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寻找与高血压以及血压调节有关的基因,已成为当前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一些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继发性高血压的致病基因已被识别;而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系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为高血压易感基因研究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它已成功地用于多基因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发展受到多基因和某些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同时,该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或者多基因联合作用.椎间盘退变候选基因包括:①影响椎间盘结构构成的基因:Ⅰ型胶原、Ⅸ型胶原、Ⅺ型胶原、蛋白聚糖等;②调控椎间盘代谢的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维生素D受体、雌激素受体基因等;③与炎症相关基因:白介素-1、白介素-6基因等.尽管椎间盘退变遗传学机制在基因多态性方面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①椎间盘退变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以便为进一步目的基因的筛选及联合应用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基础.②寻找更加高效、安全、无不良反应的表达载体,确保目的基因在宿主体内长期稳定表达,更有效地避免基因研究中可能产生的毒副反应.③转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的难题,怎样使目的基因适时、适量的表达是研究基因的难点.④组织工程与基因治疗在椎间盘退变的中、晚期联合应用将是一个促进退变椎间盘再生与修复有潜力的新的治疗思路.⑤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更新,研究者通过发掘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易感基因,从而制备特定基因敲除理想动物模型,这有可能成为将来造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一个热点和方向.⑥基因遗传在椎间盘退变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的认识和研究主要停留在临床调查报道层面,并无基础研究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显齿蛇葡萄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明  伊恒杰  赵帅  张玉文  杨志坚  郑金贵 《中草药》2017,48(6):1192-1198
目的筛选适用于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的内参基因。方法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从显齿蛇葡萄中克隆6个候选内参基因片段,包括肌动蛋白基因(Actin)、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18 S核糖体rRNA基因(18 S-rRNA)、α-微管蛋白基因(α-Tubulin)、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和多聚泛素酶基因(UBQ)。应用qRT-PCR技术检测这6个候选内参基因在显齿蛇葡萄不同组织器官中(茎尖、嫩叶、成熟叶、老叶、茎和根)的表达情况。借助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 3种统计学软件综合评价6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通过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Ag PAL)的表达分析对筛选出的内参基因进行稳定性验证。结果 18 S-rRNA、GAPDH和Actin的表达稳定性较好,适合作为显齿蛇葡萄不同组织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以这3个基因为内参基因分析Ag PA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它们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确定显齿蛇葡萄qRT-PCR分析的合适内参基因,为后续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人类研究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已有了很长的历史,由于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微细胞遗传学的进展以及临床特殊检查技术的进展对糖尿病的基因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目前人们利用各种基因技术所发现的糖尿病相关基因很多,从而证明了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确有明显的病因学影响。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由于糖尿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遗传学特性是微效基因—主要基因共同遗传模式。本文作以综述糖尿病相关基因研究现况和进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及对中医证本质认识的深入,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已经从症状、体征为主体,发展到了目前的分子基因水平。众多中医药工作者在基因层面上对冠心病中医证候本质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证候相关基因及其多态性研究、证候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研究等,涉及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痰瘀互阻证、心阳虚证等方面。本文对近年来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基因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肾虚与补肾的基因研究态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四方面对肾虚及补肾的基因研究态势作了分析,即:肾阳明阴与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表达;肾主生长发育与细胞凋亡及操作子研究;肾主生殖与生命网络有关基因研究;肾主骨髓与骨质疏松及其ogk基因表达。指出随着基因芯片等技术引入,最终将揭示肾虚及补肾机理。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老鸦瓣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但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基础还较薄弱。为开展老鸦瓣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的分析检测,需要选择适宜的内参基因以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从老鸦瓣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8个候选内参基因(ACT,TUA,CYP,GAPDH,UBQ,UBI,EF1α,UB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候选内参基因在老鸦瓣鳞茎、叶、花以及芽茎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水平。应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以及RefFinder网站综合评估内参基因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中UBC的Ct变化范围最小,表达水平最稳定,适合作为内参基因;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UBC和UBI的稳定性相对较好;BestKeeper评估CYP和UBC表达较稳定;RefFinder网站综合排序稳定性最好的基因为UBC和UBI,而ACT在所有软件评估中稳定性最差。分别以稳定性最好的UBC,UBI和最差的ACT为内参基因检测老鸦瓣GBSS基因的表达,GBSS基因在UBC和UBI校正下表达模式相同,以ACT为内参时表达趋势有较大差异,进一步验证了筛选结果的可靠性,表明UBC和UBI均适合作为老鸦瓣不同器官和芽茎不同发育时期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该研究筛选得到的稳定内参基因UBC和UBI为后续开展老鸦瓣中关键基因表达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归纳基因多态性与证候的相关性及其在中医“证”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基因芯片技术运用于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的研究,可望从基因水平阐明中医证候的理论实质,为证候实质现代化研究开辟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任玲  徐力 《江苏中医药》2014,46(7):79-81
近年来,胃癌中医证型与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成为了热点,目前以下几个基因的异常状态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并且其变化可指导辨证分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基因、HER-2基因、EGFR基因、ER、PR等。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目前辨证分型仍不规范统一;其次,研究多为小样本、单因素,研究结论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后,还有很多基因的证型相关性研究仍是空白,特别是胃癌转移相关基因。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在规范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多个基因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深入了解转移相关机制,切实提高基因检测对中医药临床治疗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基因-体质-证候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提出以体质为中间桥梁连接冠心病证候与基因多态性,通过基因-体质-证候这一研究模式探讨冠心病证候的研究思路。继而分析了体质与冠心病证候关系、冠心病常见体质及常见证候类型的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的分析,以期为此研究模式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通过冠心病瘀血质、气虚质和痰湿质三种常见体质及血瘀证、痰浊证、痰瘀互结证3种常见证候基因多态性现有研究的分析与综合,提出了可供选择及进一步荟萃分析的候选基因。通过比较候选基因及全基因组研究方法,结合此模式的研究特点提出运用高通量的列阵技术进行候选基因研究。同时,通过分析也发现了样本选择收集、候选基因选择及冠心病作为多基因遗传病之间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从凋亡相关基因水平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制时,应选择特异性的、相互拮抗的凋亡相关基因作研究指标,进一步研究中药对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体外研究应与体内研究相结合;应复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加强复方研究.  相似文献   

12.
