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患者,女,45岁,职工。因皖腹胀痛,伴有头晕、恶心就诊,于1998年6月22月口服藿香正气水20ml,(此药为连云港康缘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为970675)半小时后患者出现全身瘙痒、红肿、胸憋、胸闷、心慌,继而出现全身红疹,瘙痒加剧,同时出现满口口腔溃疡,(其间未用过其它药)立即给予抗过敏药治疗,1h后症状缓解3h后皮疹逐渐消退,症状基本消  相似文献   

2.
藿香正气水属于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和中、解表化湿、祛邪扶正的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效果较好,常见不良反应较少,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案报道1例同时使用藿香正气水和左氧氟沙星出现的双硫仑样反应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孙某某,男,52岁,因患"急性胃肠炎"自服藿香正气水10ml/次,3次/d 2d共50ml,期间于社区门诊静点左氧氟  相似文献   

3.
刺五加注射液的过敏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刺五加注射液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 ,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 ,综述如下。1 以瘙痒、荨麻疹为主的皮肤过敏反应有作者报道患者 ,女 ,66岁 ,因心绞痛给予刺五加注射液60 m L 加入生理盐水 2 5 0 m L 静脉滴注。输入液体约 5 0 m L时 ,出现全身皮肤发红 ,瘙痒难忍 ,立即停用 ,以地塞米松 10mg加入液体静脉滴注 ,3 h后症状消失 [1 ] 。2 全身过敏反应报道患者 1例 ,男 ,5 5岁 ,因“脑供血不足”,给予刺五加注射液 40 m L溶于生理盐水 2 0 0 m L静脉滴注。10 min后突然出现面热、口干、心悸、出汗、全身瘙痒并出现大面积荨麻疹。给…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5岁。因全身性皮疹来院就诊。体检:T37.2℃,P135次/分,皮疹呈片状,均高起皮肤。咽部黏膜轻度充血,余无异常。诊断为过敏反应,即给予抗敏治疗,后好转。但以后几天过敏症状反复出现,经跟踪治疗观察确诊为藿香正气水引起的过敏反应。停用此药物,症状未再出现。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引起溶血性贫血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玲  郑小兰 《疑难病杂志》2003,2(3):172-172
患者 ,男性 ,80岁。诊断为再次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 (房早 )、2型糖尿病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时血红蛋白 12 4 g/L ,肝、肾功能正常。给予葛根素 (商品名麦普宁 ,山东瑞阳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0 2 0 32 810 ) 4 0 0mg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每日 1次。第 9天时 ,当患者静滴葛根素 30min后突然出现剧烈腰痛 ,难以忍受 ,继而出现四肢皮肤大量皮疹 ,四肢冰凉 ,头晕 ,寒战 ,体温升至 38.6℃ ,无尿 ,患者BP 10 0 / 5 0mmHg(1mmHg =0 .133kPa) ,HR 12 0次 /min ,律齐 ,考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让患者平卧、…  相似文献   

6.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50岁,肺癌术后为行第二周期化疗于2008年1月20日10:00入院,查白细胞偏低,医嘱口服扑热息痛0.3g(1片),30min后皮下注射吉塞欣150μg(吉塞欣又名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升白细胞药物,不良反应为肌肉注射后体温升高,常规服用扑热息痛30min后肌肉注射,可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口服扑热息痛10min后,自觉颈部、前臂及口唇瘙痒、灼热,继之出现紫癜样丘疹.考虑为过敏反应,即给予扑尔敏8mg口服,葡萄糖酸钙0.1g缓慢静推后症状逐渐好转,3h后皮疹消退.再次详细询问过敏史,患者诉2年前感冒时自服过1次扑热息痛,出现过类似情况,但未在意.因患者本次人院后未应用其他药物,故考虑扑热息痛致过敏反应.皮疹消退后给予吉塞欣皮下注射,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6岁,以间断性腹痛、腹泻17小时,伴呕吐入院.该患于17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排水样便约10余次,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口服黄连素、藿香正气水、庆大霉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症状无改善.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现口服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血压控制较理想.肝内多发转移瘤病史4个月.入院后查体:T37.0℃、P124次/min、R22次/min、BP120/75mmHg.  相似文献   

