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宁德市农村外籍嫁入妇女HIV/AIDS的感染情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德市2007年以来农村外籍嫁入妇女HIV/AIDS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宁德市2007年以来农村外籍嫁入妇女HIV/AIDS感染者52例,占我市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总数的28.4%,这些外来妇女原籍均为缅甸,主要分布在宁德市蕉城区和霞浦县.[结论]宁德市农村外来妇女HIV/MDS感染人数逐年增加,且大部分来自艾滋病流行相对严重的国家,应加强对该人群的HIV/AIDS监测和行为干预,建立政府领导与多部门参与艾滋病防控体系.是遏制艾滋病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某患者的HIV感染情况,说明对入境外籍新娘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对一入境外籍新娘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初筛试验,确认试验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HIV抗体阳性,经流行病学调查,感染者曾有回国史,最后送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结论对外籍入境人员的HIV的监测,是发现HIV感染者与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允许外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入境的规定是形势发展和实践需要的必然,同时,也给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监测、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管理等)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和调整,外籍人员就医、入学和就业等方面的政策也需要完善。文章运用政策学的规律,分析了政策的变化、引起的影响和导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包括: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合;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完善外籍HIV感染者在中国入学、就业、就医的政策;依法处理违法犯罪的外籍HIV感染者和病人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01年云南各国境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进行总结,以了解云南国境口岸艾滋病流行规律。〔方法〕对2001年云南各国境口岸检测出的98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云南国境口岸HIV感染者的流行分布相当广泛;HIV感染者主要集中于性活跃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在职业分布上,以边民、劳务人员为主,外籍人员HIV感染率显著高于中国籍人员,入境人群HIV感染率高于出境人群。〔结论〕云南省面临着输入性艾滋病病例传入后艾滋病大流行的危险,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并分析广州市历年报告的艾滋病(AIDS)外籍病例流行特征及部分病毒耐药性情况。方法对1990—2013年报告的AIDS外籍病例及2008—2010年新确证外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基因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1990—2013年累计报告外籍AIDS病例644例;国籍明确者中最多为非洲籍(36.6%),男性为主(62.9%),平均年龄为37.3岁,病例类型大多数为HIV感染者(81.7%,),AIDS病例所占比例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8—2010年新确证HIV抗体阳性样本总体耐药率为23.33%,集中表现为对奈非那韦(NFV)耐药。结论应加强广州市外籍人群的HIV检测工作,为该人群提供随访治疗等服务,减少流行及耐药毒株向本地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6.
潞西市自1989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检出数逐年上升,截至2008年底,全市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3 336例(含流动和外籍),且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北京口岸2000—2009年入境外籍人员与出境中国人HIV检出率有无差别及发展趋势,为开展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北京口岸入境外籍人员和出境中国人进行HI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33910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HIV感染者118例,总检出率为2.72/万。其中出境中国人275825人,检出HIV感染者24例,检出率为0.87/万;入境外籍人员158085人,检出HIV感染者94例,检出率为5.95/万。入境外籍人员HIV检出率明显高于出境中国人,外籍人员HIV检出率无逐年增长趋势,中国人HIV检出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加强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检测工作,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从入境口岸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8.
大连口岸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大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艾滋病感染的情况,掌握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颗粒凝集试验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检出的阳性样品用蛋白印迹试验进行确认。[结果]从1997~2001年共检出HIV感染者9例。在9例HIV感染者中,30—3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55.6%,是HIV感染者的高发年龄;男性所占比例为88.9%,女性所占比例为11.1%,男性感染者显著高于女性;9例感染者中7例为中国籍,2例为外籍;职业分布上看,8例为国际远洋船员,1例为外籍厨师,可以看出国际远洋船员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结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HVI感染监测,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将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传人和传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对入境外籍人员的艾滋病监测,更为有效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2002--2006年对3603名入境外籍人员进行了艾滋病监测。[结果]检出HIV感染者12例,阳性检出率为0.33%。从200名入境外籍军人中检出3例HIV感染者,阳性检出率为1.5%。[结论]针对短期入境外籍人员的健康管理,现行法规还存在着诸多盲点,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法规,消除这一入境传染病监测的盲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烟台口岸出入境人员中艾滋病流行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用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诊;对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后咨询。[结果]自2001年3月~2003年5月共检出HIV感染者4例(有1例为兼管病例)[结论]4例HIV感染者均在出境时被检出,预示国内HIV感染情况日益严重。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应与多部门紧密配合,扩大艾滋病监测与HIV抗体检测覆盖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输入性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HIV/AIDS)对我国艾滋病防控的风险,探讨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回顾上海口岸2003—2012年出入境人群HIV/AIDS监测结果,与全国艾滋病疫情情况比较,分析口岸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3—2012年上海口岸共对598 104名出入境人群进行HIV感染监测,共检出HIV/AIDS感染184例,总检出率为30.76/10万,男女比例为7:1。其中,入境人群HIV感染总检出率为42.19/10万,年度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出境人群检出率为12.57/10万。20~50岁感染者占90.76%;性接触传播占77.18%,其中异性传播占43.48%,男男性传播占33.70%。入境留学生HIV感染率(54.65/10万)与入境就业人群感染率(45.01/10万)相当。结论入境人群HIV/AIDS检出率较高,输入性HIV/AIDS感染存在人数增加、人员流动性大、高危行为机率高,易导致疾病向普通人群扩散等风险。