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库肯勃瘤(来源于胃)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2—2001年收治的库肯勃瘤(来源于胃)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库肯勃瘤平均发病年龄为41.2岁,以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57.8%),双侧性肿瘤多见(84.2%),从确诊至转移到卵巢的时间多小于2年(36.8%),大多数患者于1年内死亡(78.9%)。结论库肯勃瘤并不多见,且预后不良,综合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对库肯勃瘤的转移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胃癌卵巢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案目前尚无定论。本文旨在研究转移瘤切除术对胃癌根治手术后发生的卵巢库肯勃格瘤患者生存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987~1998年内1235例行胃癌根治手术的女性患者,其中54例(4.4%)患者术后复发第一表现为卵巢库肯勃格瘤而没有其他远处转移的表现。在这54例患者中,33例进行了转移瘤切除术,21例没有进行。本试验对这两组患者的生存期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卵巢库肯勃格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胃部原发肿瘤相似。33例再次手术患者均进行了术后的辅助性化疗,其中7例接受了腹腔内化疗。21例未行再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库肯勃氏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4例卵巢库肯勃氏瘤进行治疗诊断分析。结果库肯勃氏瘤系由胃肠道或乳腺的肿瘤转移到卵巢的继发性肿瘤,为晚期肿瘤,预后差。结论提高库肯勃氏瘤的术前诊断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4.
林建  易聪桓 《广东医学》1995,16(4):268-269
卵巢库肯勃氏瘤3例报告茂名市人和医院妇科(525000)林建茂名市人民医院病理科(525000)易聪桓卵巢库肯勃氏瘤(Krukenberg'sTumer)是来源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卵巢转移癌。我科自1978年3月~1991年9月共施行卵巢良性肿瘤手术1...  相似文献   

5.
卵巢库肯勃瘤——附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卵巢库肯勃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1999年18例卵巢库肯勃瘤,其中源于胃癌10例、结肠癌4例、直肠癌1例、小肠癌2倒、胆管癌1例,中位年龄45岁。10例在原发肿瘤确诊后3~28个月内发现,中位间隔时间13个月。8例先于原发肿瘤发现,占44.4%。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结果:卵巢库肯勃瘤患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8%、27.8%、5.56%.有4例于半年内死亡。结论:彻底手术辅以正规化疗,可有效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的转移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从1999年10月~2009年9月收治的45例胃肠道来源的转移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及预后因素。结果患者中位年龄44岁。原发病灶来源于胃者33例,来源于结直肠者12例。68.9%为绝经前期者,双侧卵巢转移者占64.4%。治疗均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方案。全组患者生存时间为3~58月,中位生存15.0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15.6%、6.7%和0。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转移灶范围、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和卵巢转移癌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转移灶范围、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卵巢转移癌组织学类是影响卵巢转移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原发胃肠道的卵巢转移性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在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陈兵  高华  袁建明 《新疆医学》2011,41(3):59-63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病灶部位及大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2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58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手术方式等资料,并加以随访,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对预后的影响。5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按原发部位分:胃36例,复发者9例,占25%。十二指肠7例,复发者6例,占85.71%。小肠10例,复发者3例。占30%。结直肠5例,复发者2例,占40%。将患者肿瘤直径大小按〈5cm,5-10cm,〉10cm分为三类,其中〈5cm者19例,复发者1例,5-10cm者22例,复发者8例,〉10cm者17例,复发者11例。观察患者肿瘤部位及大小与预后有无相关性。结果:肿瘤直径大小对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部位对于肿瘤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肿瘤的大小是预后相关的重要指标。2.原发病灶的位置对于预后有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部位的间质瘤易发生复发或转移,肝及腹膜是最易发生转移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Ki-67在库肯勃瘤,卵巢上皮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3例库肯勃瘤,2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15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MMP.9、VEGF、Ki-67检测,并对13例库肯勃瘤和28例上皮性肿瘤进行随访。结果:MMP-9、VEGF、Ki-67在库肯勃瘤和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1);MMP-9、VEGF、Ki-67在库肯勃氏瘤组织中表达高于卵巢上皮性肿瘤(P〈0.05);MMP-9、VEGF、Ki-67表达程度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MMP-9、VEGF、Ki-67在库肯勃瘤,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和评估预后的主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文中分析1975~1985年间我院收治的27例库肯勃瘤,年龄在22~56岁之间。肿瘤均为实性,坚硬,中等大小,双侧性(85.2%),常呈卵园形或肾形。21例来源于胃肠道(77.8%),有消化道症状者25例(92.6%)。镜下组织全部符合库肯勃瘤特征。本文并从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10.
