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评估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后重度再狭窄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颈动脉再通手术治疗后发生严重再狭窄而二次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资料,其中CEA术后再狭窄3例,CAS术后再狭窄12例,均通过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结果对于CEA术后再狭窄的患者,治疗包括脑保护下CAS手术(2例)、球囊扩张(1例);对于CAS术后再狭窄的患者,治疗包括再次行CEA及补片血管成形术(7例)、球囊扩张(3例)、再次行脑保护下CAS术(2例)。患者围术期无脑卒中或死亡发生。1例CAS术后再狭窄患者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治疗后,6个月随访再次发生颈动脉再狭窄且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接受CEA及补片血管成形术,术后随访1年显示颈动脉血流通畅。其余患者在术后随访过程中未见脑卒中或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外颈动脉再通术后再狭窄的重要手段。对于重度再狭窄的患者,需注意个体化治疗方式,围术期疗效及中期再狭窄复发率较满意,但仍需密切随访,注意再狭窄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等。与CEA相比,CAS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微创,但术后远期同样存在再狭窄的风险。本文将对CAS术后再狭窄这个特殊并发症的诊治策略作一介绍。1 CAS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CAS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取决于再狭窄的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讨论支架后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治疗AS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闭塞的患者77例(107条肢体),分为开放手术20条,复合手术12条,血管腔内成形术56条,基因药物治疗3条,截肢16条。术后再狭窄闭塞发生的时间为术后0.5~48个月,平均12.27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9例,随访率88.23%。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期间出现支架内再狭窄39例,发生率为56.52%,术后3、6个月各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各组治疗效果有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术后24个月,各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区别,其中外科手术旁路术组的再狭窄率最低(15.00%),单纯球囊扩张组的再狭窄率最高(78.57%)。结论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每个再狭窄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尽量避免过多支架植入。必要时应配合开放手术,术后予以正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方法:选择47例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股腘动脉闭塞患者,于术前24 h、术后3 d检测血清hs-CRP、IL-6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应用超声检查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分析hs-CRP、IL-6水平及术前血糖、血脂状况、病变程度与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结果:4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中,13例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组术前24 h与术后3 d的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均P<0.05);无论是再狭窄组还是无再狭窄组,术后hs-CRP、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两组间两者的升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再狭窄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术前TASC II分级越高,术后再狭窄率越高(χ2=7.245,P=0.027)。 结论:围手术期炎症因子hs-CRP、IL-6水平增高,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风险增加,此外,再狭窄还与糖尿病及术前股腘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发病率逐年增高,腔内成形术治疗LASO的近期效果满意,但中远期的再狭窄率较高。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全程,因此探讨炎症反应对LASO腔内治疗术后的影响,炎症因子对术后再狭窄风险的预测作用及如何通过控制炎症反应来降低术后再狭窄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 (NO)是由正常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能维持血管舒张和血循环内环境稳定。目前研究认为 ,在血管术后再狭窄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 NO在血循环的作用及其与 NO供体、转基因技术等对术后防治血管术后再狭窄 (RS)的进展作一综述 ,为探索防治再狭窄的临床治疗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内斑块切除治疗缺乏流出道的股腘动脉狭窄病变的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5年6月笔者对所在单位21例以重度间歇跛行为主要症状、缺乏远端流出道的股腘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腔内斑块切除术,并进行随访。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3、6、12个月跛行距离均明显且逐渐增加(均P0.05);术后2d与3、6、12个月踝肱指数均明显增加(均P0.05);术后3个月无靶血管再狭窄,术后6个月发现靶血管再狭窄1例(1/21),术后12个月发现靶血管再狭窄2例(2/21),均为中度再狭窄。结论:腔内斑块切除术治疗缺乏流出道的股腘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肺静脉再狭窄是肺静脉畸形术后常见并发症, 需行再次手术干预。基于解剖修补术(anatomic-based repair)是由波士顿儿童医院报道治疗肺静脉异位引流和肺静脉狭窄的手术方法, 目前国内尚无应用先例。本文报道应用基于解剖修补术成功治疗1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右肺静脉再狭窄的16个月女患儿, 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再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吻合口严重狭窄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通常采用内窥镜下食管扩张术或再次开胸手术治疗。我们报道10例手术切除狭窄吻合口,原位食管胃端端吻合。无吻合口漏或手术死亡。随访1年5年,无吻合口再狭窄。现就再手术的适应证、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法进行讨论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等。颈动脉再通手术可降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但术后存在再狭窄的风险。CEA术后第1年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再狭窄的预防、治疗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可以获得理想的血液再灌注,但30%~40%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再狭窄,并需要选择其他介入治疗方法。本文介绍目前血管再狭窄各种治疗方法、存在问题及发展,旨在提高对血管再狭窄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早期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发生再狭窄的早期随访结果,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在我院行CAS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3、5、12和24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分析术前及术中诸多高危因素对术后ISRS发生的影响。结果共计37例患者接受了随访,其中,男性占91.9%(34/37),女性占8.1%(3/37);平均年龄(70.5±5.9)岁;平均随访(12.2±7.7)个月。术后发生ISRS16例(43.2%),再狭窄程度≥50%者仅占2.7%(1/37);其余均为30%~50%的轻度狭窄;3例女性患者均发生轻度狭窄。