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常规的小量不保留灌肠法往往对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及婴幼儿的实施难度大而且效果不佳,笔者经临床实践探索,总结出一种常规小量不保留灌肠新方法,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按常规灌肠法准备用物。将臀部抬高,取左侧卧位,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灌肠药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或胃管的后端,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吸痰管或胃管的前端,排尽空气,缓慢插入患者肛门注入药液,最后注入温开水,注射毕,将吸痰管或胃管拔除,轻柔肛门,保留。2优点1)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2)用注射器代替灌肠器,注入液…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进行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是我科的常规操作。水合氯醛用药剂量小 ,用量要求准 ,而传统的灌肠用物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肛管较粗易引起患儿不适 ,灌肠后常导致排便 ,影响治疗效果 ,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玻璃灌肠器管径粗 ,乳头内贮存的 1ml药液常被忽略。现介绍一种简易、准确、疗效好的保留灌肠法。1 材料5~ 10ml一次性注射器 1副 ,剪去尾部保留 12cm左右长的导尿管 1根 ,温开水 5~ 10ml,石蜡油 ,棉签。2 使用方法按常规将患儿臀部抬高 ,取左侧卧位 ,根据水合氯醛用量选择一次性注射器 ,连接消毒备用的…  相似文献   

3.
骨科病人长期卧床者多,易影响胃肠功能,使肠蠕动减少,病人常常因为排便困难需要使用开塞露通便,由于开塞露剪去封口后前端坚硬毛糙,往往会引起肛门出血,且开塞露前端管较短,影响通便效果,特别是大小便失禁病人不易注入。为了便于操作,我们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大大加强了通便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准备取1根无菌吸痰管备用,剪刀、石蜡油棉球、开塞露、一次性薄膜手套。2操作方法将开塞露剪去封口,吸痰管前端约15cm左右剪下(应用于大小便失禁病人不用剪去前端),把开塞露接头与之相连,用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嘱病人侧卧位,不易翻身病人平卧位即可,将吸痰管送入肛门6~8cm(大小便失禁者送入肛门15~20cm),然后将药液注入,拔出吸痰管,嘱其不要及时排便,将药液保留15~20min,大小便失禁者,拔出吸痰管后用卫生纸堵住肛门15~20min。3优点使用吸痰管灌肠,可以减少由开塞露前端毛糙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并避免由此而引起的肛门出血,方便了不易翻身的病人,同时吸痰管插入深度较深,有利于大小便失禁者的药物保留,通便效果好,并且可一次注入几只开塞露,减少插入次数,减轻病人的痛苦,确保治疗效果。巧用一次性吸痰管...  相似文献   

4.
我科用注射器代替灌肠器 ,一次性头皮针塑料管代替肛管 ,对 18例患儿进行保留灌肠 ,均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8例患儿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7个月~ 3岁。均为肠道用药 ,进行保留灌肠。2 操作方法 按常规将患儿臀部抬高 ,左侧卧位 ,取一次性头皮针 1根 ,用无菌剪刀剪去针头部分 ,保留全部塑料管 ,将管头剪圆滑 ,根据药量选择 5ml或 10ml一次性注射器 ,抽取药液 ,连接头皮针塑料管 ,用液体石腊油润滑头皮针塑料管前段 ,排尽空气 ,缓慢插入小儿肛门约 5~ 10cm ,注入药液 ,再取 2ml温开水注入 ,将头皮针塑料管拔出 ,…  相似文献   

5.
吸痰管及注射器在家庭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吸痰管及注射器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家庭灌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方法:患者排空大小便,将煎好的中药约150ml倒入清洁容器内,保持39~41℃。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好药液,在吸痰管25cm处做好标记,连接注射器排气后备用。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0~15cm,臀下垫塑料布,双下肢屈曲。将吸痰管前端用肥皂润滑,左手将臀部分开,暴露肛门,右手持吸痰管向肛门内缓缓插入20~25cm后,推注速度以10ml/min为宜,以避免流速过快对肠壁的刺激。推注完需另抽吸药液时,将吸痰管反折,塞入注射器针头帽内即可。灌肠完毕,左手取卫生纸包裹吸痰管…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进行保留灌肠是儿科的常规操作,婴幼儿用药剂量小、准确,而传统的灌肠用物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肛管较粗,易引起患儿不适,灌肠后常导致排便,影响治疗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且玻璃灌肠器管径粗,乳头内贮存的1ml药液常被忽略。现介绍一种简易、准确、疗效好的保留灌肠法。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0~20ml一次性注射器1副,一次性吸氧管1根,温开水5~10ml,石蜡油,棉签,卫生纸。1.2使用方法按常规将患儿臀部抬高,取左侧卧位(患儿双腿屈膝,臀部下放一棉枕,如怀抱患儿时,可取躯干低于臀部位),根据灌肠液浓度、剂量,选择一次…  相似文献   