库肯勃瘤(Krukenberg tumor)自1896年描述以来,已经历一个世纪,该瘤已为临床和病理医生所熟知.库肯勃氏瘤是卵巢以印戒细胞伴间质假肉瘤样增生为特征的转移性腺癌.其发病率约为0.7%[1],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28%[2-4],约60%~80%的肿瘤为卵巢双侧转移,该病好发于绝经前妇女,主要因为该时期卵巢功能旺盛,血运丰富,更适于转移瘤的生长.一般认为是胃黏液细胞癌侵透浆膜后脱落的癌细胞种植于卵巢形成.Woodruff等[5]提出了卵巢库肯勃瘤的组织学标准:①肿瘤生长在卵巢;②镜下可见印戒状黏液细胞;③卵巢间质伴有肉瘤样浸润.  相似文献   

11.
汤雅玲  邱娜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98-100,F0003
目的探讨卵巢Krukenberg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卵巢Krukenberg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卵巢krukenberg瘤多见于绝经前女性(23/36),多见于双侧卵巢(22/36);原发灶病理类型多为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胃来源的21例,结直肠来源13例,阑尾来源2例,多数患者1年内死亡。结论了解卵巢Kmkenberg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率;诊断卵巢恶性肿瘤时应行胃肠道榆查排除转移癌;诊断胃肠道怒性肿瘤时.应行盆腔检查排除转移至卵巢;卵巢Krukenberg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根治性手术加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及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C221例。结果2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永久性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异位于甲状腺腺体内)。术后病理证实为双叶癌占31.2%(69/221)。甲状腺被膜浸润者占64.7%(143/221),其中双叶癌中被膜浸润占68.1%(47/6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3.0%(95/221),其中双叶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6.4%(32/69),单侧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1.5%(63/152),浸润被膜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9.7%(71/143)。所有病例中被膜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占75.6%(167/221)。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叶PTC69例中术前仅发现甲状腺单侧叶有可疑癌灶42例,占60.9%。结论PTC中双叶都存在癌灶的比率很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建议绝大多数PTC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常规清扫,术后辅以^131I治疗及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3.
赵睿  马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08-1409
目的:分析Ⅲc期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Ⅲc期卵巢癌41例,患者均已行规范手术治疗,术后予以足疗程化疗。单纯淋巴结转移者12例,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 cm不考虑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者29例;术后无残留或者残留灶1 cm 25例,术后残留1 cm 16例。结果:随访2~90个月,Ⅲc期卵巢癌患者中,单纯淋巴结转移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与75.0%,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 cm不考虑淋巴结者为58.6%与37.9%,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残留或残留灶1 cm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与56.0%,均高于术后残留1 cm者(P0.05)。结论:单纯淋巴结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好于有腹腔腹膜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残留灶大小是影响Ⅲc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T1期(原发肿瘤最大直径 2?cm及以下)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T1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入组907例患者,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患者作为建模组( n=573),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患者作为验证组( n=334)。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利用影响因素建立预测T1期乳腺癌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运用C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校准度、预测能力和临床效益。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脉管癌栓、Ki-67、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相关( P<0.05或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原发肿瘤大于0.5 cm、有脉管癌栓、Ki-67阳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以及组织病理学分级2~3级( P<0.05或 P<0.01)。基于上述5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C指数分别为0.739(95% CI:0.693~0.785)和0.736(95% CI:0.678~0.793),模型预测能力良好。建模组和验证组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提示模型一致性和临床获益良好。 结论:原发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分级、脉管癌栓、Ki-67和ER状态是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可以有效预测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为临床医生制订个体化的腋窝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的放射治疗方法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采用全脑放疗及伽玛刀治疗的126例有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6例,女性60例。