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香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勇  周红娇  羊晓东  赵静峰  黄荣  李良 《中草药》2005,36(8):1142-1144
清香木姜子L itsea euosm a W.W.Sm ith系樟科木姜子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亚洲地区[1],民间用于治疗寒腹痛、水肿及风湿关节痛。清香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至今未见报道,为研究其活性成分,本实验对采自云南西双版纳州的该种植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7个已知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阿朴吩生物碱,1个黄酮苷,1个新木脂素和1个甾体。分别鉴定为lauro litsine*通讯作者李良E-m a il:liliang5758@sina.com(Ⅰ)、astragalin(Ⅱ)、d ihdrodehydrod icon ifery alco-ho l(Ⅲ)、5,6-epoxystigm astan-3-o l(Ⅳ)、ethy l 2,4-d ihyd…  相似文献   

2.
剑叶三宝木枝条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剑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xyphophylloides)枝条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剑叶三宝木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22-麦角甾烯-3β-醇-11-酮(1)、mangdesisterol(2)、6-Deoxy-jacareubin(3)、ergosterol peroxide (4)、丁香脂素(5)、表丁香脂素(6)、β-谷甾醇(7)和胡萝卜苷(8).结论 化合物1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3、4、6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化合物1~6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2和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毛楤木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寻找降粉活性成分,研究黄楤毛木(Aralia decaisrzeana Hance)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语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Ⅰ),熊果酸(Ⅱ),甘落醇(Ⅲ),蔗糖(Ⅳ),β-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楤木酮(Ⅶ)。结论:化合物Ⅶ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楤木酮(Aralone)。其中化合物Ⅱ,Ⅲ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Ⅳ,Ⅵ为本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木匆心)木Aralia subcapitata Hoo为五加科Araliaceae(木匆心)木属Aralia植物,主产于安徽[1].民间常用于壮肾,散瘀,主治肾病[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适应原"样作用,镇痛和抗惊厥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和抗局部缺血的作用,降血脂,降血糖和降血压作用,保肝作用,抗酒精中毒和抗癌作用[3].前文报道了从安徽(木匆心)木的根皮中分离得到的3个三萜成分[4] .本研究报道进一步研究得到的4个芳香类化学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精(Ⅰ),咖啡酸(Ⅱ),4′-羟基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和异甘草苷(Ⅳ)的分离和鉴定.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剑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xyphophyll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及理化常数鉴定结构。结果从剑叶三宝木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包括8个二萜类、2个香豆素类、1个苯基丙烯衍生物、1个木脂素类,分别鉴定为补骨脂素(1)、异补骨脂素(2)、3,4,5-三甲氧基肉桂醛(3)、domohinone(4)、12-hydroxy-13-methylpodocarpa-9,11,13-trien-3-one(5)、sonderianol(6)、trigonostemone(7)、trigoxyphin N(8)、trigonochinene E(9)、trigoxyphin A(10)、trigoxyphin Q(11)、2,6,2′,6′-四甲氧基-4,4′-双(2,3-环氧-1-羟丙基)联苯(12)。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9、11、1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剑叶木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姝  李来伟  羊晓东  赵静峰  李良 《中药材》2008,31(7):985-987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剑叶木姜子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冷浸提取,乙醚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istortetralone(1)、dehydrodiisoeugenol(2)、dihydrodehydrodiconifery alcohol(3)、5,7-dimethoxy-3′,4′-methylenedioxyflavan-3-ol(4)、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5)、香草醛((vanillin,6)、β-谷甾醇(β-sitosterolm,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瓜馥木化学成分的研究(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瓜馥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法进行了结构解析,并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从瓜馥木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EI-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为马兜铃内酰胺AⅡ(Ⅰ)、马兜铃内酰胺BⅡ(Ⅱ)、大黄素甲醚(Ⅲ)、β-谷甾醇(Ⅳ)及豆甾烷-7-酮(Ⅴ);化合物Ⅰ对肺腺癌GLC-82及HL60白血病细胞株均具有细胞毒作用。结论: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瓜馥木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对肺腺癌GLC-82、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234.45、101.17μM。  相似文献   

8.
