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腰丛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合并症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每位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项或数项.随机分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联合组)和腰麻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 腰麻组麻醉后至手术开始后30min时SBP低于麻醉前和同期联合组(P<0.05);腰麻组麻醉后10min至手术切皮时DBP低于麻醉前和同期联合组(P<0.05);腰麻组麻醉后10min、15min时HR低于麻醉前和同期联合组(P<0.05).腰麻组术中麻黄碱、阿托品使用例数和术中输液量多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恶心、尿潴留发生率低于腰麻组(P<0.05或P<0.01).结论 腰丛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对重要脏器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
刘志莲 《河北医学》2014,(11):1808-1811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两组,每组25例。结果:A组患者的阻滞效果明显比B组好( P<0.05);A组患者T2-T5时的SBP、DBP 均明显比B组高(P<0.05);A组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比B组早(P<0.05),麻醉时间均明显比B组长(P<0.05);A组患者的术后2h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8%(2/25)明显比B组60%(15/25)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病人下肢手术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择80例临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40)和硬膜外麻醉(B,n=40)两组,分别施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A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两点分别给予0.4%罗比卡因0.3 ml/kg(坐骨神经)、0.5 ml/kg(腰丛);B组则选择L 2~3或L 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予0.75%罗比卡因0.3 ml/kg.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5、30、60、9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升压药的用量、术中输液量、尿潴留发生率等并记录病人麻醉及术后的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两组病人麻醉后的血压均显著下降,B组病人在麻醉后15 min、30 min的SBP、DBP明显低于A组(P<0.01),随后60 min及90 min的DBP仍明显低于A组(P<0.05);手术期间B组的晶体输入量(1425±361)ml明显高于A组(1010±329)ml(P<0.01).曾用麻黄碱针的病人B组(16例)显著多于A组(1例)(P<0.05).B组尿潴留发生率(11/40例)显著高于A组(0/40例)(P<0.01).结论: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老年病人行下肢手术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膝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膝关节手术的2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观察组患者与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患者各123例,观察患者麻醉后感觉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①麻醉穿刺给药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麻醉完成后10,30,60min二组患者的HR、SBP、DBP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R、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麻醉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以有效优化膝关节手术患者的麻醉起效及维持时间,降低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同时减少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5.
郭杏 《中外医疗》2014,(34):75-7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镜患者1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总有效率,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A组和B组患者阻滞总有效率分别为74.67%(56/75),96.00%(72/75)B组患者阻滞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B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67%(26/75),6.67%(5/7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患者可有效提高阻滞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丹  李克寒  张洪军  张力△ 《广东医学》2020,41(20):2142-2415
目的探讨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因转子间骨折行PFNA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阻滞组在术前采用B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术中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手术穿刺时(T1)、手术30 min时(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30 min]的血压、心率以及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术后不同时间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在T0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1、T2、T3、T4的SBP、DBP和HR均显著低于阻滞组(P<0.05)。阻滞组术后2、4、12、24和48 h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阻滞组术后24 h的舒芬太尼用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阻滞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阻滞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转子间骨折PFNA手术中应用能提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减少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单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GA)组(n=40),外周神经阻滞(nerve block,NB)组(n=40)。分别记录两组入室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或神经阻滞成功后(T1)、切皮(T2)、剥离截骨(T3)、止血带60 min(T4)、松止血带5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维持时间。并记录与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10.3±4.6) min,维持时间(610±145) 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3.1±4.8) min维持时间为(322±90) min。SBP和DBP在T3期GA组低于NB组(P<0.05),在T5期,GA组高于NB组(P<0.05)。GA组在T4、T5期,SBP、DBP均高于T0(P<0.05)。NB组的HR在T2期低于T0(P<0.05)。NB组有2例在截骨时有体动反应,复合静脉用药可完成手术。N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GA组。两组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下肢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膝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术后接受抗凝治疗以及不适合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整群选取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该科室进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68例分为A组及B组,A组进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B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SBP、DBP及HR,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等相关指标数据.结果 结果显示,A组、B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与给药前相比,给药15、30、60 min时患者SBP、DBP及HR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60 min时A组患者SBP、DBP及HR数据分别为(149.4±38.4)mmHg、(82.5±10.6)mmHg、(72.1±14.2)次/min,明显优于B组对应指标数据(135.1±40.1)mmHg、(60.1±10.2)mmHg、(79.1±14.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发现,A组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到峰值时间均晚于B组(P<0.05),且有效阻滞时间长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高龄下肢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章蔚  方才  谢言虎  疏树华 《安徽医学》2011,32(7):918-921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C组)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两组,每组30例。C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腔置管,腰麻药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3 ml,不足者酌情硬膜外腔追加0.75%罗哌卡因;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4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25~30 ml,坐股神经阻滞剂量20~25 ml。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血流动力学、起效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补液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C组麻醉后10 min(T10)、麻醉后20 min(T20)MAP下降(P〈0.05),T20HR下降(P〈0.05),C组T20MAP、HR低于N组(P〈0.05);C组麻醉准备及操作时间(Tr)、感觉完全阻滞时间(T1)、运动完全阻滞时间(T2)、感觉恢复时间(T3)、运动恢复时间(T4)低于N组(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u)长于N组(P〈0.05);N组并发症少于C组。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相对长时间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艾司洛尔、乌拉地尔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5例.