7.
一次性吸痰管在开塞露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秀敏  王群等 《现代护理》2002,8(3):189-189
肛门直肠术后以及长期卧床影响胃肠功能 ,使肠蠕动减少 ,患者常常因为排便困难需要使用开塞露通便。由于开塞露剪去封口后前端坚硬毛糙 ,往往会引起肛门出血 ,且开塞露前端管较短 ,影响通便效果。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采用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还大大的加强了通便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材料准备取 1根无菌吸痰管备用 ,2 0ml注射器 1支 ,剪刀 ,石蜡油棉球 ,开塞露。2 操作方法将开塞露剪去封口后 ,用 2 0ml注射器将药液抽尽。将吸痰管前端约 15cm左右剪下 ,把注射器针头取下与之相连 ,用石蜡油润滑吸痰管。嘱…  相似文献   

8.
保留灌肠在小儿科是很常义的一项操作,如抽搐时用水合氛醛灌肠,肠道感染时给予药物灌肠。传统的方法是用30ml或50ml灌肠器抽吸药液后接上肛管或直接插入病儿的肚门灌入药液,近几年来,我种对此进行了小小的改革。现将其方法及优点报告如下。1方法根据所需药液的量选择合适的一次性注射器(5ml或10ml).抽取药液后,接上头皮静脉穿刺用的一次性针头的塑料管(针头去掉),前端涂上石脂油后插入病儿的肛门,注入药液。2优点2.1操作简便且省时传统的玻璃灌肠器需浸在0.5%过氧乙酸中消毒,使用前须用生理盐水冲洗而一次性针筒和针头随时可…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头皮针管不仅可以做静脉输液及吸氧用,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保留灌肠工具。我们内分泌科部分患者由于足部感染或感冒经常出现高热不退现象,除了其他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药物保留灌肠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以往我们经常采用一次性灌肠筒或一次性吸痰管与一次性输液器联合灌肠,但这两种方法比较实用于200 m l左右灌肠液,对于50 m l以内灌肠液,由于在吸痰管、输液器中还存有部分灌肠液易造成浪费,所以对于20~50 m l少量灌肠液,我们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管进行灌肠,现介绍如下。方法:将配好的灌肠液抽到20 m l或50 m l注射器内,取出一次性头皮针,剪去针头,与装有灌肠液的注射器连接,用石蜡油润滑头皮针管前端,然后按灌肠操作将头皮针管插入肛门,距接头处只留3~4 cm即可,将灌肠液匀速推入肠道,按要求保留。优点: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节省材料,避免浪费,患者几乎无不适感,比较容易接受此类操作。巧用一次性头皮针管进行保留灌肠体会@王海华$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163712 @霍迎楠$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163712 @赵立华$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163712头针;;一次性设备;...  相似文献   

10.
临床处理婴幼儿烦躁、哭闹、抽搐时常使用水合氯醛灌肠缓解,传统的灌肠方法是用注射器抽取药量(按0.5mL/kg计算),连接肛管,排尽肛管空气,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药液缓慢注入。使用改进后的方法避免了药液的浪费,现介绍如下。1方法用注射器抽取所需药量,并将注射器内存留2mL~3mL空气(约等于肛管所占空气的量),连接肛管,将注射器垂直向下,排尽肛管空气,  相似文献   

