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虹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93-94
宫腔粘连是一种由于多次宫腔操作的炎性反应或刮宫过度损伤子宫内膜使子宫肌层相互粘连,而导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闭经、不孕与反复流产等。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最有效的方法,能明确宫腔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宫腔内粘连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超声诊断宫腔内粘连杨丽莉①张代华杜淑美魏艳秋冯妍君部分或完全性宫腔内粘连,又称“Asherman”综合征。任何可以引起子宫内膜破坏的原因均可导致子宫腔内粘连。宫腔内粘连可分为外伤性和炎症性粘连。外伤性粘连最常见的主要症状为人流术后或宫腔内手术后出现闭...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病变及子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流产后组织物残留, 子宫肌层凸向宫腔的病变如子宫黏膜下肌瘤, 以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等, 是导致女性异常子宫出血和(或)女性不孕的常见病因。目前常规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但由于宫腔通常处于闭合状态, 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在检出宫内较小病灶及判断病灶来源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正>宫腔粘连又称Asherman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如宫腔操作、感染、炎症、放射治疗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致宫腔、宫颈管部分或全部粘连[1]。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在宫腔镜直视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或切除术。研究表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发生率为3.1%~23.5%,其中20.0%~62.5%为宫腔重度粘连[2]。因此,关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如  相似文献   

5.
宫腔粘连指子宫腔道,包括子宫腔、子宫峡部及子宫颈管,因宫腔手术操作或因放射、感染等原因造成的腔壁相互粘连,临床可表现为腹痛、月经减少或闭经、不孕及习惯性流产等。其病理改变是宫腔缩小、变形,子宫内膜硬化及面积减小,并影响胚胎发育。重度结缔组织型宫腔粘连的患者长期闭经不孕,周期性腹痛,治疗困难,疗效不理想。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医院于2004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35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宫腔粘连常见于多次人工流产或者刮宫术后,患者子宫内膜破坏,进而引起宫腔的部分或者全部闭塞[1]。宫腔粘连患者常表现为闭经、月经量减少及反复流产等。宫腔镜是目前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临床中也常采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2-3]。临床研究[4]显示,宫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置环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度宫腔粘连并拟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的患者60例,其中术后宫内置入宫内节育器(IUD)18例(A组),人工周期治疗18例(B组),术后置环联合人工周期治疗24例(C组)。术后3个月检查宫腔形态和子宫内膜恢复情况,比较三组术后子宫再粘连发生率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 A、B、C三组术后宫腔再粘连发生率分别为38.9%、27.8%、8.3%,C组宫腔再粘连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术后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B组(4.2±0.7 mm)与A组(4.1±1.0 mm)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置环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可有效防治宫腔再粘连形成,修复子宫内膜,可作为宫腔粘连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宫腔粘连指子宫腔道,包括子宫腔、子宫峡部及子宫颈管,因宫腔手术操作或因放射、感染等原因造成的腔壁相互粘连,临床可表现为腹痛、月经减少或闭经、不孕及习惯性流产等[1]。其病理改变是宫腔缩小、变形,子宫内膜硬化及面积减小,并影响胚胎发育。重度结缔组织型宫腔粘连的患者长期闭经不孕,周期性腹痛,治疗困难,疗效不理想[2]。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医院于2004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35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共35例。年龄24~40岁,平均3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术后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对官腔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稽留流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服妈富隆.应用B超监测两组患者流产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官腔、宫颈管粘连情况。结果:实验组子宫内膜修复较快,无出现宫腔粘连病例,对照组宫腔粘连发生率为6%。结论:稽留流产术后用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对发现宫腔粘连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手术B超与腹腔镜监护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宫腔镜手术应用宫腔电切镜经宫颈切除子宫内膜、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子宫纵隔、宫腔粘连等,可代替子宫切除或开腹术,治愈大部分宫内良性病变。但因其有体液超负荷、子宫穿孔并伤及邻近器官的危险[1,2],已成为此术难以普及推广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宫腔镜手术的安...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29-4430
目的研究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后采用常规药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预防宫腔再次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56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TCRA术联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宫腔再次粘连发生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和月经情况。结果治疗组宫腔粘连再发率低于对照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月经周期、行经时间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月经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患者在宫腔镜手术后采用常规药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技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宫腔再次粘连,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宫腔操作次数的增多、操作时间间隔的减少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宫腔粘连(IUA)的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已成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宫腔粘连患者的宫腔已失去正常的生理形态,出现不同程度的缩窄、容积的减小,给育龄期女性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目前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粘连松解术(TCRA)一直被作为是临床上解决IUA的常用手术方法,在宫腔镜视野指导下用电极将粘连部位物理性切开,最大程度的恢复宫腔的正常形态,治疗效果显著。