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肝癌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肝癌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12例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依次接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和门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分别测量曲张静脉栓塞前(P1)、栓塞后(P2)和支架植入后(P3)门静脉主干(PV)、未累及的门静脉分支(PVB)、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压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V组P1为(45.17±2.25)cm H2O,P2为(48.33±2.20)cm H2O(P<0.01),P3为(39.33±2.44)cm H2O,与P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VB组P1为(38.08±2.97)cm H2O,P2为(38.83±2.94)cm H2O(P>0.05),P3为(37.41±2.37)cm H2O,与P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V组P1为(44.67±2.13)cm H2O,P2为(48.17±2.20)cm H2O,(P<0.01),P3为(41.67±2.20)cm H2O,与P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MV组P1为(45.25±2.21)cm H2O,P2为(48.42±2.19)cm H2O(P<0.01),P3为(41.25±2.24)cm H2O,与P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可使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支架植入可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2.
门静脉癌栓的MRI及其门静脉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评价门静脉(简称门脉)癌栓MRI和磁共振门脉造影(MRportography,MRP)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门脉癌栓形成的MRI和MRP表现,并与手术对照。结果 门脉主干癌栓24例,右支癌栓12例,左支癌栓9例,主干及右支均有癌栓9例,主干及左支均有癌栓4例,主干及左右支均有癌栓4例。MRI表现为门脉增粗,其内失去流空信号,代之以肝癌信号充填。增粗的门脉呈团块状、竹节状或鹿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支架治疗门静脉良性狭窄引起的门静脉高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在门静脉主干良性狭窄导致的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例门静脉良性狭窄患者 (其中炎症性狭窄 3例 ,肝硬化肝移植术后 3例 )实施了门静脉支架置入术 ,观察术后门静脉压力变化、支架通畅、临床症状、并发症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门静脉支架 (共 6枚 ) ,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 (37 3± 4 7)cmH2 O(1cmH2 O =0 0 98kPa)降至术后的 (18 0± 1 9)cmH2 O (P <0 0 0 1) ,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完全缓解 ,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诊 2 6个月 (5~ 36个月 ) ,所有患者门静脉保持通畅 ,除 1例患者死于肝移植后其他并发症外 ,其他患者均存活。结论 门静脉支架置入治疗门静脉主干良性狭窄引起的门静脉高压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道1例22岁女性,因易疲劳而入院,肝大,盆腔扪及肿块,脊柱侧凸畸形。总胆红素0.3mg/dl(正常0.3~1.0),血清谷草转氨酶(GOT)70IU/L(正常9~31),血清谷丙转氨酶(GPT)561U/L(正常4~30),白蛋白3.8g/dl(正常3.9~4.8),血氨8μg/dl(正常30~86),甲胎蛋白5.14 ng/ml(正常<10),肝炎B抗原阴性。腹平片示肝大,盆腔肿块和半侧椎体脊柱侧凸畸形。腹部CT和B超示右肝叶内有一肿块,子宫纤维化,另有一非常短的门静脉引流到下腔静脉的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及CT门静脉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及其门静脉血管造影(CTP)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43例门静脉癌栓形成的患者作了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30例进行了多平面重组(MPR)和CTP成像,15例患者治疗的作了CT随访。结果:螺旋CT轴位和MPR图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的CT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23%在动脉期癌栓有不均匀强化;间接征象包括门静脉管壁强化(42%)、侧支循环形成(100%)、门静脉海绵样变(44%)及周围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CTP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的癌栓位置、管径及阻塞程度和侧支循环的情况。CT扫描可很好地显示门静脉癌栓治疗后的变化情况。结论: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和CTP图像,可以便完整的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联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联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26例PVTT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26例均成功实施经皮射频消融联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后6、12、24、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2%、53.8%、38.5%、26.7%,复发率分别为7.7%、57.7%、69.2%、84.6%。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联合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PVTT疗效明显,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对PVTT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途径门静脉内支架置入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科治疗的8例 CTPV 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3例经 TIPS 途径放置,5例经经皮肝穿刺途径放置。结果所有患者支架置入均一次性成功,无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即刻复查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术后1 d~2周患者腹痛及消化道出血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1个月~3年,1例患者术后1 年复查支架闭塞,再次置入1枚支架后血流通畅,其余患者彩超提示支架内血流通畅,未再发消化道出血或腹痛。结论经皮肝穿刺或经 TIPS 途径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 CTPV 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25例经CT检查诊断为内脏静脉血栓的病例中,发现4例因CT所见不典型而误诊。其中2例门静脉血栓,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误诊为其他疾病。另1例为胆结石误诊为门静脉血栓。例1,CT显示肝门部有盘曲状气体影,门静脉主干无增强。最初认为气体位于肝门部的脓肿内。向足侧进一步扫描证实为空肠积气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手术探查发现广泛小肠梗塞。最后诊断为慢性门静脉血栓及空肠梗塞,气体位于门静脉旁的侧支内。例2,CT显示肝右叶有密度减低的管状结构,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无增强。超声未见肝内胆管扩张。PTC显示右肝系统完全性梗阻,无造影剂到达肝门,诊断为节段性右肝胆管梗阻。外引流3天无胆汁,仅有少量凝血。将导管穿过梗阻部位注射造影  相似文献   

