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来自浙江人群的Hp临床菌株Vac A基因m1b变异体的序列特点及其空泡毒素表达活性.方法取Hp临床菌株及标准菌标培养于改良的布氏肉汤,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空泡变性的细胞数.结果 Vac A基因存在于所有Hp菌株中,但只有部分菌株有空泡毒活性,其表达差异与Vac A基因型的不同有关,本研究中m2和 m1b型Hp菌株占优势,而m1型少见.结论 m1b型比m2型菌株更适于在人群定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Hp)的分型以及Hp分型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构成比,评价Hp分型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89例确诊消化性溃疡(胃镜确诊)且伴有Hp感染患者血清中与Hp感染相关的抗体.根据检测到的细胞毒素(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ase)等其他Hp抗体,将患者分为Ⅰ型或Ⅱ型Hp感染.结果:在8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Ⅰ型感染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Ⅱ型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9例HpⅠ型感染者中,CagA+VacA双阳性率显著高于单个CagA/VacA抗体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免疫印迹法对消化性溃疡进行分型,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镇海地区幽门螺杆菌(Hp)尿素酶基因(ureA)、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空泡细胞毒素基因(vacA)及vacA基因亚型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普通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测定84株从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胃窦黏膜中分离获得的Hp的ureA基因、cagA基因、vacA基因、vacA基因亚型。结果84株Hp中,ureA、cagA、vacA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90.48%、95.24%,cagA、vacA在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阳性率高于胃癌(P<0.05);vacAm2基因的阳性率为79.76%,明显高于vacAm1a(20.24%)、vacAm1b(8.33%)及vacAm1bm2(4.76%),vacAm2在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阳性率高于胃癌(P<0.05),其余3个基因亚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镇海地区Hp相关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感染Hp以ureA阳性、cagA阳性、vacAm2亚型占优势,且均在消化性溃疡及胃炎中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四种常用检测幽门螺杆菌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ylori或Hp),属螺杆菌属,为革兰阴性,无芽胞,呈螺旋状弯曲杆菌,已被确定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与胃癌密切相关。1996年WHO将Hp列为“一级致癌因子”。全世界已有40%以上的人群感染了Hp,发展中国家甚至可达60%。因此,Hp感染的快速、准确检测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检测幽门杆菌方法有很多种〔1〕,我们选取了临床较为常用的4种方法:快速脲酶试验(HpRut)、血清学ELISA法、胃黏膜病理活检法、细菌培养,对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病房多种胃肠消化病患者做了检查,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p毒力基因表达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Hp毒力基因Vac A、Cag A表达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Hp毒力基因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及病情的关系。结果以Hp阴性为参照,发现Cag A+Hp感染的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风险是Hp阴性患者的1. 5倍,Vac A+Hp感染的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风险是Hp阴性患者的1. 7倍,Cag A+Vac A+Hp的患者是Hp阴性患者风险的1. 9倍; Cag+Vac+Hp感染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清中PGI、PGⅡ、胃泌素水平均低于Hp-、Vac A+、Cag A+的患者(P 0. 05)。结论毒力型Hp感染患者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关于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围绕与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方式上致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健康指导,希望通过本文让更多的人了解消化性溃疡,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现已证实Hp(Helicobacter pylori,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汤发生和复发的关键因素,根除Hp和防止Hp传播是治愈和降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重要措施。我院在治疗溃疡病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8.