8.
李茹  崔慧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2010-2010
1病例资料患儿,女,21个月月龄,因发热3d来我门诊部就诊。患儿于2007年5月22日10时,按计划接种第3针乙脑疫苗(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疫苗批号2006010504),于5月28日15时30分出现全身发热,体温38.9℃,无皮疹,脉搏13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10/70mmHg。全身淋巴结未扪及,双睑结膜轻度充血,双肺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2&#215;109/L,红细胞4.0&#215;1012/L,血小板10&#215;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给予甜倩(布洛芬混悬液)3ml口服,3次/d,口服1h后体温逐渐下降,连续治疗3d后体温恢复正常。复查白细胞6.5&#215;109/L。患儿精神、饮食佳,大小便正常。2讨论流行性乙脑疫苗是一种灭活菌苗,约有5%~10%的儿童接种疫苗6d~12d可发生短暂的发热及一过性皮疹,但体温一般不超38.6℃,持续时间不超过2d,往往不易被人觉察,精神、食欲不受影响,其他症状不明显。皮疹偶尔出现也很稀疏,主要见躯干及四肢,多于1d~2d自行消失,可能与血小板一过性减少有关[1]。该患儿于接种乙脑疫苗第6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9℃,无皮疹及上呼...  相似文献   

9.
自2003年-2006年间笔者用藿香正气水辨证治疗男女学生胃脘痛病症,收到满意疗效,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病例摘要例1:孙某男,16岁,初三年级学生。2003年4月20日初诊。症见腹痛、腹泻,喜温喜按,舌苔白滑。辨证为寒袭肠胃。治宜理气和中,散寒止痛。药用藿香正气水10 ml(1支)口服,6小时后再服10 ml,连服2天,随访诸症痊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阴道炎患者常使用新药硝呋太尔治疗,效果较好。目前报道硝呋太尔引起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1]、荨麻疹型药疹[2]、溶血性黄疸[3]等。现将我院门诊部诊治的口服硝呋太尔片后饮酒引发频发室性早搏1例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3岁,因心悸、胸闷、头晕30 min,于2014年2月13日来我院门诊部就诊。  相似文献   

11.
藿香正气水(丸)不但是夏季的家庭常用药,而且在春、秋、冬季也有使用效果。此药有解表利湿、止吐止泻功效。适用于胃肠型感冒、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腹泻。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有很多种新用途,现介绍如下。感冒咳嗽用杏仁10克,水煎送服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1日3次,连服3日。失眠可用藿香正气丸,每次1丸,1日2次,连服10日,疗效显著后再用归脾丸调理。腰痛取杜仲、狗脊各10克,水煎,每次送服藿香正气丸2丸,1日3次,连服5日。水土不服用藿香正气水,每次10毫升,1日3次,连服3日。婴幼儿腹泻先将等份丁香、胡椒各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次用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体外、体内实验研究, 筛选出2D-MRCP检查时口服Gd-DTPA稀释液作为胃肠道阴性对比剂的最佳浓度、容量及扫描时间.方法 (1) 体外研究:取静脉用Gd-DTPA注射液0.05、0.10、0.15和0.20m L, 稀释成浓度分别为0.25、0.50、0.75、1.00 mmol/L的溶液各100 m L;另备100 m L温开水作为对照组, 行2D-MRCP序列扫描, 测量不同浓度对比剂的信号强度及衰减率. (2) 体内研究:选取体外实验中显示最佳信号强度及衰减率的Gd-DTPA稀释液作为胃肠道阴性对比剂, 配制成50 m L及100 m L二种容量, 分别给2组患者口服后46 min、911 min行2D-MRCP扫描, 观察胃及十二指肠内高信号液体的抑制情况及患者服用对比剂后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1) 在口服浓度为1.00 mmol/L、容量为100 m L的Gd-DTPA稀释液后911 min行2D-MRCP扫描, 可完全抑制胃及十二指肠内高信号液体; (2) 口服Gd-DTPA稀释液配制简便, 口服量少, 服用后患者无任何不适反应,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口服胃肠道阴性对比剂.结论 口服适宜浓度、容量的Gd-DTPA稀释液在合适的检查时间行2D-MRCP序列扫描, 可有效抑制胃及十二指肠内液体的高信号影.  相似文献   

