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异型南五味子对D-半乳糖胺/脂多糖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ICR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 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200 mg·kg-1)组,异型南五味子醇提物低、中、高剂量(200、400、800 mg·kg-1)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600 mg·kg-1 D-半乳糖胺和40 μg·kg-1脂多糖腹腔注射以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末次给药12 h后,摘眼球取血,取材。用生化法测定血清中ALT、AST水平,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小鼠肝匀浆中SOD、MDA、MPO及GPx-2含量,测定血清及肝组织中 TNF-α、IL-6、IL-10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并于光镜下检查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异型南五味子200、400、800 mg·kg-1剂量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水平(P<0.05或P<0.01),明显降低肝匀浆中MDA、MPO含量,显著升高SOD、GPx-2水平(P<0.05或P<0.01),并能降低肝脏及血清中TNF-α、IL-6含量,升高IL-10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病理观察显示异型南五味子组能明显减轻肝脏灶性坏死、水肿,减少肝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异型南五味子对腹腔注射600 mg·kg-1D-半乳糖胺和40 μg·kg-1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雷蕾  胡厚祥  冯杰  雷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39(13):1327-1331,1341
目的:探究牡荆素(Vitexin)对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Balb/c新生乳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 virus B3,CVB3)建立大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分别设置正常未感染组(对照组)、感染CVB3组(模型组)、CVB3+Vitexin(10 mg·kg-1)组[简称Vitexin(10 mg·kg-1)组]、CVB3+Vitexin(20 mg·kg-1)组[简称Vitexin(20 mg·kg-1)组]和CVB3+Vitexin(50 mg·kg-1)组[简称Vitexin(50 mg·kg-1)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周。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损伤水平,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心肌炎标记分子和心肌损伤标记物。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凋亡及其下游靶基因等相关分子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受损严重,炎症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细胞凋亡因子显著升高(P<0.05),TGF-β1及TNF-α蛋白活性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Vitexin处理组心肌细胞形态正常,心肌纤维排列整齐;细胞凋亡显著减少;Vitexin处理组心肌炎症因子、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细胞凋亡因子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TGF-β1及TNF-α蛋白活性显著降低(P<0.05);并且Vitexin高剂量优于低剂量组。结论:Vitexin可以减少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来保护心肌炎症细胞受到CVB3病毒诱导的损伤;Vitexin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及TNF-α蛋白活性来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助溶剂丙二醇(PG)与HS 15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300 mg·kg-1的APAP构建肝损伤小鼠模型,通过检测造模后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肝脏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含量、肝组织形态学及蛋白免疫印迹结果,分析比较造模前分别采用PG (40%,v/v)与HS 15预处理对APAP致肝损伤模型的影响。采用体外小鼠肝微粒体孵育试验考察PG与HS 15对CYP2E1的抑制作用。结果: PG预处理7 d对APAP致肝损伤模型具有减轻损伤作用,而HS 15对APAP致肝损伤模型的构建无明显影响。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与模型组CYP2E1蛋白表达量相比,PG预处理组有显著变化(P<0.01),而HS 15组无明显差别。体外酶孵育实验显示1%(v/v) PG对CYP2E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 PG可干扰APAP肝损伤,不适合用作APAP及相关肝保护药物的溶媒,其机制与PG可抑制CYP2E1酶活性有关;HS 15对该模型无明显影响,可用作APAP肝损伤研究的溶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百香果提取物对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以及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护肝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联苯双酯)对照组(150 mg·kg-1),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低(15 mg·kg-1)、中(30 mg·kg-1)、高剂量组(60 mg·kg-1),按照相应的剂量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1)1 h后,给予50%乙醇(6 g·kg-1),建立中毒模型。记录小鼠的醉酒时间与醒酒时间,并做统计学分析。(2)连续灌胃7 d,在末次给药后,除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每隔8小时50%乙醇灌胃(6 g·kg-1)1次,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在末次乙醇灌胃1 h后,取血,解剖取肝脏,利用试剂盒测定血清和肝匀浆的生化指标。并将肝脏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酒精中毒的小鼠有解酒作用;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降低急性肝损伤体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增高肝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活性及其含量,降低肝匀浆中丙二醇(MDA)、甘油三酯(TG)的含量。