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放疗后一氧化氮分数(FeNO)的增加能否提示放射性肺损伤。方法: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FeNO变化与放疗后呼吸症状、CT扫描改变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之间的关系。测量65例肺癌患者放疗前及放疗后4、5、6、10周和4、7.5月的FeNO。结果:在放疗后,11名肺癌患者(17%)自述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21名(32%)患者有超过1/3的被照射肺区表现出放射性肺炎样图像。13名患者(20%)的FeNO增加超过10 ppb。以FeNO增加超过10 ppb为标准诊断放疗相关呼吸症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8%和83%。FeNO变化与放疗后DVH参数或CT扫描改变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名患者(5%)在第4、5周持续表现出异常高水平的FeNO(2或3倍,高达55 ppb),随后出现了显著的呼吸症状和/或放射性肺炎图像。结论:放疗期间的连续FeNO监测预测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症状或图像的能力较差。然而,三名患者表现出的特定模式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血液中TGF-β、IL-6及ACE含量在预测放射性肺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放疗前血液中TGF-β、IL-6及ACE含量及照射40~50Gy含量变化与放射性肺炎关系.方法 42例入选患者按治疗常规给予放疗或(和)化疗;男38例,女4例,中位年龄57岁(40~81岁);肺癌39例,食管癌2例,胸腺瘤1例.放疗前、照射40~50Gy时采血冻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统一检测血液中TGF-β、IL-6及ACE含量.放射性肺炎按RTOG急性放射性肺炎标准评价,评价终点为≥2级放射性肺炎.统计方法采用SPSS 10.0软件.结果 13例发生了放射性肺炎,与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的TGF-β疗前含量分别为7.73、7.48ng/ml(P=0.920),照射40~50Gy时分别为4.91、3.88 ng/ml(P=0.250);IL-6疗前含量分别为5.08、7.06pg/ml(P=0.740),照射40~50Gy时分别为21.75、6.78 pg/ml(P=0.190);ACE含量疗前分别为394.17、518.22ng/ml(P=0.020),照射40~50Gy时分别为375.52、497.32 ng/ml(P=0.050).疗前ACE<365 ng/ml者6/10发生了放射性肺炎,ACE>365 ng/ml者6/30发生放射性肺炎(P=0.040)(2例未测).照射40~50Gy时,TGF-β及IL-6升高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E含量有望作为检测放射性肺炎易感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变化与放射性肺炎的关系。方法 收集7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记录放疗前1周、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肺功能,观察其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剂量为60~70 Gy。发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患者26例(A组),其中1级22例,2级3例,3级1例,无 4级和5级病例。未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50例(B组)。放疗前A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明显低于 B组[(51.67±19.03)%比(69.03±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两组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用力肺活量(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分别为(79.04±11.01)%、(57.75±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P<0.01);B组放疗后1个月和3个月DLCO分别为(81.46±12.18)%、(57.18±1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P<0.05)。结论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FEV1较低者易发生放射性肺炎,DLCO 水平明显降低的患者易发生放射性肺炎。FEV1和DLCO是预测放射性肺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在预测放射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给予60例不能手术切除或者不愿意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放疗第1周至第6周)、放疗后(放疗第8、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6及ACE的含量。 依照美国放射肿瘤学协作组(RTOG)放射性肺损伤标准进行放射性肺炎诊断及分级,以出现放射性肺炎组为观察组,未出现放射性肺炎组为对照组,统计两组血浆中IL-6、 ACE、DVH参数V20、V30、平均肺剂量(MLD)及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结果 60例患者中16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5例发生于放疗中,10例发生于放疗结束后1个月内,1例发生于放疗结束后2个月内;包括Ⅱ级11例,Ⅲ级5例。放疗前、中、后血浆IL-6水平变化在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E在放疗中第3周至第6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20、V30、MLD及NTCP在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6.2±4.5)%比(30.5±7.5)%、(37.5±5.6)%比(20.5±5.6)%、(20.4±2.3)Gy比(15.5±3.5)Gy、(25.2±8.2)%比(9.9±4.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浆中IL-6、ACE水平、V20、V30、MLD及NTCP指标均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熊小敏  杨萍  左唯乂  吴鹏 《癌症进展》2018,16(7):847-849,892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82例NSCLC患者,均给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于放疗前及放疗后1、3个月测量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记录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包括靶体积20(V20)、靶体积30(V30)及全肺平均剂量(MLD);观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其与肺功能(FEV1、FVC、DLCO)的关系,分析放射性肺炎分级与DVH参数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放疗后1个月FEV1、FVC均高于放疗前,DLCO低于放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个月NSCLC患者的FVC、FEV1与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LCO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NSCLC患者中发生放射性肺炎10例,其中1级4例、2级2例、3级4例.放疗后3个月,发生放射性肺炎与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LCO均低于放疗前,且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DLCO低于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肺炎1级患者的V20、V30及MLD均低于2~3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对NSCLC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通过观察肺功能的动态变化可以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建议NSCLC患者在放疗早期实施必要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6.
