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启廷  何彬  陈小丽  李荣华 《新中医》2014,46(12):188-190
目的:观察比较常规任脉穴位温针疗法和骶四穴电针疗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老年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温针组32例以任脉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为主穴,水道、气街、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为辅穴常规针刺治疗,同时主穴给予灸盒治疗,每天1次,每次留针30~40 min,治疗10天为1疗程;电针组30例,以骶四穴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留针40 min,治疗10天为1疗程,1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均降低,2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2种治疗方案均有效;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温针组OABSS评分优于电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温针组100%,对照组8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温针组优于电针组。结论:传统温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基于骶神经电调节治疗理论改良的骶四穴电针治疗法。  相似文献   

2.
电针与温针灸治疗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与温针灸对肾虚髓亏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作用效能,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与温针组,每组37例。均穴取犊鼻、内膝眼、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等,电针组行电针治疗,频率5Hz,连续波;温针组行温针灸治疗,每次每穴2壮,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疗程。运用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病情严重指数及综合疗效等指标,于治疗前、1疗程后和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治疗措施均有效,电针组的临床愈显率为64.7%(22/34),温针组为40.0%(14/3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总有效率差异不大(P>0.05)。电针组对关节疼痛症状的缓解作用明显(P<0.01),温针组对患者关节僵硬症状的缓解较有优势(P<0.01),两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相当(P>0.05)。结论:电针和温针灸对肾虚髓亏型KOA的治疗各有侧重,电针偏向于镇痛,温针偏向于缓解关节僵硬,电针总体疗效优于温针灸。  相似文献   

3.
温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温针灸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及其有关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8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温针灸法治疗,对照组38例用西比灵和尼莫地平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用TCD测定颅内主要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3.1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能有效扩张血管,缓解椎基底动脉的痉挛,降低其血流速度,从而减轻乃至消除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电针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金学  郑汝强 《新中医》2005,37(5):56-5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电针加温针灸(取穴:维道、关元、中极、水道)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前列康治疗。2组均以15天为1疗程,2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10%,对照组为6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温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大抒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在大抒穴有条索物且明显压痛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电温针局部穴位配合大抒穴),对照组43例(采用电针局部穴位)。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止痛效果、病情严重性指数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P<0.05)。治疗组临床治愈22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温针局部穴位配合大抒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局部穴位。  相似文献   

