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例甲状腺CASTLE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结果 患者男性,44岁,发现右颈部肿块2月余,B超提示右甲状腺实性占位性病变伴颈淋巴结转移,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呈胸腺样分化癌(CASTLE)。 甲状腺CASTLE大体为灰白色实性分叶状肿块。光镜下肿瘤组织呈大小不一的巢状分布,巢间由丰富的促纤维组织增生性间质,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胞界不清,核卵圆形,呈空泡状,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5及CD117。结论 甲状腺CASTLE是少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生于中老年人,组织学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应与甲状腺SETTLE、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鳞状细胞癌、转移性淋巴上皮瘤样癌及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等鉴别。免疫组化CD5和CD117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复习100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分析各亚型的病理形态特征。卵黄囊瘤可有肝样、卵黄囊样、宫内膜样、乃至肠样分化;疏松的空状结构、透明小球(PAS染色阳性)有助于与胚胎性癌相鉴别。免疫过氧化物酶标记,keratin和CEA对诊断有一定意义。β—HCG是绒癌和胚胎性癌中合体滋养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精原细胞瘤也可表达异位β—HCG。  相似文献   

3.
肝脏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及转移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为形态相似的一系列肿瘤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 对肝脏的20例原发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以及26例转移性肿瘤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用SP法和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0例(43.4%)原发肿瘤中肉瘤样癌3例(6.5%),血管肉瘤11例(23.9%),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2(5%)例,梭形细胞类癌1例(2.2%),未分化肉瘤3例(6.5%);26例(56.5%)转移性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GIST)20例(43.4%),平滑肌肉瘤3例(6.5%),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2例(4.3%),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2.2%)。46例肝脏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无论原发或转移,在形态上都有重叠,其中血管外皮细胞瘤样结构最为常见,几乎在每一类型的肿瘤中均可出现。组织形态最为复杂的是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同一肿瘤内同时出现2种或3种不同结构的情况在切除的肿瘤标本中广泛存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间质瘤CD117大部分病例阳性,存在原发瘤阳性而转移瘤阴性或同一肿瘤内部分细胞阳性部分细胞阴性的情况。平滑肌肉瘤SMA阳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NF、S-100阳性,二者均CD117阴性。血管源性肿瘤对CD34、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有不同的阳性反应。肉瘤样癌CK及Vimentin均阳性。梭形细胞类癌CK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结论 原发的肝脏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以血管肉瘤最为常见,转移转移瘤则以胃肠道间质瘤最多,其形态的复杂性、相似性,使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成为诊断这类肿瘤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穿刺细胞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4例有组织病理学对照的HTT穿刺细胞学涂片的病理特点,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等特征,总结HTT主要的细胞学诊断要点及辅助鉴别诊断。结果 HTT细针穿刺细胞学显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部分呈相互黏附的簇状或形成具有小梁状表现的簇状;瘤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胞质中等量或丰富,细胞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细腻颗粒状,可见小核仁,易见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细胞核轮廓不规则,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的特征;间质存在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瘤细胞簇黏附并不紧密,有小梁状或合体样结构,瘤细胞围绕透明变物质呈放射状分布,丰富的嗜酸性或嗜双色性胞质,细胞核相对拉长,无乳头状结构及纤维血管轴心,无砂粒体。组织病理学显示瘤细胞呈梁状、器官样排列,小梁间见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胞质嗜酸,细颗粒状,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结论 结合超声学的改变,仔细观察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间质成分及细胞学特点,考虑HTT的患者可行细胞块Ki-67染色辅助诊断,提高HTT的诊断准确性或术中冰冻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物切面灰白,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肿瘤细胞排列成2种形态,一种是管状或巢状结构,肿瘤部分呈弯曲的互相交织的管状,条索状,管腔细长,瘤细胞呈巢状漂浮于黏液状背景中;另一种为梭形细胞区,瘤细胞呈条索状排列。瘤细胞阳性表达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不表达CD15、高分子角蛋白抗体、抗人黑素细胞单克隆抗体。随访4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具有黏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结构,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  相似文献   

6.
