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MS)的主要病理特征,相关的病理研究多在其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中开展。神经小胶质细胞(MG)是CNS 的主要免疫效应细胞,EAE 时它的激活在脱髓鞘和髓鞘再生中表现出复杂的作用。M1 型MG 是导致脱髓鞘的重要原因,抑制髓鞘再生;而M2型MG 可以促进髓鞘再生,抵抗脱髓鞘。本文综述MG 在EAE 脱髓鞘和髓鞘再生中的直接作用机制,及其通过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间接作用机制及进展。  相似文献   

2.
LINGO-1选择性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和神经元,在髓鞘损伤性疾病和动物模型中表达升高,通过活化RhoA和抑制Akt磷酸化负性调节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和髓鞘化、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抑制LINGO-1功能可有效改善脱髓鞘损伤,维持神经元成活。髓鞘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大量证据表明其损伤可能引起认知功能异常,本综述拟总结抗LINGO-1促髓鞘重塑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认知损伤中应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小胶质细胞(MG)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在生理状态和病理情况下均发挥重要作用。激活的MG主要是阿米巴样表型,具有吞噬、产生营养因子和促炎介质等多种功能。长时间的MG活化会损伤周围的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激活的MG被分为MII和M2表型,不同类型的MC具有不同的功能。本文对MG表型转化在神经系统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找更加有效的神经疾病治疗靶点和效果通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髓鞘修复与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功能障碍与髓鞘和轴索损伤有关。MS动物模型研究认为:髓鞘修复是治疗MS极有前景的途径。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在髓鞘修复和再生过程起关键作用。由于MS病人OPC分化受抑制,因此,在髓鞘再生过程中调控OPCs分化是髓鞘修复的重点。另外,移植外源性的髓鞘形成细胞促进髓鞘修复和神经再生,是修复MS脱髓鞘和轴索损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背景: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相关研究表明,有效诱导小胶质细胞从M1促炎表型向M2抗炎表型极化,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的修复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文章对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和极化、小胶质细胞极化对脊髓损伤的影响及其潜在调控策略以及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进行综述。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microglia,polarization,spinal cord injury,inflammation”,中文检索词为“小胶质细胞、极化、脊髓损伤、炎症”,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80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稳定而持续的炎症反应,对脊髓损伤的预后至关重要。②在生理条件下,小胶质细胞处于M0静止表型,但在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极化成M1促炎表型,导致神经组织修复能力降低和出现持续性神经炎症。③在脊髓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中,调控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极化或至少向M2表型倾斜,有利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突触重塑、促进轴突再生和血管生成,是一种有效的调控策略。④截止到目前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临床药物、天然产物、miRNAs和靶点分子可调控小胶质细胞在M1和M2表型之间的转换,这为脊髓损伤后神经组织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过程中调控极化的详细机制。  相似文献   

6.
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难以再生,其中复杂的局部微环境是造成再生困难的重要原因,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在中枢神经的再生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是一种保守的细胞因子,参与炎症等免疫功能的调节。CNS损伤后MIF可以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局部微环境中的免疫功能,调控损伤后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局部微环境,从而促进CNS再生。同时,由于损伤后局部血脑屏障被破坏,迁移浸润的巨噬细胞受到损伤刺激后在MIF的调控下可有不同极化表型,而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与损伤局部的炎症和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因此,明确CNS损伤后MIF对局部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将有助于改善再生微环境,为发现新的药物靶点、促进CNS再生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cuprizone制备髓鞘可再生的急性脱髓鞘动物模型,探讨脱髓鞘疾病髓鞘再生机制。方法:在饲料中掺入cuprizone饲育小鼠,通过调控饲育时间,造成神经脱髓鞘及髓鞘再生,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髓鞘的脱失和再生情况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结果:cuprizone饲育6周后,动物小脑和胼胝体白质内髓鞘脱失严重,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跃;在恢复正常饲料后,髓鞘基本恢复正常结构,星形胶质细胞仍处于活化增殖状态。结论:利用cuprizone可制备髓鞘可再生的急性脱髓鞘动物模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对髓鞘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性脱髓鞘病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由于病理取材的困难性,在体外建立了该病的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人MS及其动物模型EAE发病过程中大量炎性细胞入侵CNS并产生多种致炎因子,脑内微环境受到影响.诸多研究表明在EAE或MS发病中静息态小胶质细胞在浸润的T细胞及释放的细胞因子刺激下发生活化,但它们在EAE中的作用目前尚无统一意见.兹将小胶质细胞在EAE中的活化机制及其在炎症/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和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小胶质细胞减轻神经损伤和促进组织修复是通过吞噬作用清除细胞碎片,释放神经生长和抗炎因子而产生的[1-3]。小胶质细胞激活(活化)并高度激活时具有分泌高水平促炎因子和细胞毒性物质,引起神经元功能丧失或细胞死亡。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由免疫细胞攻击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而造成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有神经元脱髓鞘、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轴突损伤等病理特征[1]。NLRP3炎症小体作为一种能识别病原体和危险信号的传感器,近年来被发现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2]。本文从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主要途径出发,综述了NLRP3炎症小体在MS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发病中的作用以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并对其疾病表型进行探讨,以期建立更接近多发性硬化(MS)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皮内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 35~55肽段免疫50只雌性C57BL/6小鼠,建立EAE模型。每日按15分评分评估其疾病进展情况,观察90d,进一步通过病理学观察小鼠脑组织病变情况。结果 EAE模型小鼠疾病表现为慢性病程(3只)、复发缓解病程(7只)和单相病程(11只)。部分小鼠(28只)虽然神经功能评分为0,但它们的毛色、精神和活动都发生了变化,在其脑组织中也观察到了炎性脱髓鞘病变。结论用C57BL/6雌性小鼠建立的EAE模型表现出与MS相似的疾病表型,可作为研究MS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嗅成鞘细胞移植促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枢神经 (CNS)再生一直是神经科学中十分被关注的重大课题之一。早在上个世纪初 ,人们即已发现鱼类和两栖类动物 CNS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而哺乳动物的 CNS却不能再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造成 CNS再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损伤后 CNS内的微环境 (缺乏生长所需的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产生抑制因子、胶质瘢痕形成等 )不利于轴突的再生 [1 ] 。将周围神经 (PNS)与 CNS加以比较 ,发现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形成髓鞘的胶质细胞不同。PNS的神经纤维的髓鞘由 Schwann细胞 (SCs)形成 ,而 CNS神经纤维的髓鞘则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由此人们…  相似文献   