肝脏病理结果显示,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有一定的护肝作用。结论: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乙醇中毒的小鼠有一定的解酒作用,并且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一定的预防肝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川芎嗪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纤维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LPS模型组、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Masson染色分析肺纤维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TNF-α)和IL-18水平。蛋白印记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Ⅲ),PI3K,P-PI3K,AKT,P-AKT,mTOR和P-mTOR的蛋白水平。结果:LPS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之比高于对照组(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LPS+川芎嗪(100,200 mg·kg-1)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之比降低(P<0.01)。川芎嗪处理可改善LPS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变及纤维化。LPS模型组大鼠α-SMA,TGF-β1,collagen type Ⅰ和collagen type Ⅲ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大鼠α-SMA、TGF-β1、collagen type Ⅰ和collagen type Ⅲ表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大鼠IL-6、IL-1β、IL-18和TNF-α水平升高(P<0.01)。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大鼠IL-6、IL-1β、IL-18和TNF-α水平低于LPS模型组(P<0.01)。LPS模型组大鼠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LPS+川芎嗪(50,100,200 mg·kg-1)组大鼠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比值下降(P<0.01)。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减轻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纤维化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美托洛尔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和美托洛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组,美托洛尔组口服给予美托洛尔40 mg·kg-1,美托洛尔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组口服给予银杏叶片28.8 mg·kg-1(按黄酮醇苷量)和美托洛尔40 mg·kg-1。给药后2,5,10,20,40,60,90,120,240,360,480,720 min股动脉采血,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美托洛尔及代谢物血药浓度。结果:美托洛尔组联合灌胃给予银杏叶提取物与美托洛尔后,美托洛尔Ka和AUC0-t显著降低(P<0.05),tmax显著增加(P<0.05),美托洛尔代谢产物O-去甲基美托洛尔和α-羟基化美托洛尔AUC0-t显著增加(P<0.05),而CL显著减小(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抑制其代谢物O-去甲基美托洛尔和α-羟基化美托洛尔的清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桑枝多糖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STZ(120 mg·kg-1)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5个组(n=10):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320 mg·kg-1),桑枝多糖低、中、高剂量组(0.3,0.6,1.2 g·kg-1),另设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大鼠灌胃给药60 d,并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终点法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给药60 d后处死大鼠,对大鼠肾脏HE染,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的变化;试剂盒测定大鼠肾脏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比色法检测肾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尿病大鼠经桑枝多糖治疗后血糖有所下降并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P<0.05)。模型组大鼠肾脏中Mn-SOD、GSH-Px活性以及肾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活性显著降低,而MDA含量则升高。桑枝多糖给药后Mn-SOD、GSH-Px、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活性有所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桑枝多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湖北巴戟天是否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方法:6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VitE)阳性对照组(100 mg·kg-1·d-1)和湖北巴戟天醇提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15,30,45 mg·kg-1·d-1)。除正常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50 mg·kg-1·d-1)建立衰老模型,为期60 d。