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免疫功能紊乱已得到公认 ,但这种免疫功能紊乱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尚未得到统一认识。为了探讨CGN不同证型的细胞免疫改变以及与各证型间的相关性 ,笔者选择了 49例CGN患者 ,观察血、尿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2R)的变化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本文 49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均符合1992年《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病小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 ,[1] 中医辨证参照全国第 2次中医肾病学术会议“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 ] 其中肺…  相似文献   

2.
试析慢性肾炎中的低全血粘度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在复习文献资料中了解到 ,在慢性肾炎中存在着低全血粘度症 ,它与中医的辨证分型有何关系 ?以及对临床治疗和预后有何影响 ?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本文在此作一归纳分析 ,以期能找出某些规律 ,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1 文献资料本文收集到血液流变学显示具有低全血粘度的慢性肾炎病例共 2 96例〔1~ 11〕。其中 :有中医分证型的共 170例〔1~ 5,11〕;注明有肾衰竭的有 6 7例 ,尿毒症 85例 ,其余未注明肾功能损害程度。2 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在慢性肾炎的低全血粘度症中 ,有中医辨证分型的共170例。其中 :辨证为脾肾阳虚型的有 88例 (88/…  相似文献   

3.
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在肾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β-R-I、TGFβ-R-II)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46例肾癌例,11例正常肾组织TGFβ1、TGFβ-R-I、R-II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肾癌组TGFβ1表达量较正常肾组高(P〈0.05);TGFβ-R-II在肾癌组及正常肾组均表达;TGFβ-R-I在肾癌中阳性率较正常肾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4.
扶正泄浊法为主治疗慢性肾衰竭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衰竭 (CRF)是各种肾脏病的最后转归 ,采取适当措施延缓CRF进展或改善CRF的症状 ,中医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较好的效果。笔者采取扶正泄浊法治疗 40例CRF患者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1997年~ 2 0 0 1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78例 ,均诊断为CRF。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 4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2 2岁~ 72岁 ,平均(4 8.1± 15 .6 )岁 ;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炎的 2 5例 ,高血压肾损害 7例 ,糖尿病肾病 6例 ,狼疮性肾炎 2例。对照组 38例 ,男 2 3例 ,女 15例 ;年龄 2 1岁~ 6 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NO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70例原发性慢性肾炎CRI患者及31例正常人的血清NO3^-/NO2^-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非尿毒症期患者血清NO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尿毒症期组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2)非尿毒症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组,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肺肾气虚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3)尿毒症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组,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血清NO变化可能是CRI非尿毒症期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之一;(2)尿毒症期患者通过测定血清NO3^-/NO2^-反映的NO水平,不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I、I型受体(TGFβRI、TGFβRI)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46例肾癌,11例正常肾组织TGFβ1、TGFβRI、RI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肾癌组TGFβ1表达量较正常肾组高(P<0.05);TGFβRI在肾癌组及正常肾组均表达;TGFβRI在肾癌中阳性率较正常肾阳性率低(P<0.01),TGFβRI在高分期,高分级肾癌中表达阳性率较低分期、低分级肾癌低(P<0.05);TGFβ1表达量低及TGFβRI表达阴性肾癌者预后差。结论TGFβ1对肾癌是一种重要负性调节因子,可抑制肾癌进展,TGFβRI缺失使TGFβ系统完整性受到破坏,TGFβ1失去负性调节作用。TGFβ1及TGFβRI表达可做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衰竭36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肾衰竭 (ARF)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剧恶化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其主要表现为氮质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作为一组临床综合症 ,因ARF病因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 ,容易误诊 ,影响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 ,本文通过分析3 6例ARF的误诊原因 ,以期提高对ARF的诊断水平。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3年~ 1999年共收治ARF 2 85例 ,其中 3 6例误诊 ,误诊率 12 6% ,均为外院或我院其它科室转来的住院病人 ,其中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 17岁~ 78岁 ,平均年龄 ( 3 9 2± 15 4 )岁 ,以原有慢性肾炎病史就诊 10例 ,…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与HLA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汉族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CGN-CRF)与 HLA抗原的相关性,我们对部分CGN-CRF患者进行了HLA-A、HLA-B、HLA-DR、HLA-DQ位点抗原分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对究对象:(1)患者组:云南汉族CGN-CRF患者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38岁,均为本院肾病科肾移植前患者。(2)健康对照组:云南健康汉族 51例,男 40例、女 11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0岁。 2.方法与材料:用Fi…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众多 ,慢性肾衰竭 (CRF)每年以 1/ 3的比例发生〔1〕,其中慢性肾炎所致CRF比例最高 ,但慢性肾炎早期如无血尿及水肿等明显异常体征 ,往往长期被忽略 ,国内尚未见有人报道慢性肾炎早期延误诊治率及对策。本研究发现我国慢性肾衰竭晚期即终末期肾病期 (ESRD)才来就诊比例相当大 ,延误了较长治疗恢复时期。现将我院透析中心临床观察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并提出早期诊治对策。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1997年 8月~ 2 0 0 1年 6月于本院血透中心血透患者 ,共 74例 ,男性 39例 ,女性 35例 ;年龄 16岁~ 75岁 ,平均 41岁。2 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肾脏疾病血,尿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小儿肾脏疾病血、尿内皮素(PET、UET)的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同位素放免方法检测了肾病综合征(NS),肾小球肾炎(GN),肾功能衰竭(RF)共72例患儿血及尿中ET,血心钠素(ANP)水平。结果NS,GN,RF三组的PET及UE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RF组(P<005,P<0.01)。ANP值在GN组和R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8例ARF患儿恢复期血ET水平下降,6例CRF患儿虽经治疗,但血ET水平不降或上升。