疗组(对照组)均要求起病不超过48小时,未经其它抗痢治疗或经治疗不超过24小时,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治疗组”87例,同样条件的“对照组”56例。年龄绝大多数在20—30岁之间。细菌绝大多数为弗氏菌群,少数为其它菌群。治疗前两组基本情况类似。二、治疗用药 (一) 治疗组:即“短程快速综合疗法”,一般都采用以下三组治疗,高热或有脱水征者适当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志贺菌属对氨苄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在有些国家,90%以上甲型志贺痢疾杆菌的分离菌对氨苄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新喹诺酮药在试管内对志贺菌属包括对萘啶酸耐药者有较高的活性。为此,作者用环丙沙星(丙氟哌酸)和氨苄青霉素对121例细菌性痢疾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在72h 内未治疗的细菌性痢疾病人被随机分为二组:甲组60例,环丙沙星500mg/12h,口服5天;乙组61例,氨苄青霉素500mg/6h,口服5天。根据药敏结果将乙组分为敏感组(乙_1组)和耐药组(乙_2组)。治疗结束,每日大便≤3次,无水样便为治愈,大便≤6次或水样便≤1次为显效,≤9次或水样便≤2次为有效,发热(37.8℃以上)、大便≥10次或水样便≥3次为无效。治疗3天,大便或肛门拭子培养无痢疾杆菌生长为细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上,甲氧苄胺嘧啶(TMP)常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单用者较少见。作者于1975年以常规剂量的痢特灵加TMP治疗1例痢疾患者,后因患者对痢特灵过敏,只口服TMP0.2克,每六小时一次,连用三次后症状消失,第二天未解大便,第三天大便镜检阴性。受此病例启发,作者对一些急性菌痢患者试用不同剂量的TMP进行治疗,并与其他一些药物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告于下。一、诊断标准具有典型急性菌痢症状: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拉粘液脓血便,大便镜检发现脓细胞及红细胞。排除其他类似疾病。二、病例选择条件 1.全部选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终年均可发生,主要累及乙状结肠和直肠。我院传染科使用黄连素、庆大霉素灌肠联合氨苄青霉素等治疗急性菌痢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院传染科收治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2—68岁之间,平均年龄26  相似文献   

8.
周筠  刘威 《今日药学》2006,16(2):56-57
目的观察志贺氏流行菌种及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经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而确诊急性细菌性痢疾64例,应用纸片扩散法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回顾性分析抗菌药使用的临床资料.结果福氏志贺菌53株,宋内志贺菌9株,鲍氏志贺菌2株.舒普深、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敏感性分别为100%、92.31%、94.74%、81.82%,罗氏芬、头孢噻肟、马斯平的敏感性在70%左右,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在18%以下.各类抗菌药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罗氏芬、可利迈仙、磷霉素、黄连素.结论菌痢仍以福氏痢疾杆菌感染为主.本组抗菌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志贺菌对罗氏芬已呈现耐药趋势,建议舒普深等三代头孢与β-内酰胺酶抑菌剂组成的复方制剂为重症患儿的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可做为7岁以上普通型痢疾的首选;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的耐药较为严重,不宜应用于痢疾的治疗.静脉滴注+口服敏感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9.
我院儿科于 1996年 6月至 1998年 8月 ,对 10 0例住院的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分别给予思密达灌肠或口服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 0例住院患儿中 ,男 5 9例 ,女 41例 ;年龄 2~ 6个月 9例 ,~ 1岁 12例 ,~ 3岁 45例 ,~ 6岁 15例 ,~ 10岁 19例。 10 0例患儿大便化验检查 :镜检可见较多白细胞、脓细胞及红细胞 ;大便细菌培养 :福氏 (B群 )痢疾杆菌48例 ,宋内氏 (D群 )痢疾杆菌 2 3例 ,志贺氏 (A群 )痢疾杆菌15例 ,舒密次 (C群 )和鲍依德氏痢疾杆菌各 2例 ,其余 10例大便培养结果为阴性。将…  相似文献   

10.