骆雯  王勇  唐仕敏 《现代肿瘤医学》2019,(16):2879-2882
目的:比较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两种放疗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术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将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乳腺癌的术后患者共164例分为两组。常规分割放疗组99例:照射剂量为2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50 Gy。大分割放疗组65例:照射剂量为2.656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42.5 Gy。结果:大分割放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0.77%,常规分割放疗组为4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肺炎程度比较:1级放射性肺炎大分割放疗组17例,常规放疗组29例;2级放射性肺炎大分割放疗组3例,常规分割组15例;大分割组无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常规放疗组有2例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分割放疗组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15.38%,稍高于常规分割放疗组1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患者中,两组均未发生3级及以上损伤,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术后大分割放疗未增加远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而近期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常规分割放疗组低。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术后乳腺癌患者放疗的照射剂量、化疗周期,同时分析行内分泌治疗、年龄、Karnofsky评分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临床有放射性肺炎症状者11例,占9.4%;有影像学改变的放射性肺炎31例,占26.5%.放射性肺炎与放疗剂量、化疗周期和年龄有关.结论 放射性肺炎是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龄、高照射剂量、化疗周期增多会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与目的: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其局部控制率较低,在适形放疔技术下可以采用大分割放疗,有望提高其局部控制率,但合适的分割剂量和毒性还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前瞻性评估采用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V20(受到20Gy以上照射的肺的体积占全肺体积的比例)水平将患者分成3组治疗:①低V20组(V20≤20%组),②中V20组(20%〈V20〈30%组),③高V20组(V20≥30%组),每5例患者为一组依次进入上述3个V20水平进行试验,放疗方法为三维适形放疔,每次3Gy,总剂量57~66Gy,4~5周完成。最大耐受剂量定义为10例患者中有至少有8例患者能耐受剂量限制毒性(≥Ⅲ级的放射性损伤)。放射毒性分级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早期和晚期损伤标准。所有患者不进行同期放化疔。结果:低V20组,共10例患者完成试验,无≥HI级的放射性肺炎发生;中V20组,先5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Ⅲ级放射性肺炎,再增加5例患者后无发生≥Ⅲ级的放射性肺炎;高V20组,5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Ⅲ级放射性肺炎,1例发生Ⅳ级放射性肺炎而死亡。没有≥Ⅲ级的放射性食管炎:25例患者中有8例达到完全缓解(32%),13例达到部分缓解(52%).3例稳定(12%),1例进展(4%)。结论:进行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时,把V20控制在30%以下是可行的,当V20≥30%时应改为姑息性放疗。其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剂量体积参数与老年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并分析250例来自不同医疗中心、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行χ2检验,对剂量体积参数等因素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与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相关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分析独立相关因素的最佳分界值。 结果 (1)三维适形放疗后共20%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发生了≥2级放射性肺炎,单因素分析提示双肺V5、V10、V20、V30及肺平均剂量(MLD)是≥2级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2)多因素分析提示双肺V5、V20是≥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相关因素;(3)ROC曲线提示控制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最佳分界值为V5<53.9%,V20<23.2%。结论 双肺V5和V20是老年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疗前肺功能参数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81例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疗前基础肺功能测定,并记录剂量体积参数,观察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对患者临床资料、肺功能参数、剂量体积参数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肺功能参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价值.结果 全组患者中17例出现≥2级放射性肺炎,占21.0%(17/81),其中2级15例,3级2例,无4、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0、FEV1.0/FVC、DLCO及放疗计划指标PTV体积、双肺MLD、V5、V20、V30,均影响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P<0.05).≥2级放射性肺炎组患者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指标值均低于0、1级放射性肺炎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EV1.0、FEV1.0/FVC、DLCO等相关肺功能指标值并非≥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影响因素,仅双侧肺脏MLD、V5、V20及V30为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础肺功能参数FEV1.0、FEV1.0/FVC、DLCO在≥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预测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肺功能受损是放射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但并非影响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深部热疗在放射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行胸部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未行手术的肺癌患者。其为序贯或同步放化疗,放射治疗剂量为60~70 Gy(常规分割),预计生存期超过6月,放射治疗后均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是否行深部热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给予糖皮质激素与抗感染治疗,辅以吸氧、止咳、解痉平喘等对症处理;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部热疗。热疗设备使用HG-2000体外局部高频热疗机,加温温度42 ℃~43 ℃,时间为40 min,隔日1次,共10次,分别检测放射性肺炎治疗前、放射性肺炎治疗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组放射性肺炎的总有效率、生存质量KPS评分、症状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VC、FEV1)、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均有好转,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炎性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部热疗联合传统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炎,有助于放射性肺炎患者的症状、肺功能、血气分析、炎性指标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纤方中药制剂对胸部肿瘤放疗所致肺辐射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148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0例,对照组78例,均接受胸部肿瘤常规放疗。