交让木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交让木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 柱层析对交让木果实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学方法和渡谱数据(ESIMS,1D-NMR,2D-NMR)对分离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得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Paxdaphnine B(Ⅰ),Paxdaphnine A(Ⅱ),Daphgracine(Ⅲ),Daphgraeiline(Ⅳ),Yuzurine(Ⅴ).结论 化合物Ⅰ-Ⅴ均为虎皮楠生物碱,并且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 采用柱色谱技术分离黄花倒水莲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 re-duction assay)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棕榈酸(Ⅰ)、1,3-二羟基-2-甲基(口山)酮(Ⅱ)、24乙基一豆甾-7,(E)-22-二烯-3-醇(Ⅲ)、对羟基苯甲醛(Ⅳ)、1,3-二羟基(口山)酮(Ⅴ)、1,3-二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Ⅳ)、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Ⅶ)、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Ⅷ)、对羟基苯甲酸(Ⅸ)和原儿茶酸甲酯(Ⅹ).其中化合物Ⅱ、Ⅴ、Ⅵ在体外有一定的抗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和柯撒奇B3型病毒(Cox B3)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Ⅴ、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为新天然产物.首次研究该植物化学成分的抗病毒活性,化合物Ⅱ、Ⅴ、Ⅵ均为1,3-二羟基取代(口山)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花三宝木Trigonostemonlutescens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NMR、IR、MS等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并运用MTT法测定化合物1~4对人肺癌A549细胞、宫颈癌HeLa细胞和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黄花三宝木茎中分离得到4个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分别鉴定为5,5′-二甲氧基木香酚A(1)、丁香脂素(2)、里立脂素B二甲醚(3)、木香酚A(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对A549、HeLa和MCF-7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1.
瓜馥木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瓜馥木F issistigm a oldham ii(H em sl.)M err.为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根入药,性温味辛,具有祛风除湿、镇痛消肿、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于跌打损伤、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的治疗[1]。为寻找反映瓜馥木中抗炎、镇痛活性特征成分,笔者对瓜馥木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前文[2]已报道N-甲基-2,3,6-三甲氧基吗啡烷二烯酮(N-m ethy l-trim ethoxym orph inand ien-7-one),本研究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O-甲基芒籽碱(O-m ethy l-m oschtao line,Ⅰ)、酸花木碱(毛叶含笑碱,oxy lop-ine,Ⅱ)、氧代克斑…  相似文献   

12.
排风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明霞  周媛  邹坤  程凡  刘蓉 《中药材》2008,31(9):1332-1334
目的:研究排风藤Solanum cathayan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及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对排风藤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从排风藤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正二十四烷酸(Ⅰ)、β-谷甾醇(Ⅱ)、羽扇豆醇(Ⅲ)、8-羟基-3-甲氧基-5H-吡啶[2,1-c]并吡嗪-5-酮(Ⅳ)、2,6-二氧-1,2,3,6四氢嘧啶-4-羧酸乙酯(Ⅴ).结论:化合物Ⅰ和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和Ⅴ为首次自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江芳  王新峦  王乃利  姚新生 《中草药》2008,39(9):1281-1285
目的研究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中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的成分,考察化合物对大鼠骨肉瘤细胞UMR106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骨肉瘤细胞UMR106的增殖作为活性追踪指标,运用各种现代分离手段对朝鲜淫羊藿的水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用光谱学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同时检测化合物的活性。结果分离得到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9′-(α-吡喃鼠李糖基)-3,5′-二甲氧基-3′:7,4′:8-二环氧新木脂素-4,9-二醇(Ⅰ)、柏木苷A(Ⅱ)、( )-环合橄榄树脂素(Ⅲ)、( )-南烛木树脂酚(Ⅳ)、( )-异落叶松树脂醇(Ⅴ)。检测了化合物Ⅰ~Ⅴ对UMR106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柏木苷C;化合物Ⅱ、Ⅳ、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Ⅴ对UMR106细胞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都呈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化合物Ⅰ只促进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4.