64例小儿细菌性痢疾药敏试验及临床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志贺氏流行菌种及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经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而确诊急性细菌性痢疾64例,应用纸片扩散法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回顾性分析抗菌药使用的临床资料。结果福氏志贺菌53株,宋内志贺菌9株,鲍氏志贺菌2株。舒普深、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敏感性分别为100%、92.31%、94.74%、81.82%,罗氏芬、头孢噻肟、马斯平的敏感性在70%左右,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在18%以下。各类抗菌药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罗氏芬、可利迈仙、磷霉素、黄连素。结论菌痢仍以福氏痢疾杆菌感染为主。本组抗菌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志贺菌对罗氏芬已呈现耐药趋势,建议舒普深等三代头孢与β-内酰胺酶抑菌剂组成的复方制剂为重症患儿的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可做为7岁以上普通型痢疾的首选;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的耐药较为严重,不宜应用于痢疾的治疗。静脉滴注 口服敏感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1.
周昕  刘闯 《中国基层医药》2002,9(10):946-946
菌痢是细菌性痢疾的简称,通常是指由志贺氏菌属(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本病终年发生,但有明显夏秋季高峰,以婴幼儿和青壮年多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痢疾杆菌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给小儿急性菌莉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1 ] 。笔者对我科自 2 0 0 0年以来收治的伴有惊厥症状的急性菌痢患儿 36例进行临床分析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科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 0月共收治临床诊断为急性菌痢患儿 99例 ,其中合并惊厥 36例 (占 36.4%) ,男 2 4例 ,女 1 2例 ;年龄 1 0月~ 1 2岁 ,<1岁 1例 (占 2 .8%) ,~ 3岁 1 0例 (占2 7.8%) ,~ 6岁 1 5例 (占 41 .7%) ,>6岁 1 0例 (占2 7.8%) ;患儿病前均无外伤、中毒及癫痫史。过去有热性惊厥史 7例 ,有惊厥家族…  相似文献   

13.
李凤云 《河北医药》2001,23(2):138-138
1998年 1月~ 1999年 9月我科用磷霉素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 5 0例 ,并以 5 0例氨苄青霉素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作为对照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结果1.1 临床资料  10 0例患儿 ,男 5 8例 ,女42例。年龄 3月~ 12岁 ,其中 6岁 88例 ,发热 99例 ,腹泻每日均大于 5次 ,以 10~2 0次居多 ,大便均为脓血便或粘冻便。10 0例均为急性起病 ,到我院就诊时间均在起病 5d内 ,既往无反复发作菌痢史。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象WBC >10× 10 9 L 96例 ,大便镜检WBC >+ HP 10 0例 ,RBC +~ + + + + HP 98例。大便培养福氏志贺菌阳…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80及1981两年的7~9月对南京设置肠道门诊的医疗单位诊治的330例急性腹泻病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见附表。共检到致病菌的阳性率为32.12%,计检出细菌106株,其中以痢疾杆菌占首位(57.55%),致病性大肠杆菌占第二位(27.36%)。临床诊断为菌痢者77例,大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率为41.56%。临床诊断为肠炎者191例,痢疾杆菌检出率为12.57%。临床诊断为消化不良者60例,痢疾杆菌检出率为6.67%。在检出的61株痢疾杆菌中,以福氏痢疾杆菌为多见,计占63.93%(39株),其中福氏2a 26株,福氏2b 5株,福氏1b 与4b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4年5月一1996年8月共收治急性细菌性痢疾(下称急性菌痢)141例,采用利福平治疗和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现报告如下。二 临床资料 共观察急性菌痢141例,男96例,女45例;年龄17—74岁;病程为二一12天,平均病程为4.8天。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其中弗氏87例,宋内21例.贺氏33全。经随机抽样分成3组(患者病情、病程。以及治疗前用药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利福平47例右组氟呼酸47例(组复方新诺明47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近年来无锡地区引起小儿菌痢的志贺氏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2005~2009年门诊大便堵养分离所得358株痢疾杆菌菌株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8株痢疾杆菌中.福氏志贺菌感染210株(58.7%),宋氏志贺菌148株(41.3%);总耐药率为32.0%,其中福氏菌为33.5%,宋氏菌为29.8%;痢疾杆菌对氨苄两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头孢唑啉耐药严重.结论 小儿患细菌性痢疾时町考虑选用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等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大年龄儿童可选用左旋氧氟沙星,必要时可选用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17.