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思路与展望——以甘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有关功能基因的研究已成为药用植物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涉及基因克隆、功能鉴定、多态性分析、表达模式分析以及功能基因与代谢途径的相关性分析等诸多方面。甘草是我国最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甘草酸,具有多种药理功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应用广泛。本文以甘草为例,对甘草酸代谢途径中已报道的功能基因进行调查研究,在基因克隆、基因功能、基因多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揭示甘草酸合成代谢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并为其他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3):181-18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徐评议副教授在赴美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 ,与导师共同找到帕金森病关键致病基因 ,从而解释了帕金森病分子发病机制。此项成果对帕金森病的分子诊断、基因药物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被认为是目前帕金森病遗传易感性相关基因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突破。最近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自然遗传学》发表了徐评议副教授的论文。目前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依靠左旋多巴和美多巴 ,但药物治疗不能持久 ,且发病机制一直不清。在美国贝勒医学院进行该项研究的徐评议通过分析发现 ,控制多巴胺神经元发育、分化及成熟后功能指标的基因大约有 1…  相似文献   

14.
植物中药功能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小勇  方花  李杰芬 《中草药》2005,36(8):1251-1254
中药功能基因研究主要是探寻中药活性成分相关功能基因及表达规律,确定药用成分合成的调控机制,获得中药药用成分关键代谢途径和其中的关键调控因子,为中药现代化奠定基础。从模式植物(水稻、拟南芥等)、主要技术策略(基因表达差异、基因表达序列标签、基因芯片技术和基因表达序列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基因组学等)等3方面对国内外植物功能基因研究作了介绍。还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与紫杉醇生物合成基因及植物P450基因研究现状。并对本研究室石斛碱相关功能基因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郑洋  刘露露  王佳慧  傅品悦  赵铁建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7):1345-1347,后插1-后插2
目的:运用DAVID数据库得到通路和基因的相关信息,分析出重要基因的功能和分布,筛选出与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相关的靶点基因,促进对HF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新药的开发。方法:用hepatic fibrosis为关键词在NCBI数据库中检索HF的相关基因,将得到的基因数据导入DAVID数据库,得到基因富集的通路数据。95个非冗余基因富集在16条KEGG通路进行了分析,将95个基因输入String数据库做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将富集在通路上的关键基因也做网络图,并且将这两个网络图进行比较。结果:在两张网络图中IL6、TGFB1、TNF、IL10、NFKB1、TLR4都是处于度排名靠前的基因。结论:IL6、TGFB1、TNF、IL10、NFKB1、TLR4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深入研究,通过分析与疾病相关基因的所在通路和基因之间互作的网络图,有利于我们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新药研发提供可靠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功能基因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我国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功能基因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着重介绍了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酚类、多糖类、凝集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应用前景作了介绍,为今后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的大规模研究和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综述了用纳米颗粒、纳米胶束作为基因转移载体的应用研究现状.方法 分析和归纳了纳米基因转运载体在基因转运系统中的三大主要屏障:①如何尽快逃脱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对纳米的转运体捕捉;②如何尽快逃脱胞内溶酶体的吞噬作用;③如何保证质粒DNA在胞质内不被降解.结果与结论 借以纳米基因载体设计与研制,提高基因转移效率,并列举近几年来国内外纳米基因载体研究状况,指出了纳米载体在基因表达与转染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但纳米基因转运技术的应用前景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肥胖的基因进行分类,从基因控制的角度,阐述了目前针灸减肥机理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试图把针灸减肥的作用机理研究得更为透彻,从而为针灸减肥的确切临床疗效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证型与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内科、肿瘤科、皮肤科各种疾病中医证型与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近况,认为中医证型与某些基因之间确实存在密切的关系,中医证型与基因的相关性研究对于揭示证的实质、促进中医辨证分型的规范化、客观化有重要意义,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肥胖机制的研究是目前最为活跃并取得迅速进展的领域之一。成功完成了克隆肥胖基因(obes egene,ob gene)、阐明ob基因产物-leptin(瘦素LP)的结构、克隆LP受体的基因并部分阐明LP作用的机制,使肥胖研究跨入分子时代,为人类从根本上控制体重、提高健康水平,展现了诱人的前景。本文就肥胖基因的调控作用方面综述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