子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颈神经内分泌肿瘤(N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5例NTC进行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随访及献复习.结果 瘤组织呈弥漫性或片团状浸润,瘤细胞体积小,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胞质少,核深染,分裂象多见,每例均有坏死.2例可见菊形团样构.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低分子量CK(358H11),5例瘤细胞均表达CgA、Syn及NSE.电镜观察到菊形团样结构及神经内分泌颗粒.5例NTC中2例为典型类癌,3例方小细胞癌,2例伴鳞癌分化,1例伴腺癌分化.结论 宫颈NTC的组织形态类似于肺的NTC,除典型类癌外,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诊断宫神经内分泌癌必须两项以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或电镜观察到神经内分泌颗粒.病理诊断应与子宫颈内膜闷质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小细胞型低分化鳞癌等鉴别.免疫组化及电镜对这些肿瘤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罕见,是甲状腺或头颈部软组织的独特肿瘤。该肿瘤与原发性鳞癌或淋巴上皮瘤相似,有胸腺样分化特征包括Hassall球、有时有血管周腔隙及出现淋巴细胞。异位胸腺组织可源于颈部胸腺下行不全或持续存在,并可发生于胚胎期胸腺从下颚角下降到胸骨口路径的任何部位。这里,作者报道2例甲状腺外CASTLE。具有胸腺样分化特征的鳞样癌的鉴别诊断包括:甲状腺外CASTLE、伴胸腺分化的原发鳞癌、皮肤淋巴上皮样癌、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鳞癌。在诊断甲状腺外胸腺样分化癌时切记要排除皮肤淋巴上皮样癌和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鳞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2例甲状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性未分化癌并文献复习。方法对此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组织形态表现为梭形肿瘤细胞、瘤巨细胞弥漫分布,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呈良性增生,肿瘤有坏死。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vimentin(+),TG(±),破骨细胞样巨细胞CD68(+)。结论甲状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性未分化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肿瘤,预后极差;组织形态学呈肉瘤样改变,应注意与肉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多克隆抗角蛋白抗体,以免疫过氧化酶PAP法,对128例不同类型肿瘤的常规石蜡包埋组织进行标记。其结果大多数癌除肝细胞肝癌、肾透明细胞癌外,大部分肿瘤细胞显示中等度到强阳性。在滑膜肉瘤、恶性间皮瘤及胸腺瘤上皮样成份弱阳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上皮样平滑肌瘤、精原细胞瘤和类癌都显阴性。结果提示该多克隆抗角蛋白抗体在低分化或未分化癌与淋巴瘤、黑色素瘤等鉴别诊断中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喉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喉多形性腺瘤进行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3例肿瘤均位于声门上区,其中2例位于会厌,1例位于假声带,大体肿瘤直径均小于3 cm,3例均有包膜,其中1例包膜不完整。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条索状和片状,细胞形态多种多样,间质为黏液样及软骨样,1例间质明显透明样变;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CKAE1/AE3、Vimentin、S-100、肌动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均阳性。结论:喉多形性腺瘤是喉部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易误诊为喉癌,形态学上应与肌上皮瘤、基底细胞腺瘤、恶性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预后。方法对我院2例乳腺癌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结果镜检显示病变边界清楚,一例由分化较好的浸润性导管癌成分及恶性梭形细胞组成;一例为恶性梭形细胞成分伴有骨分化和软骨分化,其边缘有分化稍差的浸润性导管癌成分。免疫表型: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S-100蛋白阳性,CKAE与CK34均阴性;癌细胞CKAE、CK34均阳性,vimentin阴性、S-100蛋白例1癌细胞阴性,例2癌细胞散在阳性。结论原发于乳腺的癌肉瘤较罕见,诊断需与肉瘤化癌、叶状囊肉瘤、产生基质的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细胞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将1例CASTLE患者术中新鲜标本制作细胞印片、冰冻切片,术后固定标本制作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所有切片均进行光镜下分析,对照诊断。结果 CASTLE细胞印片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呈小片状及簇状分布,背景中见良性的小淋巴细胞散在分布。肿瘤细胞核质比大,胞质少,嗜双色性,细胞界限不清,部分细胞大小不一,异型明显;核呈圆形及卵圆形,空泡状,可见明显的小核仁,偶见大核仁及核分裂。结论细胞学检查对诊断甲状腺CASTLE有帮助,但其细胞学特征与恶性淋巴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性淋巴上皮瘤样癌相似,在诊断时需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及光镜下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患者以颈部肿物就诊,大体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孤立结节,2例有假包膜,癌组织主要由多角形细胞及棱形细胞构成,异型性不一,有多种组织学结构,以巢状和束状为主,少数形成滤泡。3例间质未见淀粉样物,免疫组化降钙素阳性,嗜铬素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突触素阳性程度不一。甲状腺球蛋白1例阳性。结论甲状腺髓样癌形态多样,尤其需要与腺瘤、低分化滤泡癌、未分化癌等鉴别。