应通过口岸把关、源头监管、协作保障等风险管理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35年来我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在三个方面的主要发展成就以及陆续出台的重大防治政策、法律、法规及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艾滋病防治队伍建立、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展示了疫情监测、感染者管理和治疗、高危人群预防干预等主要防治成就,分析了当前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入境人员中外籍新娘艾滋病流行情况,为涉外婚姻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入境人员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送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艾滋病确认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对HIV抗体阳性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2010年6月~2011年8月龙岩地区入境人员中外籍新娘HIV抗体阳性者的检出率为0.91%,比2001~2003年龙岩地区高危人群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高。结论:应规范涉外婚姻婚前体检,并加强对涉外婚姻人员的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世界艾滋病尤其是中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并预测短期艾滋病的发病数。方法 通过对几个具有代表性国家的艾滋病实际病例数的分析 ,选用SPSS曲线估计中拟合优度最佳的三项式模型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 各国艾滋病病例数拟合图的确定系数 (R2 )均大于 0 9,P值小于 0 0 5 ,拟合效果均为优。预测结果中 ,中国、南非、泰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 8 5 %、18 2 5 %、 11 2 5 %、 9 2 5 %、 7 75 %、 6 2 5 %。结论 世界范围内艾滋病流行出现了两种趋势 :上升和下降。中国控制艾滋病的前景如何 ,将取决于能否及时采取控制艾滋病的措施以及措施的得力与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威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梅毒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HIV、梅毒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威海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梅毒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五年中共监测出入境人员57343人次,检出HIV感染者6例,梅毒感染者42例。HIV感染者检出率为0.01%,其中5例为输入性病例。梅毒检出率为0.07%,其中劳务人员检出病例数最多为26例,占61.90%,旅游探亲人员检出率最高为0.18%。各不同职业人群间HIV、梅毒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357.28,P<0.05)结论加强重点人群的HIV、梅毒监测体检,并加大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有效控制性传播疾病对出入境人员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张海东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17-1118
目的通过对格尔木市艾滋病(AIDS)疫情进行分析,了解格尔木市AIDS流行特点和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格尔木市2000—2010年AIDS疫情、哨点和常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格尔木市自2000年3月发现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10年底,累计发现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66例。3种传播途径均有发现,主要以血液传播为主。2009年开展男男性行为(MSM)人群干预以来,累计检测MSM人群129人次,发现HIV病毒感染者7例,感染率5.4%。2010年在国家级暗娼人群哨点监测中,首次发现报告HIV感染者。结论应加强既往有偿采供血和住院输血患者HIV抗体检测,大力普及无偿献血和AIDS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AIDS知识知晓率,扩大高危人群干预覆盖面,采取有效措施控制AIDS经性途径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归国劳务人员入境检疫和我国艾滋病流行的关系,强化入境检疫的监督力度。[方法]对舟山口岸发现的15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感染途径及传播方式,揭示入境检疫对控制我国艾滋病疫情的作用。[结果]15例艾滋病感染者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境外有高危行为,感染途径均为性接触。有6例在入境时未作HIV抗体检测,其中1例失控时间长达4年之久,期间继续发生高危行为造成持续的再传播。[结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短期入出境人员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存在管理上的盲区,很难适应目前我国国境口岸控制艾滋病疫情的需要,亟需进一步完善。归国劳务人员的艾滋病监测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10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变化及特征.方法 以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分析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新发现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例的特征,分析6类哨点监测人群HIV感染率变化.结果 2004-2013年的10年间,我国每年开展HIV抗体检测量从2004年的1 968万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11 100万人次,上升了5.6倍,每年新发现并报告的病例数从2004年的4.76万例增加到2013年的9.01万例,增加了1.9倍.艾滋病主要流行模式从以血液传播为主转变为以性接触传播为主.除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外,暗娼、性病男性就诊者、长卡司机和孕产妇人群的HIV感染率均保持在1%以下的低水平,吸毒者HIV感染率从2005年的7.5%一直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3.6%,累计下降了52%.结论 “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10年我国基本控制了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随着艾滋病流行模式的转变,艾滋病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亟需在政策和策略上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云南某县男性青年HIV感染危险行为与知识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男性青年HIV感染危险行为特征、HIV/AIDS知识水平和自觉HIV感染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1994年对云南省某县82个村的18~29岁男性青年进行了断面调查。调查对象的人口特征、行为和知识水平资料,由调查员用匿名调查表收集。结果共调查1548人,发现433名吸毒者,其中192人为静脉吸毒者。静脉吸毒者中合用注射用具很普遍(73%)。吸毒者的婚前/婚外性行为是非吸毒者的4倍,仅2.5%的婚前/婚外性行为用了安全套。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对HIV/AIDS一无所知。结论有助于HIV传播的因素在该地的男青年中很普通,建议尽快开展预防HIV/AIDS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 epidemiological and demographic data documenting the HIV/AIDS epidemic in the Deep South reg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data document substantial increases in AIDS cases in the Deep South from 2000 to 2003. In contrast, other US regions are experiencing stable rates or small increases in new AIDS cases. Furthermore, the AIDS epidemic in the Deep South is more concentrated than in other regions among African Americans, women, and rural residents.The Deep South also has some of the highest levels of poverty and uninsured individuals, factors that complicat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IV infection.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disproportionate rise in AIDS incidence and to develop effective means of preventing HIV infection and providing care of those infected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