9.
肝脏疾病的门静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门静脉系统的介入治疗在一些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瘤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以及选择性门静脉栓塞诱导肝叶代偿性增生。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些介入疗法的途径、方法及疗效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阻塞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门静脉阻塞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门静脉阻塞病人的CT检查.总结门静脉阻塞的CT表现.结果门静脉阻塞的CT表现1阻塞近侧门静脉扩张;2门静脉海绵状改变;3侧支途径形成;④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管壁增强;⑤肝内异常密度改变;⑥脾脏增大.结论掌握门静脉阻塞的CT表现,可以对门静脉阻塞作出正确的CT诊断.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又称肝门硬化,非肝硬化性肝门纤维或Banti氏综合征,其特点为巨脾、贫血及不明原因的门静脉高压,在临床上很难与肝硬化鉴别。作者报道4例经MRI检查并经活检证实的特发性门静脉高压。均为女性。年龄48~66岁。采用GE Signa 1.5T超导MR系统检查,SE序列,T_1加权象TR/TE为500/20,T_2加权象TR/TE为2500/80,矩阵为128,192或256×256,激发2或4次,层厚10mm,间距5mm,并作了梯度反转回波(GRE)成象。4例MRI特别是在GRE图象上能清楚显示门静脉分支及肝静脉各支的异常,即在肝表面可见约中等大小的肝内血管,这是特发性门静  相似文献   

12.
<正>本研究目的是对一组连续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人的胰腺门静脉海绵状瘤的MR诊断进行前瞻性研究。本研究经作者单位审查委员会同意,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0例病人经临床、生物学资料和MRI检查证实患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女性11例,男性9例,平均年龄49岁),所有病人均无胰腺病史。对胰腺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CT门静脉成像(MSCTP)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中显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2015年4—7月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60例病人,均行MSCTP及胃镜检查。采用Kappa检验分析MSCTP与胃镜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阳性率及对食管静脉曲张分级程度的一致性,采用χ~2检验对MSCTP与胃镜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Sarin分型进行比较。结果 MSCTP与胃镜在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阳性率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35,P0.001),在诊断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中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0.728,P0.001)。MSCTP与胃镜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Sarin分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P发现13例存在分流道,其中胃肾分流4例,脾肾分流9例,脐静脉再通3例。结论MSCTP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显示良好,与胃镜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能更好地观察到腔外静脉侧支情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佐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 ( 3DDCE MRP)对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 3DDCE MRP检查 ,观察其门静脉癌栓在 3DDCE MRP上的表现 ,并与常规MRI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 2 6例门静脉显示满意。 3DDCE MRP均显示了癌栓所致相应部位门脉阻塞征象 ,2 1例示肝门部侧支血管 ,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结论 :3DDCE MRP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 ,尤其在显示由此引起的侧支循环方面有很大优越性。不足在于不能显示癌栓近侧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8岁。左肋缘下可扪及索条状硬物20余年,并逐渐长大。近半年来腹胀感逐渐加重、食欲减退。体检:轻2.28×1012/L,Hb 62 g/L;PLT 59×109/L。肝炎5项指标均阴性,肝功能正常。3个月前体力劳动后诱发上消化道出血1次,住院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CT表现:肝脏形态不规整,左叶较大,右叶较小,胆囊后移,肝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胆管系统无扩张,门静脉主干及肝内分支、脾静脉明显增粗(门静脉直径约32.1 mm、脾静脉直径约28 mm),管壁可见多发斑点状、弧线状钙化(图1)。肠系膜上静脉未见明显增粗,但管壁亦见高密度钙化影。脾脏明显增大,最大面…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门静脉成像作为一项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文献,概述了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检查技术,重点介绍了技术参数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导了4例食管和/或胃静脉曲张出血病人的5次数字脾门静脉造影结果。男女各半,年龄46~64岁,透视定位后,使用21号薄壁针作脾穿刺术。穿刺点在八、九肋间之腋中线和腋后线内。证实针尖在脾内后,即以4ml/秒速度注入30%(141mgI/ml)碘造影剂16ml。用2帧/秒摄片,共30帧。当预期有脾肾分流时,应通过常规静脉导管,观察左肾静脉。4例术前都证实有静脉曲张,冠状和脾静脉通畅。1例疑有门静脉及门腔静脉的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瘤二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门静脉瘤少见,我们在150多次门静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imensional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A,3DDCEMRA)检查过程中,发现1例肝内门静脉瘤和1例肝外门静脉瘤,现报道如下。例1男,41岁。因右上腹疼痛3周,外院B超检查发现“肝右前叶肝癌,肝硬化”。体检:一般情况好,肝肋下未及,脾助下4cm。HBsAg阳性,AFP500ng/ml。遂来我院做门静脉MRA检查。3DDCEMRA显示门静脉通畅;门脉左支近分叉部呈囊样扩张、边缘光滑,诊断为门静脉瘤(图1)。后又经CT增强扫描显示肝门区门静脉明显扩张,达3.0cm×4.0cm大小,符…  相似文献   

20.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