根据肿瘤的大小、个数、位置及肿瘤周边正常织的耐受情况,对于转移病灶数≤5个的小病灶(直径〈3.0 cm)直接选择伽玛刀一次性治疗;而对于较大肿瘤病灶(直径≥3 cm但≤4 cm)选择伽玛刀二次剂量分割治疗。对于转移病灶数〉5个的肿瘤病灶,选择全脑放疗与伽玛刀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随访126例患者,随访期6~45个月,肿瘤控制率95%,中位生存期16.8个月,1年生存率63%,2年生存率25%。KPS评分在1个月内达到90分以上者占93%。结论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安全有效,根据肿瘤大小、个数及神经功能受损情况选择不同的放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能及时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放射损伤,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其疗效与肿瘤大小、位置、个数、治疗剂量及不同的放疗方法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50例CN。期PTC的临床资料。结果pN+219例(48.67%),pN。231例(51.33%)。转移淋巴结的分布以Ⅵ区最常见,为46.22%(208/450)(单侧甲癌41.08%,双侧甲癌58.09%);其次是Ⅱa、Ⅲ、Ⅳ区:分别为4.44%(20/450),6.00%(27/450),8.89%(40/450),Vb区较少淋巴结转移,为2.22%(10/450),而I区清扫2例均未见转移。当肿瘤直径≥1.0em、侵犯包膜或多灶性、男性、年龄〈45岁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另外,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者,患侧33.57%(48/143)Ⅱa、Ⅲ、Ⅳ区淋巴结发生转移;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对侧Ⅵ区10.48%(13/124)发生转移。结论PTC最常发生Ⅵ区淋巴结转移,其次为Ⅱa、Ⅲ、Ⅳ区,建议初次手术常规清扫Ⅵ区淋巴结。当肿块直径≥1.0cm、肿瘤侵犯甲状腺包膜或Ⅵ区淋巴结转移超过3枚以上时,应适当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范围(1Ⅱa~Ⅳ区)。肿瘤位于甲状腺下极时,建议清扫对侧Ⅵ区淋巴结;位于甲状腺上极时,建议清扫患侧Ⅱa、Ⅲ、Ⅳ区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隐匿性乳腺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特点,病理学相关性,以及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来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就诊的2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MRI特点,将报告结果与术后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化进行对比,其中恶性肿瘤概率根据BIRADS分类评估。结果 MRI检出可疑病变15例,病变大小0.4~7 cm(中位数1.5 cm),其中单个病灶6例(40%),3个多灶性病变(20%),多中心病变4例(27%),双侧乳腺病变2例(13%)。13例患者MRI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根据术后病理活检对比得,6例(67%)正确估计病变程度,1例(11%)低估了疾病范围,2例(22%)高估了疾病范围。4例患者接受切片检查后化疗,1例为中心病灶,1例为多发性疾病。2例 MRI表现为一个假阴性,1例为假阳性。结论 MRI检测原发肿瘤敏感,有利于评估肿瘤范围。双侧乳腺MRI检查是评估女性转移性乳腺癌和原发性隐匿性乳腺癌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和总结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近6年间手术治疗的卵巢转移性肿瘤共37例,分析其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等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资料.结果 卵巢转移性肿瘤发病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43.6岁.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多以附件包块伴有腹水为主要特征,占45.9%(17/37),癌细胞检出率高达64.7%(11/17).双侧卵巢发生有24例,占64.9%(24/37).临床误诊率高达59.5%(22/37).肿瘤组织形态多数以印戒细胞癌和腺癌结构为主要表现.来源部位胃肠道肿瘤占75.6%,子宫内膜样腺癌占16.2%.结论 卵巢转移性肿瘤以胃肠道肿瘤转移最为常见,确诊需病理特征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女性胃肠癌手术史者,需密切随访,警惕卵巢转移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并分析胃癌组织中PIM-3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胃癌组织根治性切除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分别测定PIM-3在50例胃癌组织和及其中25例患者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IM-3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有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癌旁组织中PIM-3的表达阳性率(16%)显著低于胃癌组织(90%);PIM-3的表达与胃癌组织中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转移和静脉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关系不大(P>0.05).结论 PIM-3参与胃癌组织细胞的分化、浸润和转移,促进肿瘤恶化和癌症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特点及处理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及病理诊断的122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占总分娩人数的0.79%(期间分娩共15 458例),9例于孕前发现,20例为孕早期发现,3例孕中期发现,90例孕晚期发现(包括剖宫产术中发现);1例于早孕期行囊肿剔除术,4例于孕中期行囊肿剔除术,117例于孕晚期剖宫产术中行手术治疗;孕期发现蒂扭转5例(4.10%),破裂3例(2.46%),其中直径〉5 cm的肿物更易发生并发症(P〈0.05),孕中期较孕早晚期更易发生并发症(P〈0.05);122例患者肿瘤数为135个,其中良性肿瘤129个,以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畸胎瘤为主;新生儿均无异常。结论:在孕期适时进行手术干预对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患者及胎儿是安全的,剖宫产术中发现卵巢肿瘤时行剔除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