6.
温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5例病程在2天~30天的早、中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治疗组)63例和电针组(对照组)52例。后期70例周围性面瘫病程在30天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治疗组)39例,电针组(对照组)31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各组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早、中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88.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后期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无论早、中期还是后期更利于面瘫的恢复,疗效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温针灸与电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其中温针灸组30例,电针组30例,单纯针刺留针组26例。对不同组别2个疗程后的疗效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3组疗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温针灸组、电针组分别与单纯针刺留针组进行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组与电针组疗效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与疏密波电针均比单纯针刺留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好;尚不能认为温针灸与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神经定位选穴针灸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传统选穴电针、温针、牵引治疗,治疗组予采用神经定位选穴电针、温针、牵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1.1%,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定位选穴针灸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运用温针加TDP照射治疗;对照组20例运用电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加TDP照射治疗该病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0.
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椎穴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大椎穴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每周治疗6次,12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椎穴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纳洛酮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 将98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8 mg静脉推注及5%碳酸氢钠120 ml静脉滴注,1次/d,3~7d为1个疗程;对照组48例,仅予常规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治疗VBI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温针、电针和闪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12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单纯西药治疗)、温针组(28例,患侧面部温针灸)、电针组(28例,电针疗法)和闪罐组(28例,针刺后加闪罐),疗程4周。比较各组临床疗效、House-Brackmann 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和治愈时间。  结果:①温针组总有效率为96.4%,电针组为85.7%,闪罐组为85.7%,均高于对照组75%(P<0.05);温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和闪罐组(P<0.05)。②治疗后,4组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针灸治疗3个组H-B功能评价优于对照组(P<0.01),温针组优于电针组和闪罐组(P<0.05)。③3个针灸治疗组患者痊愈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温针组短于电针组和闪罐组(P<0.05)。  结论: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其中温针疗法在恢复面神经功能和治愈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傲霜 《中医杂志》2000,41(6):345-346
为了观察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治疗组选取颈夹脊穴进行温针灸,两个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刺、口服颈复康冲剂治疗,统计3组疗效并作Ridit分析与u检验,同时对3组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TCD)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疗效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温针灸颈夹脊穴疗效最佳。3组治疗前后的TCD检查平均峰流速(Vm)均有改变,其中温针灸颈夹脊穴的改变最明显(VA、BA均P<0.01)。证明温针灸颈夹脊穴能有效扩张血管,缓解椎—基底动脉的痉挛,降低其血流速度,从而减轻乃至消除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施治与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VBI)眩晕的疗效。方法:VBI眩晕患者4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穴注毫针组21例,在患者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治疗;西药治疗组22例,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和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及静滴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金纳多)治疗。疗程均为10天,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穴注毫针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结论:治疗VBI眩晕,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合并毫针辨证施治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温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温针夹脊穴、风池、大椎、晕听区为治疗组计43例,与电针治疗的对照组24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均能增大椎动脉的血流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夹脊穴为主对颈源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能明显增大椎动脉的血流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温针疗法,对照组予电针治疗。治疗结束对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10.0%,总有效率为7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温针疗效明显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频电火花水针注射联合温针电针治疗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超短波联合温针电针对照组(简称超短波组)及高频电火花水针注射联合温针电针治疗组(简称高频水针组)。超短波组,采用温针电针治疗配合超短波治疗:取腰夹脊穴(双)、大肠俞(双)、环跳、秩边、委中、风市、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取6~8穴,轮流针刺进针,再链接上HT-1型温针电针综合治疗仪,并配合超短波治疗仪治疗。高频水针组中,温针电针治疗方法同超短波组,另外选取大肠俞等穴位,选用临床治疗处方(当归注射液4 ml,丹参注射液4 ml,0.2%利多卡因2ml),针具选用10 ml一次性牙科5号长针头注射器注入药液的同时,在针体或针炳上持续施放高频静电火花1分钟。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对比,高频水针组在治疗后,平均治疗天数、显效率明显高于超短波组(P0.05),且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高频水针组更低于超短波组(P0.05)。结论高频电火花水针注射联合温针电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显著改善病变椎管狭窄处无菌性炎症和解除病变椎管狭窄处周围肌肉组织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对不同证型、胃镜及病理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将8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温针灸、穴位埋线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胃俞(双)。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穴得气后将精制温针艾条插在所有针柄上,用火点燃下端,每穴灸10min,待艾条燃完,继续留针20 min后出针,每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休息10天期间,选取三阴交、胃俞穴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约20~30天埋线1次。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型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比较。结果:温针灸加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2.5%,西药对照组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治疗肩周炎的较佳疗法。方法:按随机、对照、单盲法的研究原则,将174例患者随机分为用毫针组(56例)、电针组(57例)和温针灸组(61例)。3组均穴取肩前、肩髃、肩髎、臑俞、外关、合谷,分别行毫针、电针和温针灸疗法,均留针30 min。治疗均为隔日1次,治疗5次为一疗程。并于每次治疗前后测量、记录患者肩关节疼痛评分和活动度评分。结果:电针组、温针灸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0%(53/57)和95.1%(58/61),均高于毫针组的78.6%(44/56)(均P<0.01),而电针组与温针灸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疗程治疗,电针组疼痛下降指数(4.28±0.22)、温针灸组疼痛下降指数(3.74±0.17)均明显大于毫针组(2.78±0.18,均P<0.01),而电针组也大于温针灸组(P<0.05);温针灸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值(76.92±5.53)和电针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值(60.37±3.80)均大于毫针组(42.50±3.67,均P<0.01),而温针灸组也大于电针组(P<0.01)。各组1疗程治疗后肩关节疼痛下降指数和活动度改善评分均大于自身初次治疗后之值(均P<0.01)。结论:3种针灸疗法对肩周炎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电针和温针灸的疗效要优于毫针针刺。3种疗法均能较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但以电针镇痛效应最佳,以温针灸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最佳。在选穴相同、病情相似的情况下,临床疗效的改善程度主要取决于疗法及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20.
张志荣 《陕西中医》2012,(9):1210-1211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取主穴:血海、膝髎、足三里、外膝眼、内膝眼、阴陵泉,并配合辨证取配穴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经过21d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显效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无效率和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在疼痛,僵直,功能障碍和WOMAC均明显低于对照着,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配合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疾病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