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石蜡包埋组织DNA检测在判断畸形儿病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1985~1995年在我院尸体检查证实为畸形死亡的39例围产儿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有关病原体的检测,以明确围产儿致畸原因。方法:用改良的水浴脱蜡、直接裂解及酶解法,进行石蜡包埋的死亡围产儿肝、脑组织的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及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同时对送检胎盘者,取胎盘石蜡包埋组织,分别作上述病原体的检测。结果:39例中25例检出病原体,检出率为64%。其中泌尿生殖系统畸形13例中9例检出病原体,神经管缺陷12例中8例检出病原体。此两种畸形中病原体的检出率高达68%。结论:本组资料证实宫内感染是围产儿致畸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对胎盘感染常见的形态学变化及畸形儿胎盘常规送检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一等奖:1.围产保健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黄醒华 马建荣2.用聚合链反应加反相杂交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快速诊断 新生儿败血症浙江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俞惠民 尚世强 洪文澜等二等奖:1.25年初产妇剖宫产率及适应证的变化分析北医大一院妇儿保健中心 王临虹 赵更力 鲍月琴等2.产前母血中检出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及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者 围产儿结局的初步探讨上海市第六医院妇产科 刘伯宁 匡幼心 刘德莉等3.新生儿缺氧后脑氧合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北医大一…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疱疹病毒Ⅱ型母婴垂直传播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蓉  赵欣  陈孝琴  刘兰女  敖黎明 《生殖与避孕》2002,22(2):121-122,126
目的 :研究孕妇及胎儿单纯疱疹病毒 型 (HSV- )的感染及其母婴传播。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对 5 74例妊娠晚期孕妇的宫颈分泌物测 HSV- 型 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其中的 5 3 1例孕妇分娩时抽取母血及新生儿脐血测 HSV- 型Ig G、Ig M抗体。结果 :孕妇血 HSV- 型的 Ig G阳性检出率为 3 7.48%、Ig M阳性检出率为 1 0 .92 % ;胎儿脐血 HSV- 型的 Ig G阳性检出率为 2 9.3 8%、Ig M阳性检出率为2 .6 4 % ;孕妇宫颈分泌物 HSV- 型阳性检出率为 0。新生儿畸形 1例 ,为先天性耳聋。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存在 HSV- 的活动感染 ,及母婴宫内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孕妇及其新生儿人疱疹病毒包括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EB病毒(EBV)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情况及母婴垂直传播状况,为新生儿病毒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9例单胎妊娠孕妇外周静脉血及其配对新生儿脐带血,提取DNA,巢式PCR检测HSV-1、EBV和HCMV感染情况。结果:59例孕妇血中HSV-1、EBV和HCMV阳性率分别为27.1%、11.9%和11.9%,新生儿脐带血HSV-1、EBV和HCMV阳性率分别为13.6%、20.3%和3.4%。表明3种疱疹病毒均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发新生儿先天感染。结论:妊娠期有必要进行疱疹病毒的筛查,对于病毒的早期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胎儿生长迟缓胎盘病理检查与病原体检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胎盘病理变化与胎盘石蜡包埋组织有关病原体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986~1993年53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胎盘进行病理检查,并用PCR技术对石蜡包埋的胎盘组织进行弓形体、巨细胞病毒及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检测。结果:53例中19例检出病原体,感染率35.85%。胎盘有绒毛炎的18例中10例病原体阳性,以绒毛发育迟缓为主要病变的11例中7例病原体阳性,绒毛间隙炎的3例中2例病原体阳性。胎盘有上述病理性改变者,血行性感染发生率达59.38%。结论:本研究显示某些原因不明的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系胎盘血行性感染所致。而绒毛炎、绒毛成熟障碍的形态学变化则提示胎盘的血行性感染。  相似文献   

6.
