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目的探讨散发性大肠癌(SCRC)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5个微卫星位点,采用PCR-银染法检测50例散发性大肠癌石蜡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根据出现MSI的位点数多少,SCRC分为3型MSl-H肿瘤(n=8.16%);MSI-L肿瘤(n=7,14%)和MSS肿瘤(n=35,70%).SCRC3种表型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相互比较时,MSI-H肿瘤与肿瘤部位、年龄、组织类型及肿瘤淋巴细胞浸润有相关(P<0.05),而MSI-L和MSS比较其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SCRC3种表型与性别、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和生存率均无相关(P>0.05).结论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MSI-H肿瘤明显不同于MSI-L和MSS肿瘤,而MSI-L和MSS肿瘤没有明显差别.MSI可能不是SCRC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MMR 蛋白表达与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的一致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两种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选取392例CRC石蜡包埋组织(FFPE)样本,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4种MMR蛋白(MLH1、MSH2、MSH6及PMS2)表达,至少1种蛋白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dMMR),全部阳性判定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完整(pMMR);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MSI,将至少2个单核苷酸重复位点发生改变,归纳为高度MSI(MSI-H);仅有1个单核苷酸重复位点发生改变,归纳为低度MSI(MSI-L);未发生改变,归纳为微卫星稳定(MSS)。结果392例CRC中,dMMR为18.9%(74/392),MSI-H占比18.1%(71/392)。IHC法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7.2%和98.4%;PCR法检测结果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3.2%和99.4%,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98.2%。7例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中,2例PCR法检测结果为MSI-H,IHC法检测结果为pMMR;5例PCR法检测结果为MSS,IHC法检测结果为dMMR,其中2例MSH6蛋白单独缺失,3例肿瘤为黏液腺癌。dMMR组与pMMR组、MSI-H组与MSS/MSI-L组在发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HC法检测MMR蛋白与PCR法检测MS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SH6单独缺失时,PCR检测可能表现为MSS。肿瘤中含黏液时,肿瘤实际占比<50%可能对PCR检测有一定的影响。CRC中dMMR/MSI-H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特点,对临床病理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对结直肠癌术后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方案化疗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普宁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MMR)基因hMSH2、hMSH3、hMSH6、hMLH1、hMLH2蛋白表达,根据检测结果分为MSI-H组(dMMR)与非MSI-H组(pMMR),术后采用5-FU为基础方案进行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化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3例为dMMR(MSI-H组),107例为pMMR(非MSI-H组)。MSI-H组与非MSI-H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I-H组疾病控制率[76.92%VS 39.25%]、1年无进展生存率[84.62%VS 56.07%]明显高于非MSI-H组(P<0.05),复发时间[(15.64±2.70)个月VS (10.33±2.95)个月]明显长于非MSI-H组(P<0.05)。结论:MSI对结直肠癌术后5-FU为基础方案化疗效果及其预后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4.
微卫星不稳定在散发性Ⅱ、Ⅲ期直肠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散发性Ⅱ、Ⅲ期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28例散发性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和相应的正常组织,采用Bethesda标记通过PCR扩增和变性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微卫星状态,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2例肿瘤为高频率MSI(MSI-H),28例肿瘤为低频率MSI(MSI-L),其余88例肿瘤为微卫星稳定(MSS).与MSI-L和MSS肿瘤相比,大多数MSI-H肿瘤患者为女性(P=0.031)、黏液腺癌(P=0.023)、高分级(P=0.002)和术前血癌胚抗原(CEA)水平高(P=0.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术前血CEA水平为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和术前血CEA水平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MSI-H肿瘤患者预后好于MSI-L/MSS肿瘤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6).将Ⅱ期和Ⅲ期直肠癌患者分开分析,也未见MSI-H肿瘤患者预后明显优于MSI-L/MSS肿瘤(P=0.705和P=0.664).结论 散发性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具有较高的MSI-H发生率,MSI不是一个预后因素,肿瘤分期比MSI状态更适合用于预测该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肖婧  吴颖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275-279
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关于微卫星不稳定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48例,收集其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2(MSH2)、MutS同源物6(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PMS2)表达情况。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2.6%(78/239)、22.2%(53/239)、2.9%(7/239)、65.7%(157/239);子宫内膜鳞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5、3/5、5/5、4/5;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4、2/4、3/4、2/4。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微卫星稳定性(MSS)发生频率分别为19.7%(47/239 )、34.7%(83/239)、45.6%(109/239);子宫内膜鳞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分别为4/5、1/5、0;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分别为3/4、1/4、0。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侵犯深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H、MSI-L、MSS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错配修复蛋白(MMRP)表达情况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但并非无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变进展及预后有关,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 200例女性B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5岁以下与≥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影响35岁以下女性BC患者5 a生存率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5岁组与≥35岁组诊断延迟、肿瘤直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双侧乳腺癌、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ER、Pg R及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1 a、3 a、5 a生存率分别为95.31%、88.02%、81.25%,5 a无病生存率为71.88%;35岁以下女性BC患者的5 a生存率与妊娠哺乳期、流产史、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后化疗显著相关(P<0.05),与年龄、分子分型无关(P>0.05);妊娠哺乳期、流产史、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术后化疗是影响35岁以下女性B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35岁以下女性BC具有独... 更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姑息性胃切除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将121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姑息性胃切除组(远端或全胃切除),71例:非切除手术组(剖腹探查或胃空肠吻合),50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瘤播散区域≤2时,姑息性胃切除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非切除手术组(P<0.05);肿瘤播散区域>2时,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当肿瘤播散范围较局限时,姑息性胃切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中度危险因素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案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伴中度危险因素早期宫颈癌患者共162例临床资料,分析复发转移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评价患者术后预后独立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和危险因素亚组生存获益。结果①162例患者中出现复发转移32例,其中伴1个和2~3个危险因素患者分别为15例,17例;②伴2~3个危险因素患者肿瘤直径≥4 cm和同步放化疗比例均显著高于伴1个危险因素患者(P<0.05);③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肿瘤直径和治疗方案是伴中度危险因素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时间独立影响因素(P<0.05);危险因素数量和治疗方案是伴中度危险因素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独立影响因素(P<0.05);④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9.01%,84.57%。化疗组、放疗组及同步放化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随访观察组(P<0.05)。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均高于随访观察组(P<0.05);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化疗组(P<0.05);⑤伴1个危险因素人群化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随访观察组(P<0.05);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高于随访观察组、化疗组(P<0.05);⑥伴2~3个危险因素人群同步放化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化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均高于放疗组(P<0.05)。结论伴中度危险因素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与肿瘤直径、危险因素数量及治疗方案有关;其中对于伴2~3个中度危险因素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更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由计算机编号,按照单双数法分为观察组(n=69)与对照组(n=69),对照组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生存率、转移率、肿瘤复发率、生存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5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与IMRT同期化疗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我院接诊的13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诱导化疗联合IMRT同期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IMRT同期化疗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失败情况及随访5年的远期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急性和晚期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失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与IMRT同期化疗相比,诱导化疗联合IMRT同步化疗并未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诱导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9.
论述足月妊娠分娩的发动和维持依靠气的推动、温煦、气化、固摄功能和血的营养、濡润功能。顺利分娩既要气血充足,还要气顺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调补气血,是促进产程,预防难产的重要手段。实验研究结果阐明调补气血中药加强产力、促进产程主要是从改善产妇全身情况,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即所谓使产妇气血充足调和,充分发挥气血在分娩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