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徐州市慢性病患者基层就诊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加强慢病管理、促进合理就医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徐州市3个县区的600名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XC小五号.EPS;P〗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徐州市慢性病患者就医率为73.22%,基层首诊率为54.22%。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有基层就医经历(OR=2.427,95%CI:1.539~3.829;OR=6.263,95%CI:3.215~12.201)、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2.093,95%CI:1.340~3.269;OR=3.900,95%CI:2.262~6.723)的慢性病患者就医率和基层首诊率均高;城市(OR=1.835,95%CI:1.171~2.876)、年医疗费用高(OR3000~=5.301,95%CI:1.906~14.739;OR≥5000=3.088,95%CI:1.346~7.089)、有健康体检者(OR=1.956,95%CI:1.268~3.015)就医率高;文化程度低(OR高中/中专=2.433,95%CI:1.053~5.623;OR大专及以上=0.210,95%CI:0.048~0.914)、月均收入低(OR1000~=0.442,95%CI:0.236~0.829;OR3000~=0.075,95%CI:0.029~0.195)、年医疗费用低(OR1000~=0.108,95%CI: 0.033~0.349;OR3000~=0.108,95%CI:0.031~0.372;OR≥5000=0.093,95%CI:0.028~0.310)、距二/三级医疗机构远者(OR=2.759,95%CI:1.565~4.865)基层首诊率高。结论 徐州市慢性病患者就医率和基层首诊率较低,建议从健康管理、基层建设、流程简化、制度引导等方面,促进慢性病患者合理就医,保障慢性病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成年人久坐行为现状,探讨久坐行为与多种慢性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省15394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人口社会学、健康及相关行为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久坐行为与多种慢性病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14073人,平均年龄为(53.10±15.65)岁,日静坐时间>7h占8.08%,5~7h占22.51%,3~5h占34.02%,<3h占35.39%。日静坐时间越长的居民患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几率更高。本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社会人口学特征、体力活动及共病等因素的影响后,日静坐时长3h以上易增加骨关节疾病(OR=1.352,95%CI:1.168~1.563)及消化系统疾病(OR=1.469,95%CI:1.144~1.887)的患病几率。日静坐时长5h以上易增加糖尿病(OR=1.302,95%CI:1.023~1.657)的患病几率。日静坐时长7h以上易增加高血压(OR=1.293,95%CI:1.068~1.565)及慢性阻塞性肺病(OR=2.046,95%CI:1.591~2.630)的患病几率。日静坐时间越长、患多种慢性病的可能性越高。 结论 成年人的久坐行为与多种慢性病发生相关,减少久坐行为可能有助于降低成年人患慢性病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健康生态学视角,探讨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以CHARLS 2015的387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自评健康比例仅28.2%。童年健康状况不好(OR=2.928, 95%CI: 2.298~3.826)、住宅商用(OR=1.528, 95%CI: 1.024~2.281)、居住地为农村(OR=1.467, 95%CI: 1.164~1.85)、夜间睡眠时间(OR=0.862, 95%CI: 0.828~0.91)、饮酒(OR=0.735, 95%CI: 0.583~0.927)、戒酒(OR=1.862, 95%CI: 1.301~2.665)、人际交往(OR=0.791, 95%CI: 0.651~0.962)、工作类型非农业(OR=0.608, 95%CI: 0.44~0.84)、住房有洗澡设施(OR=0.817, 95%CI: 0.669~0.999)与老年人自评健康有关。结论 需要将老年健康干预时间前移,并从个体到环境因素加强对老年健康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贵州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情况及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多级整群抽样方法,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4个县抽取符合要求的1 260名留守老年人,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功能等相关情况的调查。结果 贵州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明显障碍率为10.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2.851, 95% CI:2.233~3.642)、少数民族(OR=1.486, 95% CI:1.029~2.174)、患慢性病(OR=1.246, 95% CI:1.047~1.482)、与家人关系差(OR=1.835, 95% CI:1.397~2.409)等因素是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明显障碍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收入高(OR=0.657, 95% CI:0.494~0.876)、文化程度高(OR=0.723, 95% CI:0.559~0.935)是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明显障碍的保护因素。结论 贵州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明显障碍率高,少数民族留守老年人为高危人群,建议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等预防性措施,延缓或减少其日常生活功能下降或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衰弱现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及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贵州黔南民族地区3个镇10个村抽取1 352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  结果  贵州黔南民族地区1 352名农村老年人中衰弱者497人,衰弱率为36.76%;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民族(β=0.40,OR=1.49,95% CI:1.16~1.91,P<0.001)、年龄(β=0.27,OR=1.31,95% CI:1.09~1.57,P<0.001)、家庭年收入(β=-0.28,OR=0.76,95% CI:0.67~0.86,P<0.001)、饮食类型(β=0.29,OR=1.33,95% CI:1.17~1.52,P<0.001)、居住情况(β=-0.76,OR=0.47,95% CI:0.32~0.69,P<0.001)、慢性病(β=1.01,OR=2.75,95% CI:2.10~3.60,P<0.001)和日常生活功能状况(β=0.78,OR=2.17,95% CI:1.66~2.85,P<0.001)是影响该地区老年人衰弱的主要因素。  