可是术后子宫内膜的修复及高复粘率一向困扰着医护人员及患者,是术后医治的重中之重。中西医对TCRA术后子宫内膜的修复都有自己的认识及优势,现将临床中对于TCRA术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防止复粘的常用方法归纳汇总,以期给各位临床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实时引导在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重度宫腔粘连在南京鼓楼医院妇科手术室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2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粘连分离及治疗手术,并于术前接受专项超声检查、术中行经腹部超声实时引导及监护。 结果236例重度宫腔粘连手术治疗病例中,粘连分离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骨髓干细胞胶原膜支架植入共108例,节育环包裹生物膜植入15例,瘢痕化薄型子宫内膜生长因子内膜下多点注射71例。所有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手术均未发生术中子宫穿孔、异常出血,支架或生物膜植入到位,内膜下注射定位准确,宫腔解剖学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手术成功率100%。 结论经腹部超声实时引导宫腔镜手术治疗重度宫腔粘连为手术精准性及安全性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S)观察宫腔镜治疗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血流的变化,评估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经宫腔镜确诊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40例,于宫腔粘连松解术前、术后应用二维常规经阴道超声和3D-PDUS对其进行检查,采用4D View VOCAL软件获得子宫内膜三维血管参数,包括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以及子宫内膜容积,观察术前、术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宫腔粘连松解术前子宫内膜容积、VI、FI及VFI分别为1.48 ml(1.32~2.20)、0.14(0.05~0.87)、21.17(18.22~26.07)、0.05(0.01~0.33),术后子宫内膜容积、VI、FI及VFI分别为3.12 ml(1.99~3.60)、0.49(0.12~1.24)、25.72(21.34~29.66)、1.04(0.28~1.62),术后子宫内膜容积、VI、FI及VFI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D-PDUS可用于评估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联合宫腔灌注对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82例,均行宫腔粘连电切术+宫腔球囊置入术。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宫腔灌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内膜血流参数及Smad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及Glycodelin-A水平较对照组高(均P0. 05);两组子宫内膜类型和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8);观察组RI及PI、Smad2、Smad3、PAI-1、ADAM15、ADAM17、TGF-β1、VEGF、CTGF、IGF-1及TNF-α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VI、FI、VFI及u PA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宫腔灌注可有效改善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16.
人工流产术后宫颈及宫腔粘连3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及宫腔粘连是人工流产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人工流产时宫颈管粘膜及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愈合时出现宫颈及宫腔粘连,从而出现继发闭经、月经过少、周期性腹痛或月经紊乱等临床症状。本院近年来对32例宫颈及宫腔粘连患者进行诊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电切术过度水化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过度水化综合征(TURP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03年12月中宫腔镜电切术发生过度水化综合征的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电切术3例,肌瘤直径>5 cm,均为内凸型,约2/5位于肌壁内,术中肌层破坏面积大;子宫内膜电切术1例,因患者子宫过度后屈,宫腔深达9.5 cm,手术难度大,内膜创面广;宫腔重度粘连电切术1例,宫腔重度肌性粘连,分离后大量血管暴露,创面大。5例经补钠、利尿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过度水化综合征的发生与复杂的宫腔操作导致的子宫内膜、肌层的破坏程度有关。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良好。而缩短手术时间,控制宫腔压力,减少灌流液的吸收则是预防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官腔镜电切术后放置T型节育器预防宫腔或宫颈管粘连。方法 行宫腔镜电切术455例,于电切手术结束应用催产素10~20u静注后观察无出血。探测宫腔深度后放置T型节育器。根据电切类型不同,于术后1~3个月取出节育器,然后行B超检测,观察宫腔内有无积液,判断是否存在宫腔或宫颈管粘连。结果 术后2个月随访并行B超检测,其中电切子宫黏膜下肌瘤245例,宫腔积液1例(1/245例,0.41%);电切子宫内膜78例,电切子宫内膜息肉72例,电切宫颈管肌瘤或息肉37例,子宫纵隔切除9例,宫腔粘连分离术5例,宫腔异物取出9例,B超检测均未发现宫腔积液。结论 宫腔电切术放置T型节育器对预防宫腔或宫颈管粘连有效,有效率达99.78%。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流术后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人流术后患者9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9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于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治疗。观察对比术前、术后2个月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粘连、流血量、阴道流血时间、术后月经复潮时间、腹痛持续时间。结果:术后2个月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参照组(P<0.05);两组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流血量明显减少,阴道流血时间、术后月经复潮时间、腹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人流术后宫腔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可以有效预防宫腔粘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超声检查子宫腔粘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宫腔粘连是指因人工流产、引产或诊断性刮宫等宫腔手术操作后子宫内膜层之间发生的粘连,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少或闭经,继而不孕或自然流产~([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宫腔镜证实为宫腔粘连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旨在对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