试验组病例在放疗同时应用抗纤方中药制剂治疗至放疗结束,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安慰剂治疗。结果两组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8.4%,12.8%和29.4%,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纤方中药制剂能够降低胸部肿瘤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对肺辐射损伤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放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患者40例,予以常规放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予以布地奈德雾化溶液2 mg 雾化吸入 2/日,观察2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相关炎性指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放射治疗中及放射治疗后血浆IL-6及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预防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减轻放射性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979年10月~1987年9月245例食管癌根治切除术。术后严重肺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放疗组为9.4%(5/52),单纯手术组为1.5%(3/193) (P<0.01)。作者根据大体观察、肺活检及临床过程分析认为:在肺受潜在放射性损伤后,手术中机械性压迫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所致的肺淋巴阻滞,可诱发放射性肺炎。文中对本病的诊治及预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后血清中骨钙素(OST)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的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34例骨转移患者血清中β-CTX和OST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34例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和放疗+膦酸盐组,观察两组放疗前、后血清β-CTX和OS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34例患者治疗前血清中OST、β-CTX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7.07±9.03)ng/ml和(593.94±319.26)pg/ml。血清β-CTX水平与骨转移程度分级、骨相关事件及软组织肿块相关(P<0.05),而与骨转移类型、骨痛程度无关(P>0.05);血清OST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在单纯放疗组中,放疗后血清β-CTX水平较放疗前升高(P<0.05),在放疗+膦酸盐组中则较放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血清OST水平放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治疗前血清β-CTX和OST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5)。分层分析显示,在放疗+膦酸盐组中,无论治疗是否有效血清β-CTX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血清OST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在单纯放疗组中,放疗后血清β-CTX水平在无效组中明显升高(P<005),而在有效组中轻度升高(P>0.05),血清OST水平放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清β-CTX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骨转移患者的病情判断及放疗疗效的预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痰热清注射液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90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入治疗组44人与对照组46人.采用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总剂量56-64 Gy,V20 限制在20%-30%;治疗组从放疗开始到放疗结束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每天20ml静脉点滴,每连用5天,停用2天.对照组单纯放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肺炎发生例数(率)分别是5(11.3%)和14(30.4%),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5),且治疗组无2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放射性肺炎发病时间分别是放疗开始后62.2天和54.3天,差异显著(P<0.05).结论: 接受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期间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90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入治疗组44人与对照组46人。采用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总剂量56—64Gy,V20限制在20%-30%;治疗组从放疗开始到放疗结束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每天20ml静脉点滴,每连用5天,停用2天。对照组单纯放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放射性肺炎发生例数(率)分别是5(11.3%)和14(30.4%),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别(P〈0.05),且治疗组无2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放射性肺炎发病时间分别是放疗开始后62.2天和54.3天,差异显著(P〈0.05)。结论:接受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期间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手术前不同量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的影响及与术后心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放疗及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非放疗组)、B组(术前放疗加手术组)和C组(根治量放疗后复发再手术组);于术前1周内行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测定各1次,术后1,3,5,7 d分别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各1次.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以C组降低最为明显,且恢复延迟(P<0.05).术后并发症显示C组明显高于A,B两组(P<0.05),以心肺部较为明显(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其心脏及肺脏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但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不能表示放射性损伤的程度;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低氧血症呈正相关,而根治性放疗后复发再手术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及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心、肺放射性损伤重及根治量放疗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清肺八味汤对经过化疗后的肿瘤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在预防放射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确诊为恶性肿瘤的62例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化疗结束后1个月服用清肺八味汤,连续服用一个疗程(10 d,每日1剂).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及TGF-β1的水平.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为54.84%,对照组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为87.10%,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及整体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TGF-β1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和TNF-α水平均较本组放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TGF-β1血清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0,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7,P﹥0.05).结论 肿瘤患者采取放射性治疗后,配合服用清肺八味汤可有效降低血清TGF-β1含量,且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