非O1群霍乱弧菌致病因子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非O1群霍乱弧菌有多种致病因子引能起人群腹泻 ,为了解非O1群霍乱弧菌中致病性因子 ,对其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用平板法和试管法测定溶血素 ;用小鼠测定非O1群霍乱弧菌菌株的急性毒性 ;用VTEC -RPLA法测定菌株的Vero毒素 ;用EIA法测定菌株的ST毒素 ;用PCR法测定菌株的CT毒素。〔结果〕非O1群霍乱弧菌平板法溶血素 2 2 6株阳性 ,阳性率为 94.4% ;试管法溶血素 2 2 0株阳性 ,阳性率为 88.9% ;未检出耐热性溶血素。产ST毒素的菌株186株 ,阳性率为 78.8%。 45株产VTl毒素 ,67株产VT2毒素 ,同时产VTl和VT2两种毒素的 3 5株。 3株非O1群霍乱弧菌检出CT毒素其因 ,产毒率为 1.3 %。〔结论〕检测发现非O1群霍乱弧菌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能力 ,说明其对人群的危害较大、毒性较强 ;检出CT毒素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具有引起重症腹泻 (霍乱样腹泻 )的能力 ;检出溶血素、ST毒素、Vero毒素致病因子 ,说明非O1群霍乱弧菌的致病因子有多种。由于菌株发生CT毒素基因频度较低 ,目前不可能成为非O1群霍乱弧菌腹泻的主要的致病因素 ,而菌株发生溶血素、ST毒素、Vero毒素的频度较高 ,尤其是溶血素、ST毒素 ,有可能是非O1群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9.
正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最重要病因。Hp可在胃黏膜内定植,释放出氨气、空泡毒素及溶蛋白酶等有害物质,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起黏膜组织损害,导致黏膜充血、肿胀、糜烂或溃疡形成。根除Hp的原则是联合用药,大多是由两种抗生素和一种抑酸剂构成三联组合方案。目前临床多用被称为"标三联"的方案:阿莫西林500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可长期定植于人类胃粘膜的革兰阴性螺旋形微需氧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体.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瘤的重要危险因素~([1]).研究发现,Hp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可能与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存在着密切关系~([2]),而CagA是Hp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3-5]).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现已证实Hp(Helicobacter pylori,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汤发生和复发的关键因素,根除Hp和防止Hp传播是治愈和降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重要措施.我院在治疗溃疡病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同时进行两种幽门螺杆菌(Hp)检测方法的对比,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而又简便易行的Hp检测方法。方法对168例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的未经治疗的消化性溃疡病例,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切片Giemsa染色镜检及^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168例消化性溃疡Hp配对检测结果为^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72.0%,Giemsa染色法阳性率52.3%,经^14C检验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敏感性高、简便易行且检查无创,可作为有消化性溃疡症状和体征患者的常规枪杏币日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之所以能对人类致病,其致病因子为志贺毒素,并认为该毒素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所特有〔1〕。浙江省于1997年首次在杭州人和动物中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后〔2,3〕,又相继在宁波等地从动物中检出〔4〕,但是都不带志贺毒素1(stx1)和志贺毒素2(stx2)。本次检出的病人为浙江省首次发现带有stx2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现报告如下。1病人发病和治疗情况患者,男性,15个月龄,杭州市人。2005年6月2日上午9时在家中开始腹泻,起初腹泻为黄色水样便,后转为黏液样便,腹泻2d共12~…  相似文献   

14.