13.
依那普利 (Enapril,ENA)又名苯丁酯脯酸 ,作为不含巯基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现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 ,口服无异味 ,作用缓慢而持久。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有关该药的不良反应时有报道 ,现综述如下。1 肾功能损伤依那普利能降低肾小球入球动脉血管张力 ,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 ,导致滤过率减少 ,而引起肾功能损伤[1] ,患者可出现轻度蛋白尿 ,镜下血尿伴少量颗粒管型[2 ] 。特别是肾动脉狭窄患者 ,长期应用可引起肾病综合征 ,一般发生于持续用药 9个月以上[3] 。据黄洪涛报道[4 ] ,1例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用于治疗感冒的非处方中成药以皮肤过敏为主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检索《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和1979—2011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结果:收集用于治疗感冒的非处方中成药且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为主的相关文献20篇,涉及中成药分别是双黄连口服液、藿香正气水和防风通圣丸。有关双黄连口服液致皮肤过敏的文献7篇,涉及病例8例。有关藿香正气水引起皮肤过敏的文献12篇,涉及病例14例。有关防风通圣丸引起皮肤过敏的文献1篇,涉及病例1例。结论:虽然非处方药的特点是药效确定、相对安全、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但也有较严重不良反应报道,故对非处方药的安全用药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亚萱  袁铭  王婧雯 《医学争鸣》2002,23(23):2188-2188
1 临床资料 ①过敏性皮疹 :何秀莹等 [1]报道 1例患者 ,女 ,32岁 .因患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轻度脱垂 ,室性早博 .给予生脉注射液 4 0mL +5 0mL·L- 1 葡萄糖 2 5 0mL ,静滴 .第 2日患者感到颈部、双手瘙痒 ,未引起注意 .第 3日早上 ,患者从手指开始至双手、颈、面部皮肤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斑丘疹 ,表面有小水泡 .体检 :嘴唇 ,喉头粘膜轻度水肿 .立即给予 5 0 0mL·L- 1 GS+地塞米松 ,苯海拉明 +维丁胶性钙 ,并口服大量维生素C ,治疗 3d后 ,皮疹完全消褪 .②腰背剧痛 :陈以平[2 ] 报道 2例患者 ,例 1,女 ,4 8岁 ,因头昏、乏力…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2岁,因支气管炎和鼻窦炎,并伴有舌下腺肿大入住我科,采用两种药物静脉滴注,第一组左氧氟沙星200mg+5%葡萄糖250ml(杨子江药业生产,批号07122801,规格0.1g/2m1),第二组(头孢曲松钠)2.0g(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801246、规格1支2.0g)+10%葡萄糖300ml,一日两次。第一组滴完大约1h后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发热、相继出现皮疹、面部、嘴唇肿大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口服扑尔敏4mg,2h后上述症状缓解,皮疹逐渐消退,  相似文献   

17.
利君派舒为头孢派酮钠与舒巴坦钠等比混合的超广谱抗菌联合制剂。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以其广谱、有效、低毒、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发热及恶心呕吐等 ,引起速发型过敏性休克极少见。现将我院 2例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应用此药后出现过敏性休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例 1 :患者女 ,5 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既往无过敏史 ,青霉素皮试阴性 ,给予头孢派酮钠 /舒巴坦钠 (商品名利君派舒 ,西安利君制药股份公司生产 ,每支含头孢派酮钠 1 .0 g,舒巴坦钠 1 .0 g,批号 :国药准字 XF2 0 0 0 0 4 35…  相似文献   

18.
口服氧氟沙星胶囊致急性荨麻疹及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  患者 ,男 ,2 5岁。因肛周炎口服氧氟沙星胶囊 0 .2 g(临沂三株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批号 980 30 5 ) ,约 2 0 min发现双侧上眼睑肿胀 ,面部灼热、痒 ,随即感头皮、颈、躯干、四肢痒 ,并起较多小红色风团 ,皮疹迅速扩展增多 ,瘙痒剧烈。立即肌注苯海拉明 2 0 mg,静脉推注 5 0 %葡萄糖液 2 0 ml 氟美松10 mg 维生素 C 1.0 g。 10 m in后感气急 ,头晕 ,恶心 ,继之面色苍白 ,口唇紫绀 ,出冷汗 ,四肢厥冷 ,脉搏细弱 ,神志不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检 :T 37℃ ,P 12 0次 /min,BP 8/5 5 k Pa(0 .133k Pa=1mm Hg) ,R2 3次 /m…  相似文献   

19.
例1 女性,26岁,于1989年6月3日因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口服雷尼替丁(重庆制药七厂生产批号890105)0.15g一日二次。首次服药后10分钟,患者感皮肤搔痒,随后出现红色丘疹,2小时后自行缓解。6小时后第二次服该药0.15g,10分钟后又出现类似皮疹。次晨再服0.15g,皮疹加重,伴全身散在风团样荨麻疹,且有全身不适,冷汗等过敏反应症状。体检:全身皮肤散在红色丘疹。血嗜酸性白细胞0.1,考虑为雷尼替丁引起,嘱停服该药,并给抗过敏治疗。患者自觉症状逐渐好转,1小时后荨麻疹消退,随访3天未见上述症复发,随后改服其他抗酸药,也未引起上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对肩关节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本院确诊经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40例,依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分为周围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盐酸吗啡注射液10 mg(1 m L)+氟哌利多5 mg(2 m 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治疗,周围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00 mg(20 m L)+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2 mg(1 m L)+盐酸吗啡注射液10 mg(1 m 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肩关节功能评分(HSS)评估肩关节功能,随访3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后1、3、7、14 d的疼痛程度和可主动功能锻炼时间及术前及术后1、2、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周围组患者术后1、3、7、14 d的VA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组患者术后1、2、3个月的HSS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可主动功能锻炼时间明显早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肩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有利于使患者尽早接受功能锻炼,进而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