结论  贵州黔南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衰弱严重程度相对较高,尤其高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及患慢性病老年人是衰弱防治的重点人群,应积极开展慢性病管理及老年人合理膳食的指导,引导老年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或延缓老年人衰弱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并探讨老年人能力状况与跌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阶段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对老年人跌倒的影响。结果 共调查5 570例老年人,其中496例老年人发生了跌倒,发生率为8.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全人群中日常生活能力受损(OR = 3.060,95%CI = 2.418~3.872)、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OR = 1.449,95%CI = 1.128~1.861)、社会参与能力受损(OR = 1.438,95%CI = 1.100~1.880)是河南省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根据性别进行分层后无论对于男性(OR = 3.542,95%CI = 2.445~5.130)还是女性(OR = 2.826,95%CI = 2.075~3.848),跌倒都受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影响。除此之外,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OR = 1.543,95%CI = 1.118~2.130)和社会参与能力受损(OR = 1.480,95%CI = 1.045~2.096)也是女性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 能力状况受损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其中男性跌倒主要受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女性跌倒受日常生活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群自报体重、身高、腰围及BMI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人群健康监测意识和行为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利用荆州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荆州市18岁及以上在本地居民基本信息,采用问卷询问被调查者的身体测量情况(自报身高、体重、腰围及BMI),统一方法测量调查者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BMI,计算身高、体重、腰围BMI自报值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身高自报值较实测值平均偏高(0.22±3.79)cm,体重自报值较实测值平均偏低(0.62±2.76)kg,腰围自报值较实测值平均偏高(0.10±29.25)cm,BMI自报值较实测值平均偏低(1.73±6.49)kg/m2。身高自报准确率为82.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40~69岁:OR=0.58,95%CI:0.46~0.73;69岁以上:OR=0.46,95%CI:0.32~0.65)以及退休(OR=0.70,95%CI:0.54~0.90)者身高自报准确率较低;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4.03,95%CI:2.91~5.57)、人均月收入大于2000元(OR=1.78,95%CI:1.33~2.396)者身高自报准确率较高。体重自报准确率为8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者体重自报准确率较低(40~69岁:OR=0.71,95%CI:0.60~0.83;69岁以上:OR=0.71,95%CI:0.54~0.94);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2.18,95%CI:1.72~2.76)以及人均月收入大于2000元(OR=1.50,95%CI:1.23~1.83)者体重自报准确率较高。腰围自报准确率为8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40~69岁:OR=0.64,95%CI:0.49~0.82)及退休(OR=0.60,95%CI:0.45~0.80)者腰围自报准确率较低;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者腰围自报准确率较高(OR=1.84,95%CI:1.29~2.62)。BMI自报准确率为57.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40~69岁:OR=0.64,95%CI:0.54~0.76;69岁以上:OR=0.72,95%CI:0.53~0.97)及退休(OR=0.92,95%CI:0.75~1.13)者BMI自报准确率较低;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3.10,95%CI:2.36~4.08)及人均月收入大于2000元(OR=1.98,95%CI:1.56~2.53)者BMI自报准确率较高。结论 荆州常住居民身高、体重的知晓率较高,但不到一半的居民知晓自己的腰围,对自身BMI知晓率则更低。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居民身体测量知晓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苏北某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应对烈性传染病的能力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抽取苏北某市15~69岁居民为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编制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XC小五号.EPS;P〗检验、logistic回归、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及列线图等方法分析。