主要依据形态特点,结合免疫组化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IF-1α和VEGF蛋白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40例甲状腺癌组织、50例甲状腺腺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阳性表达和MVD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腺瘤组织(P<0.05).在14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达包膜或包膜外、分化程度高以及AJCC分期高者HIF-1α的表达明显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未突破包膜、分化程度低以及AJCC分期低者(P<0.05).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浸润达包膜或包膜外以及AJCC分期高者VEGF及MVD计数明显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未突破包膜以及AJCC分期低者(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及MVD值之间相互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605、0.564、0.513,P< 0.05).结论 HIF-1α、VEGF和MVD计数可作为辅助甲状腺肿瘤早期鉴别诊断和预测其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治及预后。 方法 收集7例甲状腺内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B病毒(EBV)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情况。 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中位年龄54岁(40~71岁)。 肿瘤均位于甲状腺内,平均最大径(4.0±1.2)cm(2.2~6.0 cm)。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腺叶切除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辅助放疗,其中5例接受化疗。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163个月,随访病例均存活,其中2例多次局部复发,1例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余病例未发现复发或转移。所有病例均阳性表达CK-pan、P63、CD5、CD117,不表达TTF-1、TG、CT和PAX8,其中1例弥漫表达SYN和CgA,Ki-67增殖指数在10%~90%。 7例EBV原位杂交均为阴性。 结论 甲状腺内胸腺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惰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CD5、CD117及单克隆PAX8组合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EBV可能不参与甲状腺内胸腺癌的发生。手术腺叶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治疗甲状腺内胸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对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明显周围组织侵犯的患者,术后辅助放疗和/或联合化疗可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组织学改变、特殊染色和免疫表型等病理学特点.方法 在回顾性分析8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基础上,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患者均以颈部包块就诊,2例伴有疼痛.发病年龄19~71岁(平均47.1岁).本组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Galectin-3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甲状腺滤泡性癌及8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lectin-3的表达.结果 Galectin-3表达阳性率在甲状腺滤泡性癌为84%,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为19%(P<0.01).Galectin-3表达强阳性者,在甲状腺滤泡性癌占40%,而在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无一例强阳性.结论 Galectin-3表达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肿瘤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孤立性纤维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前列腺孤立性纤维肿瘤10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果年龄46~85岁。光学显微镜下形态多样,边界清晰,由交替性分布的细胞丰富区和细胞稀疏区组成,分枝状的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可见黏液变、脂肪细胞形成。免疫表型:几乎所有肿瘤细胞质呈Viment(10/10)、CD34(10/10)强阳性、弥漫表达,CD99(9/10)、Bcl-2(10/10)呈阳性表达。结论孤立性纤维肿瘤可发生在躯体所有解剖部位,发生在前列腺的孤立性纤维肿瘤需与该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依据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胡志强  黄凌燕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41-1142
目的探讨外科淋巴结清扫中对意外发现微小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外科淋巴结清扫标本中发现的微小GIST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镜下瘤细胞为梭形细胞,异型性小,成束状或编织状排列,核分裂像偶见;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CD117(+++),CD34(+++),S-100(-),Des(-),SMA(-)。结论在外科淋巴结清扫标本中,对发现的微小梭形细胞肿瘤要高度警惕GIST的可能,并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可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CNA、VEGF表达。结果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且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PCNA、VEGF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的协助诊断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