13.
少突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髓鞘形成细胞,对髓鞘的形成和神经信息的传递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异常、脱髓鞘或髓鞘再生障碍参与了CNS多种疾病的形成,甚至可能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了解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调控机制对促进细胞成熟和髓鞘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脱髓鞘疾病是以多发性硬化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髓鞘脱失与再生的机制不明,利用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是一个有效途径.新型模式动物——斑马鱼具有发育快速、胚胎透明、遗传学技术成熟等优势,通过构建转基因斑马鱼可以对细胞进行活体、动态观察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是研究髓鞘损伤与再生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变应性脑脊髓炎髓鞘脱失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的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脱失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同源脑白质匀浆建立猴实验性变应性脑髓炎(EAE)模型,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和脑脊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技术和电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急性EAE猴脑脊液CD4^ 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CD8^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轻度升高;颞叶深部白质有大量CD4^ T淋巴细胞和少量CD8^ T淋巴细胞浸润,而对照组均未见变化;髓鞘内板层松解和轴突髓鞘分离,而髓鞘外板层正常,轴突也保存完好,少突胶质细胞(ODC)的部分胞浆明显水肿,线粒体肿胀,嵴模糊或断裂,核部分溶解。结论:提示EAE脱髓鞘免疫因子最早攻击的靶是少突胶质细胞,而不是髓鞘本身。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细胞分裂抑制剂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Ara-C)抑制体外培养小鼠小脑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的增殖而造成小脑组织的脱髓鞘模型,以10μg/ml阿糖胞苷处理7天为最佳剂量。利用该模型与大鼠视神经组织联合培养2周后,少突胶质细胞自视神经迁至经Ara-C处理的小脑组织中,并在视神经附近形成髓鞘,表明异种动物之间神经组织联合培养能形成髓鞘。少突胶质细胞在形成髓鞘前先进行分裂增殖。本实验建立和采用的体外小脑组织脱髓鞘模型和联合培养系统对研究影响中枢神经髓鞘再生的因素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免疫细胞,具有双重特性,既可以通过免疫反应增强吞噬能力、释放抗炎因子维持脑组织的稳态和保护神经元,又可以增加炎性反应、降低有害蛋白清除能力损伤神经元。受衰老的影响,在基因表达方面,小胶质细胞CD33表达增加而髓系细胞触发受体2(TREM2)表达减少;在活化表型方面,衰老环境下的小胶质细胞更倾向活化为促炎表型,从而促进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与进展。本文从小胶质细胞的基因表达、促炎表型和免疫调控3方面阐述小胶质细胞诱发和促进AD的途径及机制,以期通过小胶质细胞为AD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的存活和分化对发育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轴突髓鞘的形成和CNS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中髓鞘的修复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Mi等的研究发现,死亡受体6(death receptor 6,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27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糖尿病组(DM)、米诺环素处理组(minocyline),利用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大鼠的血糖及体重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脊髓Iba-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CD68、精氨酸酶-1(Arg-1)、髓鞘相关糖蛋白(MAG)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变化。结果:STZ注射成功制备了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糖尿病模型大鼠脊髓Iba-1阳性细胞增多;ELISA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1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增加,米诺环素处理组大鼠脊髓组织中M2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TGF-β和IL-10)水平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Z组大鼠脊髓CD68表达上调,MAG和MBP表达降低,而米诺环素治疗组Arg-1、MAG和MBP表达均增加。结论:糖尿病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被激活,米诺环素处理可促使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转化并促进髓鞘再生。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发病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易感基因的个体 ,感染了某些病毒后通过分于模拟机制激活自身反应T细胞 ;通过超抗原机制促进自身反应T细胞增殖 ,并激活自身反应B细胞和APC ,从而触发复杂的炎症级联反应 ,最终破坏少突胶质细胞和髓鞘 ,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