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太行山区三县一市胃癌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胃癌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缓葬、不成熟防御机制因素为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EPQ 纬度E分、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制品为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P/PD-ECGF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7例胃癌组织中TP/PD-EC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中TP/PD-ECGF阳性表达率为71.0%.TP/PD-ECGF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TP/PD-ECGF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04%、18.12%和88.87%、75.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P/PD-ECGF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TP/PD-ECGF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胃癌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党玲  杨剑  刘涛  穆金姬  曹娟  陈瑶莉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1):1533-1534
目的:探讨铜川地区胃癌的高危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铜川地区男、女性胃癌确诊病例209例,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环境暴露等资料,采用EPI-info(6.04)和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的调整比值比(OR)和95%可信限(CI)。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多吃腌菜(近10年和10年前)、近10年口味咸、三餐不按时吃、吸烟、饮酒、饮茶(浓或较浓)、患病前精神抑郁、性格内向、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等与胃癌成正相关,而多吃新鲜蔬菜(近10年和10年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乐观能降低患胃癌的危险。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病史、多吃腌菜(近10年和10年前)、近10年口味咸、三餐不按时吃、吸烟是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及时治疗基础胃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筛查高危人群,降低胃癌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4.
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腹膜转移与多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46例胃癌病例资料,选取10项指标作为胃癌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的浸润深度、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与腹膜转移有关;单因素分析还显示全胃癌也是与之有关的因素,而其他因素则与腹膜转移无关。结论胃癌腹膜转移与全胃癌、浸润深度、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全国平均年死亡率为16/10万.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胃癌也是居民因癌症而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此可见,胃癌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及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对胃癌的分子生物学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医学工作之重点.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并就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与发病机理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发生危险因素。方法:利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胃癌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缓葬、不成熟防御机制因素为胃癌的主要危险因素,EPQ纬度E分、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制品为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胃癌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河南农村地区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确定胃癌病例家系和对照家系各325户,每组1 010人,以家庭为单位入户面访方式收集人群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胃癌发病的影响.结果:胃不适症状、暴饮暴食、口味重、吃剩饭>3次/周、精神刺激史等因素在病例家系与对照家系的分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不适症状、暴饮暴食、口味重、吃剩饭>3次/周、精神刺激史等因素是病例家系成员发生胃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心理因素对胃癌发生的影响 ,为胃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1 :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 ,对 1 75对胃癌患者及对照进行问卷调查 ,资料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 (OR)估计各危险因素与胃癌的联系强度。结果 精神刺激 (OR =1 .83 )和精神压抑 (OR =1 .5 0 )为胃癌的危险因素 ,经多因素分析后 ,比值比分别为 1 .47和 1 .79。结论 心理因素对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胃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湖南省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为综合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 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 ,对 175对病例及对照进行饮食及生活行为问卷调查。用比值比(OR)来估计各危险因素与胃癌的联系强度 ,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筛选出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影响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饮酒 (OR =1.5 8,95 %CI1.18~ 2 .13)、饮食不规律 (OR =2 .0 0 ,95 %CI 1.34~ 3.10 )、高盐饮食 (OR =1.82 ,95 %CI 1.2 1~ 2 .74 )等 ;饮绿茶 (OR =0 .4 7,95 %CI 0 .2 6~ 0 .85 )是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纠正不良的饮食及生活行为 ,经常饮绿茶可能减小胃癌的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影响胃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并引入评分标准,建立胃癌高危人群评分模型,以期提高胃癌的诊断率。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159例胃癌前病变及胃癌患者(病例组)和同期在我院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188例慢性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高危因素。自变量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量化相关影响因素,建立胃癌高危人群评分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0C)曲线验证该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根据模型中变量的权重及变量类型,建立相应的胃癌高危人群评分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高龄、肥胖、既往有HP感染、胃癌家族史、有吸烟史和长期食用蔬菜水果均为影响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0岁、BMI18.5、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胃癌家族史是影响胃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独立影响因素;联合PGI≤70.035 ng/mL或PGR≤4.960或G17≥6.005pmol/L筛查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诊断效能最好,灵敏度为87.4%,特异度为69.1%;建立的胃癌高危评分模型:Y=15×性别+A×年龄+10×BMI+10×HP+10×家族史+35×联合指标(当40年龄60,A=15;年龄≥60,A=25)。结论通过筛选影响胃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危险因素,建立胃癌高危评分模型,量化了影响胃癌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筛查胃癌的方法,以期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 2004年7月~2007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病人70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4.16%(453/706),第一站(N1)、第二站(N2)和第三站(N3)的转移率分别为61.90%(437/706)、35.86%(253/706)和7.93%(56/706).14例病人发生"跳跃性转移",其中N2为13例,N3为1例.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长径、分化程度和Borrmann分型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OR=2.594,P<0.001)、分化程度(OR=1.743,P<0.01)和肿瘤长径(OR=1.204,P<0.001)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肿瘤长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影响胃癌术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中伟  曾菁  孙举来  崔杰 《安徽医学》2007,28(6):482-484