自然流产孕妇巨细胞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孕妇中巨细胞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状况。方法:留取132例自然流产孕妇及113例因计划外妊娠行人工流产者(对照组)的绒毛组织,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绒毛组织标本中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的基因数量。结果:自然流产组孕妇中巨细胞病毒阳性率为16.67%(22/132),对照组阳性率为1.91%(2/113),差异有显著性(P<0.005)。自然流产组孕妇单纯疱疹病毒阳性率为17.42%(23/132),对照组阳性率为2.65%(3/113),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两者皆为阳性者自然流产组孕妇有12例,占9.09%,对照组均为阴性。治疗后复查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阴性的妇女再次妊娠成功。结论: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均可导致孕妇发生自然流产,且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易合并存在,因此,对自然流产孕妇应同时检测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提高下一次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不良妊娠与TORCH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 探讨不良妊娠与弓形体(TOX)、其他(OTH)、风疹病毒(RUV)、 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Ⅱ)(TORCH)系列病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54例有不良的妇女(试验组)及54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母血及胎儿脐血TORCH感染情况。结果 (1)试验组TORCH既往感染率为,CMV46.29%;RUV16.29%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母血检测到相关病毒的IgM抗体,提示孕期该病毒原发或复发性感染,因母胎间病毒可垂直传播,胎儿有先天感染的可能。近年我们对孕期弓形虫(toxoplasma,TOXO)、风疹病毒(rubellt virus,RV)、巨细胞病毒(clnomaglo virus,CM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HSV-H)四种特异性抗体阳性的21例孕妇,进一步行胎儿脐静脉穿刺宫内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常孕妇复合感染后妊娠结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正常孕妇复合感染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并拟定初筛感染原方案。方法 :收集在本院分娩的 2 16例、2 16例正常头位初产妇初诊时的宫颈分泌物。每份标本都采用 3种聚合酶链反应 (PCR)同步检测 9种较常见的感染原 :人型支原体 (MH)、疱疹病毒 1、2型 (HSV- 1、2 )和人乳头瘤病毒 (HPV)应用 1次 PCR;解脲支原体 (U U)、沙眼衣原体(CT)及巨细胞病毒 (CMV)使用套式 PCR;淋球菌 (NG)与弓形体 (TOXO)采用两个基因区 PCR。结果 :1除外 7例因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者 ,复合感染率为 9.1% (19/ 2 0 9) ;占总感染数 2 0 .9% (19/ 91)。 2 19例复合感染中除 1例外 ,均感染支原体 ;3例死胎、畸胎均由复合感染疱疹科病毒孕妇所娩 ,其中 1例死胎脑组织检出 CMV- DNA。 3复合感染者之胎儿窘迫、剖宫产和死胎、畸胎率均明显高于未受染者 (P<0 .0 5~ 0 .0 1) ;而单一受染者则未发生死胎、畸胎。结论 :产前 ,最好在孕前 ,正常孕妇也应常规筛查至少两类疱疹科病毒 :CMV和 HSV- 2  相似文献   

10.
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疱疹病毒是最常见的引起孕妇感染的病原体,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宫内感染,最终造成胎儿及新生儿结构的畸形及神经系统的损伤。尽管目前可以对上述先天性感染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但尚缺乏统一的临床咨询及诊治指南。文章主要对近年来在上述先天性感染产前筛查、诊断和临床咨询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产前,产时监护的进步已降低围产儿死亡,但快速发展的新生儿监护对降低新生儿死亡起到显著作用,因而死产相对引起重视。作者对1974-1979年,243例(>孕26周)死胎(200例死产)的原因进行临床及病理学研究,并与486例条件相似的活产作对照。死胎诊断后,孕妇即行检查全血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清氨基转移酶、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吸收试验、尿常规和培养。对抵御风疹、细胞巨型病毒、CoxsachieB和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病、李司忒氏菌属等的抗体效价共测两次间隔三周。死婴均做全面的尸检包括胎盘、脐带和胎膜。研究胎儿所有内脏、胎盘、脐带和胎膜组织学标本,严重浸软儿只限于胎外组织和肺。胎盘均送细菌培养。自1976年起取胎儿血分析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
孕期TORCH感染治疗与胎婴儿状况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孕期TORCH(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其他病原体)感染治疗与未治疗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查TORCH抗体,筛查出阳性血清孕妇。分治疗与非治疗两组,分别于分娩时观察新生儿体重,有无畸形以及留脐带血查相应抗体,两组进行比较。结果:TOX和HSV感染,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垂直传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产、畸形地、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体重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中孕发现孕妇有TORCH感染有治疗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人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感染产前诊断的最佳方法。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巢式PCR(N-PCR)和逆转录PCR(RT-PCR)对比分析武汉、上海和沈阳3地3908例孕妇HCMV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孕妇HCMV IgM检出率为6.24%,与HCMV DNA和晚期mRNA的检测符合率分别为59.03%和56.49%。活动性感染孕妇的宫内传播率(41.58%)明显高于对照组(15.87%)。HCMV晚期mRNA阳性的宫内感染儿流产、早产发生率明显升高。采集绒毛、羊水和脐血进行产前诊断的安全性良好。结论:在应用ELISA法进行初筛的基础上,联合应用N-PCR和RT-PCR技术检测HCMV DNA和晚期mRNA表达,是产前诊断HCMV宫内感染安全而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巢式PCR技术检测人微小病毒B19(B19病毒 )非结构蛋白DNA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方法 参照经典的巢式PCR技术检测B19病毒结构蛋白DNA的方法 ,检测 30例孕妇血清及胎盘绒毛组织中的B19病毒结构蛋白及非结构蛋白DNA。