接骨木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茎枝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60%乙醇提取,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ODS,制备型HPLC等各种现代分离手段,对接骨木中的木脂素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学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包括erythro-guaiacylglycerol-β-O-4'-sinapyl ether(1),1-(4'-hydroxr-3'-methoxyphenyl)-2-[4"-(3-hydroxy-pmpyl)-2",6"-di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2),异落叶松树脂醇(3),bursel-ignan(4),lyoniresinol(8),5-甲氧基-异落叶松树脂醇(6),环橄榄树脂素(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多种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照,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二甲基(2R)-2-[(4-乙氧基-4-氧代丁酰基)氧基]琥珀酸酯(Ⅰ)、愈创木基甘油-β-阿魏酸醚(Ⅱ)、香豆酸甲酯(Ⅲ)、对羟基苯甲酸甲酯(Ⅳ)、苯甲酸(Ⅴ)。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仙人掌酯(opun tiaester),化合物Ⅱ~Ⅳ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太白楤木Aralia taibaiensis根皮70%乙醇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其作为药用资源的可能性。方法:取太白楤木药材3 kg,70%乙醇浸泡提取,经减压浓缩后得到太白楤木浸膏,将浸膏加适量水分散,得到太白楤木上样液,将上样液经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吸附,依次用水和70%乙醇洗脱,得到2个部位。对其70%乙醇部分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且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太白楤木70%乙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aliasaponinⅫ(1),竹节参皂苷1(2),竹节参皂苷Ⅳa(3),tarasaponin V(4),蓣知子皂苷Ⅳ(5),elatoside F(6),araliasaponinⅡ(7),araliasaponinⅥ(8),araliasaponinⅢ(9),楤木皂苷A(10),银莲花苷(11),3-O-[β-Drhamnopyranosy(1→2)-α-L-arabinopyranosy]-28-O-[β-D-glucopyrannoside(1→6)-β-D-glucopyrannoside]oleanlic acid(12)。结论:化合物6~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7,(1)
目的:研究头花蓼中木脂素类成分及其降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分离手段对头花蓼降糖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体外α-淀粉酶抑制实验对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成分进行体外活性实验。结果:从头花蓼中共分离出7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异落叶松脂醇(1)、(-)-南烛木树脂酚-2a-O-[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2)、(-)-异落叶松脂素-2a-O-β-D-木吡喃糖苷(3)、(+)-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吡喃糖苷(4)、(-)-异落叶松脂素-3a-O-β-D-葡萄糖苷(5)、nudiposide(6)、lyoniside(7)。结论:其中,化合物1、2、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为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显示出了较好的体外α-淀粉酶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对体外α-淀粉酶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紫丁香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木犀科丁香属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反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化学方法及参照文献鉴定单体成分结构.结果 从紫丁香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methyl-1-oxo-octahydro-cyclopenta[c]pyran-4-carboxylic acid(Ⅰ)、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莨菪亭)(Ⅱ)、5,7,4'-三羟基黄酮(芹菜素)(Ⅲ)、自桦酸(Ⅳ)、乌苏酸(Ⅴ)、19α-羟基乌苏酸(Ⅵ)、3一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Ⅶ)、胡萝卜苷(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环烯醚萜氧化产物,化合物Ⅱ、Ⅲ,Ⅵ、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大接骨丹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燕  涂念  张勇慧  阮汉利  皮慧芳 《中草药》2009,40(10):1551-1553
目的 研究大接骨丹Torricellia angulata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大接骨丹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进行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分析或直接与对照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Ⅱ)、硬脂酸(Ⅲ)、软脂酸(Ⅳ)、syringoylglycerol(Ⅴ)、2H-1-benzopyr-an-2-one(Ⅵ)、3,5-二甲氧基苯甲醛(Ⅶ)、β-胡萝卜苷(Ⅷ)、9H-pyrano[2,3-f]-1,4-benzodioxin-9-one(Ⅸ)、(E)-对甲基苯丙烯醛(Ⅹ)、7-羰基-β-胡萝卜苷(Ⅺ)、邻,对-二甲氧基苯甲酸(Ⅻ)、10-griselinosidic acid(ⅩⅢ).结论 化合物Ⅱ、Ⅴ~Ⅶ、Ⅸ~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Ⅵ、Ⅸ为首次从鞘柄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城南细辛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南细辛的活性化学成分,用乙醇冷浸提取,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理化方法和光谱方法(UV,IR,NMR,MS)鉴定为卡枯醇(kakuol,Ⅰ)、2-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丙酮(2-m ethoxy-4,5-m ethylened-ioxyprop iophenone,Ⅱ)和P luviatilol(Ⅲ)。化合物Ⅱ、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