汪艳  蒋秀芬等 《云南医药》2002,23(5):366-367
志贺氏菌属是一群引起人类痢疾样腹泻的常见病原菌。它分为 4群 :痢疾志贺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鲍氏志贺氏菌、宋内志贺氏菌。现将我们所遇鲍氏、福氏志贺氏菌两批感染的特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一、鲍氏菌感染  1992年 9月 ,产婴室 2 3名新生儿 ,其中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2~ 1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抽搐、黄疸、皮疹。体温在 39℃以上有 14例。大便呈绿色粘液状 ,日解 4~ 6次。大便常规仅 1例白细胞超过 10 HP ,其余均为红白细胞 2~ 3 HP。肛拭 9例 ,咽拭 1例 ,产妇肛拭 2例培养到鲍氏痢疾杆菌 ,对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  相似文献   

18.
杨建国 《江苏医药》1989,15(1):45-46
我们应用吡哌酸(PPA)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获得显著疗效,同时发现,PPA治疗急性阿米巴痢疾亦有满意疗效。我科1987年3月至11月使用PPA治疗住院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34例,并与同期应用甲硝哒唑治疗的27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1)所有病例均具有典型急性阿米巴痢疾的临床表现,(2)新鲜大便镜检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2.分组及治疗方法:(1)PPA治疗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均符合病例选择(1)、(2)项,年龄7月~68岁,平均30.24岁。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单中心儿童肠道感染非伤寒沙门菌及志贺菌的菌群分布状态及药敏动态变化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肠道门诊接受诊治的肠道感染患儿留取大便标本进行分离和培养,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在送检的2 119份大便标本中共培养检出415例非伤寒沙门菌和志贺菌,总检出率为19.58%(415/2 119)。在415例阳性标本中有374例非伤寒沙门菌,占90.12%,41 例志贺菌,占9.88%。非伤寒沙门菌包括鼠伤寒沙门菌110例(29.41%),肠炎沙门菌106例(28.34%),其他种沙门菌属158例(42.25%)。志贺菌包括宋内志贺菌28例(68.29%),福氏志 贺菌11例(26.83%),痢疾志贺菌2例(4.88%),未发现鲍曼志贺菌。非伤寒沙门菌药物敏感显示其对磷霉素耐药率最低3.0%[95% CI (1.5%,5.6%)],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69.8%[95% CI (64.8%,74.4%)];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头孢曲松钠耐药率增加,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和氯霉素的敏感性增加。志贺菌药物敏感显示其对磷霉素耐药率最低2.6%[95% CI(0.1%,15.1%)],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100%[95% CI(89.3%,100%)]。结论:上海地区肠道门诊患儿大便培养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宋内志贺菌检出率较高。近年来该地区非伤寒沙门菌和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耐药率增加,而对磷霉素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1985年夏我们对省人民医院肠道病及儿科门诊腹泻散发患者共595冽(>15岁者483例,<15岁者112例)进行了病原学调查及药敏试验,兹报道如下。595例急性腹泻患者共检出病原菌阳性208例,阳性率为34.96%,其中以志贺氏菌属感染为最多见,计201例,占病例数的33.78%;沙门氏菌属3例,占0.50%;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2例,占0.34%,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及不凝集弧菌各1例,各为0.17%。此外,随机检查上述患者中的100例,发现空肠弯曲菌感染6例,阳性率为6%。此次分离出的3株沙门氏菌,分别为鼠伤寒、纽波特和伦敦沙门氏菌各1株。有2例女性患者为宋内氏痢疾杆菌与空肠弯曲菌混合感染。空肠弯曲菌和EIEC、ETEC的检出,提示在感染性腹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