结论ET在小儿肾脏疾病发病机理及病情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其值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sIL—2R和TNFα变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ELISA法检测了60例银屑病患者血清sIL2R及TNFα水平,并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1...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肾癌组织EGFR和TGFα的表达,并借助Digoxin原位杂交技术直观显示肾癌组织EGFRmRNA转录的细胞定位,以了解EGFR、TGFα表达与肾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肾细胞癌(RCC)患者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26~73岁,平均52岁。透明细胞癌33例,颗粒细胞癌12例,未分化癌1例。Roberson分期:Ⅰ期21例,Ⅱ期14例,Ⅲ期8例,Ⅳ期3例。Fuhrman分级:G119例,G217例,G310例。采用同一标本邻近肾癌的相应正常肾脏组织作为实验对照,共38例。所有标本以10%福尔马林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益肾冲剂治疗慢性肾炎顽固性蛋白尿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 3月~ 1998年 6月 ,我们采用益肾冲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慢性肾炎 )顽固性蛋白尿患者 5 5例 ,并与同时应用肾炎四味片治疗 2 5例作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两组 80例慢性肾炎患者中 ,男 5 1例 ,女 2 9例 ;年龄 7岁~ 5 9岁 ,平均 2 8.8岁 ;病史均在 1年以上 ,最长者 12年 ;80例患者依就诊次序按随机分为治疗组5 5例 ,对照组 2 5例。2 诊断标准 慢性肾炎按照第三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讨论修正的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标准。辨证分型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 (1985年南京 )所制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临床准确评估GFR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我们对3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及5例正常志愿者,用99mTc-DTPA的清除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Tc-GFR),同时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小时肌酐清除率(24hCcr)和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Ccockcroft),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以上指标与Tc-GFR均存在相关关系;它们检出Tc-GFR下降的敏感性分别是50%、58%、69%和80%;24hCcr和Ccockcroft与Tc-GFR的相关性显著优于BUN,Ccockcroft检出Tc-GFR下降的敏感性显著优于BUN。结论传统的指标除BUN外均能一定程度地准确反映GFR。99mTc-DTPA清除率可以准确,安全,有效地测定GFR,适用于某些对GFR精确性要求较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肛瘘的高分辨率MRI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1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61例分为湿热下注型、正虚邪恋型和阴液亏虚型。3组均行高分辨率MRI T1WI、脂肪抑制T2WI与DWI扫描。观察内口位置、有无脓肿、瘘管数量,测量瘘管的ADC值,并对瘘管进行分级。结果:61例中,湿热下注型41例、正虚邪恋型18例和阴液亏虚型2例。湿热下注型与正虚邪恋型、阴液亏虚型瘘管平均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分辨率MRI脂肪抑制T2WI对瘘管及内口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6.49%(64/74)、87.69%(57/65)。结论:肛瘘高分辨率MRI特征与其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ADC值可为肛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并为中医内治、外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肾母细胞瘤 (NBT)是婴幼儿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们采用RT PCR技术对NBT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基因进行定量分析 ,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38例NBT标本、2 2例肾癌癌旁组织标本 ,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NBT。患儿年龄 1~ 3岁。实验方法 :总RNA提取。bFGF、FGFR引物由北京奥科生物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采用primerpremier 5 .0软件处理系统设计 ,并以 β actin为内参照。RT PCR试剂购自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 ,采用 2 0 μ…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生长激素促进烧伤病人创面愈合机制初探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病人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后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创面DNA合成。细胞增殖活性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探讨生长激素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33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成rhGH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rhGH组每晚10点接受rhGH皮下注射(0.1mg· kg~(-1)),疗程 14d。ELISA检测血清 GH和 IGF-1浓度;流式细胞计检测细胞 DNA增殖指数(PI)和合成期细胞百分数(SPF);免疫组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GFR、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结果rhGH组血清GH、IGF-1浓度较高,创面PI、SPF明显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PCNA、EGFR、CK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rhGH可以提高严重烧伤病人血清GH、IGF-1水平,促进烧伤创面细胞DNA合成和上皮细胞增殖,增加 EGFR表达,加速创面上皮化,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本(EGFR)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前列腺癌(PCa)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PCa组织和5例正常前列组织中EGFR和TGFα的表达。结果:正常前列腺组织中EGFR和TGFα和TGFα分别表达在上皮细胞和基质中,EGFR和TGFα在PCa细胞上的共同表达率为55.8%,二者密切相关,并与PCa分期有关;此类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EGFR和TG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机体微循环障碍 ,血栓素转化生长因子 β等物质增加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皮素(ET) ,ET能刺激儿茶酚胺释放 ,并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 ,可引起肾脏血管强烈收缩 ,减少肾血流量〔1~ 4〕。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作用与之相反〔5〕。我们通过测定观察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血浆ET和CGRP的水平变化 ,并分析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步探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CRF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肾衰组 :CRF患者 90例 ,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男 4 6例 ,女 4 4例 ;平均年…  相似文献   

20.
观察胃癌组织中生长抑素(SS)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相互关系,探讨其抑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即用型SP法,对147例各组织学类型胃癌中SS及EGFR的表达进行观察比较,并对其中127例患者进行预后随访。结果胃癌中SS阳性表达率为25.7%。SS阳性及SS阴性两组胃癌EGFR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SS阳性胃癌组EGFR的表达明显减少。伴有SS阴性表达的EGFR阳性胃癌预后尤其差。结论SS及EGFR在人体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一定拮抗性。SS阴性的EGFR阳性胃癌预后更差。SS的抑癌机制之一可能是干扰了生长因子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