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左颈淋巴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左颈部淋巴结的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并随访。结果临床表现为左颈部无痛性肿块局部复发3次,镜检淋巴结结构破坏,由梭形及卵圆形细胞组成,呈束状、旋涡状、编织状排列。瘤细胞CD21、CD35( )。结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较为罕见,极易误诊,诊断必须依赖于免疫组化及电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呈结节状排列,炎细胞背景中散在分布多少不等的肿瘤细胞,瘤细胞胞质丰富,呈淡嗜酸性,胞核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核染色空淡,可见细小的核仁,常见多核或单核瘤巨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多见。瘤细胞EBER(+)。免疫组化:CD21、CD35和D2-40(+)。结论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不确定性。明确诊断需要结合形态学特点、免疫组化及EBER原位杂交等检查,同时要与肝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霍奇金淋巴瘤、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胃肠间质瘤、特别是炎性假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淋巴结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淋巴结原发性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指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2例肿瘤均位于颈部淋巴结,光镜检查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细,少数有核仁,分裂象多见。瘤细胞S-100、CD68及vimentin( ),CD21、CD34、CK、CD45、SMA及HMB45均(-)。电镜下瘤细胞胞质有大量长指状突起,无桥粒连接及Birbeck颗粒。结论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电镜及免疫组化,并应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细胞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黑色素瘤、梭形细胞癌及其他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结外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发生于小肠淋巴结外的2例树突状细胞肉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镜下显示小肠淋巴结外FDCS组织学无特征性结构,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呈合体状,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有清晰的核膜,部分有明显核仁,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间常混有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CD21、S-100和vimentin(+),CD68散在(+),EMA、CDla、desmin、AE1/AE3、CD45RO、CD3、LCA和MPO(-)。结论小肠系膜淋巴结外FDC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恶性肿瘤,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应予以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5.
鼻腔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鼻腔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特征,总结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并复习文献加以分析。结果:瘤组织常排列呈结节状、漩涡状和席纹状,瘤细胞呈梭形合体状,核椭圆形,染色质点彩状,有小核仁。瘤细胞CD35、S-100、和CD68阳性,Ki-67的增殖指数为15%,AE1/AE3、CD34、SM、HHF35、NF、溶菌酶、CD21、CD31、F8、HMB45、MelanA均阴性。结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鼻腔者更为罕见,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6.
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结果:CT:肝内巨大单发肿块。光镜;肿瘤细胞呈梭形及卵圆形,细胞间界限不清。免疫组化:部分肿瘤细胞CD21(+)和CD35(+)。结论:肝脏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罕见,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7.
小肠系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系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病理组织学与免疫组化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小肠系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加以分析总结。结果:瘤细胞呈弥漫性排列,细胞境界不清,呈“合体细胞”样,核椭圆形,染色质淡,空泡状或点彩状,有小核仁,并见病理性核分裂;瘤细胞CD21、CD35、CD68、S-100、LCA、CD56均阳性,CD117局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20%,HHF35、CD34、CD30、CK、CD20、CD3、CD43均阴性。结论:小肠系膜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中度恶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对4例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石蜡标本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病理特点为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旋涡状或束状排列,瘤细胞边界不清,胞质丰富,淡嗜酸性,常见多核或单核瘤巨细胞,胞核染色空淡,间质常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瘤细胞CD21、CD35和clusterin(+),部分肿瘤细胞EGFR、S-100、CD68、EMA和vimentin(+),CK和CDla(-),Ki-67表达程度不一。结论滤泡性树突状细胞肉瘤形态学变化较大,确诊需要依靠详细的病理形态观察和多种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3岁和56岁。肿物最大径分别为4.4 cm和4 cm。2例肿瘤均由梭形细胞组成,细胞片状排列,局部略呈车辐状、束状、旋涡状,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vimentin、CD21和CD23均(+),CK(-);例1 EMA(+),CD35(-),EB病毒(+);例2 CD35(+),EMA(-),EBV(-)。例1放弃治疗,随访2个月,目前带瘤生存;例2接受了肿物扩大切除,术后25个月复发,拒绝再次手术,目前带瘤生存32个月。结论鼻咽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非常罕见,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及EB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行为、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例累及全身多处淋巴结的FDCS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及EBV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病变累及全身多处淋巴结,伴随全身荨麻疹和关节肿痛.瘤组织排列成束状、席纹状.瘤细胞胞膜欠清,胞质淡伊红染,胞核卵圆形,有异型,核膜清晰,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2~4个/10HPF.瘤组织中散在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clusterin、SNA和vimentin弥漫(+),CD21+35和S-100局部(+),CD1a、desmin、CK8/18和CD68(-).EBER原位杂交(-).结论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是罕见的起源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