术后发生ISRS与患者性别、术中颈动脉球囊后扩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结论CAS术后重度ISRS发生率较低;女性患者CAS术后可能更容易发生ISRS;术中球囊后扩对预防再狭窄可能有一定的作用;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应同时加强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与血管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氯(N0)是由正常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能维持血管舒张和血循环内环境稳定。目前研究认为,在血管术后再狭窄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NO在血循环的作用及其与N0供体、转基因技术等对术后防治血管术后再狭窄(RS)的进展作一综述,为探索防治再狭窄的临床治疗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股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股总动脉硬化闭塞症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股动脉内膜剥脱术的103例股总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通畅组和再狭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股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103例患者术后发生再狭窄36例(35.0%)。再狭窄组和通畅组患者的合并糖尿病情况、吸烟情况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通畅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高,吸烟率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RR=3.338,95%CI为(1.003,11.113),P=0.049]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RR=3.311,95%CI为(1.166,9.397),P=0.024]均是股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接受了股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股总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和强化他汀治疗,以降低股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沙格雷酯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接受CEA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抗血小板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A组,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50 mg/d)和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组(B组,沙格雷酯100 mg,3次/d联合氯吡格雷50 mg/d),比较术后新发脑卒中、再狭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A组34例,B组30例,其中新发脑卒中1例(B组),患侧颈动脉再狭窄3例(中度再狭窄A组1例,B组2例,重度再狭窄A组1例),出血事件3例(一般出血事件A组3例,其中皮下淤血2例,肉眼血尿1例).2组均无死亡病例.新发脑卒中和再狭窄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2组均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术后新发脑卒中、再狭窄发生率、死亡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阿司匹林和沙格雷酯并无明显差异.沙格雷酯联合氯吡格雷用于CEA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以下肢体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成形术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及NO水平的变化及其对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膝下ASO患者40例(46肢),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h、24h、1周及1个月、3个月的血浆ET-1及NO水平的变化。患者术后3个月常规行患肢CTA检查,与术前影像学资料比较,判断是否发生血管再狭窄,并分析血管再狭窄与血浆ET-1及NO水平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h血浆ET-1较术前明显升高,并在术后24h至1周维持在较高水平;CTA检查未发现血管再狭窄者36例(40肢),血浆ET-1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并维持至术后3个月;而CTA检查发现血管再狭窄者4例(6肢),血浆ET-1术后1个月再次升高,术后3个月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未发现血管再狭窄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NO水平变化与ET-1相反。结论:ASO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后动态监测血浆ET-1及NO水平,对预测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支架内再狭窄的31例下肢ASO患者(49条肢体)资料,其中狭窄病变37条肢体,闭塞病变12条肢体;病变长度8.5~35 cm,平均(25.2±7.5)cm。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治疗,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35例,球囊扩张后导管溶栓术3例,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3例,导管溶栓后球囊扩张术7例,斑块旋切术1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平均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28例获得随访3~32个月,平均(16.2±5.8)个月,期间出现再狭窄6例(21.4%),均再次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无截肢及死亡病例。结论:结合其他腔内疗法,球囊扩张术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顺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肾盂成型术后肾孟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球囊扩张术治疗肾盂成型术后UPJO 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5 -42岁,平均年龄30岁;腹腔镜肾盂成型术后再狭窄12例;开放性肾盂成型术后再狭窄6例.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成功,无大出血、肾周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40~110 min,平均75 min.手术失血量35 -80 ml,平均50 ml.随访12个月,治愈12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88.9%.结论采用经皮肾穿刺顺行法球囊扩张术治疗肾盂成型术后UPJO创伤小、安全、疗效好,易于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接受Rotarex PMT联合DCB治疗的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评价治疗效果,统计并发症。结果26例手术均成功,随访期间无死亡或截肢,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26)。术后1周Rutherford临床分级较术前降低(P=0.012)。术后3、6、12个月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6、12个月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15%(25/26)、84.62%(22/26),12个月免于靶血管血运重建(f-TLR)率为88.46%(23/26)。结论Rotarex PMT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治疗尿道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12月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柱状及襻状电极)电切治疗尿道狭窄10例,其中骨盆骨折所致1例,会阴部骑跨伤4例,前列腺电切术后狭窄2例,长期留置尿管后狭窄3例。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10~30ml:术后随访10例,自行排尿通畅,无性功能障碍和尿失禁,术后6个月Qmax15—24ml/s。所有病例随访期间未出现再狭窄。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束电切治疗尿道狭窄,具有低温切割、切割准确、术后尿道再狭窄少等优点,是很有效的微创新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