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匹配成像(CnTI)技术在靶向引导常规超声无可疑前列腺癌病灶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因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4.00 ng/ml)而常规超声未发现明确病灶的患者在穿刺前行经直肠前列腺CnTI实时扫查。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底、中、尖三切面10点穿刺,如相应穿刺点有可疑病灶,则直接对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分析CnTI实时扫查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 56例患者共穿刺560针,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11例(11/56,19.64%)共39针(39/560,6.96%),CnTI实时扫查检出7例(7/11,63.64%)共22针(22/39,56.41%)。在4例CnTI实时扫查假阴性病例中,2例仅有1针穿刺点阳性,1例2针穿刺点阳性,1例3针穿刺点阳性,其Gleason分值均为6分。CnTI实时扫查真阳性与假阴性前列腺癌穿刺点Gleason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 vs 6.6, P=0.134)。结论 对血清PSA升高但常规超声未发现明确前列腺癌病灶的患者,经直肠前列腺CnTI实时扫查有助于检出前列腺癌可疑病灶并指导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定位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41例肺GGN患者(160枚结节)均在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定位结节后行VATS,计算定位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141例均成功定位并切除肺GGN。单独亚甲蓝染色定位18枚,Hookwire定位12枚,二者联合定位130枚,定位成功率均为100%。穿刺过程中少量肺出血25例,气胸38例,肺出血并发气胸13例。术后病理示恶性结节117枚,良性结节43枚。结论 对肺GGN行VATS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均可准确定位结节,有助于减少穿刺并发症、提高切除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MRI对前列腺癌诊断准确性的系统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随访评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方法 对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而接受前列腺MR检查的61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对象中396例在MR检查后3个月内接受首次穿刺或手术,其中发现前列腺癌183例。MR检查结果与穿刺或手术后病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χ2=106.04,P<0.05)。MR检查诊断准确率75.25%(298/396),敏感度83.06%(152/183),特异度68.54%(146/213),阳性预测值69.41%(152/219),阴性预测值82.48%(146/177)。MRI分期为B期者穿刺阳性率为52.21%(59/113),C期、D期者穿刺阳性率分别为86.17%(81/94)和100%(12/12)。在213例3个月内穿刺未发现前列腺癌患者中,随访期内新发现前列腺癌12例,其中6例(6/67,8.96%)MRI曾诊断为癌,6例(6/146,4.11%)MRI曾诊断为非癌。612例患者中共发现前列腺癌195例,失访134例。结论 MRI对C期及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有较大诊断价值;对1次穿刺未发现肿瘤而MRI提示异常的患者需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儿童迷走甲状腺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分别经核素扫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手术及随访证实的迷走甲状腺患儿的临床及超声表现。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迷走甲状腺6例,经核素扫描及随访证实;迷走甲状腺伴桥本甲状腺炎2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颈部包块1例,术前穿刺活检证实为迷走甲状腺伴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舌管囊肿1例,术后病理为迷走甲状腺伴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结论 超声对儿童迷走甲状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提高肺内结节的穿刺成功率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50例因肺内结节拟接受穿刺活检患者分为两组:MPR重建图像参照组与轴位图像参照组。在穿刺定位过程中对MPR重建图像参照组患者的容积数据进行轴、矢、冠三方位重建,指导穿刺进针轨迹;轴位图像参照组使用常规轴位图像定位。记录两组在术中调整进针方向的次数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PR重建图像参照组25例患者成功取到活检组织。轴位图像参照组1例因肺大泡破裂导致穿刺失败,余24例均成功取到活检组织。MPR重建图像参照组在穿刺针过胸膜后调整进针方向平均1次,肺内轻微出血患者3例,少量气胸患者1例;轴位图像参照组在穿刺针过胸膜后调整进针方向平均3次,肺内轻微出血患者4例,少量气胸患者6例。 结论 多层螺旋CT MPR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重建功能的使用有助于术者在穿刺活检术中准确把握进针方向,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与常规芯针活检术比较,评价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诊断肌骨系统肿瘤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似肌骨系统肿瘤性病变的216例患者行224次经皮穿刺活检,按照活检方式分为常规芯针穿刺活检(常规穿刺组,n=38)和经皮同轴穿刺活检组(同轴穿刺组,n=178)。以手术病理或临床长期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活检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结果 常规穿刺组38例患者接受42次经皮穿刺活检,同轴穿刺组178例患者接受182次经皮穿刺活检。两组病例在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活检皆无假阳性结果,常规穿刺组诊断准确率为71.43%(30/42),同轴穿刺组诊断准确率为85.71%(156/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4,P<0.05)。常规穿刺组中2例出现穿刺处皮下血肿,2例穿刺后一过性疼痛加剧,1例出现穿刺通道转移;同轴穿刺组2例出现皮下血肿,6例穿刺后一过性疼痛加剧;两组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4,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技术诊断肌骨系统肿瘤性病变的准确率较高,创伤较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置入技术在触诊阴性的乳腺微钙化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临床触诊阴性而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发现乳腺微钙化病灶患者,于超声引导下在微钙化中心置入乳腺定位导丝。手术切除导丝定位的微钙化周围直径约2 cm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50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恶性肿瘤,31例为乳腺良性病变。