并与人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腺病毒等及人类基因组DNA同批作巢式PCR检测 ,以观察巢式PCR检测B19病毒非结构蛋白DNA的特异性。结果  (1)巢式PCR检测B19病毒非结构蛋白DNA的最小检出量为 0 0 0 5fg ,灵敏性可达 0 0 0 5fg。 (2 )B19病毒质粒模板在 10 3bp处出现靶条带 ,而人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腺病毒等及人类基因组DNA均无扩增产物产生。 (3)孕妇血清及胎盘、绒毛组织中的B19病毒结构蛋白检出率均为 2 6 7% (8/30 ) ,而非结构蛋白DNA检出率在血清中为 33 3% (10 /30 ) ,胎盘、绒毛组织中均为 2 6 7% (8/30 )。两者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巢式PCR技术检测B19病毒非结构蛋白DNA是一种灵敏、特异、简便、快速诊断B19病毒感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母儿瘦素水平变化和胎盘瘦素mRNA表达 ,以及与胰岛素的关系。方法 :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2月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18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 (观察组 )、2 0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母儿血胰岛素和瘦素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胎盘瘦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母血胰岛素、母血瘦素、脐血胰岛素、脐血瘦素和胎盘组织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观察组母血瘦素与母血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正相关 (r =0 .5 0 ,0 .4 8;P <0 .0 5 ) ,脐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与胎盘瘦素mRNA表达水平正相关 (r =0 .5 1,0 .5 3;P <0 .0 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同时存在高瘦素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上调胎盘组织瘦素mRNA的表达 ,与巨大儿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弓形体病与先天性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体病原体在人体能产生轻微症状,但在孕期可通过胎盘对胎儿有较大威胁。自1986年11月至1987年7月,我们对6例畸形儿及同期有不良生育史者9例作了有关弓形体的研究与测定,以观察先天性弓形体感染与胎儿畸形关系。测定内容1.孕期:采孕妇及其丈夫血作弓形体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DNA杂交试验(应用DNA 重组技术建立的特异性弓形体探针来检测标本)。2.分娩期:取羊水、脐血测定IHA、IFA 及DNA 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Yue YF  Jiang H  Shi L  Li LF  Xi BS  Yu YL  Chen GF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24-22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机理。方法 应用PCR技术检测 5 9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及其新生儿脐血清中HBVDNA(研究组 ) ,1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 )阴性的正常孕妇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ABC染色法检测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HBsAg及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Ag)的阳性率。 结果  ( 1)研究组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新生儿脐血清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4 7 5 % ( 2 8/ 5 9)、5 2 5 % ( 31/5 9)、4 5 8% ( 2 7/ 5 9) ;对照组孕妇的羊水、阴道分泌物、新生儿脐血清中均未检出HBVDNA。 ( 2 )研究组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及HBcAg的阳性率 ,呈现出由蜕膜细胞 ( 76 3%及 5 9 3% )、滋养层细胞 ( 72 9%及 5 5 9% )、绒毛间质细胞 ( 6 2 7%及 5 0 8% )至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 5 2 5 %及 4 4 1% )依次递减的趋势 ;但其中有 4例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及HBcAg的分布与上述特点相反。研究组孕妇有 32例羊膜细胞中检出HBsAg及HBcAg。对照组孕妇胎盘组织中的HBsAg及HBcAg检出率为零。结论 孕妇血中HBV主要是通过感染胎盘导致胎儿感染 ;但也可能存在胎盘以外的感染途径。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合并感染性疾病可危害母、儿,导致流产、早产及胎儿生长受限,甚至胎儿死亡,同时,新生儿感染及脑瘫等并发症也增加[1-2].妊娠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人免疫缺陷病毒、肝炎病毒等),细菌(如B族链球菌)及弓形虫,梅毒和衣原体等其他病原体.  相似文献   

19.
TORCH宫内感染及对胎婴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ORCH宫内感染是指一组由TORCH病原体即弓形虫 (toxoplasma ,TOX )、风疹病毒 (rubellavirus ,RV )、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CMV)、单纯疱疹病毒 (herpessimplexvirus -Ⅱ ,HSVⅡ )及其它 (other ,OTH ,指梅毒螺旋体等 )通过胎盘或产道引起胎儿感染 ,导致流产、死胎、死产、先天畸形及婴幼儿智力、听力下降的后遗症 ,临床上称为TORCH综合征。深入开展TORCH宫内感染对胎、婴儿的影响的研究 ,是围生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1 TORCH宫内感染状况近年来 ,TORCH感染方面的研究 ,由对单一病原体研究 ,同时开展了对多…  相似文献   

20.
胎儿腹水的病因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间Charité产科超声门诊26例胎儿腹水的进展及出生后结局。诊断标准为妊娠期间出现初期“单一性”腹水,即通过肝脏水平横断面见腹腔内积液所致清晰的边界。不包括其他部位(如皮肤)水肿或胸腔积液,也不包括全身性水肿或Rh同种免疫性溶血。诊断为“单一性”腹水后,采用系统性诊断方案:初诊需行①母血Rh因子、血型及抗体测定;血清学感染(如巨细胞病毒、B19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弓形体和梅毒等)滴度检测;胎儿血红蛋白(HbF)测定。②超声检查,包括详细解剖学异常检测;胎儿超声心动图;脐动脉和大脑动脉血流多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