统计各组小鼠在跳台和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错误次数或穿越次数,计算各组小鼠的脏器指数,测量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和MDA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脑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湖北巴戟天醇提物3个剂量组均能减少跳台错误次数(P<0.05或P<0.01),增加水迷宫穿越次数(P<0.05或P<0.01);升高小鼠血清及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P<0.01),降低MDA含量(P<0.05);提高衰老小鼠脑、胸腺、脾脏和睾丸及附睾指数(P<0.05或P<0.01),减少细胞凋亡(P<0.01),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湖北巴戟天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Z)联用亚剂量环孢素A(CsA)对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的抗排斥反应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作为供体,C57BL/6小鼠作为受体,行背-背皮肤移植术。随机分为模型组、TMPZ组(50 mg·kg-1)、CsA组(10 mg·kg-1)、TMPZ+亚剂量CsA组(TMPZ 50 mg·kg-1+CsA 5 mg·kg-1)、假手术组,腹腔注射给药10 d。观察受体鼠移植皮片的存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白介素-2(IL-2)、IL-4、IL-10、γ-干扰素(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果:各给药组小鼠移植皮片的存活天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TMPZ+CsA组的移植皮片存活天数比TMPZ组或CsA组均有显著延长(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TMPZ+CsA组以及TMPZ单用组均可明显减少血浆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表达(P<0.01),明显增高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可明显增高脾脏CD4+ CD25+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5或P<0.01)。结论:TMPZ具有抑制同种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与CsA联合应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Th1/Th2细胞因子、刺激CD4+、CD25+T淋巴细胞的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通过喂食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合并腹腔注射35 mg·kg-1链脲佐霉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400 mg·kg-1)、牛磺酸低剂量组(400 mg·kg-1)和牛磺酸高剂量组(60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7周。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系数(IRI);取肝、肾组织匀浆液,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P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对氧化应激与糖脂代谢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牛磺酸高、低剂量组均具有降低血糖、TC、TG的作用,对VLD、HDL有一定影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牛磺酸高剂量组可升高肝组织GSH、T-AOC(P<0.05),降低MDA(P<0.05),也可降低肾组织MDA(P<0.05)。牛磺酸低剂量组可升高肾组织GSH,T-AOC(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氧化应激水平与糖脂代谢密切相关。结论:牛磺酸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调节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和免疫性肝损伤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将适应性喂养的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联苯双酯)对照组(150 mg·kg-1)、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低剂量值(15 mg·kg-1)、中剂量值(30 mg·kg-1)、高剂量组(60 mg·kg-1),给药14 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1%四氯化碳或尾静脉注射ConA15 mg·kg-1。动物模型构造成功后,小鼠禁食不禁水过夜,小鼠眼眶取血,并且颈椎脱臼处死,解剖小鼠取肝脏,测定血清和肝匀浆中的相关生化指标,并做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以预防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AST水平的升高,升高肝脏抗氧化系统中抗氧化酶CAT、SOD、GSH-Px的活性及其含量,降低过氧化产物MDA、TG的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的肝脏有保护作用。结论:百香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以及免疫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五指毛桃水提物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拘束应激模型组,破壁灵芝孢子粉(GL)组(500 mg·kg-1)和五指毛桃水提物(RFH)低、中、高剂量组(125,250及500 mg·kg-1),共6组.连续灌胃给药4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拘束负荷18 h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分别用赖氏法测定小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Griess化学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荧光酶标仪测定肝组织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HPLC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含量、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结果:与拘束应激模型组相比,五指毛桃水提物可以明显降低拘束负荷小鼠血浆ALT活性、肝组织MDA和NO含量,有效提高肝组织的ORAC指数、GSH含量、GSH-Px和GST活性.结论:五指毛桃水提物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缓解拘束负荷小鼠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异欧前胡素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理盐水)组、模型(生理盐水)组、水飞蓟宾(阳性对照,16 mg·kg-1)组和异欧前胡素低、中、高剂量(8,16,32 mg·kg-1)组,连续灌胃给药7 d,每天1次。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0.1% CCl4花生油溶液诱发小鼠急性肝损伤。