11.
张小凤 《当代护士》2014,(4):142-143
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导尿管在老年便秘患者保留灌肠中的应用。方法将199例老年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注射器连接吸痰管进行保留灌肠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16号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代替吸痰管,插入肛门20~25cm,气囊内注入10~20ml气体,延长药液在肠腔上段保留时间,比较2组患者的排便效果。结果观察组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保留灌肠治疗老年患者便秘排便彻底,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气囊导尿管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老年便秘更有利于减轻患者不适,提高疗效,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改良保留灌肠法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次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每晚1次,每次100ml;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用灌肠筒灌肠,每日1次,每次100ml。观察2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情况、临床疗效及患者舒适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临床疗效及患者舒适度增加。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13.
保留灌肠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美花 《护理研究》2003,17(18):1061-1062
保留灌肠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传统保留灌肠法因器械不佳、方法落后存在药液外溢、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且吸收不完全等诸多不足[1] 。因此 ,保留灌肠方法更加注重个体化。国内护理同仁在灌肠器具的改良及使用、灌肠方法的选择、操作中应重视的问题诸方面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现综述如下。1 器具改良及使用1.1 双腔气囊硅胶管 皮惠金等[2 ] 研制了双腔气囊管 ,即一腔为气囊管 ,距离管端 4cm处有一气囊 ,插管后向囊内注入空气10ml~ 70ml(压力 8kPa~ 12kPa)后轻轻向外牵拉即可固定 ;另一腔为注药管 ,缓慢向管内注入药液后关闭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应用一次性50ml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吸痰管中药保留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法。比较两组药物外溢情况、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应用改良方法中药保留灌肠,能够避免药液外溢,使中药药液在肠内存留时间延长,临床效果较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减少了患者痛苦和不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气管插管导管的新用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多数老年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 ,控制能力差 ,灌肠时常出现溶液外溢 ,不仅污染床单位 ,且灌肠后不能做短暂保留 ,达不到灌肠的目的。我们采用气管插管导管灌肠法 ,避免了溶液外溢的发生 ,灌肠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方法 成人选用 7~ 9号气管插管导管 ,小儿选用 3~ 6号。检查气囊不漏气后 ,用无菌石蜡油润滑导管前端 ,轻轻插入肛门内 ,插管深度为 7~10cm[1] ,达到所需深度后用 2 0ml注射器充气 ,一般成人充气 10~ 15ml (可根据肛门括约肌的松弛程度决定充气量 ) ,小儿充气 5~ 10ml,充气完毕轻轻向外牵拉至有阻力感时停止 ,然后连接备…  相似文献   

16.
正吸痰为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我们常规用吸引导管连接吸痰管进行吸痰,痰量的多少难以得到客观的量,只能大概估算。为能准确得到痰液的量,观察痰液的性状,笔者利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空筒在吸引管及吸痰管中间链接后进行吸痰。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 ml一次性注射器空筒、吸痰器、吸痰连接管、吸痰管  相似文献   

17.
一次性头皮针头在婴儿药物滴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处理小儿发热时,常用到地塞米松、安乃近等药物溶液滴鼻,如用带针头注射器抽吸药液予以滴鼻时,因患儿不予配合,很容易刺伤患儿皮肤,且药液不易滴入鼻腔内;如不带针头直接用注射器乳头向患儿鼻腔内推注药物,则因缺少阻力引起活塞过滑使药液推入过多。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使用改良之一次性头皮针头滴鼻给药,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 将一次性头皮针用无菌剪剪去其金属针头部分,留尾部及1~1.5cm的细胶管,将其尾部直接连接在已抽吸好药液的注射器上。使用时,将细胶管插入小儿鼻腔0.5cm,然后直接推入所需剂量的药…  相似文献   

18.
慢性细菌性痢疾后继发结肠、直肠炎(经肠镜检查和细菌培养确诊),采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在临床上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用药方法;黄连素0.6、奴夫卡因5ml,生理盐水100ml,加温至39—40℃后保留灌肠。操作步骤:嘱病人排便后休息30min取左侧屈膝卧位,将配好的药液加温39—40℃,取100ml注射器一付备用,将肛管涂抹石腊油后,缓慢插入肛门10—15cm,注射器乳头接于肛管末端,将注射器活塞拨出,药液缓慢灌入(约5min),灌后将臀部抬高15—20cm,保持屈膝卧位,30min后改为自由体位,使药液充分保留在肠道内。  相似文献   

19.
周小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43-2943
在临床工作中,保留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它是将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方法2010年以来,我科采用一次性注射器连接橡胶吸痰管应用于保  相似文献   

20.
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保留灌肠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日的奇数、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法,用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器再连接一次性吸痰管灌肠,每晚1次,每次240ml;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灌肠法,用一次性灌肠袋灌肠,每日2次,每次120ml;观察两组患者药液保留时间、药液外溢、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保留时间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论改良保留灌肠法优于常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