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慧群 《现代护理》2007,13(32):3175-3175
上颌窦癌常因生长隐蔽[1],局限于窦腔内,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一旦症状明显,肿瘤多侵及骨壁及周围组织,故临床上以中晚期病人多见,治疗效果不佳。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认为[1]:对于大多数中晚期的上颌窦癌由于其结构复杂,且受美容和功能的限制,需进行综合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在发达国家已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4位.其发病隐匿,进展快,发现时往往已属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其预后较差.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1],是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持续释放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受微小损伤[2],以达到治疗目的.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对1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术中125Ⅰ粒子植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曾小奇 《护理研究》2011,25(2):148-149
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1],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释放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限度的杀伤,与外科手术结合,可以缩小解剖范围,扩展手术的治疗作用,对于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在发达国家已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4位。其发病隐匿,进展快,发现时往往已属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其预后较差。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是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持续释放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受微小损伤,以达到治疗目的。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对1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术中^125Ⅰ粒子植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斌  刘爱英  郝海芳 《护理研究》2007,21(11):1009-1009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明显。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1],可根据肿瘤的体积、密度以及与邻近重要脏器的解剖关系进行合理布源,达到“定向治疗”,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及功能无损伤或轻微损伤。2  相似文献   

6.
张萌 《天津护理》2010,18(4):208-209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属于近距离内放射治疗。该治疗方法是将放射性粒子^125I在术中或CT、B超引导下,根据三维立体治疗计划,将微型放射性粒子源^125I准确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微型放射源持续放出的低能量的Y射线,在200天内连续不断地作用于肿瘤,抑制或杀灭进入活跃期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由于低能量光子的放射性核素的研制成功、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及CT、B超等精确定位系统的应用,使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技术更加完善.我院自2007年开展第1例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以来,至今已成功地为29例肿瘤患者实施了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植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8例组织间植入I125放射微粒治疗晚期转移癌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粒子刀)是近年来欧美和国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其能根据肿瘤的形态和大小在立体定向治疗系统(TPS)的指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按计划植入肿瘤组织内,利用放射性粒子释放的’射线对肿瘤进行持续低剂量照射,杀灭肿瘤细胞,做到对肿瘤的“适形治疗”,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及发展,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我科于2008年2月-2009年3月收治8例晚期转移癌患者,在组织间植入I125放射性粒子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种植治疗前列腺癌始于1901年,当时由于没有相应辅助设备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保证,临床应用对患者和工作人员造成极大的损伤.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微型粒子源的研制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特别是有超声引导下的精确定位系统的保证,使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治疗恶性肿瘤在前列腺粒子植入方面得以迅速开展.它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特殊的设备,按治疗计划系统,通过直肠超声引导将放射源直接植入前列腺内,通过放射性核素释放射线对肿瘤进行杀伤起到治疗作用[1],因不良反应小、微创面具有明显优势,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7%[2].我院应用此方法对2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粒子(粒子刀、体内伽马刀)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技术,已经艰难的发展成为中外治疗实体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是将放射性粒子按照放射治疗计划,均匀、规律地植入恶性肿瘤组织中,让肿瘤得到较高剂量的放射性照射,而正常组织不受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粒子植入技术可普遍用于难以手术切除、达不到根治切除和手术残余的肿瘤治疗,以及肿瘤切除术后的肿瘤周缘植入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在我国是一门尖端新技术,近3年发展迅速,国内至少有600家医院开展了这项技术,而且将治疗适应征扩大到肝、脾、肺、食管、直肠、前列腺、甲状腺等很多内脏实体肿瘤。现将其发展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晚期胰腺癌不能手术切除,我们在行胆—肠通道重建的同时,直视下经超声引导行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来治疗,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材料与方法:我院在彩超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来治疗胰腺癌,术中引导,方便、直接、准确。结果:本组病例16例,术后一个月复查,10例肿那个缩小1/2以上,6例亦有明显缩小,有效率达100%。结论:超声的引导介入能准确地、均匀地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块内,保证了手术顺利成功。放射性粒子植入是局部"适形"放疗,肿瘤靶区高剂量,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较低,有效地提高了治疗增益系统(TGF),减少了并发症,增加了疗效,提高了患者地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1],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秋艳  王爱丽  王方 《护理研究》2007,21(30):2815-2816
中耳恶性肿瘤是发生在特殊耳感觉器官的癌症,发生率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0.7%~1.6%,占全身癌肿的0.06%[1-3].其治疗目前以乳突根治术、侧颞骨切除术、颞骨次全切除术及颞骨全切除术为主,术后加以放疗,其5年生存率30%~50%[4].组织间植入放射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头颈部肿瘤已有多年历史,在欧美国家应用近距离放射粒子治疗肿瘤有效率达到83%~100%[5-7],对复发肿瘤用125I粒子进行植入治疗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8].125I粒子是低能γ射线源,利用125I释放的低能量X射线及γ射线直接杀伤肿瘤并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再增殖及扩散,起到在肿瘤组织内部"定向爆破"的作用[9],从而延长病人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我科于2007年3月为1例中耳复发鳞癌实施了切除复发肿瘤主体,颢骨部分切除术,将带蒂胸大肌转移修复缺损处,同时术中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近距离组织间照射的手术.术后3周病人转入我院放疗科辅助外照射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恶性肿瘤是致死率最高的疾病[1],其中头颈部肿瘤[2]排名第六,且多为鳞状细胞癌[3]。70%的头颈部肿瘤的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且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具有较多的重要器官,在治疗的选择上除了疗效以外还要兼顾器官功能的保留。国际上多项研究显示综合手术和放化疗的治疗方式可以得到更好的疗效[4-5]。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放射线对病变肿瘤产生作用的同时,也极易对照射部位周围的组织造成损伤,放射治疗时照射线作用于局部皮肤组织产生的损伤均称之为放射性皮肤损伤[6]。  相似文献   

14.