结果 此次调查共抽取1975人,收回有效问卷1933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不合格人群比例为51.68%(95%CI=49.42%~53.9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2.78%)、年龄60~69岁(72.30%)占比较高,公务员/医务人员比例较低(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的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3.775,95%CI=2.697~5.283),小学以上大专以下(OR=1.611,95%CI=1.256~2.066);职业农民/工人(OR=1.712,95%CI=1.070~2.737),企业人员(OR=1.658,95%CI=1.008~2.730);人均年收入<3000(OR=1.634,95%CI=1.196~2.234);年龄60~69岁(OR=1.546,95%CI=1.023~2.336);吸烟(OR=1.321,95%CI=1.060~1.646)。综合人群归因sPAR%为68.0%,其中文化程度(43.9%)PARc%最高,职业(36.9%)次之。列线图也显示了低文化程度是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预测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苏北某市超过半数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不合格,以农民、工人、低收入者为主,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辽宁省居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6个区县作为研究现场,对5397名年龄在35~7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根据高血压和/或糖尿病诊断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非高血压非糖尿病组(28274例)、高血压非糖尿病组(15614例)、糖尿病非高血压组(3450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6159例)。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辽宁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为11.51%,其中男性患病率10.97%,女性患病率11.9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71,95%CI=1.277~1.471)、高年龄(45~54岁组:OR=2.207,95%CI=1.987~2.452;55~64岁组:OR=4.388,95%CI=3.960~4.862;65~75岁组:OR=6.194,95%CI=5.553~6.909)、吸烟(OR=1.134,95%CI=1.039~1.238)、饮酒(OR=2.020,95%CI=1.811~2.253)、超重(OR=1.761,95%CI=1.637~1.893)、肥胖(OR=3.580,95%CI=3.290~3.895)、TC偏高(OR=1.433,95%CI=1.261~1.629)、TG偏高(OR=2.048,95%CI=1.905~2.200)、LDL-C偏高(OR=1.424,95%CI=1.226~1.654)、HDL-C偏低(OR=1.166,95%CI=1.081~1.258)均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P<0.01),高收入(OR=0.746,95%CI=0.672~0.829)为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 辽宁省35~75岁居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都江堰市居民骨骼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促进骨骼健康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选择2352名18岁以上的都江堰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对个体特征的组间差异进行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都江堰市居民骨骼健康的主要因素。结果 都江堰市居民骨骼不健康者的比例为52.08% (1225/2352),与骨骼健康相关的因素包含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饮酒、睡眠、食用过咸食物、体力活动、患其他慢性病。超重和肥胖(OR=1.25, 95%CI=1.02~1.53)、中高度体力活动(OR=1.33, 95%CI=1.09~1.64)、饮酒(OR=1.29,95%CI=1.02~1.63)、睡眠不充足(OR=2.29, 95%CI=1.91~2.75)、女性(OR=1.91,95%CI=1.53~2.39)、46~55岁年龄段(OR=4.53,95%CI=3.11~6.59)、患其他慢性病(OR=1.98, 95%CI=1.50~2.62)可显著增加骨骼不健康的风险。结论 超重和肥胖、中高度体力活动、睡眠不充足、饮酒、女性和中老年和患其他慢病是骨骼健康危险因素,应根据骨骼健康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骨骼健康的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中国中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率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数据,对中国≥45岁20837名中老年人的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现状进行分析,采用logit回归和tobit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口腔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结果 20 837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中国农村居民的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对分别代表中国东、中、西部的山东省、山西省和云南省3个省一共6个县的3 834名15岁以上农村居民的体力活动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 780份,其中山东省1 251人(33.1%),山西省1 256人(33.2%),云南省1 273人(33.7%)。男性1 867人(49.4%),女性1 913人(50.6%)。农村居民高、中、低水平体力活动人数分别为1 691人(44.7%)、1 248人(33%)、841人(22.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是否患慢性病以及地区是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其中,男性(OR = 0.832,95%CI: 0.704~0.985)、年龄36~59岁的人群(OR = 0.760,95%CI: 0.625~0.925)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的保护因素;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离退休人员(OR = 1.469,95%CI: 1.017~2.124)、在校学生(OR = 1.925,95%CI: 1.127~3.286)、失业、无业人员(OR = 3.062,95%CI: 2.470~3.796)、患慢性病的人群(OR = 