14C-UBT法检测Hp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消化性溃疡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1],目前,根除幽门螺杆菌(Hp)是预防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2],然而,如何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选择简便、合理、有效的Hp检测方法,仍无一致意见。因此,本研究选择310例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探讨14C-尿素呼吸试验(14C-UBT)法检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Hp感染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浙江地区消化性溃疡(PU)和慢性胃炎(CG)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Hp)vacA基因的变异及其空泡毒素表达情况。方法 从70株Hp中选择部分菌株测定其vacA基因的s区和m区核苷酸序列。用细胞培养的方法检测Hp菌株的空泡毒性。结果 6株sla型Hp菌株的s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sla型60190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3.2%~98.3%,4株m2型Hp菌株的m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m2型87—203株核苷酸序列之间相似性为93.8%~97.6%。1株m1b型Hp菌株的m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m1型60190株相应序列相似性为87.3%,与m2型87—203株相应序列之间相似性为71.7%。所有5株sla/m1型Hp对HeLa、RK-13和SGC-7901三种细胞均有明显的空泡毒作用;仅27.9%(12/43)的sla/m2型菌株对HeLa细胞表现为空泡毒作用,但分别有65.1%(28/43)和62.8%(27/43)的菌株对RK-13细胞和SGC-7901细胞有空泡毒作用。所有sla/m1b和sla/m1b—m2型Hp菌株对三种细胞均有明显的空泡毒作用,以RK-13细胞计,81.0%(17/21)的sla/m1b型Hp菌株和1株sla/m1b—m2型有空泡毒性。PU组感染的Hp菌株空泡毒性(84.4%)强于CG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浙江地区患者感染的Hp菌株vacA基因变异主要在于m区。vacA基因空泡毒性的表达在HeLa细胞中低毒性的sla/m2型菌株在RK-13和SGC-7901细胞中仍有较高的空泡毒性。m1b型Hp空泡毒性强度介于m1和m2型之间。PU患者感染的Hp菌株其空泡毒性明显强于CG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型别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提高Hp根除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抗体,将Hp分为Ⅰ型和Ⅱ型。取胃粘膜组织进行Hp细菌培养;采用Kirby-baner药敏纸片法对培养出的Hp进行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及左氧氟沙星敏感性检测。结果Ⅰ型Hp感染组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Ⅱ型Hp感染组(P0.05);Ⅰ型Hp在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组中的感染率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Ⅰ型Hp对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Ⅱ型Hp(P0.05);Ⅰ型与Ⅱ型Hp对甲硝唑的耐药率都比较高,分别为82.9%和77.8%(P0.01),但2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Ⅰ型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致病因子,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尤其是甲硝唑具有耐药性。Ⅱ型Hp感染少见,且只对甲硝唑耐药明显。根据Hp分型来选择有效药物,有助于临床根除Hp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素E2(PGE2)可以促进局部血流,增加黏液合成,抑制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幽门螺杆菌(Hp)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因子损害胃黏膜,是胃部疾病中首要的致病因子。本实验主要研究了Hp如何通过对PGE2水平变化的影响,而进一步损害胃黏膜,以寻找治疗胃部疾病的新途径。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02~2004年间在本院因胃部疾病就诊并行胃镜检查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为他们检测Hp,选出Hp阳性40例,阴性4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2.5±18.4)岁,其中慢性胃炎54例,消化性溃疡26例。2.检测方法:(1)Hp:14C-呼吸…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疾病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具有共同的致病因素即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但是反流性食管炎中Hp阳性的患者,其病情却较轻。目前,"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胃癌"模式已经得到多数临床学者认可,在这一系列演变过程中,Hp的感染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起着促进作用。本文从Hp的微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方面,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口腔炎症和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道疾病与Hp阳性的关系,上述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Hp感染的根除等方面进行综述。本文综述目的是预防Hp的感染,感染后及时诊断和治疗,防止其病情反复发作和恶化。而且Hp被根除后慢性胃炎患者局部炎症反应减轻或恢复正常,消化性溃疡患者愈合加快、复发率降低,随之胃癌的发病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19.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致病作用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目前已明确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属于I类致癌原。Hp感染不仅可以造成胃十二指肠的疾病,其中高毒力株Hp还有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风险增高[1]。人们对根治Hp越来越重视,但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规范的Hp根治过程,Hp的耐药现象越来越严峻。在耐药与抗耐药的交锋中,  相似文献   

20.
谷物和酒类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由于进出口食品、农产品可能污染赭曲霉毒素A,检验检疫机构为做好把关服务工作,需要筛选出快速、准确的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对谷物和酒类中的赭曲霉毒素A,采用免疫亲和柱层析净化手段,进行荧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本方法在1~50μg/kg范围内的添加回收率为60.3%~118.9%,符合SN/T0005-1996的规定。〔结论〕方法快捷,能快速筛选、快速确证,符合准确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