在颈丛阻滞完成后立即给予药物静脉注射:A组乌拉地尔0.5 mg/kg,B组艾司洛尔1 mg/kg,C组乌拉地尔0.3 mg/kg和艾司洛尔0.5 mg/kg,D组生理盐水2 ml.分别记录颈丛阻滞前、阻滞后即时,5,10,20,30 min的SBP,DBP,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A组93.33%,B组86.67%,C组100%,D组93.33%,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颈丛阻滞前后比较,A组颈丛阻滞后5,10 min的SBP,DBP较D组明显下降(P<0.05),B组颈丛阻滞后5,10 min的HR较D组明显下降(P<0.05),较A组亦明显下降(P<0.05),C组颈丛阻滞后5,10 min的SBP,DBP,HR均较D组明显下降(P<0.05);D组颈丛阻滞后在各时点SBP,DB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在RPP方面,B,C两组在颈丛阻滞后5 min、10 min均较A组和D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使用艾司洛尔1 mg/kg或艾司洛尔0.5 mg/kg和乌拉地尔0.3 mg/kg混合,可以有效的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15例采用小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用药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硬膜外用药量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发现两组患者在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高龄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按麻醉时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左旋布比卡因)和B组(布比卡因)各50例,比较两组麻醉前后不同时点SBP、DBP、HR、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在整个手术过程中,B组在麻醉后30min时SBP较A组明显降低(P〈0.05),B组DBP较A组明显升高,而HR未见明显变化。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6.52±1.73)min,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6.37±1.62)min。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且A组的麻醉效果与B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尸〉O.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疗效明显优于布比卡因,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毒性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单侧髋部手术中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Ⅲ级拟行单侧髋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25)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25)。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两点分别给予0.45%罗哌卡因30ml(腰丛)、20ml(坐骨神经);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B组平稳;A组用麻黄碱的患者显著少于B组;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B组围术期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髋部手术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重正常产妇与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开始前麻醉感觉平面阻滞范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ASA I 或域级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 例,均在L2~L3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根据体重指数将产妇分为正常组(A 组, BMI〈30kg/ m^2 )和肥胖组(B 组, BMI〉30kg/ m^2 ),每组30 例.测量产妇BMI、麻醉感觉平面阻滞范围及麻醉开始前5min(T0 )和麻醉开始后5min (T1 )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结果:在相同剂量的麻醉药物下,B 组产妇感觉平面阻滞范围高于A 组产妇(P〈0. 05);在T0 时间点,A 组产妇与B 组间比较,SBP、DBP 及HR 无明显差异(P〉0. 05);在T1 时间点,A 组与B 组产妇间比较,SBP、DBP 及H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组内比较T1 与T0 比较,A 组产妇SBP、DB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R 无明显差异(P〉0. 05),B 组产妇BP、DBP 及H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与正常体重的产妇相比较,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时更应关注麻醉阻滞范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60例拟行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A组麻醉药物给予浓度为0.5%的盐酸罗哌卡因,B组麻醉药物给予浓度为0.25%的盐酸罗哌卡因,对两组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平面固定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达到BromageⅠ级、Ⅱ级及Ⅲ级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麻醉前HR、SBP及DBP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自患者接受麻醉5 min开始至手术结束时A组患者HR、SBP及DBP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而B组患者则较麻醉前无明显改变(P〉0.05);B组患者麻醉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且可降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结束前给予右旋美托咪定对老年人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对照组(C组)各20例。两组患者术中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手术结束前10minD组患者于10min内静脉泵注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C组患者以相同速率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术毕(T1)、术后15min(T2)、拔管时(T3)、出恢复室时(T4)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拔管时间以及Ramsay评分、VAS评分、躁动评分。结果 D组拔管时血压,心率略升,较手术结束时无明显差异,其他各时间段内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T2、T3、T4较T1血压、心率升高明显(P〈0.05)。两组T2、T3、T4各个时间段血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T4SpO2,T1、T2、T3PET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2、T3、T4Ramsay评分、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人苏醒拔管期予镇静的同时保持孩子可以被唤醒,兼有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无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蔡鲤香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19-120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LB组(左旋布比卡因)与B组(布比卡因组)各50例,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麻醉阻滞前后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感觉阻滞时间及肌松情况。结果①两组麻醉阻滞5rain后,LB、B两组的SBP、DBP、HR均分别较麻醉前下降(P〈0.05),但LB、B两组间阻滞前及麻醉阻滞后5、10、30min血压、HR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B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晚于B组(P〈0.05),LB组胸椎最高阻滞平面低于B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在0、1、5min各时间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肌松效果好、麻醉起效快,可以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14例接受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诱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开始时(t1)、气管插管完成1min(t2)、5min(t3)、10min(t4)五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SBP、DBP及HR在t1时点均明显低于t0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2时点SBP、DBP及HR仍维持低水平,且明显低于t0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SBP、DBP及HR在t2时点回升,但与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2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SBP、DBP及HR水平t3、t4时点出现回升,且均明显高于t0时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t3、t4时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且恢复较快,将有效降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对老年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孙婷辉  段思源 《医学综述》2013,(23):4396-4398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中硬-全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270例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三组:连续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麻组(B组)、硬-全联合麻醉组(C组),各90例.比较三组入室切皮(T1)、探查(T2)、牵拉(T3)、术毕(T4)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牵拉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出现较大波动,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T3与T1时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在T3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的牵拉反应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硬-全联合麻醉导致牵拉反应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控性好,用于腹部手术麻醉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