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6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手术患者,采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其预后与P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根治程度和辅助化疗均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的病理特征是评价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有目的控制危险因素有助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在我国胃癌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因此对胃癌致病因素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热门课题,全世界医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可作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胃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湖南省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综合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175对病例及对照进行饮食及生活行为问卷调查,用比值比(OR)来估计各危险因素与胃癌的联系强度,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影响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饮酒(OR=1.58,95% CI1.18-2.13),饮食不规律(OR=2.00,95%CI 1.34-3.10),高盐饮食(OR=1.82,95%,CI1.21-2.74)等;饮绿茶(OR=0.47,95%CI0.26-0.85)是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纠正不良的饮食及生活行为,经常饮绿茶可能减少胃癌的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这一过程的发展和结局.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和宿主本身胃癌遗传易感性基因的多态性被认为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就H.pylori感染及IL-4、PTPN-1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监测和防治妇女癌症提供依据.方法:实施基于全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以28例确诊胃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56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的卡方检验和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危险因素.结果:喜食葱类食物,OR=3.968,P=0.039,心理的近几年有无重大精神创伤OR=1.292E9,P=0.005,乳腺有无肿块OR=1.000,P=0.000,可以认为这些因素与女性胃癌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为预防减少女性肿瘤的发生应从危险因素的各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影响老年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6年9月~2009年4月行胃癌根治术的306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按照是否出现腹膜复发进行分组探究,分析影响腹膜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Borrmann分型、阳性淋巴结数量及手术切除方式非影响老年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而肿瘤浸润深度及是否行腹腔化疗是影响老年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及是否行腹腔化疗是影响老年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浸润深度越深、未行腹腔化疗的患者,其术后腹膜复发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治疗以避免肿瘤浸润深度增加,并及时行腹腔化疗清除转移癌细胞,是降低术后腹膜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马灼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07-1710, 1714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病人No.8p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06例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No.8p淋巴结转移的病人14例,无No.8p淋巴结转移的病人92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No.8p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No.8p淋巴结转移对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06例病人中No.8p淋巴结转移率为13.21%。发生No.8p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在年龄、性别、吸烟、体质量指数及饮酒等特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肿瘤切除部位、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大小≥ 4 cm、TNM分期较高以及存在联合脏器切除、术中输血的胃癌病人发生No.8p淋巴结转移的概率较高(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TNM分期、肿瘤大小是胃癌根治术病人发生No.8p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完成随访病人共98例(92.45%),随访时间为22~86个月(中位时间43个月),5年生存率为39.80%。No.8p淋巴结转移病人5年生存率为13.33%低于无No.8p淋巴结转移病人的44.58%(P <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TNM分期及No.8p淋巴结转移为影响胃癌根治术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P < 0.01)。结论性别、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是胃癌病人No.8p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受体家族含CARD结构域-5(NLRC5)、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NLRC5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初步探讨NLRC5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患者石蜡标本93例,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中NLRC5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分析NLRC5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胃癌细胞株MKN-45和MGC-803分别转染pEGFP-C2-NLRC5重组质粒,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验证NLRC5转染效率.采用MTT细胞增殖和细胞划痕实验对NLRC5进行功能分析,观察体外实验中NLRC5表达变化对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NLRC5在93例胃癌标本中阳性表达67例(72.04%),阴性表达26例(27.96%).NLCR5的表达情况与胃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情况密切相关.Kaplan-mer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LCR5阴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好于阳性表达患者(P<0.05).93例胃癌标本中β-catenin阳性表达63例(67.74%),阴性表达30例(32.26%).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C5和β-catenin的阳性表达、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胃癌细胞在过表达NLRC5后,MTT细胞增殖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 <0.05,P<0.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β-catenin和下游关键靶蛋白C-myc、金属基质蛋白酶-7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结论 NLRC5广泛表达于胃癌组织中,其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显示:NLRC5高表达是影响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C5高表达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C5与β-catenin的表达呈正相关性,NLRC5的表达变化影响胃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的表达.提示NLRC5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万晶晶  马兴刚 《医学综述》2014,(14):2542-2544
胃癌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很复杂,涉及多个危险因素和众多基因的改变。胃癌的发生与遗传、病原体感染、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癌前状态、地球化学因素、年龄和性别、ABO血型等有关,其分子机制与DNA高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有关。现对近年来胃癌病因学方面的新进展进行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