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辨证分为9种证型,其中痰热蕴肺证占40.77%,气虚血瘀、痰浊壅肺证占22.33%,肝火犯肺、痰热蕴肺证占15.53%,气阴两虚、痰浊壅肺证占9.71%;证候聚类分析后归纳为4型,其中痰热蕴肺证所占比例最大(46.60%),其次为气虚血瘀证、痰浊壅肺(27.18%),肝火犯肺、痰热蕴肺证(16.50%),气阴两虚、痰浊壅肺证(7.77%);聚类证候分型与临床辨证分型一致性较高.[结论]将聚类分析的方法运用于证候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科学地进行中医疗效评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所言结胸,是一证候名称。尽管目前临床上较少运用这一名称,但由于《伤寒论》对该证的论述颇详,其辨证的明晰,处方的精当,至今对临床实践仍具有较大的启发和帮助。本文就《伤寒论》的有关条文分析归纳,从其证候分类、治法、运用和治禁、预后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近30年,但中医规范化治疗艾滋病还存在诸多不足。目前,临床上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涉及要素较多,包括依据人体二维空间的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基于自然时空的病程分期和地域因素辨证,以及感染途径辨证、CD4+T淋巴细胞计数辨证及个人经验辨证等。这些辨证要素都离不开患者体质虚实与邪气盛衰。体质虚实与邪气盛衰决定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证候发展趋势。因此,临床工作中要注重整体观念,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不同证候要素角度分析艾滋病,最终落实到脏腑属性,才能正确把握艾滋病中医证候,准确实施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中医证候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近30年,但中医规范化治疗艾滋病还存在诸多不足。目前,临床上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涉及要素较多,包括依据人体二维空间的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基于自然时空的病程分期和地域因素辨证,以及感染途径辨证、CD4+T淋巴细胞计数辨证及个人经验辨证等。这些辨证要素都离不开患者体质虚实与邪气盛衰。体质虚实与邪气盛衰决定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证候发展趋势。因此,临床工作中要注重整体观念,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不同证候要素角度分析艾滋病,最终落实到脏腑属性,才能正确把握艾滋病中医证候,准确实施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5.
证候是中医认识疾病和临床诊疗的核心,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由于证候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或"人为因素"等复杂性特征,使得基于整体论、系统论及控制论的"专家系统"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首要手段。并进一步运用还原论的思维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系统整合和集成,实现对中医证候复杂系统的控制。同时,利用动态模型探索复杂系统的关键特征,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实现还原论、整体论和系统论的有机融合。基于上述思路,建立基于症候/证候分析、证素提取、证候辨识与分类以及标志物发现等中医证候的评价方法就成为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途径。此外,基于方证相应的中医用药特点,建立面向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疗效评价的新方法也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肝胃不和证是指肝气郁结,胃失和降,以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其为中医脏腑辨证中常见证候之一,可见于中医临床消化系统各类疾病。对其证候本质进行研究探讨,不但有利于深入研究中医"肝"与"胃"两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更有利于临床的辨证施治。1抑郁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相关的发病机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双心疾病症状繁多、病机复杂,传统的“以病统证”在临床施治时常捉襟见肘。“病证结合,以证统病”是以辨证为主,从证出发,先证后病,将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通过抓主症归纳不同疾病的证候共性,精准定位,辨证施治。用“病证结合,以证统病”的诊治思路治疗双心疾病,即首先提炼各种症状背后的共性病机(证候),再兼顾疾病的特殊性,同时考虑兼证,最后通过提炼出来的证候辨证论治。“病证结合,以证统病”的诊治思路为临床更加精准地施治双心疾病、提高疗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用评定量表法进行中医辨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证”是疾病中机体整体的动态反应状态,“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合成证名的思维认识过程。辨证所依据的证候虽然不够精确,但强调对病情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因而可借鉴“评定量表”的研究原则与技巧,研制出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的中医辨证量表,使辨证客观、量化,以辅助中医辨证,为中医证候规范研究提供科学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狼疮性肾炎是临床最主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之一,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中医辨证的抽象性限制了中医药更广泛地使用,临床上迫切需要较科学的评估指标来全面反映患者的中医证候。近年来对狼疮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证候与临床表现、病理、实验室指标、活动积分等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以初步探寻狼疮性肾炎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提高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肺系病指肺脏本病及相关疾病,相关疾病包括感受外邪类、水液运化异常类以及鼻咽类疾病等。肺系病的辨证,重在虚实、寒热、表里、脏腑的肺病辨证八纲,以虚实为总纲,统领寒热、表里、脏腑。提出了25种证候,包括实证类15种(表证4种、表里同病2种、里证9种)和虚证10种。为突出危重急候而特设危重证类,危重证候也寓于虚实之列。强调只有正确把握证候的复杂性、异病同证的证候共性及个性,方能实现同治或类治,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与症状证候病机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结常见辨证模式,认为临床辨证不能简单地依赖症状、证素、标准证、证型、方证等辨证模式,提出必须对症状体征和由此组成证候的病机进行辨识,通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才能获取证候诊断结论,从而提出临床辨证的核心是审察症状和证候病机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初步建立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方法:应用文献整理、临床调查、专家研讨等方法,初步建立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将诊断规范的辨证结果与专家经验辨证进行对照验证,根据临床验证结果对诊断规范进行反复修订,逐步完善.结果:初步建立的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包括实证与虚证两部分,实证包括气滞证、血瘀证、热证、湿证,虚证包括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并设立了每个基本证候的诊断条件.临床验证结果显示:诊断规范辨证与专家辨证结果对照,基本证候的总体符合率为73.92%.结论:原发性肝癌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基本符合中医临床实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和修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肝癌复合证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10,(10):40-41