张志敏  黄叶莉 《护理研究》2007,21(27):2500-2501
氩氦刀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是目前较新的肿瘤微创治疗的有效手段[1,2],两者联合应用具有靶区设计合理,消融范围大,周边残留少等优点。2005年2月—2007年5月我科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5例,取得了较明显的疗效,但有一定并发症,如气胸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已成为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的部分城市由于恶性肿瘤而死亡的比例已处于首位。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我院于2005年11月引进该项技术,并在临床取得显著的疗效。而放射性粒子植入属于内放射治疗,周围正常组织仅受到较低剂量照射,正常组织没有损伤或仅有轻微损伤[1,2]。但对病人周围的接触人群来说有可能受到外照射,人体受到放射线照射后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现将放射性粒子植入放疗的机理、优势、方法及防护措施介绍如下。1放射性粒子植入放…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术后肺转移瘤常以多发灶为特点,能够手术切除的孤立性单灶仅占2%左右[1],绝大多数以放化疗为主.化疗难以消退肿瘤,传统外放疗因严重的副反应使剂量提升困难而限制疗效.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2] 、肺癌[3-4] 、肺转移瘤[5]等已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前景.对于无法接受手术切除、外放疗、化疗或化疗不敏感的患者,可以尝试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我们对13例直肠癌术后肺转移患者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观察放射性^125碘粒子源组织间植入对肿瘤治疗,尤其是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放射性^125碘粒子源植入的计划任务系统计算剂量。在手术直视下或CT引导模板植入。29例病例均有效,随访观察病人情况良好。结论:放射性^125碘粒子源组织间植入方法简单。损伤小。是肿瘤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的补充,可提高肿瘤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颈部淋巴转移癌放疗后复发的技术方法 、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超声或CT 引导下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对18 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放疗后复发患者进行125I 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植入范围达影像学边界.利用枪式植入器后退式植入粒子,粒子间距10 m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70 ~100 Gy,每颗粒子活度0.5 ~0.6 mCi,每个病灶植入7 ~41 颗粒子,中位粒子数27 颗.全组均为外放疗后复发病例,既往放疗每次2 Gy,总剂量45 ~75 Gy.术后24 h 内摄头颈正侧位和胸部X 线片,了解粒子有无移位.结果 随访3 ~ 28 个月,中位时间13 个月.全组18 例21 处病灶局部控制率为95.24 %(20 /21).1 年和2 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16.7 %,中位生存期11 个月.无严重的皮肤损伤发生.结论 放射性125 I 粒子近距离治疗颈部淋巴转移癌放疗后复发局部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易于防护,安全可行,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许艳  詹艳艳 《全科护理》2013,(27):2558-2559
[目的]总结15例恶性肿瘤病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术前、术中、术后及心理护理。[方法]使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每个125I放射性粒源活度0.6mci。术前根据CT或B超资料,由计算机计划系统模拟合理分布,确定放射性粒子在组织中的剂量、分布及数量,确定麻醉方式、靶区植入粒子数目。在CT或B超引导下按计算机治疗计划,经穿刺将粒子植入肿瘤体内。术中配合操作,防止粒子丢失和泄露。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加强营养,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并做好护患防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结果]15例病人均粒子植入成功,未发生粒子移位,术后症状均有改善。复查CT示,14例病灶不同程度减小或消失,1例病灶未进展。1例疼痛明显,1例有局部烧灼感,经治疗后均改善。术后随访,15例均生存至今。[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比较新的近距离治疗方法,术后综合治疗,规范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牙龈癌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牙龈癌是口腔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常需手术治疗,对于术后复发及原发癌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疗者,放疗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然而外放疗常会产生皮肤纤维化、口腔黏膜溃疡以及颌骨骨髓炎等不良反应[1,2].经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具有创伤小、肿瘤局部控制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近年来,该方法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上已较成熟,但对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仍处于探索中[3~5].2003年2月~2008年12月我科共对8例牙龈癌采取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