16 h后摘眼球取血并处死小鼠,测定肝脏指数,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水平;检测肝脏线粒体中MDA水平、ATP酶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CCl4诱导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出现明显炎性损伤;使肝组织及肝线粒体中MDA水平显著升高,SOD与GSH水平显著降低;同时导致肝线粒体中ATP酶活性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水飞蓟宾及异欧前胡素均可显著逆转CCl4引发的这些效应。结论:异欧前胡素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化应激产物MDA,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SOD与GSH活性及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胆宁片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对急性胆汁淤积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ɑ-异硫氰酸萘酯(ANIT)复制胆汁淤积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NIT模型组(60 mg·kg-1)、胆宁片(3 g·kg-1)、大黄素(40 mg·kg-1)、大黄素甲醚(7 mg·kg-1)和大黄酚(4 mg·kg-1)保护组。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其它各组大鼠均灌胃给予保护药,1次/天,连续9 d;第7次给保护药12 h后,模型组和其它各保护组动物均灌胃给予ANIT造模。造模48 h后观察各组大鼠胆汁流量变化,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检查肝脏病理组织形态。结果:胆宁片和大黄素能显著增加ANIT所抑制的大鼠胆汁流量;能显著降低ANIT导致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氨酶(γ-GTP)、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升高,以及逆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汁酸(TBA)的水平;而且胆宁片和大黄素能显著改善大鼠肝脏的组织形态。结论:胆宁片和大黄素对ANIT所致的大鼠急性胆汁淤积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中大黄素可能为胆宁片发挥利胆药效的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卧菊三七茎提取物(Ethanol extraction from Gynura Procumbens stem,EEGS)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rtosamine,DEN)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给药对照组、DEN模型组、EEGS治疗组(50 mg·kg-1和200 mg·kg-1),模型及治疗组每周经口给予165 mg·kg-1 DEN,8周后停止DEN处理,成模之后,治疗组及给药对照组每天灌胃相应剂量的EEGS,7 d后处死小鼠。血清用于检测ALT、AST活性;HE、TUNEL和PAS染色分别检测组织病理学、细胞凋亡及糖原水平;RT-PCR检测肝TNF-α、AP-2等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EEGS(200 mg·kg-1)能有效降低DEN诱导的血清ALT、AST活性以及TNF-α mRNA和AP-2 mRNA的升高,而对PPAR-γ、HGF mRNA的升高及IL-6 mRNA的降低无明显作用;且能有效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并抑制糖原增多,明显改善肝实质细胞的减少和脂肪变性等病理变化。结论:EEGS通过下调TNF-α,抑制炎症、细胞凋亡,阻止肝脏脂肪化,减轻DEN引起的化学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莲心总碱(TAENN)对脂多糖和D-氨基半乳糖(LPS/GalN)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AENN高剂量组(100 mg·kg-1)、TAENN低剂量组(30 mg·kg-1)。腹腔注射LPS/GalN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通过生存曲线分析、HE组织化学染色、肝脏指数和血清转氨酶活性分析评价动物肝损伤程度;通过检测血清及肝脏内中SOD、GSH、MDA、ROS、CAT、GSH-Px水平评价小鼠整体和肝脏内氧化应激的状况。结果:口服TAENN能有效降低LPS/GalN诱导的小鼠死亡,HE染色观察显示TAENN能明显减轻LPS/GalN诱导的肝脏显微结构变化;此外,TAENN明显缓解了LPS/GalN诱导的肝脏肿大,降低了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水平(P<0.01)。进一步研究表明,TAENN明显降低了模型小鼠血清中MDA的含量,而血清GSH和SOD水平则明显增加(P<0.01);经TAENN处理后,小鼠肝组织中ROS和MDA的相对含量降低,而肝脏GSH、SOD、CAT和GSH-Px水平则显著增加(P<0.01)。结论:TAENN能有效缓解LPS/GalN诱导的小鼠肝衰竭,且这种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与其抑制LPS/GalN诱导的肝脏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SPF级SD 大鼠9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中药十二味穿甲片原料4.2,2.8,1.4,0.7 g·kg-1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注射用大豆油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40%的CCl4大豆油溶液2 mL·kg-1,每周2次并连续8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给药进行抗肝纤维化干预,共59 d。通过测定体质量,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比色法测定肝脏羟脯氨酸(Hyp)含量并进行肝内胶原定量分析,HE染色以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评价药物的抗纤维化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十二味穿甲片原料药粉4.2,2.8 g·kg-1剂量组大鼠肝脏Hyp和胶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2.8,0.7 g·kg-1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及1.4 g·kg-1剂量组血清ALT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4.2 g·kg-1剂量组血清ALT、AST和1.4 g·kg-1剂量组AST含量亦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8 g·kg-1剂量组大鼠血清ALB和TP呈明显升高趋势,但较模型对照组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病理结果显示2.8 g·kg-1剂量组大鼠肝纤维化改善显著。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具有抗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以2.8 g·kg-1剂量抗肝纤维化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