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置入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性好、无辐射的方法,对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伴微钙化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DWI定位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目标穿刺方法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疑似PCa患者行DWI,之后于TRUS引导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采用系统穿刺(SB)与DWI目标穿刺(DWI-TB)相结合进行穿刺。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分别统计DWI-TB、SB及DWI-TB+SB的PCa检出率和穿刺阳性率。结果 DWI-TB和SB及DWI-TB+SB对PCa的检出率分别为54.00%(27/50)、46.00%(23/50)和66.00%(33/50),其中DWI-TB+SB与单纯S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TB、SB及DWI-TB+SB穿刺阳性率分别为40.41%(59/146)、9.33%(39/418)和14.23%(72/506),三种穿刺方案穿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有助于发现可疑PCa病灶,为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提供目标、特别是移行区目标信息,联合运用SB和DWI-TB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分析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对探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及应用细针穿刺抽吸的意义;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32例。超声造影后观察前哨淋巴结,记录数目,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检测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超声造影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78.13%(25/32)。前哨淋巴结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病理检查的敏感度为84.0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87.50%。 结论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细针抽吸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分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诊断前列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EUS时间-强度曲线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117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CEUS检查,以穿刺病理证实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病灶的部位作为定量分析的ROI,得到各部位的时间-强度曲线及达峰时间、增强强度、曲线下面积定量参数,分析病灶CEUS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 前列腺癌86例(86/117,73.50%)、非前列腺癌31例(31/117,26.50%)。前列腺癌病灶的达峰时间早于非前列腺癌病灶,增强强度和曲线下面积均高于非前列腺癌病灶(P均<0.05);前列腺癌周缘区达峰时间早于非前列腺癌病灶周缘区,增强强度和曲线下面积高于非前列腺癌病灶周缘区(P均<0.01)。结论 CEUS时间-强度曲线有助于前列腺癌尤其是周缘区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可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应用变速扫描克服多扇区重建算法引起的心率与球管旋转速度之间的谐振现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66例接受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当心动周期与球管旋转周期比值为2 ∶ 1与3 ∶ 2时形成谐振点,为谐振组,共16例;其余50例为非谐振组。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 谐振组大部分图像质量评分为3级。非谐振组与谐振组心率相同、但选择不同球管旋转速度者图像质量评分全部为1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36.07,P<0.01)。非谐振组50例,共显示540支血管,可用于评估的冠状动脉分支515支,占95.37%(515/540)。结论 通过变速扫描,可消除心率与球管旋转速度呈谐振状态而对图像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C臂CT引导经皮穿刺骨肿瘤活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3例接受C臂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的骨肿瘤患者,计算穿刺活检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辐射剂量;以最终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C臂CT引导穿刺活检诊断良恶性骨肿瘤的效能。结果 C臂CT引导经皮骨肿瘤穿刺活检术成功率100%,总手术时间(14.10±5.95)min,辐射剂量(11.21±4.12)mSv。283例中,3例(1.06%)轻微出血,80例(28.27%)术后轻度疼痛。经皮骨肿瘤穿刺活检术诊断骨肿瘤的敏感度为90.82%、特异度为86.97%,其准确率(89.81%)与最终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P>0.05)。结论 C臂CT引导经皮骨肿瘤穿刺活检术能实时透视准确定位病变,有效进行术前规划和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经皮穿刺术的精准性。方法 自制两种一次性实验体模:体模A内置直径1.0 cm球形水囊,水囊中心距A表面5.0 cm,用于模拟浅表脏器靶标的穿刺实验;体模B内置直径1.5 cm水囊,水囊中心距B表面10.0 cm,用于模拟深部脏器靶标的穿刺实验。对体模A组采用斜向穿刺进针,体模B组采用垂直方向穿刺进针。以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穿刺和超声定位徒手穿刺方法,分别对A、B重复穿刺10次,记录每组穿刺命中次数,计算命中率。结果 对体模A组采用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穿刺命中8次,命中率80.00%(8/10);超声定位徒手穿刺命中3次,命中率30.00%(3/10)。对体模B组采用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穿刺,命中9次,命中率90.00%(9/10);超声定位徒手穿刺命中4次,命中率40.00%(4/10)。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穿刺命中率均明显高于超声定位徒手穿刺(P均<0.05)。