1.366,95%CI:1.133~1.645)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老年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离退休人员、在校学生、失业、无业人员、患慢性病的人群发生体力活动不足的可能性更高,针对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居民体力活动的干预,应重点关注此类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河南省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提高河南省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方法 采用的是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分析其家庭医生签约情况,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的共纳入8 441名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为6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70~79岁(OR = 1.124,95%CI:1.009~1.254)、小学初中文化(OR = 1.232,95%CI:1.095~1.386)、无业(OR = 1.165,95%CI:1.019~1.333)、贫困户(OR = 3.305,95%CI:2.584~4.227)、身体与功能有问题(OR = 1.315,95%CI:1.189~1.454)、自评健康状况一般(OR = 1.364,95%CI:1.202~1.549)和良好(OR = 1.248,95%CI:1.052~1.481)、需要人照顾(OR = 1.220,95%CI:1.049~1.417)、高血压(OR = 1.194,95%CI:1.078~1.323)和糖尿病(OR = 1.264,95%CI:1.090~1.474)是签约家庭医生的积极因素;离退休(OR = 0.596,95%CI:0.501~0.711)和距离最近医疗单位≥1公里(OR = 0.610,95%CI:0.547~0.679)是签约家庭医生的阻碍因素。结论 河南省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较高;需要提高老年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度;根据影响因素制定更加个性化服务项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各种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国城乡慢病老年人的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5年CHARLS 数据库中3 194名60岁及以上的慢病老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城乡慢病老年人的抑郁现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慢病老人的抑郁症状有城乡差异(χ2 = 66.374,P<0.001),其中城镇组的抑郁率为28.9%,农村组为44.6%。多因素分析显示,城市组特有的保护因素有年龄≧75岁(OR = 0.50,95%CI = 0.29~0.83),农村组特有的危险因素有女性(OR = 1.89,95%CI = 1.53~2.33)、65~69岁(OR = 1.50,95%CI = 1.19~1.90)、3种慢病(OR = 1.59,95%CI = 1.21~2.09)、3种慢病以上(OR = 2.52,95%CI = 1.84~3.47)、独居(OR = 1.30,95%CI = 1.02~1.56)。结论 我国农村慢病老人相比城镇组抑郁检出率高,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促进慢病老人身心健康公平、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我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数据,筛选出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农村中老年人样本7 427例,根据Berkman社会网络指数判断是否存在社会隔离,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中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为28.84%,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OR = 1.55,95%CI:1.38~1.73)、年龄(OR = 1.69,95%CI:1.58~1.80)、地域(OR = 1.21,95%CI:1.13~1.29)、教育水平(OR = 0.83,95%CI:0.74~0.94)、金融机构存款金额(OR = 0.86,95%CI:0.80~0.93)、出入阶梯数(OR = 1.06,95%CI:1.01~1.13)、听力(OR = 1.25, 95%CI:1.11~1.41)、认知情况(OR = 0.91,95%CI:0.89~0.93)、生活满意度(OR = 1.07, 95%CI:1.01~1.15)、抑郁(OR = 1.17,95%CI:1.04~1.31)。结论 我国农村中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较高,应结合农村中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管理,增加其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以减少社会隔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朱蕙晨    黄鑫    周雨天  孙岩  田浩  葛军 《现代预防医学》2022,(24):4417-4422
目的 了解河北省城乡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临城县、沧县4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各抽取1个城市点和1个农村点,对其常住人口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共计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2 772人。其中肥胖的患病率为19.0%;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6.5%;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6.2%;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4.0%;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6.9%。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人数为2 183人(占78.8%),其中有1 163人(占42.0%)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454人(占16.4%)同时患有三种或三种以上慢性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城市(OR = 0.545,95%CI:0.445~0.668)、低教育程度(OR = 0.556,95%CI:0.392~0.789)、相对低龄(OR = 0.598,95%CI:0.428~0.837;OR = 0.439,95%CI:0.252~0.763)的老年女性(OR = 1.860,95%CI:1.473~2.349)肥胖的风险更高;高年龄(OR = 1.449,95%CI:1.130~1.858;OR = 1.658,95%CI:1.156~2.377),低教育程度(OR = 0.740,95%CI:0.601~0.911;OR = 0.710,95%CI:0.552~0.914)和每天饮酒(OR = 0.571,95%CI:0.344~0.947;OR = 0.621,95%CI:0.452~0.854)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居住在城市(OR = 0.727,95%CI:0.588~0.899)的老年人患糖尿病风险更高;受教育程度高(OR = 1.301,95%CI:1.046~1.618;OR = 1.367,95%CI:1.052~1.777)的女性(OR = 1.407,95%CI:1.172~1.689)血脂症异常的风险更高;城市居民(OR = 0.609,95%CI:0.494~0.752)和几乎每天饮酒(OR = 0.320,95%CI:0.149~0.689;OR = 0.476,95%CI:0.327~0.692)的人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更高(P<0.05)。