前面介绍的八纲辨证,是针对所有证候的共性,抽象出的四对纲领性证候,虽然包括了疾病现阶段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和证候的类别(阴阳两大类),但并不具体,属于纲领证;而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推求,虽然可以判断证候的具体性质,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理论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辨证施治”来体现的。因此,学习祖国医学应当掌握“辨证施治”的规律,这样,才能在具体临床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到祖国医学是如何医治疾病的。祖国医学认为症状的表现是临床疾病的客观反映,辨证就是辨别证候。而各种证候的出现并不是症状和体征的简单罗列,而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疾病的性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从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评价、证候基础研究方面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R)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存在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欠规范、证候基础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通过比较现有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提出可优先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作为证候诊断标准;关于疗效评价建议遵循国际研究规范,至少选择1项公认的疾病疗效评价指标,根据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量表;建立公认的CR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动物、组织、细胞层面运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对中医药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比较CR不同证候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指标等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前面介绍的八纲辨证,是针对所有证候的共性,抽象出的四对纲领性证候,虽然包括了疾病现阶段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和证候的类别(阴阳两大类),但并不具体,属于纲领证;而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通过对疾病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65-168
在中医辨证论治中,辨证是整个治疗过程的第一道关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道关卡,辨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后期的潜方用药,故治疗疾病必须提高诊断该疾病证候的水平。随着科学发展力求中医科学化、客观化,故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及湿热蕴结证两个代表证型的生物学本质和诊断标志物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中医证候客观化、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漫长的病程中表现出规律性的中医证候演变。疾病的阶段性、共患疾病、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体重指数等多因素均能对证候的演变造成一定影响。文章通过对近年文献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疾病证候演变的规律,提高中医药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水平,为今后临床诊疗过程中的精准辨证和疾病预后调摄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其优势和特色是灵活、多变,缺陷是难以规范统一.基于审证求机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它是某种疾病范围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该病证的病机特征.病机证素源自病理因素,因其数量有限,内容相对清晰,故建立其规范化的辨证诊断标准是完全可行的.研制病机证素诊断量表是规范化辨证诊断的前提.以出血性中风为例,探讨病机证素诊断量表研制的方法和步骤,进而研究基于病机证素组合的证候辨证诊断方法.结果体现了辨证灵活性与证候规范化之间的统一,以适应中医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局面,为构建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相统一的中医辨证模式开辟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三种疾病基于经验辨证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全国六个中心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临床调查,开放式采集调查医生的经验辨证并提取证候要素,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523例抑郁症中出现185个证候,573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出现112个证候,59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出现146个证候.出现频率在5%以上者:抑郁症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慢性乙型肝炎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湿热蕴结;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脾肾两虚、脾肾阳虚.②三种疾病共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12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7个.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病位类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别为:抑郁症是肝、脾、心,气滞、气虚、痰、热(火);慢性乙型肝炎是肝、脾、肾,气滞、气虚、热(火)、湿;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脾,虚、湿、气虚、血瘀、阴虚、阳虚、热(火).③病位类和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地域分布不同.结论:临床医生对三种疾病的辨证分型的认识虽然有差异,但对证候要素的认识基本一致,提示从证候要素角度进行证候规范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