结论 数字陀螺仪与超声集合引导可为穿刺模拟实验中穿刺靶标提供精准的空间位置,精准引导穿刺针的进针角度和方向,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经皮穿刺导航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大网膜穿刺活检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大网膜穿刺活检且最终经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评价超声引导下大网膜穿刺活检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率、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对129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共行343针超声引导下大网膜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93例结核性腹膜炎,21例高度提示结核性腹膜炎,总诊断率为88.37%(114/129),15例病理未能明确诊断。不同穿刺针数诊断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964)。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大网膜穿刺活检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率高、安全性好,可作为临床高度怀疑结核性腹膜炎时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经腹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内镜超声(EUS)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胰腺肿瘤的补充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因EUS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不满意(未见肿瘤细胞20例、可见异常细胞但无法明确诊断10例)而接受经腹超声 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胰腺肿瘤患者,评价后者的补充诊断价值。结果 20例EUS引导下穿刺活检未见肿瘤细胞患者中,经腹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11例肿瘤及其病理类型,7例可见异常细胞但未能明确诊断,2例仍未见肿瘤细胞;10例EUS引导下穿刺结果无法明确诊断患者中, 经腹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9例肿瘤及其病理类型,1例为非典型细胞。结论 经腹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EUS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胰腺肿瘤具有较高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癌前病变的准确性及提示病变可能被低估的超声表现。方法 收集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乳腺肿物患者605例,记录肿物的超声表现,将穿刺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除3例患者因组织过少未获得穿刺病理诊断外,602例患者的穿刺病理与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对比,符合率为97.84%(589/602),两者间一致性较好(Kappa=0.96,P=0.01)。穿刺活检结果为癌前病变者与术后病理或随访结果对比符合组32例,低估组10例,低估率为23.81%(10/42)。符合组和低估组癌前病变的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血流、可疑淋巴结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诊断乳腺肿物的准确率较高,但对癌前病变存在一定低估,尤其对于超声表现有恶性特征的癌前病变应考虑低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9例)和弹性组(39例)。对弹性组在甲状腺穿刺活检术前行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偏蓝色部分在结节内的分布;对常规组仅用二维超声观察结节情况。之后对两组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术,将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指导下超声引导穿刺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97.44%(38/39),高于常规组(33/39,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提高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累及甲状腺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 LCH)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明确诊断有甲状腺受累的6例LC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  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4例, 女性2例, 起病年龄9~24岁, 平均年龄(16.1±5.7)岁; 6例患者均有垂体后叶受累, 4例有肺脏受累, 3例有肝脏受累; 4例患者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 2例阳性; 4例患者通过甲状腺粗针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证实; 5例患者采用化疗方案治疗; 随访4例患者中3例病情稳定无进展。  结论  在有多器官受累的甲状腺肿大患者中, 需进一步排除LCH甲状腺受累的可能性, 必要时进行甲状腺穿刺, 特别是粗针穿刺以明确病理诊断, 同时在LCH甲状腺受累患者中要特别注意有无肝脏受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 54例在本院行CT引导下细菌性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  54例肝脓肿患者中37例为单一病灶, 17例为多发病灶; 脓肿平均最大径为(10.5±5.6)cm; 穿刺技术成功率为100%,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全部患者穿刺引流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4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拔除外引流管, 平均置管时间(20.6±7.8)d; 另13例患者症状好转后, 带管出院。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图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肺腺癌浸润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肺部CT检查且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100例(浸润性腺癌56例,非浸润性腺癌44例)。随机选择69例为训练组,31例为验证组。使用A.K.(Analysis-Kinetics)分析软件进行影像特征提取;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特征降维;使用R语言软件包"GLM"函数,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交叉验证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采用ROC曲线评价独立预测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 影像特征提取得到396个影像组学特征,经降维最终得到与鉴别肺非浸润腺癌与浸润腺癌最相关的参数3个,建模后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示其诊断准确率为83.30%,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7.80%、91.70%。结论 CT图像纹理分析可有效鉴别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肺腺癌的浸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