结论 河北省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仍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不同的慢性疾病危险因素不同,应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潍坊市成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潍坊市抽取5 156名≥18岁成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潍坊市成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5.16%、34.60%、9.39%;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结果显示男性(OR = 1.391,95%CI:1.164~1.661)、年龄大(OR = 13.568,95%CI:8.215~22.408)、饮酒(OR = 1.270,95%CI:1.060~1.520)、肥胖(OR = 9.644,95%CI:5.203~17.878)、高盐(OR = 1.020,95%CI:1.000~1.041)、自评健康状况差(OR = 3.006,95%CI:1.694~5.335)、锻炼(OR = 0.834,95%CI: 0.725~0.959)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男性(OR = 1.268,95%CI:1.032~1.558)、年龄大(OR = 6.049,95%CI:2.420~15.117)、肥胖(OR = 18.227,95%CI:2.471~134.480)、自评健康状况差(OR = 3.664,95%CI:1.093~12.277)、锻炼(OR = 0.719,95%CI:0.587~0.880)是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年龄大(OR = 2.209,95%CI:1.522~3.206)、自评健康状况好(OR = 0.859,95%CI:0.743~0.993)、已婚(OR = 0.599,95%CI:0.402~0.893)、肥胖(OR = 6.239,95%CI:3.868~10.062)、吸烟(OR = 1.281,95%CI:1.076~1.526)、高盐(OR = 1.024,95%CI:1.006~1.043)、高油(OR = 1.208,95%CI:1.007~1.014)是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是潍坊市成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其患病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老年人、超重和肥胖居民的健康管理,同时大力倡导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提高居民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我国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中重要变量完整的17 075名老年人,收集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养老服务利用等信息。根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情况分为利用组(1 946人)和未利用组(15 129人)。按1∶1对人口学特征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成功匹配1 945对,匹配前两组数据在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态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60,χ1=126.614,191.320,P<0.001),匹配后在人口学特征上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戒烟(OR=1.168,95%CI:1.008~1.396)、患慢性病(1~2类,OR=1.433,95%CI:1.107~1.687;≥3类,OR=1.566,95%CI:1.269~1.931)、无社会活动量(OR=0.617,95%CI:0.515~0.741)、无长期照顾者(OR=0.573,95%CI:0.496~0.661)、有养老金或退休金(OR=1.221,95%CI:1.034~1.443)及医疗服务满意度(一般,OR=1.375,95%CI:1.127~1.678;满意,OR=1.531,95%CI:1.257~1.865)是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利用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管理、鼓励社会活动、加强长期照护和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可有效促进我国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张勰  腾佳杉 《现代预防医学》2022,(16):2974-2979
目的 研究我国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选取数据库中11 127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状况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1 127名老年人中有焦虑症状的有1 359人,占比12.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老年人(OR = 1.374,95%CI:1.190~1.586)、居住在中部(OR = 1.420,95%CI:1.234~1.634)和西部(OR = 1.436,95%CI:1.208~1.708)、从不社交(OR = 1.249,95%CI:1.088~1.433)、自评健康较差(OR = 3.549,95%CI:2.953~4.267)、生活满意度较差(OR = 2.436,95%CI:1.870~3.173)、生活富裕程度较差(OR = 2.186,95%CI:1.722~2.775)是老年人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非文盲(OR = 0.830,95%CI:0.724~0.951)、睡眠时长为7~9 h(OR = 0.476,95%CI:0.415~0.544)与>9 h(OR = 0.487,95%CI:0.408~0.582)是老年人焦虑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我国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改善我国老年人的焦虑检出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